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今天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有關情況。

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關於此次發佈會的採訪通知英文版,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the Overall Plan of the New Area of Lingang in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臨港”二字首次出現在官方對新片區的表述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今天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有關情況。

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關於此次發佈會的採訪通知英文版,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the Overall Plan of the New Area of Lingang in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臨港”二字首次出現在官方對新片區的表述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靜候多時,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終於將正式揭曉。為何新片區花落臨港,這片距離上海市中心70餘公里的郊區新城,將如何承載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使命?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掛牌前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多位專家學者,解讀自貿區、臨港以及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聯。

空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潛力都令人期待

上海自貿區現有面積為120.72平方公里,範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七個區域。

再來看看本文的“主角”臨港——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由國際未來區(主城區) 、智能製造區(重裝備產業區、奉賢園區)、統籌發展區(主產業區)、智慧生態區(綜合區)以及海洋科創城等功能區組成,人口約68萬,是上海重點發展的六大功能區域之一。

這樣描述一番還稍顯“平平無奇”,那麼就來看看臨港的位置——位於上海東南角,距離市中心75公里,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北臨浦東國際航空港,南接洋山國際樞紐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區域,也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直接腹地,更是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涉及的重要區域。同時具備海運、空運、鐵路、公路、內河、軌交的特質,構成了臨港便捷的綜合交通優勢。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從地理位置看,臨港連接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區位優勢良好;從產業定位來看,臨港的目標是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製造、現代科技研發、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此外,臨港自身產業基礎良好,目前已形成五大產業集群。綜合上述特質,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選址臨港,既能發揮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的國際通道優勢,又能與臨港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城區品牌進行整合,符合國際貿易產業鏈和先進製造業產業鏈相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這一趨勢,恰恰符合自貿新片區的主導功能。”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今天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有關情況。

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關於此次發佈會的採訪通知英文版,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the Overall Plan of the New Area of Lingang in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臨港”二字首次出現在官方對新片區的表述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靜候多時,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終於將正式揭曉。為何新片區花落臨港,這片距離上海市中心70餘公里的郊區新城,將如何承載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使命?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掛牌前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多位專家學者,解讀自貿區、臨港以及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聯。

空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潛力都令人期待

上海自貿區現有面積為120.72平方公里,範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七個區域。

再來看看本文的“主角”臨港——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由國際未來區(主城區) 、智能製造區(重裝備產業區、奉賢園區)、統籌發展區(主產業區)、智慧生態區(綜合區)以及海洋科創城等功能區組成,人口約68萬,是上海重點發展的六大功能區域之一。

這樣描述一番還稍顯“平平無奇”,那麼就來看看臨港的位置——位於上海東南角,距離市中心75公里,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北臨浦東國際航空港,南接洋山國際樞紐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區域,也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直接腹地,更是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涉及的重要區域。同時具備海運、空運、鐵路、公路、內河、軌交的特質,構成了臨港便捷的綜合交通優勢。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從地理位置看,臨港連接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區位優勢良好;從產業定位來看,臨港的目標是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製造、現代科技研發、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此外,臨港自身產業基礎良好,目前已形成五大產業集群。綜合上述特質,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選址臨港,既能發揮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的國際通道優勢,又能與臨港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城區品牌進行整合,符合國際貿易產業鏈和先進製造業產業鏈相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這一趨勢,恰恰符合自貿新片區的主導功能。”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臨港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孫元欣表示,從現有條件來看,洋山深水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個,具有國際一流的全自動裝卸碼頭,緊鄰浦東國際機場、南匯新城等先天條件均為臨港作為自貿新片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

從產業來看,臨港地區在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海洋經濟等領域均形成了產業集群,擁有一定數量的骨幹企業。區域內另有海洋科創城、智能製造區、智慧製造區等片區,5所大學10萬名學生在此求學、生活,產業基礎紮實。

更為倚馬可待的還有臨港顯而易見的潛在發展空間。34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在上海十分難得,自2003年啟動建設以來,臨港還一直堅持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產城融合"五位一體"全面發展。開發建設成效顯著,具備了港口運輸、國家口岸、新興產業基地和相關服務業等功能,能夠綜合發展臨港產業、國際船舶管理、海洋經濟、智能製造、新能源企業、高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空間潛力都令人期待。

產業:貿易鏈與先進製造業融合

為何空間如此重要?毫無疑問,新片區聚焦發展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總部經濟等產業領域對空間存在客觀需求。尤其在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方面,無論是試驗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還是試點製造業相關的總裝交付、生產配套、入境維修,皆需要空間載體。

