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持續推進監察體制改革,讓反腐“鐵拳”更加有力

汕頭 鐵拳 經濟 跳槽那些事兒 南方plus客戶端 2019-07-06
汕頭:持續推進監察體制改革,讓反腐“鐵拳”更加有力

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某村經聯社負責人林某武利用職務之便,採取各種手段侵佔集體資金,並夥同經聯社會計員林某龍、出納員林某民共同侵佔集體資金,三人最終因涉嫌職務侵佔罪被執行逮捕。這是汕頭市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後,又一起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違法問題進行處置的典型案例。

在以前,像對林某武這樣的公職人員的監督曾經存在盲區,他們雖然手握公權,卻不在黨內監督和行政監察的範圍之內。由於監察體制改革實現了對這些人的監督全覆蓋,補上了行政監察範圍過窄的短板。

在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汕頭市紀委監委主動作為,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實現機構、職能、人員全面融合和戰略性重塑,在實現監察監督全覆蓋基礎上切實增強監督有效性,不斷完善監察機關與司法機關、執法部門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有效機制,打通監察監督“最後一公里”,“嚴、準、快、實”特點鮮明,反腐“鐵拳”更加有力。

監察體制改革形成的制度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汕頭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強組織

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後一公里”

由於監督面的擴大,迫切需要一支更加有力的監督隊伍,完善紀檢監察組織成為當務之急。對此,汕頭市紀委監委通過機構、職能、人員的有效調整和深度融合,為推進監察全覆蓋打好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汕頭市紀委監委通過人員交叉配置、優勢互補,將隊伍力量向監督執紀問責調查處置一線傾斜。

經過調整,市、區(縣)兩級設置的紀檢監察室從改革之前的29個,到改革之後的49個增加了69%。市、區(縣)兩級紀委監委幹部職工人數從改革之前的481人,到改革之後的618人增加了28.5%,轉隸人員佔總人數的22.2%。

在此基礎上,加強市紀委監委派駐(出)機構建設,明確23個派駐(出)機構的名稱、職責及監督單位,並明確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任駐地部門黨組(黨委)成員,駐地部門不設黨委(黨組)的作為班子成員,專門履行監督職責,從而實現派駐監督職能優化協同高效,派駐監察職能覆蓋到位。

汕頭市紀委監委還積極推進區(縣)監委向鎮(街道)派出監察組工作,並推動區(縣)將監察職能向村(社區)一級延伸。目前,全市共71個街道(鎮、管委)已全部完成派出監察組。

▶▷強機制

探索紀法貫通法法銜接高效機制

監督隊伍力量的充實和融合,從“人”這一關鍵要素為監察體制改革打下基礎;而建立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機制,則從體制機制這一層面為改革提供製度保障。

“監察體制改革之前,‘先法後紀’,‘帶著黨籍上審判席’的現象時有發生。”汕頭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監察機關與檢察機關部分職能交叉重疊,在偵查職務犯罪中存在重複勞動,既增加反腐成本,又帶來紀法銜接不暢等問題。紀檢機關的調查證據不能直接用於司法審判,問題移交後,檢察機關須重新開展調查。這就需要重新取證、重新制作筆錄,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

監察體制改革令這一問題迎刃而解——紀委監委合署辦公,既執紀又執法,對違紀、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問題一起查,解決了上述問題,同時也對紀律審查、監察調查以及取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之初,汕頭就致力於探索構建統一決策、一體運行的紀法貫通和權威集中、高效順暢的法法銜接機制。

由於反腐力量整合,辦案質效大大提升。“11·1”專案,是汕頭市監委成立後所立的第一宗案件,也是該市首宗對被調查人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從2018年1月18日立案到2018年2月8日,將金平區房管所所長蔡某水、副所長趙某忠涉嫌職務犯罪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全程僅用15天。

這得益於汕頭市紀委監委通過加強與檢察機關溝通協調,貫徹紀法銜接,提升案件辦理效率——針對首次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經驗不足、檢察人員正待轉隸的情況,市紀委監委商請市檢察院選派2名經驗豐富、待轉隸的檢察官加入專案組,提前介入案件。專案組辦案過程中針對發現的工作銜接上的操作“空白點”,迅速與市檢察院進行溝通,確立了相關銜接工作機制,順利完成了被調查人的交接工作。

而後在查辦汕頭市潮南區司馬浦鎮大布上社區原黨委書記連某明等基層幹部涉黑涉腐案、汕頭市原招商局副局長張某豐嚴重違紀違法案等一批大案要案過程中,汕頭市紀委監委均充分發揮改革的制度優勢,推動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極大地提升案件辦理效率。

同時,監察體制的改革深入,體現出來的就是監督的覆蓋更加全面。2018年以來,全市移送檢察機關職務犯罪案件77人。汕頭市紀委監委共接到法院、公安移送判決或處罰人員名單3萬餘人,經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對相關人員身份進行比對,共發現問題線索356條。去年,市紀委監委共接收公、檢、法移送線索172條。

