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開吃短保麵包,並打算再造10億局面,桃李怎麼看?

文|安可

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達利實現了豆本豆銷售10億元的佳績。去年,它將目光投向了短保麵包領域,並對外宣稱:2019年要完成10億銷售額。於是,現實層面,達利與“高枕無憂”的桃李麵包不禁“爭奪”起來。可是,“返貨率”高居不下的達利,能再次實現10億“格局”嗎?

01 、返貨率高企

去年11月,達利(福建達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利)推出短保麵包——美焙辰,包含五大系列(湯熟吐司麵包系列、營養吐司麵包系列、軟芯麵包系列、營養餐包系列、起酥麵包系列”),28款產品,33種規格。這一舉動被看作達利“入局”短保麵包領域的開始。

今年1月,有機構人士曾與達利交流表示,達利旗下的美焙辰或面臨著高達20%的返貨率。而競爭對手桃李(桃李麵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桃李)卻只有7-8%。對此,達利表示,未來會慢慢降低到行業平均水平13-15%。

然而, 2019已快過半,據食品君瞭解,美焙辰的“返貨率”仍高居不下。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或是達利“故意為之”。

與桃李的“以銷定產,保證返貨率穩定”完全不同,大面積陳列在顯眼位置,是達利“鋪市”最重要的一步棋。也與達利官方所言:“美焙辰正處於市場培育階段”不謀而合。在做大短保麵包這塊蛋糕上,達利的貢獻“首當其衝”。

“主要工作就是‘搬來搬去’。”一武漢本地美焙辰渠道業務員表示,“和桃李老牌子沒法比,現在是美焙辰鋪市場、打品牌的階段,公司對我們的要求是貨架要時刻都鋪滿,所以,貨架上經常會有2-3個批次的產品,沒賣掉的麵包非常多,臨期前一天我再全部收走。”

達利開吃短保麵包,並打算再造10億局面,桃李怎麼看?

該業務員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每天都要把從生產基地發的貨儘量送完;但是店裡囤貨賣不掉,經常會送不完”。

事實上,對於短保麵包,今年一季度開始,達利就表現出了自己的“野心”。現實層面的一場場促銷大戰,讓桃李也頗感“壓力”。

6月17日,食品君在武漢一沃爾瑪商場看到,桃李與美焙辰“並排而立”,貨架上琳琅滿目,兩家產品“平分秋色”。此時,美焙辰在促銷,遠遠就能聽到喇叭喊:“達利麵包大優惠,有買有送,機會不多,送完為止。”

其促銷措施是,買湯熟包,會贈送原價2.5-5.5元不等的其他產品,比如贈送原價原價2.5元的湯熟,或是5.5元的手撕包和薄皮豆沙包;“這款原價5.5元,現在都是贈送了。”商場業務員指著捆綁薄皮豆沙包的麵包說,“很好吃,賣的就剩下這一包了。”

除了花大價錢促銷,達利在廣告宣傳中的投入可謂“不遺餘力”,在美焙辰上市時,達利就請了楊紫和黃磊代言,高調開了一場新品發佈會,甚至有調研反饋,達利貨架產品生產日期略早,“先人一步”搶佔貨架資源,相較而言,桃李不做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全憑多年積累下的名望。

面對達利正面的促銷和廣告攻勢,桃李麵包董祕辦人士表示:“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畢竟我們是老品牌了。“不過,她很快補充道:“我們在一季度也相應採取了一些促銷措施,但具體到全國會因地制宜。”

02 、眾玩家入局

和達利的食品“帝國”不同,桃李是一家成立於1997年,專注於麵包及糕點為核心的烘焙類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屬於“中央工廠+批發”模式的代表企業。

在達利入局之前,桃李在全國範圍內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外資賓寶曼可頓,整體競爭實力、系統化程度低於桃李。隨著達利的入局,盼盼、鹽津鋪子,馬大姐等都對短保麵包行業“虎視眈眈”。

目前,我國麵包行業已經度過了初創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成長期,麵包市場規模從 2004 年的 87.56 億元增長到了2017 年的 330.72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10.76%。

在達利看來,短保麵包是一個龐大的增長中市場。目前短保麵包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並不高。“擁有足夠多的市場空間,讓行業內企業一起成長。”達利方面如此回覆食品君。

眾所周知,在跟隨戰略“屢試不爽”的背景下,達利2018年實現淨利潤37.17億元,是康師傅和統一之和。在全國有超過200萬個終端。對桃李麵包而言,達利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手。

