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蒼朮規範化種植技術要求

農資 蒼朮 種植業 三農 青錢柳 2017-04-06

南蒼朮規範化種植技術要求

6.1 種子繁殖

6.1.1 種子儲存:當年11月份採收的種子需儲存至次年3月播種,應充分晒乾,風選後置於清潔的布袋裡低溫(4℃左右)存放。

6.1.2 種子育苗:

6.1.2.1 播種時間: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當地溫升至12℃ 以上時應及時播種。

6.1.2.2 種子播種前的預處理:把種子放入25~3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4 h後,撈出裝入清潔的麻袋內,置於25℃左右的室內,每天早晚用溫水衝淋1次,經4—5 d種子開始萌動,即可播種。

6.1.2.3 播種方法:條播,在整好的廂面上橫向開溝,行距15 cm,播幅7~9 cm,先在溝內撒入混有過磷酸鈣的有機肥做種肥,蓋上一層細土後,再將已出芽的種子均勻的撒入溝內,上覆細土,其上再蓋草木灰,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後廂面蓋草保溫、保溼。待出苗初期,選陰天或晴天下午移除廂面覆蓋物。

6.1.2.4 播種量:5~6 kg/畝。

6.1.2.5 施肥:

種肥:每畝用1 000 kg有機肥(含水量70%左右)與50 過磷酸鈣混合拌勻,草木灰適量。結合播種時施用。

追肥:第1次: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施人尿素10 kg/畝至行間。第2次:7月下旬進行第2次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施人尿素10 kg/畝,磷酸二氫鉀10 kg/畝至行間。

6.1.2.6 田間管理:在生長期如天氣乾旱,應在傍晚澆水,以溼潤耕作層為度。雨季應及時疏溝排水。中耕除草時間與追肥同步。

6.1.3 育苗移栽:

6.1.3.1 整地:

整前預處理:在選好的地塊上,將地表雜物堆積起來,或鋪上一層雜草放火燒荒,火糞返田。

施基肥:有機肥1 500 kg左右/畝(含水量70%左右),複合肥(15—15—15)25 kg/畝。混勻後均勻撒施。

作畦:在田塊處理好並均勻施肥後,進行翻耕,耕層至少30 cm,耙平耙細後作廂。根據地塊的大小做成寬1.2 m、長度10 m以內的廂,廂溝寬30—40 cm,深15 cm左右,廂面成龜背形,做到雨停後廂面和溝中無積水為度。

6.1.3.2 選苗:一級種子,育苗當年;二級和三級種子,育苗第2年。待地上部分枯萎後,逐行挖取地下根莖(帶鬚根),選3 g以上的作種苗用。

6.1.3.3 定植:

時間:10月底至12月底,待種苗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後。

栽種材料預處理:將育苗田中挖起的種苗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或浸種消毒。

栽種方法:開行溝點種,栽種時要將種苗出芽部分朝上,然後蓋細土,上面再薄薄地蓋一層稻草。

行株距及栽種深度:行距30 cm,株距15 cm。

栽種深度6—7 cm。

6.1.3.4 田間管理:

追肥:肥料的種類45%複合肥(15-15—15)。肥料的施用量50 kg/畝。

肥料施用時間及比例:第1次:第2年年底結合培土施人複合肥25 kg/畝。第2.次:第3年苗出齊後結合第4次除草施入複合肥25 kg/畝。

上述追肥時間和比例主要針對壤土,如土壤質地偏砂,應增加追肥次數,並相應降低每次追肥數量,做到“少量多餐”。

摘蕾:

時間:第3年現蕾初期(10%)至末期共摘3次;摘蕾要選晴天上午露水乾後進行。

方法:先用大剪淺剪1次(除花蕾外,其他部分儘量少剪),然後用花枝剪剪掉漏剪的花蕾。

除草:

時間:第1次:定植後第2年3月底至4月上、中旬。第2次:定植後第2年苗高25 em左右時。

第3次:定植後第2年8月。第4次:定植後第3年3月底至4月上、中旬。第5次:定植後第3年苗高25 cm左右時。

方法:結合施肥的鋤草(第4次),應先施肥再鋤草,第2年的鋤草(第1次至第3次)應結合鬆土。8月份鋤草(第3次)後應在行間蓋上薄薄一層稻草。注意不要在雨天或露水未乾時鋤草。

