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囊丨“1+1”主題班會,助力學生成長

朋友圈 教育 班主任雜誌社 班主任雜誌社 2017-09-24
錦囊丨“1+1”主題班會,助力學生成長

良好的班風如一條小河,流經之處潤澤著孩子們的心靈。主題班會則如春雨,既為小河源源不斷地注入能量,又及時滌清河流,讓它流得更遠。在13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的主題班會在摸索中不斷完善,營造了良好的班風,潛移默化地薰陶著孩子們。

主題1+1

賦予班會科學性和多元性

最初,我的班會選題比較隨意,單獨來看還不錯,但整體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往往是出現問題了,才去組織相應的班會,班會總脫離不了說教和補漏的意味。後來,我借鑑學科教學必修加選修的模式,構建了班會主題1+1模式。

必修主題由班主任確定,它是對學年、學期重點工作的分解。高中三年,每學期的育人重點是不同的,我嘗試把每學期的重點分解成一個個要點,圍繞這些要點確定班會主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落實育人工作。如高一第一學期的教育重點是“適應、轉變、規範、養成”,圍繞這4個重點我確定了8個班會主題:

(1)制度·文化·愛——我的班級管理三境界;

(2)你好,青春——夢想從這裡啟航;

(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公約的制定;

(4)學長告訴你——附中優秀學子談高中生活;

(5)時間管理=人生管理;

(6)我愛我家——如何適應寄宿生活;

(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交友面面觀;

(8)遇見晴好的自己——你的心理你做主。

確立這些主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寄宿生活、人際交往、自我認識等方面的適應轉化工作。

選修主題由學生自主討論決定,可以涉及社會熱點、心理現象、思維探究、文化傳統、旅行見聞等。如“歡樂水一夏”班會,引導學生從生活、科學、人文三個方面去認識、感悟水的內涵;而“思維逆流”班會,則用圖片、科學的數據和經典的案例帶領學生探討批判性思維與創新的關係,讓學生意識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必修加選修的主題模式,各具其長。必修類主題班會主題明確,指導性強,有力地促進了正確班集體輿論的形成,保證了教育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選修類主題班會主題多元,視野開闊,滿足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主體1+1

賦予班會教育性和自我教育性

很多老師認為,班會應該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對這一觀點,我並不完全認可。我多年組織和召開主題班會的經驗證明,真正的好班會,主體亦需“1+1”,即班主任和學生缺一不可。班會的效果,有賴於班會的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節好的班會,就效果而言,一定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

我班的班會借鑑了參與式教學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全班學生依照興趣愛好、能力強弱組合為不同的班會小組,在組長召集下商討、策劃、組織班會。每個小組每學期負責一期主題班會,從主持到組織全程、全方位負責。

或許很多班主任會說,我也是這樣做的呀,這有什麼新鮮的。但我想說的是,班主任放任不管、完全由學生自主組織的班會往往會出現主題不明、娛樂為上、能者多勞甚至全包的現象,導致班會達不到預期效果。以學生為主體組織班會更需要班主任全程關注,需要班主任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引導學生提升主題、完善方案,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大膽創新。

為了增強班會的計劃性,使班會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分工明確,我設計了“班會方案策劃表”,給學生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策劃表內容包括班會主題、時間、地點、組長、組員、設計目的、活動重點、活動難點、班會分工及準備、班會流程。

這張表在小組討論、確定方案後,由組長負責填寫並上報班主任,我會認真研究,並提出修改建議。班會結束後,每個組員需要完成一份“成長記錄”,主要記錄自己完成的工作和班會後的感悟,以延伸有價值的體驗和教育效果。“成長記錄”一式兩份,一份留存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一份交給班主任。我會將一些共性的感悟再反饋給學生,讓他們在反思中得到成長,也為下一組策劃、組織班會提供借鑑。

以高一“童真不童稚”班會為例。班會小組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淺層次的原因是“六一”即將到來,大家想過最後一個兒童節;深層次的原因是成長中的變化給學生帶來的困惑,用孩子們自己的話說就是“高中生比初中生複雜多了,真想回到單純的童年時代”。所以學生最初設想這次班會的主題是“追憶童年”,通過動畫片、歌曲、遊戲等回憶美好的童年。但我覺得班會僅僅停留在回憶層面,既起不到解決學生成長困惑的作用,也缺乏對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引導作用。

