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貢獻

在中世紀第二階段,也就是公元1000-1300年這段時間,隨著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愈加強烈,貴族婦女得到了更多的權利,有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對女性的看法。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貢獻

在中世紀第二階段,也就是公元1000-1300年這段時間,隨著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愈加強烈,貴族婦女得到了更多的權利,有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對女性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例如,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阿奎坦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公元1122-1204年)和她的女兒,香檳伯爵夫人瑪麗(公元1145-1198年),就利用宮廷愛情以及騎士精神,提升了婦女的地位。

埃莉諾是中世紀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一,從公元1137年一直到公元1152年,她一直都是法國路易七世(公元1137-1180年)的妻子,但由於天性爛漫,深愛埃莉諾的路易七世始終無法得到她的芳心。

後來,埃莉諾遇到了年輕英俊的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在一番困苦的尋愛之旅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主教的認可。

於是在公元1154年,她與亨利二世順利完婚,成為了英格蘭的王后。後來,埃莉諾和她的女性追隨者們一起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且一路上贊助了不少藝術家,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贊助人。

例如,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特洛伊就是埃莉諾和女兒贊助的,他的亞瑟王傳奇使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的概念得到了普及。

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以前,女人是男人或其子嗣的財產,但在12世紀浪漫主義詩歌的傳播下,貴族們普遍接受了一種紳士而優雅的騎士精神,從而扭轉了之前的局面。

正如學者諾曼·坎託所觀察到的,這些作品對中世紀歐洲的貴族階層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

浪漫主義詩人倡導尊重女性的紳士行為,增強了女性的尊嚴,使她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人。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貢獻

在中世紀第二階段,也就是公元1000-1300年這段時間,隨著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愈加強烈,貴族婦女得到了更多的權利,有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對女性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例如,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阿奎坦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公元1122-1204年)和她的女兒,香檳伯爵夫人瑪麗(公元1145-1198年),就利用宮廷愛情以及騎士精神,提升了婦女的地位。

埃莉諾是中世紀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一,從公元1137年一直到公元1152年,她一直都是法國路易七世(公元1137-1180年)的妻子,但由於天性爛漫,深愛埃莉諾的路易七世始終無法得到她的芳心。

後來,埃莉諾遇到了年輕英俊的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在一番困苦的尋愛之旅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主教的認可。

於是在公元1154年,她與亨利二世順利完婚,成為了英格蘭的王后。後來,埃莉諾和她的女性追隨者們一起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且一路上贊助了不少藝術家,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贊助人。

例如,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特洛伊就是埃莉諾和女兒贊助的,他的亞瑟王傳奇使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的概念得到了普及。

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以前,女人是男人或其子嗣的財產,但在12世紀浪漫主義詩歌的傳播下,貴族們普遍接受了一種紳士而優雅的騎士精神,從而扭轉了之前的局面。

正如學者諾曼·坎託所觀察到的,這些作品對中世紀歐洲的貴族階層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

浪漫主義詩人倡導尊重女性的紳士行為,增強了女性的尊嚴,使她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當然,埃莉諾和女兒的貢獻遠不至此,她們還攜手發明了“愛情法庭”這個理念。

據史料記載,愛情法庭是專門為了討論有關浪漫愛情和男女關係問題而召開的。在討論和辯解的過程中,人們會對“浪漫愛情是否可以存在於婚姻中,哪個更糟”以及"失去一個愛人是否會不忠”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貢獻

在中世紀第二階段,也就是公元1000-1300年這段時間,隨著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愈加強烈,貴族婦女得到了更多的權利,有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對女性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例如,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阿奎坦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公元1122-1204年)和她的女兒,香檳伯爵夫人瑪麗(公元1145-1198年),就利用宮廷愛情以及騎士精神,提升了婦女的地位。

埃莉諾是中世紀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一,從公元1137年一直到公元1152年,她一直都是法國路易七世(公元1137-1180年)的妻子,但由於天性爛漫,深愛埃莉諾的路易七世始終無法得到她的芳心。

後來,埃莉諾遇到了年輕英俊的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在一番困苦的尋愛之旅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主教的認可。

於是在公元1154年,她與亨利二世順利完婚,成為了英格蘭的王后。後來,埃莉諾和她的女性追隨者們一起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且一路上贊助了不少藝術家,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贊助人。

例如,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特洛伊就是埃莉諾和女兒贊助的,他的亞瑟王傳奇使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的概念得到了普及。

