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誕生!這次老天皇沒去世就提前發佈,安倍又有啥小心思?

周永生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博導、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日本新年號誕生!這次老天皇沒去世就提前發佈,安倍又有啥小心思?

日本天皇在日本社會當中,長期處於非常尊崇的地位。主要是明治維新以後明治政府灌輸忠君愛國思想,再加上日本古代的文化傳說,把天皇塑造成天照大神的子孫,來到人世間統治日本臣民,無上崇高的宣傳結果。久而久之,日本國民對天皇特別愛戴,即使在二戰後也是如此。因此,關於天皇的任何事情,都是日本民眾所極其關心的。日本德仁太子即將繼位新天皇,研究制定新天皇的年號,在日本就成為萬眾矚目的事情。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公佈新年號,日本各大新聞媒體關於新年號的號外報道,遭到了民眾的瘋搶,可見日本民眾熱烈關心的程度。

日本政府去年就開始醞釀製定日本新天皇年號的事情。今年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來研究制定新年號。相關的委員會專家由日本政府遴選,安倍首相最後確定。主要從日本文學、中國文學、日本史學、東洋史學等相關學識的人士當中遴選。然後由他們開會討論,確定3~5個新年號上報給日本政府。安倍首相首先和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討論確定,然後再召開內閣會議,進行最後確定,再由官房長官加以公佈。2019年4月1日,日本公佈新年號為“令和”,引發日本民眾和世界各國媒體的熱烈關注。

這次專家委員會的人選和以往有所不同。

日本新年號誕生!這次老天皇沒去世就提前發佈,安倍又有啥小心思?

第一,以往主要是漢學家和歷史學家構成。而這次,安倍政府特定選擇了日本文學專家,並且給專家委員會的方向規定為,既可以從中國古代典籍當中確定年號,也可以從日本古代典籍當中確定年號。這反映了在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以後,再加上幾十年的日本經濟蕭條,日本民族主義保守力量上升,要求在確定年號當中更多的體現日本文化的特點,而不是一味的使用中國典籍。安倍首相應該屬於這種力量的支持者。因為從最後年號確定的結果也可以判斷出來。

第二,安倍首相特別強調,由於女性在社會當中的活躍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特意聘任了若干位女性專家,以改變平成年號確定時,專家委員會只有一名女性專家的弊端。

第三,以往的年號確定,都是在老天皇駕崩,新天皇繼位之時匆匆忙忙討論通過,而這次,不存在老天皇去世的問題,討論可以從容進行。同時新年號在新天皇還沒有繼位的時候,提前一個月進行公佈,這也是史無前例的。這種做法可以避免日本社會在使用年號上的混亂,對於經濟運作的順利進行大有好處。比方說,印製日曆的印刷廠可以根據情況提前印製新年好的日曆,不會有太大的浪費。頒佈駕照的機構等所有會使用年號的機構和媒體,都可以預先進行準備,從容行事,避免不必要的混亂與浪費。

日本新年號誕生!這次老天皇沒去世就提前發佈,安倍又有啥小心思?

從安倍等領導人最後確定日本年號來看,可能存在著為了強調和尊崇日本文化,而選擇了“令和”為日本新年號。日本政府聲稱,“令和”出自《萬葉集·梅之花之歌·序文·32首》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但實際上還沒有超出中國古代典籍和文化的範疇,而且日本的專家也清楚,越是日本古典高品位的文化典籍,越和中國古典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古代典籍當中就包含了“令和”的文句。

春秋戰國時代的典籍《禮記·經解》當中就有:“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意思是說統治者發出的號召和命令,老百姓心悅誠服,這就稱為和。這比日本的萬葉集大約早1000多年左右。東漢時代的大科學家張衡,他在《歸田賦》當中寫到:“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這比日本的萬葉集早了大約五六百年。而且其含義和萬葉集當中的詩句,幾乎完全相同。中國古代其他的典籍當中也有類似的詩句和文字。這說明日本政府這次想繞過中國文化和典籍的努力沒有完全成功,還是在不經意當中同中國古典文化撞車。

日本新年號的制定和5月1日的使用,意味著平成時代即將結束,日本將迎來一個眾望所歸,國家和民眾都期盼的美好時代。用安倍首相的話來說就是:“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平成時期,是日本實現了經濟大國化,在成為世界第二強國以後,由盛轉衰的時代。

日本新年號誕生!這次老天皇沒去世就提前發佈,安倍又有啥小心思?

特別是由於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使日本進入了長期的經濟蕭條時期,中國的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日本經濟增長長期乏力,再加上安倍政府執政以前員工工資的某些下降,使日本國民倍感委屈,倍感迷茫。他們希望能夠有一個新的時代,新的領導人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儘管安倍經濟學是日本經濟有所好轉,但並沒有能夠讓日本經濟走出根本困境。主要原因是由於日本老齡化,少子化的客觀因素使然。所以,日本的新年號,預示著日本一箇舊時代的結束,也預示著日本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今日的日本,依然有強大的實力、高超的技術、普遍較高的社會秩序和國民道德,這些優良品質值得中國學習,我們也期待中日兩國關係能夠越來越好。(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