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如果日本現在不被束手束腳,能不能恢復到“昭和時代”那樣的軍事實力強大狀態,是亞洲愛好和平的人們所關切的事情,因為他們有極大的歷史汙點!再加上日本現在經濟實力強大讓人不得不防!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從麥克阿瑟將軍回見日本天皇的這一刻起,日本的軍事實力就永久性的不能恢復到二戰前的世界名次排序了!

拋開歷史成見,麥克阿瑟還是做了許多遏制日本重新武裝的事情,比如:盟軍佔領日本後首要的幾個任務之一就是解除日本帝國軍隊的武裝和軍事工業,將日本軍工財閥解散、重組,並且有美國資本進入;日本的兵工廠設備要銷燬,比如:建造“大和級”戰列艦所用的德國西門子、克虜伯、德馬克...重型機械設備都要爆破拆毀,目的就是要消除日本重新武裝的可能。

雖然是因為對抗蘇聯的需要,日本又被美國重新武裝,但美國並沒有全面放開日本的軍工生產,僅讓日本從事一些外圍的零部件製造,對於大型武器裝備平臺整件則是嚴加管制的,“日本自衛隊”成立之後,大型武器採購也被限定在美國和少數幾個西方國家,這種管制到現在仍然沒有多少放鬆!

這種長期的管制已經使日本的武器研究人員斷代已久,行不成科研銜接,也就沒法研製出性能可靠的武器裝備;軍事工業的配套更是嚴重缺失,離開美國的關鍵性子系統,比如:雷達、發動機、導彈...等日本所謂的先進武器根本運行不了。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圖片上日本“先進的10式坦克”在大庭廣眾“掉鏈子”的事情折射日本武器裝備製造只是在紙面上先進,實則性能很不穩定的!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如果說“10式坦克”型號比較新會有一些技術不穩定,那麼74式坦克都用了幾十年了,再這樣“掉鏈子”確實說不過去了!

旅日作家薩蘇先生曾經說過一個“段子”:我軍某部轉業幹部去日本探親...正好趕上“陸上自衛隊”民眾開放日,就隨親戚參觀,這位轉業幹部以專業的眼光進入到96式輪式戰車駕駛室觀察,發現里程錶上顯示為7000公里...很讚賞的對接待“自衛隊幹部”說,你們一年就訓練里程這麼遠,戰鬥力一定很高!誰知“自衛隊幹部”用驚訝的眼神看著他,說到:這輛裝甲車服役已經快10年了,總行程才7000公里,而不是一年7000公里...。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96式輪式戰車也同樣“掉輪子”!在幾乎是平道上行駛坦克“掉鏈子”、裝甲車“掉輪子”戰時咋辦?這說明日本陸上裝備質量差、自衛隊官兵訓練不足、裝備保養不足...等問題一一暴露!

日本重型機械、重型卡車水平在國際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並且美國對日本陸地武器系統的限制小一些,結果就出現了前面的“掉鏈子”和“掉輪子”,這說明民用製造業與軍工製造業相比等級差距很大!民用的較為先進,並不代表軍用品也質量可靠。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海上自衛隊”最新型的“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從外表來看就是美軍“伯克Ⅲ型”的日本版本,包括以前的“金剛級”、“愛宕級”都是一步一趨的跟隨,並且“海自”所有戰艦上的武器裝備、雷達,電子戰裝備、動力系統、反潛直升機...均來著美國(還有英國的燃氣輪機、意大利炮),日本充其量建造了艦體罷了!這就引出另外一個問題,對美國裝備依賴程度這樣的高,如果美國不在供應,日本要求自己研製會怎樣?在國內幾乎沒進行過大型軍用“子系統”的研究和技術儲備的條件下,要研製出來與進口貨相當的裝備實在是難上加難!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日本也想在航空工業方面有所突破,最起碼可以產業升級,但是F–2戰鬥機的表現實在是不讓“空自”滿意和放心,它是最先安裝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但是J/APG–1雷達的發射/接收組件才900多個,由於組件太少分區探測能力和準確度遠不及當時的“多普勒雷達”!基本上沒有發揮出“有源相控陣雷達”優勢,直到在美國“雷神公司”的幫助下升級為J/APG–2雷達才達到了APG–79的水平,這再一次證明了離開“美國柺棍”就不會走了的情況。還有F–2雖然參照美製F–16C/D,但F–2秉承了日本產品設計“變態般”的精巧,使得飛機沒有了冗餘度,據說改變一顆鉚釘的位置都需要重新技術機體結構的受力,這也使得F–2失去了升級改造的價值。

總之,從日本目前的武器裝備的製造能力來看,被美國“閹割”的非常厲害,完全失去了大型武器平臺的製造能力,軍工科技水平也是殘缺不全的!即便是放開束縛讓日本自己去研製也不會有什麼太高的建樹,就算是費力九牛二虎之力最終研製成功也是不堪大用的傢伙。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日本組裝的首架F–35A戰鬥機。

