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屬於以德服人的明君典範,他的穿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劉恆以儉樸著稱,帝嚳則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穿著儉樸的君主。但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帝嚳作為部落聯盟首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服飾。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史記·五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帝嚳迎娶了兩個妻子,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賢君代表帝堯。本來帝嚳臨死之前傳位給了帝堯的哥哥帝摯,但是帝摯治理的不好,於是就由帝堯繼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史記·五帝本紀》

首先,帝嚳迎娶的兩個女子都是部落族長之女,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兩個兒子背後都有其支持的勢力存在,帝嚳去世之後,帝摯繼承了帝位,但是治理的不好,於是怎麼樣了呢?注意這裡寫的是崩,也就是說帝摯死了,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然後帝堯才繼承了帝位。如果帝摯不死,那麼帝堯會有機會嗎?說帝摯治理天下治理的不好,這又是誰說的呢?至於到底怎麼不好,就沒有具體的描述了。就是兩個字“不善”,這和“崩”有同樣的妙處,因為沒辦法具體化。

帝堯:退位讓賢的一代賢君典範。

帝堯繼位的故事,讓我似乎看到了若干年後李世民繼位的影子。開篇的歌功頌德並沒有什麼特殊,引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後面的描述讓我看到了這位賢君的突出能力。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在帝堯的領導下,各部族之間十分親慕合順,緊密的團結在了帝堯這個部落首領的身邊,手段有兩個:強兵和結親。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帝堯設立了百官,百官均有職守,這樣一來部落聯盟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轉變成了君主和官員的上下級直屬關係。這樣一來百官格盡職守,部落首領(後來的諸侯們)也能夠和睦相處了,在帝堯統治時期,初步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屬於以德服人的明君典範,他的穿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劉恆以儉樸著稱,帝嚳則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穿著儉樸的君主。但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帝嚳作為部落聯盟首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服飾。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史記·五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帝嚳迎娶了兩個妻子,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賢君代表帝堯。本來帝嚳臨死之前傳位給了帝堯的哥哥帝摯,但是帝摯治理的不好,於是就由帝堯繼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史記·五帝本紀》

首先,帝嚳迎娶的兩個女子都是部落族長之女,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兩個兒子背後都有其支持的勢力存在,帝嚳去世之後,帝摯繼承了帝位,但是治理的不好,於是怎麼樣了呢?注意這裡寫的是崩,也就是說帝摯死了,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然後帝堯才繼承了帝位。如果帝摯不死,那麼帝堯會有機會嗎?說帝摯治理天下治理的不好,這又是誰說的呢?至於到底怎麼不好,就沒有具體的描述了。就是兩個字“不善”,這和“崩”有同樣的妙處,因為沒辦法具體化。

帝堯:退位讓賢的一代賢君典範。

帝堯繼位的故事,讓我似乎看到了若干年後李世民繼位的影子。開篇的歌功頌德並沒有什麼特殊,引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後面的描述讓我看到了這位賢君的突出能力。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在帝堯的領導下,各部族之間十分親慕合順,緊密的團結在了帝堯這個部落首領的身邊,手段有兩個:強兵和結親。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帝堯設立了百官,百官均有職守,這樣一來部落聯盟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轉變成了君主和官員的上下級直屬關係。這樣一來百官格盡職守,部落首領(後來的諸侯們)也能夠和睦相處了,在帝堯統治時期,初步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史記·五帝本紀》

有人說申不害推行的法家術制讓韓國成為了戰國小霸,那麼申不害倡導的法家術制的雛形是什麼呢?看在我看來,帝堯信飭百官,加強對百官的考察和監察,進而加強自己的統治就是法家術制的雛形,這就是所謂“查勘百官”的帝王權術。帝堯對於百官的查勘,讓他能夠了解百官能力,對於選擇繼承人帶來了很大幫助。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他問誰適合做繼承人,大家不知道帝堯的真正想法,於是放齊說帝堯的兒子丹朱適合繼承君位,帝堯否定了這種說法。於是兜又推薦共工,說他才能突出可堪大用,帝堯還是不認同。這時候帝堯又說天下的洪水肆虐,誰能夠治理好呀?大家都說鯀可以,帝堯認為鯀沒有這能力,但是大家都認為鯀可以,帝堯只好讓他試試看,結果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治水毫無成效,這樣一來,鯀做繼承人的可能也被扼殺了。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屬於以德服人的明君典範,他的穿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劉恆以儉樸著稱,帝嚳則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穿著儉樸的君主。但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帝嚳作為部落聯盟首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服飾。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史記·五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帝嚳迎娶了兩個妻子,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賢君代表帝堯。本來帝嚳臨死之前傳位給了帝堯的哥哥帝摯,但是帝摯治理的不好,於是就由帝堯繼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史記·五帝本紀》

