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

羌人,我們並不陌生,羌,是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但這是廣義上而言的,是商人對西北方異族的統稱,範圍比較廣。其實在商代,還有一個以“羌”命名的國家:羌國,卜辭中為羌方。需要注意的是,卜辭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獲羌”、“氐羌芻”等等,其實並不一定指羌人,也不一定指羌方的俘虜,而多是一種犧牲品的代稱。除卻以上的“羌”,卜辭中羌方的出場頻率非常之高,各期卜辭中均有記錄羌方的事蹟。比如,我們熟知的“婦好徵羌”,據說婦好徵羌是殷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商王撥給婦好士兵達一萬三千之眾,這在當時稱得上是大戰了。羌方是商的敵國,對中原的危脅很大,國力也很強。羌族是個大族,支脈眾多,羌方應該是羌族其中一個支系建立的政權。羌方的確切位置不明,大致在殷商的西北方,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緊鄰。另外卜辭中還有個“北羌”,據說在羌方以北,跟羌方應該也有關係。

"

羌人,我們並不陌生,羌,是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但這是廣義上而言的,是商人對西北方異族的統稱,範圍比較廣。其實在商代,還有一個以“羌”命名的國家:羌國,卜辭中為羌方。需要注意的是,卜辭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獲羌”、“氐羌芻”等等,其實並不一定指羌人,也不一定指羌方的俘虜,而多是一種犧牲品的代稱。除卻以上的“羌”,卜辭中羌方的出場頻率非常之高,各期卜辭中均有記錄羌方的事蹟。比如,我們熟知的“婦好徵羌”,據說婦好徵羌是殷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商王撥給婦好士兵達一萬三千之眾,這在當時稱得上是大戰了。羌方是商的敵國,對中原的危脅很大,國力也很強。羌族是個大族,支脈眾多,羌方應該是羌族其中一個支系建立的政權。羌方的確切位置不明,大致在殷商的西北方,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緊鄰。另外卜辭中還有個“北羌”,據說在羌方以北,跟羌方應該也有關係。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寫法很多,但都與“羊”脫離不了關係,《說文解字》對羌的解釋:西戎牧羊人也。有的從“糸”,認為用繩子將人捆綁,用於祭祀品,甲骨卜辭中確實多有形容犧牲品的“羌人”記錄,但這作為造字本義似乎欠妥。有的從“人”,於是有說法認為是“人頭戴羊冠”的象形,據說現在羌族的類似風俗即源於此。古代族人猶其未開化的邊緣民族,文化尚未發達,生活習俗還很土著,這些部族習慣用當地常見的動物比如牛羊角、鳥羽,甚至虎皮就地取材,一是用來禦寒,二作為一種民族標誌。而中原國家造字者往往根據他們的習俗樣貌來採形造字,由於造字者的不同視角,於是出現了多種象形。但不管哪一種,“羌”字都帶“羊角”,說明羌族人的主業是牧羊,和羞、絴、美一樣是個牧羊族。

"

羌人,我們並不陌生,羌,是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但這是廣義上而言的,是商人對西北方異族的統稱,範圍比較廣。其實在商代,還有一個以“羌”命名的國家:羌國,卜辭中為羌方。需要注意的是,卜辭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獲羌”、“氐羌芻”等等,其實並不一定指羌人,也不一定指羌方的俘虜,而多是一種犧牲品的代稱。除卻以上的“羌”,卜辭中羌方的出場頻率非常之高,各期卜辭中均有記錄羌方的事蹟。比如,我們熟知的“婦好徵羌”,據說婦好徵羌是殷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商王撥給婦好士兵達一萬三千之眾,這在當時稱得上是大戰了。羌方是商的敵國,對中原的危脅很大,國力也很強。羌族是個大族,支脈眾多,羌方應該是羌族其中一個支系建立的政權。羌方的確切位置不明,大致在殷商的西北方,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緊鄰。另外卜辭中還有個“北羌”,據說在羌方以北,跟羌方應該也有關係。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寫法很多,但都與“羊”脫離不了關係,《說文解字》對羌的解釋:西戎牧羊人也。有的從“糸”,認為用繩子將人捆綁,用於祭祀品,甲骨卜辭中確實多有形容犧牲品的“羌人”記錄,但這作為造字本義似乎欠妥。有的從“人”,於是有說法認為是“人頭戴羊冠”的象形,據說現在羌族的類似風俗即源於此。古代族人猶其未開化的邊緣民族,文化尚未發達,生活習俗還很土著,這些部族習慣用當地常見的動物比如牛羊角、鳥羽,甚至虎皮就地取材,一是用來禦寒,二作為一種民族標誌。而中原國家造字者往往根據他們的習俗樣貌來採形造字,由於造字者的不同視角,於是出現了多種象形。但不管哪一種,“羌”字都帶“羊角”,說明羌族人的主業是牧羊,和羞、絴、美一樣是個牧羊族。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

