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稻田蟹沒等上市已走俏

農業 螃蟹 畜牧業 種植業 銀川新聞網 銀川新聞網 2017-09-16
賀蘭稻田蟹沒等上市已走俏

待上市的螃蟹。

中秋將近,又到了吃螃蟹的季節,對於賀蘭縣稻田蟹的養殖戶們來說,也到了收穫的時候。可喜的是,今年還未等螃蟹們全部長大,訂單已經接二連三地來了。與此同時,以稻田養螃蟹為代表的“稻漁綜合種養工程”也在改善土地鹽鹼化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一畝蟹利潤能達3000元

站在賀蘭縣立崗鎮銀星村的地頭旁,大量的扣蟹“橫行”在稻田間。賀蘭縣東生稻穀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文東說:“這是螃蟹們在‘說話’呢。”

實際上,養殖螃蟹的地是賀蘭縣東生稻穀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徐文東介紹,在這260畝稻田四周的水渠裡,養殖著近1萬斤螃蟹。“這桶裡的螃蟹最大有二兩五,田裡有超過三兩的。”工作人員熊濤說,經過4個月的時間,螃蟹個頭已經長大,待9月20日左右,螃蟹將全面上市。

工作人員正利用這段時間,把螃蟹放到一起,進行育肥。“再給螃蟹喂點黃豆,這樣蟹黃能長得大一些,口感更好。”徐文東說,正常的銷售價格在30~40元一斤,如果長到三兩半的,就能論個賣了,一畝田裡的螃蟹,平均利潤能達到3000元。“好多人已經提前預訂了,銷路一點不愁。”徐文東說。

本地蟹個頭雖小但蟹黃十足

同樣,在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的“稻漁空間”基地內,2000畝的水稻田邊,螃蟹們也在等待上岸。基地負責人趙建文介紹,經過育肥後,一部分螃蟹會在基地內銷售,前來參觀的遊客們可以在“稻漁空間”裡買到新鮮的螃蟹,另一部分會上市銷售,價格都在70元/斤,主要供應本地市場。

“本地的稻田蟹個頭雖然小,但吃起來蟹黃很足,與南方相比,發展稻田養蟹成本低,有價格競爭優勢。”賀蘭縣農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地稻田養蟹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從一開始就走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路子。

漁業轉方式生態價值凸顯

稻田蟹不僅經濟效益可觀,實際上,以螃蟹為代表的“稻漁綜合種養工程”,在促進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融合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明顯。更可貴的是,在改善稻田周邊生態環境,這項工程同樣效果顯著。

賀蘭縣農牧局水產站站長劉欣介紹,今年養殖稻田蟹的一項新技術,是對“寬溝深槽”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試驗示範的使用。稻田旁養水產的溝渠進行拓寬加深,寬度達到5米,深度在1.5米,這是實施以漁治鹼、以漁改鹼綜合種養的農藝措施。

據介紹,種植水稻的同時養殖魚、螃蟹、泥鰍等水產品,養殖區充分利用乾溝和農溝的面積,在稻田兩邊開挖環田溝,並將魚類糞便的塘泥返田培肥,降低耕地鹽鹼化程度,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業綜合效益。

徐文東介紹,在他養殖稻田蟹以前,周邊鹽鹼地面積不少。由於以前種田使用農藥過多,板結化明顯,160斤重的人站在地裡,地表都沒變化。探索實施稻田養蝦、養螃蟹後,土地鹽鹼化變化明顯,土質比以前鬆軟很多。

記者 周志翔 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