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難懂的方言不是蘇州方言,而是高淳方言!方言是記住鄉愁最好的通行證

寧靜 古詩 文化 鳳凰品城市 2017-06-26

江蘇最難懂的方言不是蘇州方言,而是高淳方言!方言是記住鄉愁最好的通行證

打小所境,畢生難糾。

高淳方言難懂,其實不僅僅是外地人認為;在高淳40多萬人中,最起碼也有兩種明顯的局部再方言。王黃不分的諸多姓氏同音是整個高淳方言中最權威的整體通叫法。如第一人稱”我”字在雙牌石一分二:山鄉就叫”我零”、圩鄉人就叫”我”。”上門作客”是普通話,但圩鄉人方言叫”耍耍克”、而在山鄉慢城一帶又叫”細細”;高淳方言奇特難懂、本縣叫法也千差萬別。也正是這種千差萬別的叫法豐滿了高淳土話的內涵。

4000多年的高淳方言,以發音輕、語速快、保留濁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較多地在古漢語用字用語。高淳方言有“語言活化石”的美稱,被稱為“古韻方言活化石”,具有獨特的價值。高淳話保留中古漢語音較多,唐詩宋詞用普通話朗誦大多不押韻,但用高淳話讀來合轍押韻。

高淳方言由於發音相近,特別明顯發生在姓氏上錯稱的混亂。一些是聲母的問題,如趙與曹、吳與胡、王與黃;一些是韻母合併,如孫與申。因此,高淳人報自己的姓,多半要說明字形,如走肖趙、曲頭曹、口天吳、古月胡、三橫王,草頭黃等以示區分。因為不說明一下,一不小心是要被換姓的,呵呵!

揣己所長而專習之,能言者則鼓吹之,能文者則揚厲之。我生在高淳,打小出門,自知方言濃重。涉世以慎言為要,只因張口錯音,不好意思。也知己之所短,複雜事情簡單做,話不多說,用心感受即是,不想讓說話的方式,暴露內在的淺薄,有道是話少說,心便寧靜。開口之間,抑揚頓挫;方寸之地,分朱布白。言多必失,寡言也失,音不準,讓我有時表達難之。吃過10多年以文求生的飯,幸不是一名播音員,好在靠筆寫成文字,間接表達之!

江蘇最難懂的方言不是蘇州方言,而是高淳方言!方言是記住鄉愁最好的通行證

若遇較真指正者,回敬一句“吹毛求疵(pi)”。視聽合一、個性十足的網絡媒體時代,多感官,多維度,語調也多,且將正音斜讀,夾雜字母,正字別寫,參拌符號。時下已無好事的糾偏者,若有,回敬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事實,不見發展。發音不符合,卻在努力說好每一個字,語遲則留出大腦過濾的空當,省去許多的誤會。

高淳可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調,一地民俗,以一地腔調道出,別是滋味,有助體悟。有口傳,更需心授,有心領,還需神會,這點於方言處尤深。雖如今,各地都在推行普通話、流行普通話,我卻認為所有方言較普通話皆動聽,因後者是一種人工語言,然自提倡以來,各地方言便一蹶不振,日以式微,其間似乎暗藏著一道鄙視鏈。其實“用普通話讀古詩是種破壞”。方言也可談雅事,愛惜文化,當自珍視語言始。文言廢,古音隨之荒;方言改,民風隨之變。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國民,一個時代便有一個時代的語調。人隨時代,筆墨隨時代,語音也無奈隨時代。

江蘇最難懂的方言不是蘇州方言,而是高淳方言!方言是記住鄉愁最好的通行證

各位看客來自天南地北,你的家鄉方言你會講上一句,並譯成普通話表達一下嗎?讓大家學習一句話、記住一個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