羌方與商王朝從頭徹尾一直處於摩拳擦掌的狀態,雙方戰火不斷,在一期卜辭中就有“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的記錄。經過婦好萬旅伐羌,捕獲大量羌人,發配俘虜,用作犧牲。雖大大削弱了羌方,但羌方並沒有滅亡,羌人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族人生命力之強大可見一斑。羌方稍有作為,便反覆作亂,到了三期(廩(lǐn)辛、康丁時期)卜辭中,又有大規模討伐羌方的記錄。“王叀令五族戍羌方。”戍,戍邊之戰,商王動用五族的力量討伐羌方。看來羌方屢挫屢勇,勢力不斷強大,但羌方仍然被打敗了。卜辭:“羌方伯其用,王受有佑。”、“其用羌方伯於宗,王受其佑。”這是商王拿羌方伯祭祀先祖的記錄。商王不但打敗了羌方,還抓獲了首領羌伯。殷人習慣用羌俘作犧牲,卜辭中常見,在殷人認為,羌俘應該是最為高檔的祭祀品,“羌人”甚至成了祭祀品的代名詞,據不完全統計,卜辭中用以羌人作祭祀品的記錄達八千餘次。

"

羌人,我們並不陌生,羌,是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但這是廣義上而言的,是商人對西北方異族的統稱,範圍比較廣。其實在商代,還有一個以“羌”命名的國家:羌國,卜辭中為羌方。需要注意的是,卜辭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獲羌”、“氐羌芻”等等,其實並不一定指羌人,也不一定指羌方的俘虜,而多是一種犧牲品的代稱。除卻以上的“羌”,卜辭中羌方的出場頻率非常之高,各期卜辭中均有記錄羌方的事蹟。比如,我們熟知的“婦好徵羌”,據說婦好徵羌是殷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商王撥給婦好士兵達一萬三千之眾,這在當時稱得上是大戰了。羌方是商的敵國,對中原的危脅很大,國力也很強。羌族是個大族,支脈眾多,羌方應該是羌族其中一個支系建立的政權。羌方的確切位置不明,大致在殷商的西北方,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緊鄰。另外卜辭中還有個“北羌”,據說在羌方以北,跟羌方應該也有關係。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寫法很多,但都與“羊”脫離不了關係,《說文解字》對羌的解釋:西戎牧羊人也。有的從“糸”,認為用繩子將人捆綁,用於祭祀品,甲骨卜辭中確實多有形容犧牲品的“羌人”記錄,但這作為造字本義似乎欠妥。有的從“人”,於是有說法認為是“人頭戴羊冠”的象形,據說現在羌族的類似風俗即源於此。古代族人猶其未開化的邊緣民族,文化尚未發達,生活習俗還很土著,這些部族習慣用當地常見的動物比如牛羊角、鳥羽,甚至虎皮就地取材,一是用來禦寒,二作為一種民族標誌。而中原國家造字者往往根據他們的習俗樣貌來採形造字,由於造字者的不同視角,於是出現了多種象形。但不管哪一種,“羌”字都帶“羊角”,說明羌族人的主業是牧羊,和羞、絴、美一樣是個牧羊族。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

羌方與商王朝從頭徹尾一直處於摩拳擦掌的狀態,雙方戰火不斷,在一期卜辭中就有“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的記錄。經過婦好萬旅伐羌,捕獲大量羌人,發配俘虜,用作犧牲。雖大大削弱了羌方,但羌方並沒有滅亡,羌人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族人生命力之強大可見一斑。羌方稍有作為,便反覆作亂,到了三期(廩(lǐn)辛、康丁時期)卜辭中,又有大規模討伐羌方的記錄。“王叀令五族戍羌方。”戍,戍邊之戰,商王動用五族的力量討伐羌方。看來羌方屢挫屢勇,勢力不斷強大,但羌方仍然被打敗了。卜辭:“羌方伯其用,王受有佑。”、“其用羌方伯於宗,王受其佑。”這是商王拿羌方伯祭祀先祖的記錄。商王不但打敗了羌方,還抓獲了首領羌伯。殷人習慣用羌俘作犧牲,卜辭中常見,在殷人認為,羌俘應該是最為高檔的祭祀品,“羌人”甚至成了祭祀品的代名詞,據不完全統計,卜辭中用以羌人作祭祀品的記錄達八千餘次。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方歷史上最能引以為傲的一次反叛,要數商末時期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的四方合縱,之前在轡國篇中也略有提到。此次“四邦方”合縱雖以失敗告終,卻也稱得上在對抗商王朝統治進程中的一次壯舉。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因素,四個國家要聯起來反抗商王的統治。我們知道,商末帝乙時期開始東征,歷經兩代長達十年,戰爭需要大量的軍需物質,商王的這些物質從哪來?必定會向後方的附屬國索取。而以上“四邦方”之所以對商王時叛時服,可能跟這種榨壓貢物或大量索取賦稅有關。羌方經過這次反叛,可能被商王強勢征服,之後不得以歸順商朝。卜辭:“戊戌王卜,貞田羌,往來亡災。王曰:吉。茲御。獲鹿八。”羌地有商王的田獵場,商王經常派人前去料理田獵之事,占卜往來的吉凶情況,結果為吉。之後在羌地的田獵場捕獲八頭麋鹿。

