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高水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園區。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背景下,上海臨港新片區的誕生不僅是上海發展的機遇,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根據《整體方案》要求,上海臨港新片區要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在長三角新一輪對外開放進程中,加強與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放大輻射帶動效應,使長三角成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

20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開放輻射帶動長三角乃至長江流域的改革熱潮,地理位置毗鄰的江蘇大膽地吸收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成功經驗,通過與浦東開發開放接軌,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大循環,成為國內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最為重要的地區。21世紀的今天,上海基於全球開放和國家戰略的視角,提出要在臨港再造一個浦東,使上海成為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中心。江蘇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理應緊抓這一歷史性新機遇,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建設,不做旁觀者,而做參與者,藉助上海自貿新片區這一制度創新的平臺載體,集聚、整合和吸引全球高端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在高質量對外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中實現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全球價值鏈的攀升,與上海協同打造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和國際開放新門戶。具體講要做到以下“五個對接”:

一是戰略理念的對接。在開放戰略方面,江蘇開放型經濟與上海自貿新片區建設的理念是相通的。江蘇新一輪開放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率先轉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標上海自貿新片區高水平貿易投資規則,通過法制、稅制和管制三大制度創新,大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改善外資投資環境,完善對外投資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二是交通設施的對接。注重從空間規劃、交通聯絡、港口發展等方面加強同上海的溝通與協調。加快滬通鐵路建設,力爭2020年通車,滬通鐵路一期連接蘇中、蘇北和上海,二期連接上海臨港新片區。滬通鐵路建成有利於加強上海臨港對江蘇的輻射功能,使江蘇沿海大開發進入快車道。臨港地區南接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洋山深水港,將太倉港、南通港融入未來上海自貿港組合港建設方案,以多式聯運為突破口,努力打造長三角全球領先的國際綜合樞紐港口群。

三是產業項目的對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群不是一個封閉的產業組織,而是一個具有強大包容性的開放系統,其發展超越了傳統的地理邊界和行政邊界。江蘇2018年提出要重點培育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其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都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聚焦的重點產業。作為全國製造業大省,江蘇製造業集聚、集群化發展具備一定基礎,下一步依託上海自貿區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政策優勢,強化產業協作和內引外聯,共同打造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大數據為代表的世界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四是資本金融的對接。自貿區有投融資貿易自由化的優先政策,有更多資金入境和出境的政策優勢。總體方案明確,支持境內外投資者在新片區設立聯合創新專項資金,允許相關資金在長三角地區自由使用;境內投資者在境外發起的私募基金,參與新片區創新型科技企業的融資,凡符合條件的可在長三角地區投資等。江蘇科創企業利用這一政策優勢,引進海外風險資本,實現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創新科技的有效對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江蘇金融企業也可成立長三角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到德國、愛爾蘭、以色列等國參與科技孵化器的投資,從海外引進風險投資的先進理念。

五是人才技術的對接。設立自貿區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吸收國外高端生產要素,如技術、人力資本要素來推動國內產業和技術升級。總體方案中不僅要通過簽證、停居留政策,實施更加便利的人才流動政策,更為重要的是,讓境外人士參加我國相關職業資格考試,外國專業人才可以在特殊經濟功能區自由職業,並且享受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江蘇的高質量開放,離不開良好的引才引智政策。應進一步複製推廣上海外籍人才工作經驗,積極爭取在長三角地區先行先試區域一體化的人才政策,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逐步推進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資格、職稱互認,為區域高層次人才合理流動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