燒荒:

時間:第2年l2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黃時。

方法:追加一層薄稻草或其他可燃草,放火燒

掉。

培土:

時間:燒荒後應及時培土。

方法:結合施肥(45%複合肥25 kg/每畝),先均勻撒施複合肥於廂面,然後從廂溝挖土,以蓋沒複合肥為度,並保證廂高在20 cm以上。

田間排灌:

排水:大田裡不可見明水,排水的方式主要為收

好“三溝”(即橫、縱、邊溝)。

灌水:蒼朮耐旱性強,一般不需要灌溉。如遇極端乾旱天氣,應在傍晚澆水(使土壤耕作層溼潤即可),切忌中午澆水。

6.2 種莖繁殖

6.2.1 種莖的切制:

6.2.1.1 切制前的處理:

篩選:將有病蟲害和發育不良的種莖剔除,決不可將帶病蟲害的種莖混人大田栽種,以免交叉感染。

消毒:播種前應將種莖集中用多菌靈(25%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消毒。

鬚根的處理:將種莖上的鬚根用剪刀剪除,嚴禁用手拔。 、

6.2.1.2 切制:

切制方法:按自然節橫切,禁止縱切。太小的種莖可不切制,但必須在尾部破皮。

切制大小:需符合種莖質量標準。

6.2.1.3 切制後的處理:

收漿:將切制好的種莖晾晒半天或1 d後,用草木灰拌種。

貯藏:如果收漿後的種莖不立即栽種,可放置在土質地面的室內儲藏備用,方法是一層粗黃沙(2 cm厚)、一層種莖交替堆積,堆積高度不超過1 m,以免發熱腐爛。種莖堆的中央用稻草柱留1個通氣孔。

6.2.2 種莖的定植:同“6.1.3”項育苗移栽。

6.3 病蟲害防治及農藥使用

6.3.1 病害:

6.3.1.1 白絹病:又名根莖腐爛病。

症狀:4月下旬始發,6月上旬至8月中旬漸趨

嚴重,危害根莖及莖基,發病初期,地上部分無明顯

症狀,隨著溫度和溼度的提高,根莖內白色菌絲穿出土層,向土表伸展,形成乳白色或米黃色,最後呈茶褐色似油菜籽狀的菌核,在高溫、高溼條件下,蔓延很快,最後根莖潰爛,有臭味,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方法1:挑選無病術苗,並用50%多菌靈800倍液浸漬3—5 min,晾乾後栽種。

方法2:切忌與易感病的茄科、豆科及瓜類等作物連作。

方法3:及時拔除發病病株,帶土移出術地集中燒燬,並在穴中撒施生石灰粉消毒。

方法4:選用10% 三唑酮可溼性粉劑200 ppm或70%森錳鋅可溼性粉劑200 ppm,兌水噴霧防治。

方法5:生物防治在育苗階段和病害發生初期,施用哈氏木黴生防菌進行土壤防病。

6.3.1.2 根腐病:又名爛根病。

症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發病,6月至8月發病嚴重,發病初期,先是須根變成褐色乾枯,後逐漸蔓延至根莖、主莖,使整個莖稈變成褐色,阻止養分的輸送,使地上莖葉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方法1: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5年。

方法2:術苗栽種前用50%多菌靈800倍液浸漬3—5 min,晾乾後栽種。

方法3:連根拔起發病病株深埋或燒燬,在病株

地用波爾多液進行消毒噴施。

方法4:發病初期及高峰期來臨之前,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託布津500倍液灌兜。也可用波爾多液灌兜。

6.3.1.3 立枯病。

症狀:受害幼苗莖基出現水漬狀橢圓形黃褐色病斑,隨後擴大呈黑褐色,幹縮凹陷,地上部分出現萎蔫現象,嚴重時病株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