武器裝備的製造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這樣武器裝備在原有基礎上才能逐步提高,而不是說僅僅具備了製造基礎和工業設備就可以製造出來先進武器的,為啥說美國裝備先進,就是美國幾十年以來不斷資金投入、武器裝備不斷更新的結果形成的較良性循環,反觀日本戰後就沒有什麼軍事科技上的投入,雖說民用品性能不錯,但是隔行如隔山!並沒有太大的借鑑意義,任何軍工產品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世界上的軍工生產大國都是如此,日本也不例外。

如果有朝一日日本自己去補齊所有“短板”,一切都需要重頭開始,雖然可以依仗基礎能力會有一定的建樹,但是他們在發展別的大國也在發展,而且在基礎研究和經驗上超過日本許多,想要追趕/超越不是那麼容易的。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現在有部分軍迷們認為日本是世界造船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可以建造任何民用船舶,況且二戰期間裝備了20多艘航空母艦...以此認定,日本有能力建造現代航母,甚至是10萬噸級別的航母!那麼,日本現在也完全製造航母的能力嗎?

航空母艦是現代船舶製造行業當中最複雜的船舶,也是製造等級最高的船舶,從最基礎的鋼材和模塊焊接開始,就要求鋼板和型材(球扁鋼)抗衝擊性能是最高的,否則20~30噸重的艦載機較高速起降根本不承受不了!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福特號”建造當中中所有模塊的焊接要求精度極高,只有這樣才能在後續的內部設備安裝過程精確定位與圖紙上的要求一致…才能使航母服役期更長,如果出現較大的焊接誤差,就會出現艦體變型,設備安裝也會出現位置偏差…影響到艦體整體的受力均勻度。

而對於航母用鋼材的焊接要求誤差在0.00㎜等級,“累積誤差”必須要降到最低!當航母主體下水後(完成率最好在75%以上)“應力釋放”(繫泊一個星期以上)完畢後的設備棲裝工作才能快速進行,使航母早日試航並且服役。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航母的現代建造工藝大多采用“塢內模塊搭建法”,說起來容易實際操縱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累積誤差”很大,將直接影響到航母其他設備的安裝,因為圖紙上的原有安裝位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嚴重時艦體要重新進入乾塢內進行返工。所以,航母的建造材料性能和焊接標準要遠遠高於任何民用船舶。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福特級”航母的A-1B型核反應堆的解構圖,是極其複雜的核設備,一共需要兩臺壓水反應堆機組,推動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航母以30節的最高航速行進。

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肯是核動力航母了,軍用反應堆的設計標準、製造標準肯定要比民用堆高了許多,並且它的安全等級也是最高的,現在可以製造軍用反應堆的國家在5~6個,這說明軍用反應堆是比民用反應堆更高等級的技術,在相同功率下民用堆佔地面積要在2000平米以上(主體)而軍用堆受航母艙室的限制不足200平米,這樣複雜的核裝置安裝在這樣小的地方,完全就是“螺螄殼裡做道場”!要想做到談何容易?

美國不對日本軍事限制,日本還能恢復到二戰期間那種巔峰狀態嗎?

日本的大型兩棲攻擊艦上面75%以上的子系統都是美國貨

公允的說,以日本目前的船舶製造水平來看,建造10萬噸級別航母的艦體不是問題,甚至“福特級”所用的HSLA-115鋼都是美日聯合研製的,日本“新日鐵株式會社”也有5500毫米板材軋機…但問題是隻能建造航母外殼沒有用,裡面的動力系統、艦載電子電器控制設備、各種雷達,電子戰裝備…日本戰後幾乎沒有涉及到,完全是購買美國的產品,就是現在“海自”的所有戰艦日本也只是製造了一個軀殼,離開美國的“子系統”它們就是廢品…既然是這樣,涉及到了航母這樣更復雜的裝備,日本就更不能製造了!美國也絕不會將核反應堆、電磁彈射器…這樣的壓箱底的物件賣給日本...“退一萬步說”即便是日本將10萬噸航母建造出來,上面的艦載機怎麼解決?所以,說日本可以製造10萬噸級別的航母是荒唐可笑的!

日本二戰之後被美國綁在了戰車上,已經成為身不由己的國家,領土上駐紮美軍就是佔領軍,監視日本的一舉一動(瞭解一下東京警視廳特偵組)同時從經濟上考慮美國也不會允許日本軍工有造詣,要不然再怎麼“薅羊毛”?

戰後七十多年過去了,世界形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特別是核武器的出現,日本再想侵略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且地緣政治已經劃分出了勢力範圍,日本想要見縫插針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也許會得不償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本就算是加強軍備也只能是自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