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貧困戶邁向新生活

三農 農村 農業 經濟 安徽網 2017-06-07

新安晚報、安徽網訊 依山靠山,依水吃水,我省多地利用資源優勢,推進產業扶貧,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黨的十八大召開後,我省脫貧攻堅按照2020年全部“摘帽”的目標加速衝刺。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年收入逐漸增多,貧困地區過上新生活。

民宿給貧困戶帶來收益

揭傳來是潛山縣塔畈鄉體元村的村民,由於視力有殘疾,幹不了重活,家裡的重擔都落在妻子一人身上。加上母親重病,孩子上學,揭傳來一家欠了不少外債,經濟狀況比較差,是村裡重點貧困戶。

前兩年,村裡開始搞產業扶貧,提升村民的生活環境成了首要任務。一排排漂亮的樓房蓋了起來,寬闊的水泥路一直鋪到村口,還修起了停車場。“村裡建起民宿園區,我們的房子租出去就能賺錢。”揭傳來說,他把房子租給村集體做民宿,每年能有3600元收入。村裡還聘請他妻子到民宿裡幫廚,一頓飯就有50元的收入。這兩年,家裡的收入慢慢提高,生活改善了不少。“聽說下一步村裡還要發展鄉村旅遊,遊客越來越多,收益肯定越來越好。”

不僅開發民宿,體元村還成立了專門的公司,用市場化的方式運作,獲得盈利上繳給村裡,大大增加了村級集體的經濟收入。目前,村集體的公司已建立30畝的稻鱉共生養殖基地、光伏發電基地、白茶基地。村裡的貧困戶除了可以享受地租收入外,還獲贈了公司一定的股份,每年可以根據基地產生的收益參加分紅。

“泉水魚”讓村民增收

今年55歲的程鑫林在休寧縣龍田鄉江田村有7口魚塘,和普通魚塘不同的是,這些魚塘依山而建,順著山溪河流錯落相接,每個魚塘面積不算大,只有12~15平方米,卻改變了程鑫林一家的生活。

三年多前,程鑫林還在為每日的生計發愁。2014年11月,程鑫林在縣扶貧辦和幫扶單位的幫助下,成為村裡第一批建起泉水魚塘的人。去年,光養魚收入就有1萬多元。

記者從休寧縣扶貧辦瞭解到,該縣立足自然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泉水養殖產業。2016年,全縣21個鄉鎮有15個鄉鎮發展泉水魚產業,魚池達到5000多口,家庭養殖戶近3600戶。其中,貧困村集體及貧困戶家庭魚池,佔全縣的30%,直接帶動284戶635名貧困人口脫貧。

逾千貧困村發展特色種養業

利用自身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是我省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到去年底,我省已有超過1000個貧困村發展1項以上特色種養業,從事1項以上特色種養業的貧困戶超過10萬戶。

在光伏扶貧方面,2016年全省下達31個貧困縣的年度任務為建設光伏電站20.172萬千瓦,其中貧困戶戶用光伏電站5萬個,貧困村村級光伏電站862個。

在鄉村旅遊扶貧上,我省全面啟動“3451”工程,即計劃建設333個省級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帶動40萬貧困人口脫貧。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 吳碧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