方法1:雨後及時鬆土,防止土壤板結,開溝排水,降低土壤溼度。

方法2:栽種前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1 kg/畝。

方法3:發病初期用70% 可溼性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澆灌病區,或用1:25的70%五氯硝基苯拌細土施在病區或病株周圍。也可用5%石灰水淋灌,或用地灰和石灰(1:1)撒施廂面,7 d/次,連續2~ 3次。

6.3.1。4 鐵葉病:又名鏽病。

症狀:發病之初,在葉片上生黃綠色小斑點,後逐漸擴大,並相互關結,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很快佈滿整個葉片,病葉呈黑鐵色(中央有灰白色病斑),最後蔓延至全株,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方法1: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15mL/次,連續2—3次。

方法2:發病後期,用50%託布津或50%多菌靈噴施。

6.3.1.5 黑斑病:病原菌為。

症狀:一般5月中旬開始發病,7—8月病害達高峰。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由莖基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兩面均生黑色黴層,多由葉尖或葉緣擴展至葉片而病斑連片,灰褐色,葉片枯落。

防治方法:

方法1:選用無病健壯的種苗或根莖種植。

方法2:冬季清園,病枝枯葉集中燒燬。

方法3:發病初期,葉面噴500 ppm的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25%多菌靈可溼劑,25% 阿西米達懸乳劑或10%世高水分散劑。

6.3.1.6 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方法1: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方法2:精選種術。

方法3:合理選地,高壟栽培。

方法4:藥劑處理土壤。

方法5:合理密植,適當施肥。

方法6:及時剔除病株及施藥防治。

方法7:生物防治。

方法8:降低病菌浸染的基數。

6.3。2 蟲害:

6.3.2.1 長管蚜:

用敵敵畏稀釋後噴施或用一遍淨稀釋後噴施。

6.3.2.2 術籽螟:

方法1:深翻土壤或水旱輪作,消滅越冬蟲原。

方法2:噴50%敵敵畏800倍溶液,9—10(L/次,連續3—4次。

6.3.2.3 地老虎又名蠐螬:

方法l: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灌溉被害地塊。

方法2:用敵百蟲粉劑與炒香的菜籽或菜餅製成毒餌,撒施行間誘殺。

7 收穫與產地加工

7.1 收穫

7.1.1 最佳採收期:10月底至12月底。

7.1.2 方法:選晴天用挖鋤逐行挖出,儘量避免挖斷根莖或擦破根莖的表皮。

7.2 產地加工

7.2.1 去泥沙:在大田裡應邊挖邊撞去可撞掉的泥沙。

7.2.2 除水氣:挖出後,可就地晾晒半天至一天,待水氣基本去淨後運回。

7.2,3 殺芽:將個頭過大的根莖用刀按自然節破開,以大小較為一致的形狀人烘房殺芽,溫度45℃左右,時間4~6 h。

7.2.4 乾燥:

7.2.4.1 晒乾:

前提條件:已殺芽的蒼朮塊莖,如天氣晴好可放至室外清潔的水泥地面或晒墊上晾晒。

方法:晾晒時上覆蓋薄膜,待水分滲出體外後揭開薄膜再行晒乾,晒乾水氣後再蓋薄膜,如此循環(晒乾一發汗一再晒乾一再發汗)直至乾透。

7.2.4.2 烘乾:

前提條件:已殺芽的蒼朮根莖,如天氣陰雨連綿。

方法:烘房溫度控制在40℃左右。烘製(直到水氣無,根莖表面乾燥後)一冷卻發汗一再烘製一再冷卻發汗一直至乾透(含水量13.O% 以下)。

7.2.5 上撞籠:乾燥後的蒼朮放人撞籠(又稱打毛機)中撞去鬚根和泥沙。撞籠的旋轉速度不宜過快,以免撞破根莖的表皮。

7.2.6 復幹:經上述操作後,如仍然感覺有潮或鬚根不盡,可在40℃的溫度下進行復幹,時間為50min左右,再上撞籠。

7.2.7 加工場地:加工場地必須整潔、乾淨,加工用具,晒墊必須清潔,加工用水須符合規定,周圍無汙染源。

7.2.8 加工人員:加工人員須經過培訓,身體健康,無皮膚病及傳染病,講究個人衛生。

南蒼朮規範化種植技術要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