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山重水複疑無路

漢繡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從當代考古出土的文物、如湖北隨縣戰國曾候乙墓、湖北江陵望山、馬山等地出土的繡品、繡片,可以看出其源頭可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東周戰國時期。明代是中國刺繡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刺繡種類繁多、風格各異,題材、色彩、紋樣造型等方面形成各地區不同的特色。清代,以地域特色為標誌的繡種開始出現,並明確各自的地位。主要有山東的魯繡、江蘇的蘇繡、北京的京繡、廣東的粵繡、四川的蜀繡、河南的汴繡、浙江的歐繡、湖南的湘繡、湖北的漢繡等。而漢繡稱謂的確定,也應該在這一時期。

武漢地區的刺繡業最早集中於長江南岸的武昌一帶,隨著漢口鎮的繁榮傳入漢口。

“漢口東帶大江,南襟漢水,旁達五省,面臨兩郡,商賈麇至,百貨山積,貿易之巨區也。”這是清代文人葉調元在《竹枝詞》中的描述,反映了漢口的繁榮和地位,而漢口鎮也因此成就了漢繡的興盛。漢正街是漢口的商業中心,素有“九分商賈一分民,前市后街屋似鱗”之謂。從武昌和其他地方來到漢口的漢繡藝人大都聚集在漢正街周邊的街巷,主要在長堤街、大夾街、萬壽宮一帶,從事各種漢繡品種的生產、製作和經營。由此,一條遐爾聞名的繡花街應運而生。清咸豐年間,官方在漢口設立繡局,加工製作各種官服和裝飾品,漢口的繡業日漸興旺,漢繡也進入其發展的繁盛期。

此後百餘年,漢繡隨著漢口的歷史變遷和城市興衰而起伏,歷經坎坷,特別是抗戰八年戰火的延燒而落入低谷。解放後,隨著合作化運動,漢繡藝人併入集體企業,如早期的刺繡生產聯社和後期的武漢戲劇用品廠等,使漢繡業小有發展。十年“文革”,漢繡復遭滅頂之災,成為“破四舊”的對象,大量的漢繡製品被焚燬,研究和生產完全中止。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漢繡復興初始,但由於市場經濟的衝擊和企業改制的打擊再次陷入危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漢繡業幾乎瀕臨絕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隨著歷史邁入新的世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日漸推進,漢繡再次受到各方重視。特別是作為武漢市唯一的項目保護單位,江漢區為漢繡的復甦作了大量有價值、有實效的工作。

2006年,由於京漢大道的建設,京廣線及沿線民居拆遷,漢繡老藝人任本榮先生的個人漢繡作坊無處安置,陷入困境。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區文化館在有限的場地條件下騰出唯一的教室,將任先生安頓下來。隨後,又大張旗鼓地為他建立了全市首家漢繡工作室,使漢繡在新世紀有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此後,任先生得以安穩地從事漢繡研究、製作和傳承活動。不久,江漢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分中心應運而生,江漢區對漢繡的宣傳保護工作力度更大,漢繡受到更大關注。新聞媒體及各方對漢繡有需求、有興趣的人士和單位紛至沓來,使文化館門庭若市,應接不暇。任本榮漢繡工作室也由此聲名遠播,其作品供不應求。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任本榮先生及部分漢繡傳承人)

隨後,江漢區將漢繡逐級申報為市級、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008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漢繡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一舉奠定其在武漢地區非遺保護項目中的特殊地位。

漢繡工作室成立初始,僅任先生及身邊的一兩位繡女,起步頗為艱難,隨後,慕名而來者漸漸增多,工作室的力量不斷增強。特別是蒙古族姑娘、北京大學政法專業畢業的哈斯其木格的加盟,使漢繡開始有了有學歷、有文化的新人。

2009年,應任老先生的要求,區文化館為任先生舉辦了熱烈隆重的收徒儀式。在各級領導、漢繡同行及新聞界朋友的共同見證下,哈斯其木格通過莊重的拜師禮儀,正式拜任本榮先生為師。收徒儀式上,任先生老淚縱橫,動情地說:“這輩子我終於圓了夢,有了自己的徒弟。”同時,區文化館安排的分別為哈斯其木格輔導繪畫、書法的二位老師也參加了拜師儀式。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哈斯其木格作品)