首先,帝嚳迎娶的兩個女子都是部落族長之女,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兩個兒子背後都有其支持的勢力存在,帝嚳去世之後,帝摯繼承了帝位,但是治理的不好,於是怎麼樣了呢?注意這裡寫的是崩,也就是說帝摯死了,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然後帝堯才繼承了帝位。如果帝摯不死,那麼帝堯會有機會嗎?說帝摯治理天下治理的不好,這又是誰說的呢?至於到底怎麼不好,就沒有具體的描述了。就是兩個字“不善”,這和“崩”有同樣的妙處,因為沒辦法具體化。

帝堯:退位讓賢的一代賢君典範。

帝堯繼位的故事,讓我似乎看到了若干年後李世民繼位的影子。開篇的歌功頌德並沒有什麼特殊,引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後面的描述讓我看到了這位賢君的突出能力。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在帝堯的領導下,各部族之間十分親慕合順,緊密的團結在了帝堯這個部落首領的身邊,手段有兩個:強兵和結親。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帝堯設立了百官,百官均有職守,這樣一來部落聯盟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轉變成了君主和官員的上下級直屬關係。這樣一來百官格盡職守,部落首領(後來的諸侯們)也能夠和睦相處了,在帝堯統治時期,初步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史記·五帝本紀》

有人說申不害推行的法家術制讓韓國成為了戰國小霸,那麼申不害倡導的法家術制的雛形是什麼呢?看在我看來,帝堯信飭百官,加強對百官的考察和監察,進而加強自己的統治就是法家術制的雛形,這就是所謂“查勘百官”的帝王權術。帝堯對於百官的查勘,讓他能夠了解百官能力,對於選擇繼承人帶來了很大幫助。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他問誰適合做繼承人,大家不知道帝堯的真正想法,於是放齊說帝堯的兒子丹朱適合繼承君位,帝堯否定了這種說法。於是兜又推薦共工,說他才能突出可堪大用,帝堯還是不認同。這時候帝堯又說天下的洪水肆虐,誰能夠治理好呀?大家都說鯀可以,帝堯認為鯀沒有這能力,但是大家都認為鯀可以,帝堯只好讓他試試看,結果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治水毫無成效,這樣一來,鯀做繼承人的可能也被扼殺了。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這個時候,帝堯拿出了殺手鐗,他讓四嶽繼承自己的位置。四嶽知道這並不是帝堯真正的想法,他們都誠惶誠恐,表示自己沒有能力,並推薦虞舜做帝堯的接班人。他們說虞舜的品行端正,並且沒有娶妻,帝堯剛好有兩個女兒沒有出嫁。對於這個人選,帝堯並沒有反對,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用來考察虞舜的品行;不久之後又讓虞舜代替自己行使權力,來考察虞舜的能力,最後決定講權力交給虞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禪讓”。但事實真的如此完美?就如我們所熟知的那句對於《三國演義》塑造的諸葛亮形象的評價:“諸葛多智而近妖”一樣,太過完美總讓人難以相信。

虞舜如果僅僅是品行端正和能力突出,帝堯不會選擇他做繼承人,因為虞舜是黃帝的九世孫,屬於軒轅部族的傳人,這也是四方部落首領推舉虞舜的原因所在,血脈傳承、出身高貴是最主要的原因。

虞舜:舉賢任能、懲奸除惡的賢君。

虞舜繼承了帝堯的位置之後,在三年喪期過後虞舜又把位置讓給了帝堯的兒子丹朱,因此很多人說虞舜賢德,懂得退位讓人。但是天下百姓和四方諸侯並不買賬,他們遇到事情還是要去找虞舜解決,因為丹朱儘管虛有其位,但是沒有實際的權力,如果自己還不知難而退的話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史記·五帝本紀》

