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現象是不可忽略的,那便是尾巴王朝的存在。何為尾巴王朝呢,就是王朝覆滅以後,皇族之人不甘心,建立起政權想恢復統治,像元朝之北元還有明朝之南明,都屬於是尾巴王朝,當然這要是成功了,諸如東漢光武帝劉秀那般,就不叫尾巴王朝了。

在諸多尾巴王朝中,若說哪實力最強底子最好呢,南明是當之無愧的。但可能應了那句話,條件好了,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會沉迷於花花世界中不可自拔,最後一敗塗地。

很明顯南明就是屬於這種不爭氣的現象,明明實力最強底子最好,結果卻爛泥扶不上牆,被清軍打的一塌糊塗,最後算上臺灣明鄭時期,也就是歷經四帝一監國,歷時39年而已。

南明為什麼這樣不堪一擊呢,是清軍太強大了嗎?

肯定不是。

主要在於南明自己爛泥扶不上牆,給了清軍可乘之機了。那麼南明是怎麼樣的爛泥扶不上牆呢,說白了就是,正因為南明在明朝亡國之後,保持了南方大片疆域,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所以明朝腐朽的官僚制度還有嚴重的黨爭也被一併的延續下來,面對外敵,是時刻不忘記內鬥。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甚至南明從成立伊始,就處於鬥爭之中,熟悉南明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南明第一帝是弘光帝朱由崧,其實朱由崧的上位也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明爭暗鬥。

朱由崧的上位為何那麼困難呢,因為善於內鬥的東林黨不想讓他上位。

大家先看看當時情況,帝都被破,崇禎帝身死,包括太子朱慈烺在內的三位皇子是不知所蹤,遇如此驚天之事,留都南京的六部班子開始運營起來,準備商議迎立新皇,再復大明江山。

且不說他們的反應速度何其之慢,就說在這個新皇帝人選上,內鬥就開始了。按照血緣親疏來說,崇禎帝的三位皇子不知所蹤意味著沒有直系皇位繼承人,只能從崇禎帝爺爺萬曆帝這一脈範圍尋找。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當時還有兒子惠王朱常潤和桂王朱常瀛,及其孫子福王朱由崧在世。還有弟弟的兒子潞王朱常淓,也就是萬曆帝的侄子。按照封建倫序觀念來看,自然應該首先考慮萬曆帝的直系親屬桂王、惠王、福王了。

其中福王最合適,以血緣來說,惠王和桂王是崇禎帝的叔叔,叔叔繼承侄子的皇位,的確不太合適。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朱由崧身為崇禎帝的堂兄弟,雖然比崇禎帝年齡大,但可以援引兄終弟及的條例來繼統。

而且三親藩之中,福藩居長。老福王朱常洵是為萬曆帝第三子,在萬曆帝長子明光宗已死,第二子早夭的情況下,福王一脈自然是居長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桂惠二王當時在廣西,距離南京較遠。福王朱由崧卻近在淮安,當時人心惶惶之際,自然早立新帝為好,距離遠近也是個重要原因。

按繼承順序,自然是福王朱由崧最為合適了,當時也有不少人支持福王繼位,如大臣路振飛“遺書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謂倫序當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南京身為留都,與其他地方不同,掌握有實權的分別是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提督南京軍務勳臣。

史可法身為當時的兵部尚書,無疑是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但這個時候東林黨不幹了,他們主張“立賢”,支持血脈偏遠的潞王朱常淓,而不是福王朱由崧。

這是為什麼呢?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因為東林黨此時還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朱由崧的祖母是備受萬曆帝寵愛的鄭貴妃。萬曆年間關於立儲問題,萬曆帝與東林黨諸臣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當時萬曆帝和鄭貴妃希望立他們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但東林黨執意以嫡長子制度反對,最後自然是東林黨勝利,萬曆帝長子朱常洛繼位。

此時東林黨害怕如果福王朱由崧上位以後重翻舊案,再清算他們。所以東林黨魁禮部侍郎錢謙益以“立賢”為名,到處遊說,提議迎立潞王朱常淓,獲得了兵部侍郎呂大器、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右都御史張慎言等人支持。

說來也可笑,當年東林黨支持萬曆帝長子朱常洛,反對老福王朱常洵上位,是打著嫡長子的名義,堅持支持皇長子,像是一群衛道士一般。如今為了自己的利益,馬上將嫡長子制度拋之腦後,打著“立賢”名義來反對立福王朱由崧,可見文人若是利慾薰心,心中無國的話,還真是可怕。

史可法身為南京兵部尚書,他這個舉足輕重之人面對東林黨的態度,在這個關鍵時刻竟然猶豫了,一方面他傾向於東林黨,一方面他又認為按倫序應該迎立神宗的子孫繼位的。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潞王朱常淓時有賢王之稱,奈何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面對這種情況,也是態度曖昧的等著東林黨支持他上位,並沒有反對這種不合理的情況。

於是此時帝國形成這般詭異的情況,帝都被破皇帝身死,正此國難之際,他們不是馬上按照繼承製度立新帝再北伐一雪前恥,而是各方為了自己的利益,一時僵持不下,最應該繼統的福王朱由崧反而被東林黨所反對。

福王朱由崧自然不是坐以待斃之人,面對東林黨的反對,朱由崧選擇利用武將來支持他上位,以太監盧九德為聯絡人,拉攏了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及其馬士英來支持他,

猶豫的史可法卻在此時做出決定,寫信給馬士英申說朱由崧“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這封信自然到了朱由崧手裡,於是等到朱由崧上位,史可法就被排擠出南京。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馬士英以鳳阻總督和三鎮名義正式致書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宣佈擁立福王朱由崧,至此大局已定,這些東林黨大臣並沒有兵權,立潞想法只能不了了之,只能違心的表示同意。

這場鬧劇以朱由崧勝利告終,但東林黨始終反對朱由崧,所以朱由崧即使成為新皇以後,也難以真正的掌控朝局,內部的黨爭依舊激烈。

同時朱由崧為了上位,竟然選擇與武將勾結,使明末的地方軍閥化的情況進一步加深,這些將領自持從龍之功,是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南明小朝廷已經對他們形成不了多少約束力了。

在這般亂糟糟的情況下,清軍在1645年南下之時,內部腐朽的南明小朝廷不堪一擊,江北四鎮軍閥多是投降,而那些勳臣之後及其東林黨錢謙益打開城門,不戰而降,當了清朝的順臣。

東林黨曾經寄予厚望,有著賢王之稱的潞王朱常淓,逃到杭州就任監國以後,清軍再次南下時,毫無骨氣的主動降清。

順治三年弘光帝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在北京被清庭處死,至此南明初立之時的兩位藩王以這種屈辱的方式而死。弘光政權之後,南明依舊內亂不止,隆武政權與魯王政權火併,永曆政權與紹武政權火併,清軍南下,亡國之危下,這些藩王和大臣們依舊沒有忘記內鬥,也難怪會敗得一塌塗地。

南明為何曇花一現呢,不是清軍太強而是他們時刻不忘記內鬥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喜歡說說那些不一樣的歷史,喜歡的朋友記得點個贊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