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文 | 前方智能 伐木丁丁

今天,中國AI芯片公司寒武紀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mited)完成一億美元A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創投、聯想創投、國科投資、中科圖靈等多方聯合投資。

這也意味著寒武紀科技在A輪融資後,已成為全球AI芯片領域第一個獨角獸初創公司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提到寒武紀科技,不得不提到的是“寒武紀”芯片的創始人——陳雲霽。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來看看他的履歷,1983出生於江西南昌的陳雲霽

  • 9歲上中學

  • 14 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

  • 24 歲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

  • 29歲晉升為研究員(Full Professor)

  • 33歲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簡直就是開了掛的人生,智能君只有大寫的膜拜。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最初並不是做人工智能

查閱其個人頁面,可以發現他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微體系結構、機器學習、並行計算、視頻處理

其實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17歲的陳雲霽對未來還有些懵懂,想著能不能進實驗室先實習下。

於是他把計算機系所有實驗室的門敲了個遍,問是否接收本科生。

最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教授所在實驗室收下了他。

在這裡要科普下,計算機體系結構——是指根據屬性和功能不同而劃分的計算機理論組成部分及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理論的總稱。

通俗地說,就是研究如何用晶體管的“磚石”搭出計算機的“大樓”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在研發過程中,儘管做的都是些打下手的“雜活”,但是這次經歷卻讓陳雲霽第一次感受到計算機的巨大魅力。

大學最後一年,他聽說中科院計算所開始研製國產通用處理器(即龍芯1號)。他覺得如果能參與國產通用處理器的研發,是個光榮又難得的機會。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2002年,19歲的陳雲霽如願以償來到了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成為當時龍芯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

想想智能君19歲的時候剛進大學,還在沒日沒夜的打遊戲。。。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24歲博士畢業後,他留在了中科院計算所。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25歲時,陳雲霽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架構師。

瞄準人工智能

說到陳雲霽的人工智能之路,不得不提到陳天石,他也是寒武紀科技的總經理及總裁。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陳天石是陳雲霽的弟弟,小他兩歲。

兩兄弟的關係其實非常好,但是也互相不服氣,陳天石几乎是沿著哥哥的腳步從中科大少年班一步步來到了計算所。

要說不同之處,那就是陳天石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

一個做硬件(芯片)、一個做軟件(算法),有一天兄弟倆合謀著不如“珠聯璧合”,一起做人工智能專用處理器

兄弟倆給這款處理器取了個很有深意的名字——“寒武紀”,用地質學上生命大爆發的時代來比喻人工智能的未來。

而這也是寒武紀科技最初開始的地方。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為什麼要做智能芯片?

陳雲霽曾這樣說到:“人的大腦是已知最智能的物體。如果能把大腦中神經元和突觸數字化抽象出來,這樣的數字化網絡某種程度上可能就繼承了人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從現有情況來看,一方面神經網絡確實是智能處理的好方法,但另一方面通用處理器在這方面效率很低。

難道不能用人工智能的辦法來設計一款專門的芯片呢?

“寒武紀”芯片恰恰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它可以在計算機中模擬神經元和突觸的計算,對信息進行智能處理。

通過設計專門存儲結構和指令集,每秒可以處理1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2萬億個突觸,功耗卻只有原來的1/10。

擁有強大算力的AlphaGo在打敗李世石的時候需要調用幾千塊GPU的計算資源,如果採用專門的人工智能芯片,未來甚至有希望把整個AlphaGo都裝進手機。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陳雲霽2015年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的全球最佳35名創新人士,在接受採訪時他曾說:“五年或更久以後,每一部手機都可以像谷歌大腦一樣先進。”

14歲上中科大,24歲博士畢業,今天他的AI公司融了1億美元

結語

寒武紀的人工智能芯片一代名為“DianNao(電腦)”,二代名為“DaDianNao(大電腦)”。

初看這幾個詞,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反應過來之後會覺得很有意思。

不過對於外國朋友來說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特別是“腦”的三聲發音,許多外國朋友卷著舌頭重複好多遍也還是讀不對。

由於之前國際上沒有中文發音的芯片,所以這個命名著實難倒了一幫外國人。

把科研成果變成了一件好玩的事。

果然,學霸就是不一樣。

歡迎在微信關注前方智能(qianfangAI),收穫更多新鮮的黑科技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