欲擒故縱被虞舜用的如火純情。不是我要做天子,是大家都擁戴我,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勉為其難了,把自己繼承天子之位歸結於天意。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屬於以德服人的明君典範,他的穿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劉恆以儉樸著稱,帝嚳則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穿著儉樸的君主。但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帝嚳作為部落聯盟首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服飾。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史記·五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帝嚳迎娶了兩個妻子,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賢君代表帝堯。本來帝嚳臨死之前傳位給了帝堯的哥哥帝摯,但是帝摯治理的不好,於是就由帝堯繼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史記·五帝本紀》

首先,帝嚳迎娶的兩個女子都是部落族長之女,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兩個兒子背後都有其支持的勢力存在,帝嚳去世之後,帝摯繼承了帝位,但是治理的不好,於是怎麼樣了呢?注意這裡寫的是崩,也就是說帝摯死了,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然後帝堯才繼承了帝位。如果帝摯不死,那麼帝堯會有機會嗎?說帝摯治理天下治理的不好,這又是誰說的呢?至於到底怎麼不好,就沒有具體的描述了。就是兩個字“不善”,這和“崩”有同樣的妙處,因為沒辦法具體化。

帝堯:退位讓賢的一代賢君典範。

帝堯繼位的故事,讓我似乎看到了若干年後李世民繼位的影子。開篇的歌功頌德並沒有什麼特殊,引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後面的描述讓我看到了這位賢君的突出能力。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在帝堯的領導下,各部族之間十分親慕合順,緊密的團結在了帝堯這個部落首領的身邊,手段有兩個:強兵和結親。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帝堯設立了百官,百官均有職守,這樣一來部落聯盟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轉變成了君主和官員的上下級直屬關係。這樣一來百官格盡職守,部落首領(後來的諸侯們)也能夠和睦相處了,在帝堯統治時期,初步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史記·五帝本紀》

有人說申不害推行的法家術制讓韓國成為了戰國小霸,那麼申不害倡導的法家術制的雛形是什麼呢?看在我看來,帝堯信飭百官,加強對百官的考察和監察,進而加強自己的統治就是法家術制的雛形,這就是所謂“查勘百官”的帝王權術。帝堯對於百官的查勘,讓他能夠了解百官能力,對於選擇繼承人帶來了很大幫助。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他問誰適合做繼承人,大家不知道帝堯的真正想法,於是放齊說帝堯的兒子丹朱適合繼承君位,帝堯否定了這種說法。於是兜又推薦共工,說他才能突出可堪大用,帝堯還是不認同。這時候帝堯又說天下的洪水肆虐,誰能夠治理好呀?大家都說鯀可以,帝堯認為鯀沒有這能力,但是大家都認為鯀可以,帝堯只好讓他試試看,結果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治水毫無成效,這樣一來,鯀做繼承人的可能也被扼殺了。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這個時候,帝堯拿出了殺手鐗,他讓四嶽繼承自己的位置。四嶽知道這並不是帝堯真正的想法,他們都誠惶誠恐,表示自己沒有能力,並推薦虞舜做帝堯的接班人。他們說虞舜的品行端正,並且沒有娶妻,帝堯剛好有兩個女兒沒有出嫁。對於這個人選,帝堯並沒有反對,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用來考察虞舜的品行;不久之後又讓虞舜代替自己行使權力,來考察虞舜的能力,最後決定講權力交給虞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禪讓”。但事實真的如此完美?就如我們所熟知的那句對於《三國演義》塑造的諸葛亮形象的評價:“諸葛多智而近妖”一樣,太過完美總讓人難以相信。

虞舜如果僅僅是品行端正和能力突出,帝堯不會選擇他做繼承人,因為虞舜是黃帝的九世孫,屬於軒轅部族的傳人,這也是四方部落首領推舉虞舜的原因所在,血脈傳承、出身高貴是最主要的原因。