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以前,女人是男人或其子嗣的財產,但在12世紀浪漫主義詩歌的傳播下,貴族們普遍接受了一種紳士而優雅的騎士精神,從而扭轉了之前的局面。

正如學者諾曼·坎託所觀察到的,這些作品對中世紀歐洲的貴族階層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

浪漫主義詩人倡導尊重女性的紳士行為,增強了女性的尊嚴,使她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當然,埃莉諾和女兒的貢獻遠不至此,她們還攜手發明了“愛情法庭”這個理念。

據史料記載,愛情法庭是專門為了討論有關浪漫愛情和男女關係問題而召開的。在討論和辯解的過程中,人們會對“浪漫愛情是否可以存在於婚姻中,哪個更糟”以及"失去一個愛人是否會不忠”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凱特琳·徒利

然而,無論是浪漫文學作品還是“愛情法庭”,它們都與中世紀的經濟社會風氣相結合,賦予了上層和中產階級婦女更多的尊重和平等——婦女在丈夫死後或被召去參戰時,總是有責任接管他的財務事務,這種做法在中世紀後期很普遍。(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凱特琳·徒利在丈夫史塔克死後接管了家族事務。)

社會角色

縱觀中世紀的三個階段,其實女性的社會角色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從一開始的社會底層勞動力,到最後的中產階級掌門人,女性正經歷著一個非凡的過渡時期。

人們不再以生育機器和低端勞動力來對待婦女,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相對尊重和平等的態度。

例如,修女們早在公元10世紀左右就開始照搬手稿,到了公元1274年就有了女抄寫員,而且在公元14世紀,參與書籍製作的婦女也越來越多,女性得到教育的機會正在增加。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貢獻

在中世紀第二階段,也就是公元1000-1300年這段時間,隨著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愈加強烈,貴族婦女得到了更多的權利,有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對女性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例如,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阿奎坦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公元1122-1204年)和她的女兒,香檳伯爵夫人瑪麗(公元1145-1198年),就利用宮廷愛情以及騎士精神,提升了婦女的地位。

埃莉諾是中世紀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一,從公元1137年一直到公元1152年,她一直都是法國路易七世(公元1137-1180年)的妻子,但由於天性爛漫,深愛埃莉諾的路易七世始終無法得到她的芳心。

後來,埃莉諾遇到了年輕英俊的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在一番困苦的尋愛之旅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主教的認可。

於是在公元1154年,她與亨利二世順利完婚,成為了英格蘭的王后。後來,埃莉諾和她的女性追隨者們一起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且一路上贊助了不少藝術家,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贊助人。

例如,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特洛伊就是埃莉諾和女兒贊助的,他的亞瑟王傳奇使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的概念得到了普及。

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以前,女人是男人或其子嗣的財產,但在12世紀浪漫主義詩歌的傳播下,貴族們普遍接受了一種紳士而優雅的騎士精神,從而扭轉了之前的局面。

正如學者諾曼·坎託所觀察到的,這些作品對中世紀歐洲的貴族階層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

浪漫主義詩人倡導尊重女性的紳士行為,增強了女性的尊嚴,使她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當然,埃莉諾和女兒的貢獻遠不至此,她們還攜手發明了“愛情法庭”這個理念。

據史料記載,愛情法庭是專門為了討論有關浪漫愛情和男女關係問題而召開的。在討論和辯解的過程中,人們會對“浪漫愛情是否可以存在於婚姻中,哪個更糟”以及"失去一個愛人是否會不忠”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凱特琳·徒利

然而,無論是浪漫文學作品還是“愛情法庭”,它們都與中世紀的經濟社會風氣相結合,賦予了上層和中產階級婦女更多的尊重和平等——婦女在丈夫死後或被召去參戰時,總是有責任接管他的財務事務,這種做法在中世紀後期很普遍。(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凱特琳·徒利在丈夫史塔克死後接管了家族事務。)

社會角色

縱觀中世紀的三個階段,其實女性的社會角色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從一開始的社會底層勞動力,到最後的中產階級掌門人,女性正經歷著一個非凡的過渡時期。

人們不再以生育機器和低端勞動力來對待婦女,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相對尊重和平等的態度。

例如,修女們早在公元10世紀左右就開始照搬手稿,到了公元1274年就有了女抄寫員,而且在公元14世紀,參與書籍製作的婦女也越來越多,女性得到教育的機會正在增加。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eguines

