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傳承紅色基因 老區迸發活力'

"


"


泉港:傳承紅色基因 老區迸發活力


陳平山故居成為宣傳紅色革命文化的陣地 (王小旋 攝)

 核心提示

泉港區是革命老區,有老區行政村39個。在泉港,有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這些遺址銘刻著一段段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多年來,泉港區大力宣傳老區革命史,弘揚老區革命精神,認真做好革命活動舊址、革命歷史文物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的保護維修工作。2011年至今,省、市、區老區辦共對泉港投入463萬元,主要用於老區革命遺址維修維護、特色產業生產,以及溪流整治、道路拓建、照明工程、農田水利、文化健身、美麗鄉村、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泉州市老區辦對所補助修繕的革命遺址統一懸掛由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老區辦制發的“泉州老區革命遺址”標誌牌匾,凸顯革命遺址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作用,積極營造一個全社會關心、支持老區建設的良好氛圍,讓老區精神得以弘揚和傳承。

(張君琳 施珍妮 王小旋)

修繕革命遺址 弘揚紅色精神

前黃鎮三朱村是革命老區村,村裡至今保留著惠北抗捐大同盟指揮舊址、三朱支部舊址、三朱交通站舊址等。

中共閩中地委會議遺址大湖壽間石洞位於泉港區前黃鎮三朱後宅自然村,曾是革命同志隱蔽活動的重要場所。這是半山中的一個天然石洞,有兩個隱祕洞口,內分為上下兩層,可容納10多人。壽間石洞在1977年被採石者毀掉,只剩下荒坡殘石。2009年,中共泉港區委、泉港區人民政府在其所在地立碑保護。2015年,泉州市老區辦劃撥補助資金20萬元,對大湖山石洞革命遺址進行修繕,在遺址所在地修建一座紀念亭,以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光榮傳統、弘揚愛國精神,使之成為泉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這段革命歷史、崢嶸歲月永遠被後人銘記。2017年建成三朱大湖山石洞革命遺址紀念亭並命名為“壯志亭”。2019年,泉州市老區辦繼續對該革命遺址進行完善,補助20萬元用於修整壯志亭前的紅色廣場,方便群眾前來瞻仰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蹟。

革命遺址是歷史的重要見證,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修繕,可以更好地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激勵後代不忘初心、沿著革命的足跡繼續前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保護革命舊居 發展紅色旅遊

塗嶺鎮樟腳村是著名革命老區村,紅色革命文化氣氛濃厚,其中以陳平山紅色革命文化最為突出。陳平山1930年7月組織開闢惠安、仙遊、晉江交界的三坪游擊區。1931年1月7日,在開闢惠安和仙遊交界的三坪山區遊擊根據地的活動中,陳平山遭敵伏擊不幸犧牲,年僅27歲。

陳平山故居坐落在樟腳村黎嶺自然村,其先人就地取材,用五彩石砌牆,內有深井、大廳、崎頭房及尾間下廳房,是一座舊式古大厝。廳中有木柱、石礎、拜全石墩等構件,此大厝於清乾隆年間建成。傳說大厝入厝後,人丁興旺,兄弟勤於農田耕作,生活勤儉,家族和諧相處。祖厝曾是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據點。

由於故居位於偏遠處,四周被田埂環繞,為促進紅色旅遊的發展,合理規劃參觀路線,2018年泉州市老區辦對該革命遺址投入修繕補助資金10萬元,各級相關部門也大力支持,目前已先後投入資金約23萬元,完成了1.3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現在從村部就可以直通陳平山故居。

如今,市民不僅可以在這裡瞭解到陳平山的生活起居,還能感受到他的革命精神。故居主要分為其生平事蹟介紹,展示他住的臥室、書房以及他用過的一些東西,在廣東黃埔歷史博物館收集的一些他用過的東西,還有其在黃埔軍校照的相片。通過文字、圖片和實物的呈現,讓來訪者接受革命精神的薰陶。

近幾年,樟腳村憑藉傳統建築古民居、陳平山紅色革命文化和金鐘潭自然景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2014年至今,先後榮獲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級傳統古村落、省級景觀特色旅遊村、市級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

深耕傳統產業 振興老區發展

鳳翔村位於南埔鎮最南端。1947年,地下黨員劉榮喜、劉玉仁以教書做掩護,常駐田頭開展地下活動,這期間發展了一批地下黨員和武裝骨幹、組織群眾開展反稅抗捐革命鬥爭。1948年春,中共閩中特委朱漢膺也在鳳翔院前據點設一個聯絡點,發動群眾開展革命鬥爭。1985年5月鳳翔村被確定為革命老區。

2012年鳳翔村還是空殼薄弱村、市級扶貧村。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指導下,2016年至2018年爭取省、市、區各級各部門項目補助資金共計1000多萬元,在僑胞和鄉村企業家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下,建設了集農商貿市場、老人活動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站、商鋪住宅為一體的綜合大樓;利用田野自然風光結合溪流整治,建設了具有農村特色的田野公園、金聖公園和田野公園二期健身園區自行車漫道4.3公里;引進臺灣優質品種桃樹和李樹,種植百畝果園,打造成現代農業休閒採摘園;完成全村的水泥道路硬化和路燈亮化工程;2018年泉港區老區辦補助6萬元,完成田野公園的汙水處理池建設及各主幹道的路燈亮化工程……該村以田野休閒公園建設為帶動,打造農村休閒產業鏈,促進產業帶動,推進富民強村。

鳳翔田頭自然村,有很多製作壽麵的農戶。在泉港,流傳著“田頭壽麵沒變色”的說法,這裡的手工製造壽麵有近300年的歷史。2013年之前,全村才五六戶製作經營手工壽麵,每天利潤七八十元。如今村裡有了長壽麵專業合作社,以田頭壽麵傳統手工產業為龍頭聯合個體分散的手工作坊,進行產品升級深加工,並在田野公園南面溪邊建設田頭壽麵展示廳,讓四方賓客能夠現場觀賞田頭壽麵手工製作的全過程,又能起到宣傳提升產品知名度的作用。現在村裡正加大產品的創新和研發力度,建立長效化、市場化的幫扶脫貧機制,使田頭壽麵上檔次、上臺面、創品牌,由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