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人壽保險 癌症 保險 白血病 媽咪研究院 2019-04-05

很多朋友在買保險的時候,都會關注保單上的保額,但往往專業知識匱乏,沒能搞清楚保額背後所代表的保障,甚至遭到了誤導,到最後發現賠出來的錢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引起了糾紛。

其實,從保險專業的角度來看,保險責任多樣而複雜,不能用保額一概而論。保額只是一個計算的基準,並不能直接代表保障。今天,我跟大家聊聊不同類型的產品中,如何搞清楚保額和實際保障之間的關係。

一、重疾險

我們知道,重疾險都是在合同當中列舉了一系列的疾病。如果不幸罹患了這些疾病,而且又達到了合同規定的嚴重程度,就能獲得賠償。

一般來說,重疾險的保額就是指罹患重疾後能獲得的一次性賠償,比如買50萬保額,患了重疾就賠50萬。不過由於現在產品的更新迭代,重疾險已經有了很多其他種類的保障,不僅僅是重疾賠付保額這麼簡單了。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1、輕症/中症=部分保額

輕症就是重大疾病的早期階段,賠付部分保額。現在市面的主流產品都是賠保額的20%~30%之間。比如我買一份50萬保額的重疾險,輕症賠付30%,輕症的實際賠償就是50萬×30%=15萬。

並且,現在絕大多數產品,輕症賠付完之後,是不影響重疾的賠付的。比如我先罹患原位癌,賠了15萬,如果之後惡化成癌症了,還可以再賠50萬,共計賠了65萬。

現在有些產品還推出了中症的保障,其實中症就是賠付比例再高一些,比如輕症賠30%,中症就賠50%,本質上還是一個東西,最多是疾病嚴重程度的規定上有一些調整。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2、多次賠付=保額×賠付次數

現在市面上還有一類多重賠付重疾險,賠付重疾後合同不會中止,而是繼續存在,如果以後罹患了其它重疾,還可以多次賠付。

比如我買了一份50萬保額的多重賠付重疾,罹患了心肌梗塞後賠了50萬,過了幾年又患了癌症,可以再次賠50萬。這樣總計獲得了100萬的保障,但前提是我得這麼倒黴,患了兩次重疾。

現在有些業務員為了推銷產品,會誤導客戶,把多次賠付的總額說成是保額,比如50萬保額賠4次說成200萬保障,會讓消費者產生“患重疾賠200萬”的錯覺,但實際上差得很遠。

3、返還:未必是保額

有些重疾險還是帶返還的,如果沒有出事,到了一定時間會進行返還。但未必是返還保額,也有可能是返還保費,兩者差很遠。

考慮到返還型重疾險一般是給小孩買的比較多,這個差距就尤其明顯,因為小孩生大病概率低,很少的保費就能買到很高的保額。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4、身故:可能並不賠

這類不帶身故賠償的重疾險,我們稱為純重疾險,目前是比較受歡迎的,因為少了身故賠付之後,保費便宜了差不多50%,對於希望購買高槓杆保障的消費者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對於這類純重疾來說,如果身故的話,並不是賠付保額,有些是返還保費,有些是返還現金價值,也就是相當於退保。

5、額外賠付:部分保額

額外賠付的產品,額外賠付都是以保額作為計算基準的。比如以前的慧馨安,白血病是200%賠付,也就是買100萬保額可以賠200萬。也有一些是前幾年出險額外賠付,還有特定疾病復發額外賠付等等……

二、壽險

壽險的保障責任是非常簡單的,只要發生的身故或者全殘,就一次性賠償,並且合同中止。所以,壽險的保額就是身故的時候能拿到的賠償。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三、醫療險

醫療險是保額誤解的重災區,因為醫療險實際的保障責任很複雜,保額實際能反映的保障責任很少。一般來說,醫療險的保額,都是指單年最高的報銷上限。

1、百萬醫療

百萬醫療之所以叫百萬醫療,是因為它們的保額一般都在一百萬左右,甚至有的已經達到了數百萬甚至逼近千萬。

當百萬醫療險第一次出來的時候,給大家的感覺是很震撼的,對於年輕人來說,每年幾百塊錢,就能買到數百萬的保障,會讓人忍不住拿去跟重疾險比較。

但實際上,重疾險的保額代表了我們在罹患重疾時能拿到手的現錢,而醫療險只是一個報銷上限,實際賠多少是取決於我們在醫院花了多少錢,兩者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根據衛生部的統計,2016年三甲醫院人均住院費用僅1萬出頭。

