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發動機除了推力小油耗高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難修!

中國航空工業現狀可謂繁榮昌盛,作為戰鬥力的標準,軍用飛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國戰鬥機,運輸機,預警機,直升機,艦載機全面開花,使得中國當之無愧成了一個航空大國,殲20隱身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運20軍用大型運輸機,空警2000空中預警機成了中國軍隊的頂樑柱。

亮點多多,但是弱點也很明顯,中國先進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長期落後,大量外購外國發動機,成了最大的風險,不管是戰鬥機也好,運輸機也罷,都有長期進口外國發動機的歷史。

中國航空發動機除了推力小油耗高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難修!

中國的重器,運20,迄今為止一直使用俄羅斯進口發動機D-30推動

航空發動機關乎一個國家的國運,沒有自主研發的航空發動機,就沒有一個可靠的空軍,遇到制裁,不推自倒,所以,中國推行了動力先行的策略,給發動機撥了1000億的專款,專門改善中國航空發動機落後面貌,在國家發展戰略上,航空發動機已經提到和電子芯片一樣重要的地位。

雖然中國擁有渦噴13,渦扇10等國產發動機,但是差距最大的還不僅僅是推力,油耗等等指標,最大的差距在於:難檢查,難修理,難更換!

中國航空發動機除了推力小油耗高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難修!

中國雖然獨立開發出來了三代大推力航空發動機,但是維修性卻差距甚遠

中國國產航空發動機,性能指標和外國貨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最大的就是維修性,簡單來說就是:設計不合理,專用工具多,很多緊固件看得見摸不著,普通工具夠不著,必須開發特殊工具,某些工具則讓人頭痛,為了拆個緊固件,手柄長達2米!而且很多部件拆卸設計不合理,完全沒考慮到實際官兵需求,好多檢查和拆裝,極其困難,為了拆一個很小的部件,要先拆下一大堆管路和部件,類似疊羅漢的設計,屢見不鮮。而且中國發動機,存在不少非標準的緊固件,這和傳統俄式發動機設計一脈相承,根本原因就是發動機設計師完全無視了維護性和可達性,可檢性。

中國航空發動機除了推力小油耗高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難修!

戰鬥機是多年長期重複使用的武器,發動機必須可靠而且容易修理

而西方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推行可靠性和維修性大綱,強調儘量取消非標準緊固件,減少維修工具,儘量提高出勤率。相比之下,美軍就做的非常到位,他們對航空發動機的維修性指標要求非常高,早早就取消了非標準維修工具,而且對發動機的維修要求使用常規工具,而且對常規工具的數量做了強制要求!

美軍主要有以下大招,避免發動機難修難拆:首先要求取消定期拆卸發動機檢查要求,不用拆卸發動機也能找到故障所在,使用發動機監控系統指導維修人員拆卸,杜絕瞎猜蠻幹。任何一項檢查只需要1個人就能完全,不需要多人配合,大大降低人力需求!發動機所有附件組件和單元體,都可以方便拆卸而且拆卸之後的更換工作應該一次到位,不需要重新調整調試,轉子部件之間不需要重新做動平衡,而且對實際使用的工具都有嚴格要求

中國航空發動機除了推力小油耗高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難修!

F22戰鬥機不僅僅在戰術技術上跨時代的發展,在維修性方面也有獨到之處

F22戰鬥機的標配F119發動機,採用了簡化設計,防錯設計,易於維護和優化設計,除了發動機本體之外,附件包括燃油泵和控制系統,也採取了可更換單元體設計,每個單元體拆卸時間不許超過11分鐘,僅僅使用11種標準手動工具,外場拆卸緊固件,不許有保險絲和開口銷(特別費時間),孔探儀堵蓋都是內置無螺紋式的(螺紋的扭壞之後,特別難處理),所有導管和導線都用不同顏色區分(管路和導線太多,查找很費時間),所有連接件都採取快卸設計,幾秒鐘或者10幾秒就可以拆下。

而到了新一代發動機F135,則更進一步,提供了多種功能更進一步,比如採用先進的預測健康管理技術,直接告訴地勤何時該檢查更換某部件,簡化發動機部件設計,使部件數量較F119發動機減少40%左右。

中國航空發動機除了推力小油耗高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難修!

F135發動機多牛:6組工具就隨便拆卸

改進保障工具設計,使基本保障設備的數量比現役發動機減少50%。如對所有可更換部件,可以採用6個一組的通用手動工具進行拆卸和更換。採用方便維護的新設計,降低引發維護錯誤的可能性。

中國發動機傳統來說注重考核發動機的硬指標,比如推力,油耗等等,但是對於維修性來說則不夠重視,一方面是發動機缺乏合理的維修性設計,也缺乏強行的考核辦法,而且很多廠家配發的維修工具不太合適,難用,“這種小事”也成為中國戰鬥機難於提高出勤率的一個瓶頸部位,亟待改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