2008年,區文化館支持任本榮先生開辦漢繡研究院,並將原二樓休閒文化場地裝修一新,作為研究院的工作處所。進一步擴大其規模。為了改變研究院的工作條件,文化館為其增添了空調、電腦及其他辦公設施。

為了進一步做好漢繡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區文化館不斷拓寬工作空間和工作視野,陸續尋訪到其他幾位漢繡傳人,如黃聖輝、黃春萍、姜成國等,將他們納入保護工作範圍。由於得到文化館非遺中心的大力支持,這些漢繡藝人有聲有色地開展自己的研究、傳承活動,使漢繡的隊伍不斷壯大。

黃聖輝老太太是江城漢繡界頗有聲望的漢繡工藝大師,出生於湖南的一個湘繡世家。1956年借調到武漢市二輕工業局舉辦的“刺繡培訓班”擔任指導老師,後在武漢戲劇用品廠從事技術負責人工作。她經過長期研究,使湘繡技藝融入漢繡體系,為豐富發展漢繡技藝作出了貢獻。

黃春萍原為武漢繡花廠職工,有較紮實的美術設計和刺繡水平,特別是研究方向上敢於創新,大膽借鑑油畫、國畫等多種技藝,融其他繡種之特點,使傳統手工藝品昇華為有更高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其作品獲獎無數。

此後數年,我們全力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逐步將這些漢繡從業者申報為區級、市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至今,已有任本榮、黃春萍(省級)、黃聖輝、姜成國、任煒、王子怡、王燕、王煒佳(市級)、哈斯其木格、黃小芳、陳才珍(區級)等11位傳承人。

2012年,區文化館耗資數萬元,建起充分體現漢風古韻風格的江漢區非遺展示中心,漢繡擁有其中最大的展區,分別收藏展示了各位傳承人的代表性作品。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漢繡展廳)

多年來,漢繡不僅得到江漢區文化部門的支持和保護,更得到了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區紀委等領導的關注,他們對漢繡的保護宣傳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有力地推動了漢繡的發展。領導們也多次親臨漢繡活動現場,下到漢繡基地、漢繡工作室看望漢繡傳承人,並給予他們關心和支持。

與此同時,江漢區還舉辦大量漢繡宣傳推廣活動,進一步擴大漢繡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每年,江漢區舉辦非遺宣傳週活動,組織漢繡藝人到西北湖廣場,展示漢繡作品並進行現場剌繡表演,向廣大群眾宣傳漢繡,表現漢繡的藝術魅力。同時,開展“漢繡下社區”、“漢繡進校園”等活動,讓漢繡的影響深入到江漢區的每一個角落。

2014年,江漢區對多年非遺宣傳週的活動形式進行創新,舉辦“首屆非遺文化節”。“非遺節”期間,開展了“漢繡大師黃春萍——錦繡坊”漢繡大展及“百名繡女現場展演”,活動場面人頭攢動,夜色流連。百名身著各色旗袍的靈秀女子飛針走線,巧奪天工,引來熒光頻閃,嘖嘖連聲。場面氣勢宏大、尉為壯觀,受到新聞媒體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長江日報》等媒體大篇幅予以報道。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百名繡娘漢繡展演)

此後,黃春萍及百名繡女先後應邀來到江城旅遊勝地黃鶴樓、東湖梅園等地展演,為中外遊客再展芳容,讓漢繡盡顯民間刺繡藝術的富貴之尊。

滿園春色關不住

時至今日,在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特別是江漢區的努力下,漢繡的發展欣欣向榮,在武漢三鎮遍地開花。江南有位居武昌紅巷的黃春萍“錦繡坊”、漢陽有坐落於江欣苑的漢繡研究院、黃聖輝、王子怡的“大鳳堂”,江北有地處金銀湖的哈斯其木格漢繡工作室,落腳小南湖公園的姜成國漢繡工作室……

同時,作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學術價值也得到學界的日益重視,武漢紡織大學、市二輕工業學校等院校紛紛成立研究傳承機構,許多中小學也將漢繡作為學生的素質教育選擇範圍,越來越多的學子成為漢繡的愛好者和傳承人。

藉此東風,江漢區在舉辦漢繡系列推廣傳承活動時,又隆重主辦收徒儀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春萍的一行20名徒弟成為入室弟子!值此之機,向江漢大學、市二輕工作學校、武漢關小學授牌。為漢繡與大專院校的研究的傳承,和中小學的教育改革有機結合,共同攜手走一條發展漢繡的新路。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為漢繡基地授牌)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漢繡藝術教育基地——武漢關小學學生漢繡展演)