然而,達利認為光靠現有終端還不夠,還需“借力打力”。為了進一步“鋪市”,完成2019年10億的銷售目標,今年3月,達利常務副總裁莊偉強與蘇寧快消集團總裁卞農簽訂2019年度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渠道拓展、IP聯合營銷、產品定製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據瞭解,蘇寧小店覆蓋全國71座城市、25000個社區、7500萬用戶。這意味著,全國的6000家蘇寧小店,都有美焙辰的一席之地。

面對達利的步步緊逼,桃李進一步擴展全國“勢力範圍”,重點是原先的空白地帶“華東和華南”。5月28日,桃李公告稱,投資6000萬成立新疆桃李,目的就是:“有效提高市場份額,實現產品銷售利潤最大化。而這只是2019年持續拓展版圖的一部分,即今年1月在長春設立子公司之後,2月28日,桃李麵包又投資3000萬元和1億元,分別在海南和泉州設立子公司,並對廣西桃李麵包有限公司增資9500萬元。

至此,桃李麵包的子公司增加至38家。截至2018年底,桃李麵包在全國建立了22萬以上的零售終端,並在17個區域建立了生產基地。

如今,各個“玩家”都已入局,如何保住龍頭地位,桃李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未來三年公司對短保麵包生產線的擴產總投入將達到15億元,生產線規模在現有基礎上翻倍,以保障未來五年100億元的銷售目標。”此前,桃李麵包對外宣稱。

同時,達利也表示,未來三年,將投入20億元,在全國十幾家分公司引入18條全新生產線,生產“美焙辰”短保麵包。

03 、“領鮮”保衛戰

某機構人士指出,短保麵包的保質期在幾天至十幾天內,幾乎是快消品中保質期最短的產品。新鮮度是第一要詣,渠道效率、敬業度為渠道週轉率保駕護城,以成功實現適中的退貨率,既不缺貨又不過期,能保障銷售量和淨利率平衡時,公司效益最大。

就如桃李董祕辦人士所言,“我們是老品牌了。”依靠20多年的積累,桃李對短保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在保障終端高速動銷、流轉的同時,桃李在逐步提升配送頻次,從兩週一配,到一週一配、一週幾配、一日一配,到最終目標:一日兩配。據一銷售桃李麵包的便利店主表示:“現在可以做到隔天送,賣的還可以。”

相比之下,美焙辰的配送頻次就“落後”很多。有銷售美焙辰的便利店主表示,美焙辰的業務員會一個星期定時上門送一次,如中途有補貨需求,業務員也會特意上門處理。

對此,上述機構人士表示,短保對終端管控和高頻次配送要求極高,而配送頻次的提升往往是復購率提升、品牌認知度提升的時期。

而桃李在該領域確是“獨樹一幟”。桃李創始人吳志剛60歲的“教師生涯”結束時,竟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創辦桃李麵包,取名寓意”桃李滿天下”。所以,桃李麵包非常注重“家文化”,62%都是直營,核心區域都是直營,經銷商也多以老員工為主,基層人員校招為主,從頭培養。這種渠道管理文化的一致性,保證了桃李的“新鮮送達”。

為了“鮮”,一般業務員早上就要送貨,渠道半夜、凌晨幹活,這種模式對渠道敬業度提出極高的要求,因此經銷商也較為稀缺,使得該行業很難依靠經銷商力量做大。這也成為桃李的“護城河”。

和桃李不同,美焙辰則是“現找”。據食品君瞭解,前文所述的美焙辰業務員也是個“新手”,不久前剛加入達利,專門負責武昌某區域的美焙辰短保麵包的配送工作。

“加入之前不太瞭解這行,產品不熟,人也不熟,剛開始一天3000個貨跑得‘滿頭大汗’也發不出去。”該業務員表示。

“慢慢就熟悉了,未來市場鋪開後,可能會劃定一個小片區。”他說,現在每天沿著劃定的條線送貨,太缺人手了。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有關“新鮮”的保衛戰,和乳品行業的巴士殺菌奶極其相似。與廠家而言,保證產品的新鮮是有可能獲得市場份額的第一步。但有效的保質期,必須讓產品在短時間裡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並完成與“對手”的競爭。

雖然,達利方面對美焙辰銷售的數據頗為樂觀,但要完成上述雙訴求,不再“搬來搬去”對達利而言,時間很緊了。

採訪、撰文:安可

編輯:橘子

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號:食品頭條(ID:fbc180),歡迎關注我們,參與社群對話、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