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名門望族的家訓長啥樣關於揚州的你肯定不知道

南北朝 孔子 中國近代史 鄭燮 揚州網 2017-07-15

2015年5月22日,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欄目,到今年七月,兩年多來,已整整發布了100期。交匯點記者梳理髮現,這100期欄目共涉及了20個省市,其中,江蘇家訓名列前茅,佔據13席,亦不乏顏之推、顧炎武、鄭板橋、張謇等知名人士。這些家族何以人才輩出、簪纓不絕、名冠江蘇?歷史流轉中,哪些江蘇的經典家規家訓得以傳承?為何她們穿越時空依舊熠熠生輝?一起來看:

明清時期的家規佔絕大多數

100期“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一覽表

從地域上看(以人物出生地或家族主要聚居地為基準),100期“中國傳統中的家規”欄目,共講述了13個江蘇家規故事,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交匯點記者梳理如下:

從時間上看(以核心人物出生時間或家族始遷時間為基準),上起南北朝的周處、顏之推,中到南宋的何氏,下至清朝的張謇。既有顧炎武、鄭板橋等歷史人物,也有何園、華氏、莊氏等知名族群。

一般認為,中國傳統家規家訓,起源甚早,如先秦時期周公誡子侄、孔子庭訓孔鯉等。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倡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強調修身養德,為後來的家規家訓樹立了典範。

南北朝是家規家訓文化盛行之始。北齊顏之推所作的《顏氏家訓》被譽為“家訓之祖”(下文將有介紹),其訓誡以家庭整體為對象,內容十分完整成體系,分教子、治家、慕賢、勉學等二十篇,把此前碎片化的家規文化推到了一個高峰。

這些傳統家規中,誕生於明清時期的家規佔絕大多數。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成型於兩漢,成熟於隋唐,繁榮於宋元,明清達到鼎盛。明清家訓作為中國傳統家訓的一部分,既繼承了前代家訓的精華並集傳統家訓之大成,又吸收了當時先進的思想觀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有意思的是,這些家訓涉及了11個姓氏,分別是張(1)、朱(1)、顏(1)、何(2)、王(2)、華(1)、莊(1)、顧(1)、阮(1)、鄭(1)、周(1),這些姓氏比較分散,由來已久,遍佈全國,他們追宗念祖,對家族精神不斷傳承完善的精神,也在家規中得到了較為完整的體現。

所涉地域揚州最多

從江蘇的地域上考量,基本上都集中在蘇南、蘇中等地。其中揚州4;蘇州3;無錫2;南通、南京、泰興、常州都是1。這些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社會經濟比較發達,崇文重教之風盛行,哺育了諸多歷史名人和世家望族。

在這些城市中,揚州所佔的比例最大。歷史上,揚州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自漢至清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揚州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漢中葉;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趙宋時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時期。總體上,揚州城市的繁榮總是和國家的盛世重合。歷史上繁華的揚州城,即今揚州市老城區——廣陵區。

許多家族歷經數百年風流不衰,冠冕不絕,中進士、舉人者數以百計,形成了罕見的家族盛況。比如被譽為明清時期無錫第一望族的華氏在無錫這塊土地上綿延一千七百餘年,代不乏人,在明清時期共出37名進士,僅盪口華氏就有22名。至於常州莊氏,自明萬曆庚戌年開始,莊起元、莊廷臣同祖兄弟雙雙考中進士,至清代晚期,莊氏家族中進士者34人,中舉人者82人,狀元、榜眼、傳臚各1人,入翰林院11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還出現了將父子二人共同列出的情況。如江蘇高郵的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家學深厚,在訓詁學、音韻學方面做出傑出貢獻,海內學者稱之為“一門絕學,兩代宗師”。

江蘇傳統家規家訓中,有哪些經典名句?

江蘇家規家訓雖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內涵始終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仁愛之心、詩書傳家、家國情懷是其中之意。家規中的不少名句,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現例舉一二:

除此以外,“與其述已意,毋寧述古人”的張謇、“律己修身,垂訓後世”的朱柏廬、仁德家範抵千金的泰興何氏、“集訓詁大成,立百年家聲”的高郵王氏、“良由世澤,詩書傳家”的王錫爵、“忠厚傳家,力行德義”的無錫華氏、“讀聖賢書,做豪傑事”的常州莊氏、“可不學八股,不可不學無術”的阮元、“朝聞夕改,執德不回”的周處……這些江蘇家族名人的許多名言警句成為人們服膺的治家良策或修身典範,而他們的世代輩出、繁衍長久,也讓這些家規的社會影響十分久遠。

幾個家族穿越歷史風雲,成就世代傳奇。

數條家規傳遞家教家風,講述家國情懷。

江蘇作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之地,

其家規家風正是江蘇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希望優秀的傳統、良好的家風,

代代相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