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泉州海外交通發達,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佛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傳播,既有外國僧人到泉州弘法、求法,也有泉州僧人到外國弘法、求法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最早來泉州弘法者當推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他應梁武帝之請,從扶南泛海到廣州,然後到南京、江西、江蘇,後到南安豐州延福寺翻譯《金剛經》。

宋晉江人曾會撰的《重修延福寺碑銘》雲:“古《金剛經》者,昔天竺三藏拘那羅陀,樑普通中泛大海來中國,途經茲寺,因取梵文,譯正了義,傳授至今,後學賴焉。”

唐朝來泉州弘法的印度高僧智亮,僑寓開元寺。因他四時都袒一膊,故稱“袒膊和尚”。後移居德化戴雲山。

他長期在泉州弘法,能寫漢詩,現存詩一首雲:“戴雲山頂白雲齊,登頂方知世界低。異草奇花人不識,一池分作九條溪”。開元寺支院中有以其所居名袒膊院

西域僧朝悟大師,居泉州開元寺,有異行,既去,寺僧刻木為像奉之,人稱“大頭陀”,亦稱“挑燈道者”。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北宋雍熙間,天竺僧人羅護那航海到泉州,在城南建寶林院,這是外國僧人在泉州建的惟一的佛教寺院

泉州僧人到國外弘法的有唐泉州超功寺僧曇靜。據日僧元開所著《唐大和尚東征傳》記載,隨從鑑真渡日弘法的14位弟子中有泉州超功寺僧曇靜。

曇靜在日本擔任傳戒師,對佛教在日本的傳播起了一定作用。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明清時期,泉州僧人赴日弘法的有木庵性,他是隱元弟子,到日本住長崎福濟寺,後為日本黃檗宗第二代祖師。他增建萬福寺,在江戶開創瑞聖寺,計開創寺宇10所,對傳播黃檗宗最為有力。

此外還有,悅山道宗,泉州人,歷住長崎崇福寺、大阪舍利寺,後為黃檗山第七世祖;雪堂、東岸,泉州人,住長崎崇福寺;聖垂方炳(獨文),泉州開元寺僧,應長崎福濟寺之請赴日,住該寺,後為黃檗山第十一世祖;喝浪,泉州人,應福濟寺之請,到日本住持該寺;大鵬正鯤,泉州開元寺僧,應長崎福濟寺之請住持該寺,後為黃檗宗第十五世、十八世祖。

日本長崎福濟寺,俗稱漳州寺,亦稱泉州寺,原為在長崎的漳州籍船主創建,延請泉州僧人覺海為開山。

晉江安平人蘊謙戒琬順治六年赴日住持福濟寺,並改造擴建該寺,被尊為福濟寺的重興之祖。之後,住持福濟寺的多為泉州府人。

第二代住持慈嶽定琛,永春人;第三代住持東瀾宗澤,永春人;第四代住持喝浪方淨,泉州人;第五代住持聖垂方炳,安溪人;第七代住持大鵬正鯤,晉江人。

泉州,既有不少番僧到此弘法、求法,也有大量泉州僧人“走出去”

泉州僧人智宣,慕義淨之舉,唐末沿陸上絲綢之路,渡流沙到印度求法,於後樑開平元年五月回到開封,進獻辟支佛骨、梵本貝葉經等。

外國僧人來泉州求法的主要是日本和朝鮮僧人。唐末五代高麗僧玄訥來泉州求法,為雪峰義存門徒,泉州刺史王延彬在泉州西門外北峰鄉建福清寺以居。玄訥在福清寺駐錫30年並圓寂於該寺。宋朝日本僧人慶政僑寓泉州,並從泉州帶回大阪藏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