▶▷強質效

整合資源持續推進追逃追贓行動

在2018年初汕頭市監察委員會與汕頭市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辦公室(市追逃辦)同步成立,並將追逃職能放在市紀委監委第十一審查調查室。

成立之後短短1個多月時間內,追逃辦於3月13日在潮南區司馬浦鎮抓獲首名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劉某才;6月26日,在上海將涉案金額最大、潛逃時間最長的涉嫌挪用公款人民幣1.18億元,潛逃20年的原汕頭農業銀行潮陽支行員工陳某抓捕歸案。

2019年1月26日,在廣西北海市抓捕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粵東石油分公司原總務賴某雄,該名犯罪嫌疑人原被汕頭市檢察機關立案偵查,涉嫌挪用公款潛逃15年。2月28日,將市紀委監委立案調查的潮南區紅場鎮大陂村原黨支部書記楊某泉抓獲。

汕頭:持續推進監察體制改革,讓反腐“鐵拳”更加有力

這一系列“成績單”正是汕頭藉助監察體制改革契機,發揮監察職能作用,整合資源持續推進追逃追贓行動的成果。

“追逃追贓和防逃涉及面廣、工作複雜,缺少哪個部門都無法完成工作,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時跟蹤工作進展,共同研究解決追逃追贓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形成追逃強大合力,建立追逃追贓工作綠色通道,是監察體制改革的亮點之一。”汕頭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監察體制改革如何助力汕頭追逃工作提質增速?相關負責人介紹,市追逃辦成立之後,進一步強化了各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及時調取、梳理、核實、更新和補充在逃人員信息、案情和社會關係。與此同時,針對市外逃人員信息排查、調查布控受區域以及權限限制的問題,對外逃人員可能在外省市的藏匿地進行分析,主動派員與當地有關部門建立聯繫,藉助當地有關部門技術支持及相關力量進行布控排查。

如在對外逃人員方某真的抓捕過程中,汕頭市紀委監委根據摸查到的信息,及時與深圳市公安機關建立聯繫,請求支持。公安機關根據疑犯照片進行相關信息線索比對排查,確認疑犯在深圳生活。汕頭市紀委監委及時派員前往深圳開展工作,最終在深圳警方的大力支持下抓獲該犯。又如在對外逃人員陳某的抓捕過程中,同樣是蘇州警方根據汕頭市紀委監委提供信息,通過大數據排查出其以另外身份辦理的身份證及其住址,及時將情況通報並配合汕頭市紀委監委將其抓獲歸案。

自汕頭市監委成立至今,全市共追回外逃人員34名,其中由市監委直接追回外逃人員6名,形成“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的強大震懾。

延伸

精準監督 精準問責

經過近幾年的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已成為紀檢監察工作標本兼治的重要制度舉措,其政策要義就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把紀律挺在前面的創新舉措和制度性成果,為把監督做深做細提供了有力抓手。

在監察體制改革後,汕頭持續探索推進“四種形態”在監察工作中的具體運用,使“四種形態”貫穿執紀執法全過程。

日前,汕頭市紀委監委組織對2018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考核中領導班子被評為差的單位負責人進行約談提醒,通過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及時提要求、敲警鐘,“咬耳扯袖”,讓領導幹部“紅臉出汗”。

“把工作做在違紀之初,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讓幹部遠離紀律的紅線、法律的底線,是監督的應有之義。”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扛起監督這一首要職責的實踐中,汕頭市紀委監委明確把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第二種形態作為監督工作的基本手段,通過積極探索監督有效抓手、強化內部工作指引,打出一套監督“組合拳”,使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汕頭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談話提醒共6639人次,其中咬耳扯袖6574人次,紅臉出汗65人次。

在強化精準監督的同時,汕頭市紀委監委還注重精準問責。通過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新機制,嚴格按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施克輝提出的“七看”,即看違紀情節、看危害程度、看時間節點、看動機原因、看認錯態度、看一貫表現、看群眾口碑,進一步細化問責事項,規範問責程序,確保問責工作有章可循。

對潮陽區貴嶼鎮衛生院的問責,正是一例。2018年,省紀委監委在暗訪中發現,該衛生院建設調門高、進展慢,應付標準化改造弄虛作假,只見圖紙、不見落地。暗訪情況轉督辦後,汕頭市紀委監委立即成立核查組開展核實工作。

經查,該院作為鄉鎮綜合性醫院,本應按省、市印發的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於2016年底完成院區標準化改造,但兩年過去卻遲遲不見落地。

“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如何定性量紀,既要有合理的依據,又要讓被問責的幹部心服口服。”市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因此,在充分調研走訪的基礎上,汕頭市紀委監委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在定性量紀時充分考慮實際、分清責任,對時任潮陽區衛計局局長等相關人員給予處分,對貴嶼鎮衛生院院長給予批評教育。

【全媒體記者】楊可 葉彤

【通訊員】單紀軒

【作者】 楊可 葉彤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