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石良平表示,在臨港增設新片區,原因之一就是要改變現有的脫實向虛經濟格局,為上海在高端製造業方面取得全國領先的身位。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今天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有關情況。

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關於此次發佈會的採訪通知英文版,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the Overall Plan of the New Area of Lingang in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臨港”二字首次出現在官方對新片區的表述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靜候多時,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終於將正式揭曉。為何新片區花落臨港,這片距離上海市中心70餘公里的郊區新城,將如何承載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使命?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掛牌前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多位專家學者,解讀自貿區、臨港以及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聯。

空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潛力都令人期待

上海自貿區現有面積為120.72平方公里,範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七個區域。

再來看看本文的“主角”臨港——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由國際未來區(主城區) 、智能製造區(重裝備產業區、奉賢園區)、統籌發展區(主產業區)、智慧生態區(綜合區)以及海洋科創城等功能區組成,人口約68萬,是上海重點發展的六大功能區域之一。

這樣描述一番還稍顯“平平無奇”,那麼就來看看臨港的位置——位於上海東南角,距離市中心75公里,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北臨浦東國際航空港,南接洋山國際樞紐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區域,也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直接腹地,更是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涉及的重要區域。同時具備海運、空運、鐵路、公路、內河、軌交的特質,構成了臨港便捷的綜合交通優勢。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從地理位置看,臨港連接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區位優勢良好;從產業定位來看,臨港的目標是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製造、現代科技研發、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此外,臨港自身產業基礎良好,目前已形成五大產業集群。綜合上述特質,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選址臨港,既能發揮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的國際通道優勢,又能與臨港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城區品牌進行整合,符合國際貿易產業鏈和先進製造業產業鏈相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這一趨勢,恰恰符合自貿新片區的主導功能。”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臨港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孫元欣表示,從現有條件來看,洋山深水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個,具有國際一流的全自動裝卸碼頭,緊鄰浦東國際機場、南匯新城等先天條件均為臨港作為自貿新片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

從產業來看,臨港地區在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海洋經濟等領域均形成了產業集群,擁有一定數量的骨幹企業。區域內另有海洋科創城、智能製造區、智慧製造區等片區,5所大學10萬名學生在此求學、生活,產業基礎紮實。

更為倚馬可待的還有臨港顯而易見的潛在發展空間。34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在上海十分難得,自2003年啟動建設以來,臨港還一直堅持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產城融合"五位一體"全面發展。開發建設成效顯著,具備了港口運輸、國家口岸、新興產業基地和相關服務業等功能,能夠綜合發展臨港產業、國際船舶管理、海洋經濟、智能製造、新能源企業、高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空間潛力都令人期待。

產業:貿易鏈與先進製造業融合

為何空間如此重要?毫無疑問,新片區聚焦發展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總部經濟等產業領域對空間存在客觀需求。尤其在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方面,無論是試驗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還是試點製造業相關的總裝交付、生產配套、入境維修,皆需要空間載體。

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石良平表示,在臨港增設新片區,原因之一就是要改變現有的脫實向虛經濟格局,為上海在高端製造業方面取得全國領先的身位。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臨港

聚焦產業,也是增設新片區不同於上一輪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之處。趙曉雷表示,增設新片區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新進程,也是上海新一輪發展戰略空間的拓展。他指出,新片區在主導功能上與現有片區存在差別化特徵,即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將更集中、更精準地與國際高端要素聚集、高端產業功能培育、產業鏈及產業集群發展相結合,將圍繞產業鏈實施制度型開放集成,形成發展新動能,從而帶動上海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由於主導功能存在差異性,所以新片區應是具有自由貿易區性質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突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高端要素集聚和產業鏈培育。而這恰恰與臨港的產業定位和產業基礎相符合。

歷經十餘年發展,臨港地區已初步形成“2+3+4”產業體系,是中國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目前,臨港重點培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先導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三大支柱產業,積極拓展軟件及信息服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四大新興產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今天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有關情況。

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關於此次發佈會的採訪通知英文版,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the Overall Plan of the New Area of Lingang in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臨港”二字首次出現在官方對新片區的表述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靜候多時,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終於將正式揭曉。為何新片區花落臨港,這片距離上海市中心70餘公里的郊區新城,將如何承載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使命?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掛牌前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多位專家學者,解讀自貿區、臨港以及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聯。