還有一個更好的例子也說明了這一點:

始於13世紀法國的貝居安修會( Beguines),就依靠其尊重和平等的核心理念,很快獲得了大量的追隨者。

貝居安人都是虔誠的婦女,她們生活在貧困但秩序良好的社區中,她們不是正式的修女,因此可以隨時離開這個團體。

這些婦女通過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來照顧彼此和周圍的社區,藉此避開公會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這在中世紀早期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婦女之中有戰士有畫家,也有詩人。 ——馬克·吐溫

正如馬克吐溫所講,女人,作為這個世界上獨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一直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

女人孕育了生命,並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撫養子嗣的重任中,不可謂不偉大。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女人們也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頂樑柱,同男人一樣,她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要知道,在中世紀近1000年的塵封歲月裡,女人們的日子卻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她們甚至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那麼,女人們究竟是如何渡過這段悠悠歲月的?她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命運而掙扎的?

本期內容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在第二階段中,由於宗教的限制,女性的權利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加被妖魔化,成為了一切疾病的“根源”,淪為社會權勢的附屬品和災禍的“替罪羊”。

但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文藝復興早期,由於“聖母瑪利亞崇拜”的日益流行,以及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概念的發展,婦女權利在中世紀晚期達到了頂峰。

下面,我們將從“態度”,“權利”,“地位”,“貢獻”以及“角色”5個維度,來解析上述3個階段中,女人們所發生的切實變化和真實狀況。

態度

首先,世俗觀念對女人態度的首次轉變源於宗教上流行的“聖母瑪利亞崇拜”。但這一過程其實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路程。

早在公元431年,教會就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女人“瑪麗”為上帝之母。

這是繼聖經裡“夏娃”導致人類從伊甸園恩典中墮落後,女性形象首次得到了正面認可。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宗教官員並非只是為了同情女性而做出的這個決定——他們巧妙地運用了二分法,一方面承認“夏娃”導致了人類靈魂的墮落,另一方面又認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已經贖回了這種墮落,是全人類的大救星。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所以,教會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聖母“瑪麗”的故事,來光輝耶穌的事蹟而已,早期婦女的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她們既是邪惡的誘惑者,也是童貞女神,只不過這兩種說法在宗教官員的口中都成了歌頌上帝的法寶。

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地區在法律上承認女性是男性的伴侶、助手,卻沒有給予女性應有的社會地位,女人完全淪為了教會佈道的背景和服務男性的工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早期——隨著世俗觀念逐漸向“人類”本身轉變,女性才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並經常出現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中。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權利

在整個中世紀,下層婦女主要以麵包師、釀酒師、擠奶女工、酒吧女工、工匠、織布工,或者佃農為職業。

封建制度規定土地只屬於上帝,是上帝把它租給了佃戶,而且他幾乎控制著農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喪嫁娶——通常,教會會代表上帝決定一個女孩該嫁給誰,而不是女孩的父母或她自己。(因為農奴的女兒被認為是上帝的財產,就像她的父親和母親一樣)

女孩結婚後,她的丈夫實際控制了她的全部利益,並對她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中世紀早期的法律事務中,有關女人的字眼很被難到,基本上都是男人們在打官司。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即“如果一個女人犯罪了,那麼連同他的男人也會被判刑。”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農婦在生活和死亡時是完全沒有記錄的,所以底層婦女的生活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導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出生時的地位。

再加上中世紀早期沒有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處境,唯一的希望就是進入修道院。

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多數女性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但如果真的走向了這條路,那麼她們肯定會後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世紀早期,修女們是通過記憶而不是書本知識來學習禱告的,就連西班牙最著名的女牧師恩德(公元10世紀),也很可能是個文盲。

而且這個時期就算是貴族婦女,也依然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她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通過《時禱書》(《book of hours》)來學習宗教知識的。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ook of hours》

時禱書是中世紀基督教徒的祈禱書。每一本時禱書的手稿都非常獨特,但是大多數都包含相似的文本,禱告和詩篇集合,而且通常會帶有精美的裝飾,甚至有些替富有顧客製作的時禱書還能用“豪華”兩個字來形容。

地位

在中世紀第三階段,也就是公元1300-1500年,商貿的發展為女人們提供了更多轉變的機會。

在此期間,西班牙和法國相繼出現中產階級,因為商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能夠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中世紀的公會也受到了來自中產階級崛起的衝擊,廣大勞動婦女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新資產階級的婦女可以在一個特定的行業中與丈夫和父親一起工作,並且可以在後兩者死後接替男性擔任行業的領導人。