而罹患一次重疾,除了治療費之外,收入損失補償、康復費用這些也同樣重要,而且花費未必比治療費少。但是這些醫療險都是不報的,只能依靠別的手段比如重疾險才能轉移這部分風險。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2、特殊醫療險

一般來說,我們買的住院醫療險,都是無論什麼原因導致的住院,都可以按報銷規定進行報銷。但是最近市面上出現了重疾醫療險、癌症醫療險等特殊的醫療險。

以重疾醫療險為例,當我們罹患了合同所列舉的重大疾病,並符合條款規定的嚴重程度,住院的費用就可以按規定報銷。其它癌症醫療險、意外醫療險也是這樣,只有特定原因造成的住院,才能報銷。

但是由於現在很多保險宣傳不規範,很多消費者誤以為是隻要罹患重疾/癌症/意外就可以賠付保額,比如一款300萬保額的重疾醫療險,大家一看重疾賠300萬,保費只要每年幾百塊,以為撿到了便宜,實際跟想的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3、醫療險的保額侷限性

對於醫療險來說,保額並不能直接看出它的保障,還有報銷比例、報銷範圍、免賠額等重要的條件。

以現在市面上很火的百萬醫療險為例,這些醫療險大多有1萬的免賠額,並且是社保報銷之後,剩餘自費部分超過1萬的才報銷。經常發現花了兩三萬,結果醫療險一分不報,所以一般的疾病很難達到起付線,基本都是大病才能用上。

此外,醫療險搞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保額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現在百萬醫療基本都是限制在公立醫院的普通部門就診,如果是國際部、特需部、私立醫院、海外醫院都是不能報銷的。公立醫院以提供大眾醫療為主,性價比第一,基本不會提供那種高端醫療服務,所以實際上疾病就診很難花到上千萬。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四、理財險

理財保險主要是以理財為主,自然就不會太關注保障。如果是不帶保障的純理財險,一般在身故之後只會連本帶利把錢還回來,就跟銀行存款一樣。

比如說年金險,現在市面上年金險的保額一般都是用作計算返還的,我們在看合同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保險責任上會寫著“每年返還X%的保額”。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交的保費比年金險的保額還高,這是很正常的,如果發生身故的話,並不是賠保額,而是把所交的保費賠回來。

有些理財險會附帶保障,比如兩全險,身故賠償,如果沒出事就固定返還,這類產品的保額,就跟壽險一樣,是身故賠償的金額。

五、意外險

1、身故賠付=保額

意外保險基本都是含有意外身故保障的,這類意外險產品的保額就是意外身故的賠付。比如我買了50萬的意外保險,如果發生了意外身故的話,就一次性賠付50萬。

2、傷殘賠付=保額×傷殘等級×10%

大部分的意外保險除了身故賠付,傷殘也有賠付。根據國家傷殘等級標準,傷殘可以分為1-10級,1級為最重,10級最輕。

而業內通行的標準,是10級傷殘賠付10%的保額,每高一級多10%,直到1級傷殘賠付100%保額。比如我買一份50萬保額的意外險,5級傷殘就是賠付25萬。

但是也有一些意外險,很“雞賊”地沒有傷殘賠付,只有身故賠付,或者只有高度傷殘才賠付,這樣實際的賠付率就會大打折扣,因為根據統計數據,意外的致殘率是很高的,尤其是輕度傷殘佔了大部分。

“為什麼這個重疾險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你被騙了唄!”

3、額外賠付=多份保額累加

還有一些意外險是組合險(或者說綜合險),一份意外險,身故賠50萬,輪船意外死亡賠20萬,航空意外死亡賠100萬,這樣保額是可以累加的,比如我因飛機失事身故,最終賠償是50+100=150萬。

像這種綜合險,就沒有準確的保額一說,因為它是多份保障的累加,每一份都有自己的保額。特別是那種旅遊意外,大到身故賠付幾十萬,小到丟失錢包賠幾千,或者住院津貼每天幾十,具體還是要看下面詳細列舉的保障責任。

六、寫在最後

由於保障責任不清晰而導致的糾紛有很多,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對保額的誤解。我曾遇到過很多朋友問過我重疾百萬醫療:

為什麼這個重疾賠300萬,每年保費才幾百塊?

這些朋友都很精,留了一個心眼,會過來先問問我。但是我知道還有更多的朋友,當場就買了。可以想象到,如果日後用上了這些保障,會產生多大的糾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