空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潛力都令人期待

上海自貿區現有面積為120.72平方公里,範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七個區域。

再來看看本文的“主角”臨港——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由國際未來區(主城區) 、智能製造區(重裝備產業區、奉賢園區)、統籌發展區(主產業區)、智慧生態區(綜合區)以及海洋科創城等功能區組成,人口約68萬,是上海重點發展的六大功能區域之一。

這樣描述一番還稍顯“平平無奇”,那麼就來看看臨港的位置——位於上海東南角,距離市中心75公里,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北臨浦東國際航空港,南接洋山國際樞紐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區域,也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直接腹地,更是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涉及的重要區域。同時具備海運、空運、鐵路、公路、內河、軌交的特質,構成了臨港便捷的綜合交通優勢。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從地理位置看,臨港連接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區位優勢良好;從產業定位來看,臨港的目標是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製造、現代科技研發、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此外,臨港自身產業基礎良好,目前已形成五大產業集群。綜合上述特質,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選址臨港,既能發揮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的國際通道優勢,又能與臨港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城區品牌進行整合,符合國際貿易產業鏈和先進製造業產業鏈相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這一趨勢,恰恰符合自貿新片區的主導功能。”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臨港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孫元欣表示,從現有條件來看,洋山深水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個,具有國際一流的全自動裝卸碼頭,緊鄰浦東國際機場、南匯新城等先天條件均為臨港作為自貿新片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

從產業來看,臨港地區在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海洋經濟等領域均形成了產業集群,擁有一定數量的骨幹企業。區域內另有海洋科創城、智能製造區、智慧製造區等片區,5所大學10萬名學生在此求學、生活,產業基礎紮實。

更為倚馬可待的還有臨港顯而易見的潛在發展空間。34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在上海十分難得,自2003年啟動建設以來,臨港還一直堅持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產城融合"五位一體"全面發展。開發建設成效顯著,具備了港口運輸、國家口岸、新興產業基地和相關服務業等功能,能夠綜合發展臨港產業、國際船舶管理、海洋經濟、智能製造、新能源企業、高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空間潛力都令人期待。

產業:貿易鏈與先進製造業融合

為何空間如此重要?毫無疑問,新片區聚焦發展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總部經濟等產業領域對空間存在客觀需求。尤其在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方面,無論是試驗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還是試點製造業相關的總裝交付、生產配套、入境維修,皆需要空間載體。

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石良平表示,在臨港增設新片區,原因之一就是要改變現有的脫實向虛經濟格局,為上海在高端製造業方面取得全國領先的身位。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臨港

聚焦產業,也是增設新片區不同於上一輪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之處。趙曉雷表示,增設新片區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新進程,也是上海新一輪發展戰略空間的拓展。他指出,新片區在主導功能上與現有片區存在差別化特徵,即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將更集中、更精準地與國際高端要素聚集、高端產業功能培育、產業鏈及產業集群發展相結合,將圍繞產業鏈實施制度型開放集成,形成發展新動能,從而帶動上海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由於主導功能存在差異性,所以新片區應是具有自由貿易區性質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突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高端要素集聚和產業鏈培育。而這恰恰與臨港的產業定位和產業基礎相符合。

歷經十餘年發展,臨港地區已初步形成“2+3+4”產業體系,是中國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目前,臨港重點培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先導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三大支柱產業,積極拓展軟件及信息服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四大新興產業

國新辦採訪通知透露重要信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為何選擇這裡?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上汽、奔馳等十餘家業內頂尖企業,已落地臨港,地區規模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基本形成了國產自主品牌、外資頂級品牌、造車新勢力同臺共舞,建成項目產能持續攀升、在建項目加速達產、儲備項目加快選址落地的良性發展格局。根據臨港管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臨港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落地總投資已超240億元,2018年臨港地區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80億元。

在集成電路領域,臨港已落地新昇、積塔等代表性企業30餘家,目前正與設計、製造、裝備、材料、封裝和測試等產業鏈關鍵領的業內標杆企業緊密接洽。記者瞭解到,目前新昇半導體300毫米大硅片(一期)已實現月產10萬片的產能,初步打破我國大硅片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旻艾信息科技自落戶臨港以來,利用緊鄰自貿區便利的商務與物流條件,把握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豐富的產業鏈上下游資源,2018年已實現營收5000餘萬元。

由此可見,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已經在臨港形成了“產研結合、相互賦能”的協同效應。趙曉雷表示,自貿新片區在產業發展中承擔的任務,其中一項便是聚焦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關注現代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通過貿易鏈與先進製造業的融合 ,達到產業的相互促進。因此新片區設在臨港,既有助於實現貿易轉型升級, 也有助於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在自貿新片區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全力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舒抒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