結合馬斯洛“健康的兒童性”觀點,我啟發班會小組重新思考童年對於一個人的深層意義,思考成年人應具備理性和非理性雙重視角的意義。班會小組商討後改進思路,最終確定了“童真不童稚”這個主題,並依據主題把班會分為“回憶童年”“時光來信”“寫給未來”三個部分。

“回憶童年”部分保留了他們最初的想法。“時光來信”環節極具創意,由時光郵遞員(學生扮演)把“過去的自己”寫給家人、朋友或自己的信投遞給學生,這些信從不同的角度真實寫出了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與困惑。收到“時光來信”的學生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給“過去的自己”回信,對信中提出的困惑、問題進行回答。第三部分“寫給未來”,由心理測試和“快樂的十條建議”組成。

這次班會開得很成功,真正體現了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合。班主任的引導,使孩子們開始思考“健康的兒童性”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在之後的班會設計中,孩子們不再僅僅是接受教育的對象,而成為自我教育的主體。如曦兒同學在“寫給過去的自己”中這樣寫道:

童年,終究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昨天。我們縱有千般萬般不情願,但是歲月唱著永不停息的歌,沒有任何人能阻擋。我們在成長,但是我們的童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漸漸消失。所以,讓我們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快樂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堅信世界的美好,懷著童心向著彼岸遠航!

這樣的感悟源於孩子們真實的思考。班會後,孩子們都說這場班會讓自己明白了成長中必然會發生的變化,從單純到成熟是每個人無法改變的事實,活在當下,積極主動地適應高中生活才是理性智慧的。

班主任的思考與引導會讓班會的主題更鮮明,教育目標更明確,設計更科學;班主任的關注和推進會讓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高,讓班會更具教育性。而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組織班會的方式,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促進了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讓班會的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化。

創新1+1

賦予班會時代性和吸引力

中學生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樂於思考,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他們喜歡參加新穎活潑、知識性強、內涵豐富的活動,而對抽象、空洞的說教不怎麼感興趣。如何讓班會不拘一格、生動活潑,真正贏得學生的喜愛呢?唯有不斷創新,尤其是內容與形式兩方面的創新,即“創新1+1”。

學生“早戀”是所有班主任都很頭疼的問題。高二時,班上“早戀”現象開始蔓延,彼此愛慕者有之,偷偷表白的亦不乏其人。如果巧妙地設計一節具有新意的班會,引導孩子們自我教育,“花開會有時”的道理則無須多言。

我班學生就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了“花開會有時”主題班會。

這次班會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學生自導自演的微電影《如果我告白的話》,講述了一個男孩向女孩告白失敗後發奮圖強的故事。伴隨著鏗鏘的音樂,男孩從身體到精神完成了自我超越,終於拿到了北大的錄取書。在大學校園裡,他給女孩打電話。女孩說:“做我哥哥好嗎?”男孩釋然地站在大學的操場上,那些曾經的畫面一一浮現:他給女孩擦桌子,買她喜歡的蛋糕,被拒絕後在操場上狂奔、教室裡苦讀、宿舍裡鍛鍊……影片的結尾處有一段這樣的字幕:

最美好的結局不一定是在一起,或許你最後也沒有牽到那個人的手,但你在努力的過程中卻獲得了更多。嘗試過後,不妨把這份傾慕藏在心底,作為你向上的動力。

這部6分鐘的片子,班會小組學生整整拍攝了半個月,配樂、剪輯、合成,都是他們自己一手完成的。片中男孩的原型就是微電影的導演,那段字幕是他的真實感悟。微電影這種新穎的形式讓班會充滿新意與生機,感染力很強。

我班的班會,創新成了常態。“時間都去哪了”中的原創相聲《鴻宇時光》,“你的心理你做主”中的“快樂的穿牆而過”心理遊戲,“給我一朵夏花的美麗”中的全校範圍內的採訪,“童真不童稚”中的角色扮演,“好好活著就是愛”中的時文閱讀,“光陰穿梭,勵志人生”中的為電影配音……鮮活的內容、新穎的設計,讓主題班會充滿了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的心理需要,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效果明顯。

一節節主題班會,如一粒粒種子,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引導他們認識自己,關注社會,學習交往,直面挫折;一節節主題班會,營造了良好的班風學風,構建了合作、擔當、分享、創新、奮進的班級文化,讓孩子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這種班級文化氛圍的影響。

欄目:工作筆談

作者:朱慧琴 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730070

責編:楊丙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