虞舜:舉賢任能、懲奸除惡的賢君。

虞舜繼承了帝堯的位置之後,在三年喪期過後虞舜又把位置讓給了帝堯的兒子丹朱,因此很多人說虞舜賢德,懂得退位讓人。但是天下百姓和四方諸侯並不買賬,他們遇到事情還是要去找虞舜解決,因為丹朱儘管虛有其位,但是沒有實際的權力,如果自己還不知難而退的話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史記·五帝本紀》

欲擒故縱被虞舜用的如火純情。不是我要做天子,是大家都擁戴我,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勉為其難了,把自己繼承天子之位歸結於天意。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虞舜繼位後舉賢任能、懲惡揚善,做了不少讓人稱道的事情。帝堯已經是賢君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才沒有被發現和啟用,如高陽氏的“八愷”和高辛氏的“八元”。高陽氏是顓頊的部落,而高辛氏則是帝嚳所在的部落,虞舜選拔的能人都出自天子之門,這樣的人帝堯不是沒有發現,而是不想啟用罷了。有可能是因為有部分族人支持自己的哥哥帝摯,帝堯才沒有給這些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人才機會。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史記·五帝本紀》

虞舜不僅能夠發現被帝堯人才,還能依據他們的能力因材任用。當然除了他們自身的才能之外,還有他們所代表家族的影響力,這對於鞏固虞舜的統治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史記·五帝本紀》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屬於以德服人的明君典範,他的穿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劉恆以儉樸著稱,帝嚳則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穿著儉樸的君主。但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帝嚳作為部落聯盟首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服飾。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史記·五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帝嚳迎娶了兩個妻子,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賢君代表帝堯。本來帝嚳臨死之前傳位給了帝堯的哥哥帝摯,但是帝摯治理的不好,於是就由帝堯繼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史記·五帝本紀》

首先,帝嚳迎娶的兩個女子都是部落族長之女,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兩個兒子背後都有其支持的勢力存在,帝嚳去世之後,帝摯繼承了帝位,但是治理的不好,於是怎麼樣了呢?注意這裡寫的是崩,也就是說帝摯死了,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然後帝堯才繼承了帝位。如果帝摯不死,那麼帝堯會有機會嗎?說帝摯治理天下治理的不好,這又是誰說的呢?至於到底怎麼不好,就沒有具體的描述了。就是兩個字“不善”,這和“崩”有同樣的妙處,因為沒辦法具體化。

帝堯:退位讓賢的一代賢君典範。

帝堯繼位的故事,讓我似乎看到了若干年後李世民繼位的影子。開篇的歌功頌德並沒有什麼特殊,引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後面的描述讓我看到了這位賢君的突出能力。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在帝堯的領導下,各部族之間十分親慕合順,緊密的團結在了帝堯這個部落首領的身邊,手段有兩個:強兵和結親。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帝堯設立了百官,百官均有職守,這樣一來部落聯盟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轉變成了君主和官員的上下級直屬關係。這樣一來百官格盡職守,部落首領(後來的諸侯們)也能夠和睦相處了,在帝堯統治時期,初步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史記·五帝本紀》

有人說申不害推行的法家術制讓韓國成為了戰國小霸,那麼申不害倡導的法家術制的雛形是什麼呢?看在我看來,帝堯信飭百官,加強對百官的考察和監察,進而加強自己的統治就是法家術制的雛形,這就是所謂“查勘百官”的帝王權術。帝堯對於百官的查勘,讓他能夠了解百官能力,對於選擇繼承人帶來了很大幫助。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他問誰適合做繼承人,大家不知道帝堯的真正想法,於是放齊說帝堯的兒子丹朱適合繼承君位,帝堯否定了這種說法。於是兜又推薦共工,說他才能突出可堪大用,帝堯還是不認同。這時候帝堯又說天下的洪水肆虐,誰能夠治理好呀?大家都說鯀可以,帝堯認為鯀沒有這能力,但是大家都認為鯀可以,帝堯只好讓他試試看,結果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治水毫無成效,這樣一來,鯀做繼承人的可能也被扼殺了。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這個時候,帝堯拿出了殺手鐗,他讓四嶽繼承自己的位置。四嶽知道這並不是帝堯真正的想法,他們都誠惶誠恐,表示自己沒有能力,並推薦虞舜做帝堯的接班人。他們說虞舜的品行端正,並且沒有娶妻,帝堯剛好有兩個女兒沒有出嫁。對於這個人選,帝堯並沒有反對,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用來考察虞舜的品行;不久之後又讓虞舜代替自己行使權力,來考察虞舜的能力,最後決定講權力交給虞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禪讓”。但事實真的如此完美?就如我們所熟知的那句對於《三國演義》塑造的諸葛亮形象的評價:“諸葛多智而近妖”一樣,太過完美總讓人難以相信。