(漢繡藝術教育基地——武漢關小學學生漢繡展演)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武漢關小學漢繡館)

隨著漢繡的聲名鵲起,漢繡的價值不斷提升,漢繡的產品供不應求,據負責我市非遺產品銷售的市非遺公司統計,漢繡工藝製品年銷售額不斷攀升。由於其具有的獨特地域代表性特色和文化遺產價值,我市對外友好交流的工藝禮品大都出自漢繡。

近年來,漢繡不僅園內流芳,而且“紅杏出牆”。漢繡藝人紛紛應邀攜作品參加全國各類非遺展覽和工藝比賽,摘金奪銀,屢獲殊榮。王子怡的《鳳凰來儀圖》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2015年)金獎,哈斯其木格的作品雙條屏《龍馬精神》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2013年)金獎,黃春萍繡制的《屹立的國旗》獲得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與此同時,作為我市的城市名片,漢繡走出大陸,跨出亞洲,遠赴臺灣、俄羅斯、法國等地展出,既交流了文化,建立了友誼,也擴大了武漢市的知名度。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黃春萍《屹立的國旗》)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王子怡《鳳凰來儀圖》)

2014年9月,應法國之邀,由市政府安排,文化館領導攜哈斯其木格等4位漢繡傳承人,隨“武漢漢繡及手工藝品法國展”代表團赴法交流。在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在美麗的塞納河畔,漢繡那一幅幅代表中國古老民間刺繡藝術的絢麗作品,和富麗堂皇、僅一街之隔的盧浮宮裡的世界藝術珍品一樣,熠熠生輝。連續一週的展覽,吸引了大量法國民眾,大家慕名而來,欣賞並讚歎來自中國的刺繡藝術。當地的學校也組織不少學生前來觀展,法國少年還現場學習漢繡技藝,和中國老師進行互動,使活動充滿情趣。這次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民間工藝展覽,也得到眾多知名媒體的關注,《歐洲時報》、香港鳳凰衛視等紛紛予以報道。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漢繡赴法國參展)

漢繡,在歷史的長河中風雨飄搖、飽經滄桑,在新的時代浴火重生,再現風光,已經有了的美好開始,對於她的未來,人們同樣充滿期待。新的一年,江漢區又有了新的暢想:舉辦“漢繡新人新作大展”、“漢繡藝術設計大獎賽”;讓漢繡更廣泛、更頻繁地走向社區、跨進校園,再發展十個以上的傳承基地;同時,開展研究、探索發展漢繡特色一條街的可行性,力爭再現當年的老漢口“繡花街”的盛景……

漢繡,必定在不久的將來重現輝煌,必定能和中國的“四大名繡”一道立於我國民間刺繡藝術之林,必定能在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上留下她的濃墨重彩……

2017年,在成都落幕的第六屆國際非遺節上,我區國家級非遺項目漢繡代表武漢市參展,傳承人姜成國榮膺“新生代手藝之星”。本屆非遺節共設有刺繡、傳統織造、木板年畫、麵塑等9大比賽項目,設置了“手藝之星”、“工匠之星”、“傳承之星”等獎項,世界各國304位新生代非遺傳承人蔘加了此次比賽。漢繡是代表武漢參展項目之一。江漢區作為該項目保護單位,由區文化局副局長向方帶隊,組織工作人員赴成都觀摩學習。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姜成國:漢繡代表性傳承人。近20年主要從事戲衣的紋樣設計,漢繡戲衣及舞臺用品、傳統婚慶民俗用品設計和製作等相關工作,同時為漢繡走向市場,開創新 的產品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此非遺節為現場操作環節,姜成國的作品引來圍觀。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2017年,江漢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保護基地——黃春萍漢繡藝術館在漢口文體中心正式開館。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揭牌儀式(一)

江漢區非遺大觀:滿園春色關不住——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漢繡的發展歷程

揭牌儀式(二)

開館後的黃春萍漢繡藝術館,將紮根江漢,發揮漢繡產業優勢,並進一步融合“西北湖+”,努力打造成武漢新的文化地標,形成集聚人氣的城市旅遊景點。未來,隨著漢口文體中心改造完成,江漢區非遺保護中心還將同其他漢繡傳承人展開合作,恢復歷史上漢口繡花街的盛況,實現“漢繡的根在江漢,漢繡的中心也在江漢”這一夙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