"

羌人,我們並不陌生,羌,是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但這是廣義上而言的,是商人對西北方異族的統稱,範圍比較廣。其實在商代,還有一個以“羌”命名的國家:羌國,卜辭中為羌方。需要注意的是,卜辭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獲羌”、“氐羌芻”等等,其實並不一定指羌人,也不一定指羌方的俘虜,而多是一種犧牲品的代稱。除卻以上的“羌”,卜辭中羌方的出場頻率非常之高,各期卜辭中均有記錄羌方的事蹟。比如,我們熟知的“婦好徵羌”,據說婦好徵羌是殷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商王撥給婦好士兵達一萬三千之眾,這在當時稱得上是大戰了。羌方是商的敵國,對中原的危脅很大,國力也很強。羌族是個大族,支脈眾多,羌方應該是羌族其中一個支系建立的政權。羌方的確切位置不明,大致在殷商的西北方,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緊鄰。另外卜辭中還有個“北羌”,據說在羌方以北,跟羌方應該也有關係。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寫法很多,但都與“羊”脫離不了關係,《說文解字》對羌的解釋:西戎牧羊人也。有的從“糸”,認為用繩子將人捆綁,用於祭祀品,甲骨卜辭中確實多有形容犧牲品的“羌人”記錄,但這作為造字本義似乎欠妥。有的從“人”,於是有說法認為是“人頭戴羊冠”的象形,據說現在羌族的類似風俗即源於此。古代族人猶其未開化的邊緣民族,文化尚未發達,生活習俗還很土著,這些部族習慣用當地常見的動物比如牛羊角、鳥羽,甚至虎皮就地取材,一是用來禦寒,二作為一種民族標誌。而中原國家造字者往往根據他們的習俗樣貌來採形造字,由於造字者的不同視角,於是出現了多種象形。但不管哪一種,“羌”字都帶“羊角”,說明羌族人的主業是牧羊,和羞、絴、美一樣是個牧羊族。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的甲骨文

羌方與商王朝從頭徹尾一直處於摩拳擦掌的狀態,雙方戰火不斷,在一期卜辭中就有“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的記錄。經過婦好萬旅伐羌,捕獲大量羌人,發配俘虜,用作犧牲。雖大大削弱了羌方,但羌方並沒有滅亡,羌人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族人生命力之強大可見一斑。羌方稍有作為,便反覆作亂,到了三期(廩(lǐn)辛、康丁時期)卜辭中,又有大規模討伐羌方的記錄。“王叀令五族戍羌方。”戍,戍邊之戰,商王動用五族的力量討伐羌方。看來羌方屢挫屢勇,勢力不斷強大,但羌方仍然被打敗了。卜辭:“羌方伯其用,王受有佑。”、“其用羌方伯於宗,王受其佑。”這是商王拿羌方伯祭祀先祖的記錄。商王不但打敗了羌方,還抓獲了首領羌伯。殷人習慣用羌俘作犧牲,卜辭中常見,在殷人認為,羌俘應該是最為高檔的祭祀品,“羌人”甚至成了祭祀品的代名詞,據不完全統計,卜辭中用以羌人作祭祀品的記錄達八千餘次。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羌方歷史上最能引以為傲的一次反叛,要數商末時期與虘(cuó )方、羞方、轡方的四方合縱,之前在轡國篇中也略有提到。此次“四邦方”合縱雖以失敗告終,卻也稱得上在對抗商王朝統治進程中的一次壯舉。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因素,四個國家要聯起來反抗商王的統治。我們知道,商末帝乙時期開始東征,歷經兩代長達十年,戰爭需要大量的軍需物質,商王的這些物質從哪來?必定會向後方的附屬國索取。而以上“四邦方”之所以對商王時叛時服,可能跟這種榨壓貢物或大量索取賦稅有關。羌方經過這次反叛,可能被商王強勢征服,之後不得以歸順商朝。卜辭:“戊戌王卜,貞田羌,往來亡災。王曰:吉。茲御。獲鹿八。”羌地有商王的田獵場,商王經常派人前去料理田獵之事,占卜往來的吉凶情況,結果為吉。之後在羌地的田獵場捕獲八頭麋鹿。

殷商古國——羌國,殺不盡,趕不走,還搞合縱,商亡後它還在

周取代商後,羌方可能還存在,《商周金文集成》收錄相關羌國銅器有“羌乍父已尊”、“羌鼎”等,這些銅器均為西周時期。並且有的銅器銘還有“亞羌”字樣,不排除羌方族人與周室政治往來的可能性。

文/堰風

殷商古國——轡國,國名來自馬韁,殷商西北部的“四邦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