虞舜如果僅僅是品行端正和能力突出,帝堯不會選擇他做繼承人,因為虞舜是黃帝的九世孫,屬於軒轅部族的傳人,這也是四方部落首領推舉虞舜的原因所在,血脈傳承、出身高貴是最主要的原因。

虞舜:舉賢任能、懲奸除惡的賢君。

虞舜繼承了帝堯的位置之後,在三年喪期過後虞舜又把位置讓給了帝堯的兒子丹朱,因此很多人說虞舜賢德,懂得退位讓人。但是天下百姓和四方諸侯並不買賬,他們遇到事情還是要去找虞舜解決,因為丹朱儘管虛有其位,但是沒有實際的權力,如果自己還不知難而退的話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史記·五帝本紀》

欲擒故縱被虞舜用的如火純情。不是我要做天子,是大家都擁戴我,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勉為其難了,把自己繼承天子之位歸結於天意。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虞舜繼位後舉賢任能、懲惡揚善,做了不少讓人稱道的事情。帝堯已經是賢君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才沒有被發現和啟用,如高陽氏的“八愷”和高辛氏的“八元”。高陽氏是顓頊的部落,而高辛氏則是帝嚳所在的部落,虞舜選拔的能人都出自天子之門,這樣的人帝堯不是沒有發現,而是不想啟用罷了。有可能是因為有部分族人支持自己的哥哥帝摯,帝堯才沒有給這些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人才機會。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史記·五帝本紀》

虞舜不僅能夠發現被帝堯人才,還能依據他們的能力因材任用。當然除了他們自身的才能之外,還有他們所代表家族的影響力,這對於鞏固虞舜的統治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然舉賢任能的同時,虞舜也流放了一些帝堯在位時就為禍一方、罪大惡極之人,如“四凶”:帝鴻氏的渾沌、少暤氏的窮奇、顓頊氏的檮杌和縉雲氏的饕餮。這四個神話故事裡的凶獸,實際上是四個實力出眾的部落首領,但是他們不服從約束,殺了他們有點殘忍,這是我虞舜不能做的,但是我也不會像帝堯一樣對他們聽之任之,流放其人及他們的支持者到四方的偏遠之地,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別說我殘酷,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史記·五帝本紀》

"

曾經寫過讀《史記》的系列文章,但當時的感受並沒有現在深刻,現在重讀《史記》又有了新的一番感悟,翻開開篇《五帝本紀》的那一刻,我再次被太史公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所感染,被這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巨匠所打動。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你只能看到社會的黑暗時,那麼你的內心就永遠在陰暗之中,你要想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就要看到任何事物積極陽光的一面,這才是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五帝本紀》,表面上看是五帝之間的傳承,其實真正想向我們傳達的是國家的創建和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父系傳說時代帝系相承,原始公社進入軍事民主部落聯盟時代的過程,通過五帝的禪讓相承,典禮制度一步步完善,黃帝用戰爭統一天下諸侯,表明平定亂世建立國家就要使用暴力。而堯、舜二帝舉賢任能從而天下大治,表明治國要用德行。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順應時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做進化。

