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則“驚悚”的視頻在朋友圈中轉發。我們熱愛的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食物中,經常會有寄生蟲出沒,甚至有寄生蟲蠕動進小龍蝦體內的畫面,看完瞬間就對美食絕望了。

夏季,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旅遊,總會吃一些海鮮、水產。哪些食物裡最容易有寄生蟲?又該如何避免吃到寄生蟲?

"

最近,有一則“驚悚”的視頻在朋友圈中轉發。我們熱愛的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食物中,經常會有寄生蟲出沒,甚至有寄生蟲蠕動進小龍蝦體內的畫面,看完瞬間就對美食絕望了。

夏季,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旅遊,總會吃一些海鮮、水產。哪些食物裡最容易有寄生蟲?又該如何避免吃到寄生蟲?

小龍蝦、牛蛙、生魚片都有寄生蟲?如何防止中招?

小龍蝦:淡水河鮮容易中招

夏天到了,餐桌上怎麼可以沒有小龍蝦加持?然而,在小龍蝦中潛伏著一種我國感染率極高的寄生蟲——肝吸蟲。

中國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肝吸蟲一旦進入人體,可以長期存活,有的甚至可以存活長達20~30年。它對人體最大的危害是會損害肝臟,導致膽囊炎、肝硬化、膽管癌等一系列肝膽疾病,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Ⅰ類致癌物。

肝吸蟲感染不易被發現,經常要過好幾年才出現症狀。疲乏、胃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略,以至於誤診,耽誤病情。

除了小龍蝦,人們常吃的青魚、草魚、鰱魚、胖頭魚、鯉魚和鯽魚均可攜帶肝吸蟲。阮光鋒提醒,不要為了追求口感,生吃淡水魚,感染風險倍增。

牛蛙:腿嫩鮮美,當心裂頭蚴

幹鍋牛窩、炭烤牛蛙、水煮牛蛙……也不知道從何時起,牛蛙成了大家的心頭好。然而,這份美味中也潛藏風險,那就是寄生蟲裂頭蚴。如果食用的牛蛙沒有煮熟,就可能感染。

阮光鋒指出,不正確地食用蛙類、蛇類,比如直接食用未經任何處理的蛙或者蛇的組織——喝蛇血、吞蛇膽、吃涼拌蛇皮,或者誤飲了被帶蟲的劍水蚤汙染的水,都有可能造成裂頭蚴的感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吃,敷貼也會感染寄生蟲。在中國,超過半數的裂頭蚴感染者都是由於敷貼生蛙肉而染病。

“民間流傳蛙肉具有‘清涼解毒’的功效,很多人用生蛙肉敷在傷口或者皮膚膿腫上面,無疑會增加感染風險。”阮光鋒說。

生魚片:刺身新鮮,別忽略異尖線蟲

淡水河鮮容易中招,那海鮮是不是就安全些?並不是。

寄生蟲的種類繁多,並非只有河鮮中有。雖然網傳寄生蟲無法生活在海水中,因此海鮮裡不會有寄生蟲。可實際上,異尖線蟲在海鮮中隨處可見。

“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石斑魚、鯡魚、真鯛等等。此外,不屬於魚類的烏賊也是異尖線蟲的宿主之一。”阮光鋒強調,異尖線蟲一旦進入體內,就會造成組織腫脹、出血甚至炎症,進而使患者出現噁心、腹痛以及嘔吐等症狀。

此外,這種寄生蟲還會導致過敏性異尖線蟲病。大家喜愛的三文魚刺身,也存在寄生蟲感染風險。

寄生蟲怕什麼?

日常生活以及外出就餐時,如何避免被寄生蟲纏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葛曉利醫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首先是要管住嘴,在食用河鮮、海鮮時,儘量煮熟了再吃。外出就餐時,原材料以及烹飪方式自己也沒法把控,自然就要選擇靠得住的餐館。

在家做菜時,要記住生熟食分開處理。比如,生熟案板、刀具、器具區分,清洗完海鮮後及時對廚房進行清理和消毒,否則存在交叉汙染隱患。

阮光鋒表示,寄生蟲“怕凍”。所以在處理海鮮時,不妨先將海鮮放進冷凍室,凍一週之後再食用。(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