不過,由於婦女作為”廉價勞動力”是封建制度中早已確立的一個概念,婦女被認為是合法的“非實體”,所以可以比男人少發工資,這種制度一直被公會延續了下來。

雖然女性賺的錢還遠不及男人,但是她們在法理上的保障卻愈加明顯——在這一時期,許多婦女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正式的法律文件或文獻記載中,這與中世紀早期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在貴族中,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同樣明顯。

女人們不再必須像以前那樣,接受父輩們安排的婚姻——只要她們手中握有自己的土地,就可以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有些時候甚至可以讓男方甘願“入贅”來追隨女性。(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小指頭投靠鷹巢城的例子)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貢獻

在中世紀第二階段,也就是公元1000-1300年這段時間,隨著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愈加強烈,貴族婦女得到了更多的權利,有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對女性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例如,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阿奎坦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公元1122-1204年)和她的女兒,香檳伯爵夫人瑪麗(公元1145-1198年),就利用宮廷愛情以及騎士精神,提升了婦女的地位。

埃莉諾是中世紀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之一,從公元1137年一直到公元1152年,她一直都是法國路易七世(公元1137-1180年)的妻子,但由於天性爛漫,深愛埃莉諾的路易七世始終無法得到她的芳心。

後來,埃莉諾遇到了年輕英俊的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在一番困苦的尋愛之旅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主教的認可。

於是在公元1154年,她與亨利二世順利完婚,成為了英格蘭的王后。後來,埃莉諾和她的女性追隨者們一起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且一路上贊助了不少藝術家,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贊助人。

例如,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特洛伊就是埃莉諾和女兒贊助的,他的亞瑟王傳奇使宮廷愛情和騎士精神的概念得到了普及。

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以前,女人是男人或其子嗣的財產,但在12世紀浪漫主義詩歌的傳播下,貴族們普遍接受了一種紳士而優雅的騎士精神,從而扭轉了之前的局面。

正如學者諾曼·坎託所觀察到的,這些作品對中世紀歐洲的貴族階層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

浪漫主義詩人倡導尊重女性的紳士行為,增強了女性的尊嚴,使她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人。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Eleanor of Aquitaine

當然,埃莉諾和女兒的貢獻遠不至此,她們還攜手發明了“愛情法庭”這個理念。

據史料記載,愛情法庭是專門為了討論有關浪漫愛情和男女關係問題而召開的。在討論和辯解的過程中,人們會對“浪漫愛情是否可以存在於婚姻中,哪個更糟”以及"失去一個愛人是否會不忠”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凱特琳·徒利

然而,無論是浪漫文學作品還是“愛情法庭”,它們都與中世紀的經濟社會風氣相結合,賦予了上層和中產階級婦女更多的尊重和平等——婦女在丈夫死後或被召去參戰時,總是有責任接管他的財務事務,這種做法在中世紀後期很普遍。(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中,凱特琳·徒利在丈夫史塔克死後接管了家族事務。)

社會角色

縱觀中世紀的三個階段,其實女性的社會角色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從一開始的社會底層勞動力,到最後的中產階級掌門人,女性正經歷著一個非凡的過渡時期。

人們不再以生育機器和低端勞動力來對待婦女,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相對尊重和平等的態度。

例如,修女們早在公元10世紀左右就開始照搬手稿,到了公元1274年就有了女抄寫員,而且在公元14世紀,參與書籍製作的婦女也越來越多,女性得到教育的機會正在增加。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Beguines

還有一個更好的例子也說明了這一點:

始於13世紀法國的貝居安修會( Beguines),就依靠其尊重和平等的核心理念,很快獲得了大量的追隨者。

貝居安人都是虔誠的婦女,她們生活在貧困但秩序良好的社區中,她們不是正式的修女,因此可以隨時離開這個團體。

這些婦女通過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來照顧彼此和周圍的社區,藉此避開公會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這在中世紀早期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結論

其實,從上述5個維度中,我們不難看出婦女的力量從中世紀早期到晚期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從最初父權制制度下的完全附屬品,轉變為可以擁有相對話語權的知識分子,女人們通過自身的不懈反抗以及勤勞,為自己贏得了一片天空。儘管時代依然存在著侷限性,但是作為一個曾被視為“商品”和附屬品的階層來說,這種轉變無疑是成功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