黃帝: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

五帝的時代的故事儘管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但是其內容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過程。五帝作為部落首領中的出色代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先從黃帝的故事說起。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從《五帝本紀》開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可見黃帝的出身不凡,部落首領之子的身份,為黃帝后來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生的精英,具備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先天條件和基礎,得到這樣評價的人身邊必然能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對於黃帝而言起點很高,但是要成就大事,還需要時機,也就是需要天時。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時天下的形勢,為黃帝創造了這個時機。當時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神農氏,但是神農氏不是能征慣戰的部落,他們突出的特點在於農業生產,但當時天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且日趨強大,神農氏已經無法控制這些做大的部落而維護自己的權威了,對於諸侯之間的征伐,神農氏無能為力。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天下的這種局面,正是黃帝一展身手的機會,本來有熊氏就是能征慣戰的部落。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不僅有策略並且有手段,他以諸侯們不再朝拜神農氏為藉口,出兵討伐這些諸侯,並且擊敗了最主要的兩個對手:炎帝和蚩尤。最後黃帝取代了神農氏的位置,成為了部落聯盟的新盟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通過黃帝的故事,我看到了使用武力是平定亂世必要的手段,國家的建立、政權的變更無不和流血犧牲相伴,黃帝這個部落聯盟盟主之位的獲得,依靠的是對各部落的武力懾服。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的君王,就算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標榜自己沒有使用武力,也無法掩飾需要流血犧牲獲得皇權的事實。平定亂世用武不用德,這就是黃帝帶給我的啟示。

顓頊:固國本,敬神明,樹君威。

關於顓頊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同樣精彩。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武力威懾,還要讓天下臣民吃飽飯,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才行。因此,顓頊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上。農業是立國之本,顓頊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都很有心得,屬於農業方面的專家。同時,顓頊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通過這種方式,讓世人認同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是天神授予的,正所謂天之子。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史記·五帝本紀》

同時顓頊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為自己樹立了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賢能。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實際上顓頊控制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闊,只不過是很小的一塊領地,因此才需要不斷的向四處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和拓展自己統治的區域。儘管文字裡沒有提及,但我相信這個過程絕不對會僅僅用德,肯定離不開使用武力的征服。

帝嚳:建章立制、以德服人的克己之君。

和顓頊相比,帝嚳做的更為出色。他懂得恩威並用的辦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以讓天下信服自己。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

獲得土地的物產,並不浪費而節制的使用他們,對於百姓善於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制定了曆法,觀察並掌握了日月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於鬼神的祭祀以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統治。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屬於以德服人的明君典範,他的穿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分別,我們所熟知的漢文帝劉恆以儉樸著稱,帝嚳則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穿著儉樸的君主。但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帝嚳作為部落聯盟首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服飾。

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史記·五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帝嚳迎娶了兩個妻子,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賢君代表帝堯。本來帝嚳臨死之前傳位給了帝堯的哥哥帝摯,但是帝摯治理的不好,於是就由帝堯繼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史記·五帝本紀》

首先,帝嚳迎娶的兩個女子都是部落族長之女,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兩個兒子背後都有其支持的勢力存在,帝嚳去世之後,帝摯繼承了帝位,但是治理的不好,於是怎麼樣了呢?注意這裡寫的是崩,也就是說帝摯死了,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然後帝堯才繼承了帝位。如果帝摯不死,那麼帝堯會有機會嗎?說帝摯治理天下治理的不好,這又是誰說的呢?至於到底怎麼不好,就沒有具體的描述了。就是兩個字“不善”,這和“崩”有同樣的妙處,因為沒辦法具體化。

帝堯:退位讓賢的一代賢君典範。

帝堯繼位的故事,讓我似乎看到了若干年後李世民繼位的影子。開篇的歌功頌德並沒有什麼特殊,引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後面的描述讓我看到了這位賢君的突出能力。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在帝堯的領導下,各部族之間十分親慕合順,緊密的團結在了帝堯這個部落首領的身邊,手段有兩個:強兵和結親。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帝堯設立了百官,百官均有職守,這樣一來部落聯盟這種鬆散的聯盟關係,轉變成了君主和官員的上下級直屬關係。這樣一來百官格盡職守,部落首領(後來的諸侯們)也能夠和睦相處了,在帝堯統治時期,初步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史記·五帝本紀》

有人說申不害推行的法家術制讓韓國成為了戰國小霸,那麼申不害倡導的法家術制的雛形是什麼呢?看在我看來,帝堯信飭百官,加強對百官的考察和監察,進而加強自己的統治就是法家術制的雛形,這就是所謂“查勘百官”的帝王權術。帝堯對於百官的查勘,讓他能夠了解百官能力,對於選擇繼承人帶來了很大幫助。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他問誰適合做繼承人,大家不知道帝堯的真正想法,於是放齊說帝堯的兒子丹朱適合繼承君位,帝堯否定了這種說法。於是兜又推薦共工,說他才能突出可堪大用,帝堯還是不認同。這時候帝堯又說天下的洪水肆虐,誰能夠治理好呀?大家都說鯀可以,帝堯認為鯀沒有這能力,但是大家都認為鯀可以,帝堯只好讓他試試看,結果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治水毫無成效,這樣一來,鯀做繼承人的可能也被扼殺了。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這個時候,帝堯拿出了殺手鐗,他讓四嶽繼承自己的位置。四嶽知道這並不是帝堯真正的想法,他們都誠惶誠恐,表示自己沒有能力,並推薦虞舜做帝堯的接班人。他們說虞舜的品行端正,並且沒有娶妻,帝堯剛好有兩個女兒沒有出嫁。對於這個人選,帝堯並沒有反對,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用來考察虞舜的品行;不久之後又讓虞舜代替自己行使權力,來考察虞舜的能力,最後決定講權力交給虞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禪讓”。但事實真的如此完美?就如我們所熟知的那句對於《三國演義》塑造的諸葛亮形象的評價:“諸葛多智而近妖”一樣,太過完美總讓人難以相信。

虞舜如果僅僅是品行端正和能力突出,帝堯不會選擇他做繼承人,因為虞舜是黃帝的九世孫,屬於軒轅部族的傳人,這也是四方部落首領推舉虞舜的原因所在,血脈傳承、出身高貴是最主要的原因。

虞舜:舉賢任能、懲奸除惡的賢君。

虞舜繼承了帝堯的位置之後,在三年喪期過後虞舜又把位置讓給了帝堯的兒子丹朱,因此很多人說虞舜賢德,懂得退位讓人。但是天下百姓和四方諸侯並不買賬,他們遇到事情還是要去找虞舜解決,因為丹朱儘管虛有其位,但是沒有實際的權力,如果自己還不知難而退的話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史記·五帝本紀》

欲擒故縱被虞舜用的如火純情。不是我要做天子,是大家都擁戴我,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勉為其難了,把自己繼承天子之位歸結於天意。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虞舜繼位後舉賢任能、懲惡揚善,做了不少讓人稱道的事情。帝堯已經是賢君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才沒有被發現和啟用,如高陽氏的“八愷”和高辛氏的“八元”。高陽氏是顓頊的部落,而高辛氏則是帝嚳所在的部落,虞舜選拔的能人都出自天子之門,這樣的人帝堯不是沒有發現,而是不想啟用罷了。有可能是因為有部分族人支持自己的哥哥帝摯,帝堯才沒有給這些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人才機會。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史記·五帝本紀》

虞舜不僅能夠發現被帝堯人才,還能依據他們的能力因材任用。當然除了他們自身的才能之外,還有他們所代表家族的影響力,這對於鞏固虞舜的統治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當然舉賢任能的同時,虞舜也流放了一些帝堯在位時就為禍一方、罪大惡極之人,如“四凶”:帝鴻氏的渾沌、少暤氏的窮奇、顓頊氏的檮杌和縉雲氏的饕餮。這四個神話故事裡的凶獸,實際上是四個實力出眾的部落首領,但是他們不服從約束,殺了他們有點殘忍,這是我虞舜不能做的,但是我也不會像帝堯一樣對他們聽之任之,流放其人及他們的支持者到四方的偏遠之地,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別說我殘酷,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明智:從《史記·五帝本紀》看司馬遷進化論的歷史觀

同時,虞舜提拔了一批帝堯在位時就有功績但沒有被委任職務的人,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恪盡職守。這些有能力的人因為以前沒有官職,所以缺乏進取之心而有怨憤之心,而虞舜通過給他們安排職位,不僅發揮了他們的能力也安穩了他們那顆躁動的心,這二十二人成為了虞舜統治的骨幹力量。其中的大禹更是通過治水有功和培養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繼承了虞舜的位置成為天子而建立了夏。

通過讀《史記·五帝本紀》,透過五帝的精彩故事,我發現了從部落聯盟到國家的過程,經歷了武力征服、樹立權威,君權神授、擴大影響,建章立制、尊卑有序,確認值守、各行其事,進退有度、殺伐有術的幾個階段。歷史的車輪永遠滾滾向前,華夏民族前進的步伐永不停滯!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