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到生娃,你一定要懂的母嬰常識!(新生兒篇)

母乳餵養 新生兒 黃疸 溼疹 貝媽育兒 2017-06-11

貝媽導語:

經歷幾個月的備孕加上小心翼翼的懷胎十月,小寶貝終於出來和我們見面了!

這時候,媽媽們是不是終於鬆了口氣—“終於卸貨啦!”,睡覺終於可以翻身啦!晚上再也不用頻繁的起夜啦!終於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再也不用顧忌啦!......

過來人都知道,其實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甚至是很多二胎家庭來說,新生兒的護理真心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需要了解的,需要學習掌握的東西太多太多!今天,各位媽媽們就跟著貝媽一起來學習鞏固一遍吧!

從懷孕到生娃,你一定要懂的母嬰常識!(新生兒篇)

這樣照顧新生BB更貼心

1、單獨小床

2、避免陽光直射眼睛

3、不需要用枕頭

4、選擇純棉衣物

5、衣服單獨清洗

6、勤洗小屁屁

7、奶瓶消毒後再用

8、吃奶後拍嗝

9、及早出去晒太陽

10、勤剪指甲

11、鼻孔、耳朵別隨便摳

12、堅持撫觸

13、注意清潔乳頭

14、布尿布配合隔尿墊巾使用,紙尿褲更能防紅屁屁。

15、室溫保持在25-28°C

16、餵養後側睡

17、儘量減少親友的接觸

18、有條件就每天洗澡,水溫38-50°C

19、儘早開奶,儘量母乳餵養

從懷孕到生娃,你一定要懂的母嬰常識!(新生兒篇)

關於黃疸護理

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一般10天內能自然消退,稱“生理性黃疸”。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

產生原因:

(1) 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髮黃。

(2) 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洩,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 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護理措施:

1,密切觀察寶寶全身症狀,皮膚顏色變化,定時查黃疸指數

2,注意保護寶寶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3,觀察寶寶大便顏色是否越來越淡,趨向正常

4,多晒太陽,但要注意不要受風,夏天要控制日照時間

關於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關於溼疹護理

護理措施

1避免洗浴過度,不用熱水,不用肥皂,洗浴後用潤膚油、橄欖油等。

2穿的、蓋的不能過多、過熱,易誘發溼疹。注意不穿羊毛、化纖等對皮膚有刺激的衣物。

3乳母少食辛辣刺激及海鮮等異體蛋白類食物。

4居室內不養動物、飛禽等,可減少皮膚刺激及常見氣源性變應原接觸。

5嬰幼兒最好用純棉布包裹雙手以減少搔抓損傷、繼發感染的機會。

治療方法:

1.外治洗劑的應用

中藥製劑擦洗患處,一日3次,數日見效。

2.皮質激素藥物的應用

嬰兒溼疹急性發作期和嚴重時應用含皮質激素的藥物,塗擦患處,一日兩次,連續使用一般不超過1周。

3.局部滋潤劑的應用

對輕症的嬰兒溼疹,在使用外用中藥製劑擦洗患處後,使用皮膚滋潤劑塗擦患處,一日兩次,直至皮膚恢復正常。

4.其他

嚴重嬰兒溼疹為減輕全身症狀的可服用抗組織胺製劑或鎮靜劑以止癢和輔助抗過敏。如發熱、皮膚紅腫加重、流出黃色膿性分泌物或淋巴結腫大等情況,提示溼疹已經發生了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關於腸絞痛的護理

嚴格來說,腸絞痛並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種“徵候群”。

引起新生兒腸絞痛的原因:

1)嬰兒吸乳時吞入大量空氣、哭吵時亦吸入較多空氣,形成氣泡在腸內移動致腹痛。

2)餵奶過飽使胃過度擴張引起不適,飢餓時嬰兒也陣陣啼哭。

3)牛奶過敏誘發腸絞痛。

4)興奮型嬰兒對各種刺激的反應

新生兒腸絞痛的症狀:

1)腸絞痛常見的症狀是突發性尖叫,有時會呈現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

2)有些新生兒還會有頭部搖晃、全身拱直、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同時腹部往往會有些鼓脹、兩手掌會握拳、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四肢末端則常會呈現冰冷。

3)上述這些表現可以持續數十分鐘至數小時之久,無論如何搖、抱、哄,往往都不太有用,直到小孩筋疲力竭方才罷休。有時在排便或放屁後會稍有改善。此種病症在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不過最常發生在黃昏或傍晚,每天幾乎都發生在某一固定的時段。

如何識別新生兒腸絞痛

一般腸絞痛的判斷標準是:連續3個星期或以上,每星期超過3天,每天3小時以上的無法安慰的哭鬧。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健康的孩子無緣無故地哭鬧、尖叫或者激動,而且比正常情況下持續的時間長得多,那就可以認定是新生兒腸絞痛。連續新生兒腸絞痛的特點為間歇性的哭鬧,這種情形與腸套疊很類似。不同的是,腸絞痛的新生兒,不會嘔吐也不會解出含有血絲的黏液便。

如何緩解新生兒腸絞痛

當新生兒因腸絞痛發作而哭鬧不安時,你可以嘗試採取以下一些方法,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對一部分情況管用,沒有什麼方法是百試不爽的:

1)你可以在兩次餵奶之間給孩子用安撫奶嘴(有一位兒科醫生的至理名言是"一定要堵住那個發出不和諧聲音的窟窿")

2)可以用一條浴巾把寶寶暖和、舒服地裹起來

3)可以把他放進搖籃裡或者嬰兒車裡搖一搖

4)可以用前背式嬰兒背兜帶著寶寶做長距離的散步;可將寶寶抱直。

5)可以給他做腹部按摩

6)可以在他肚子上放一個盛著溫水的瓶子

7)你也可以把寶寶橫放在膝蓋上,給他按摩背部;在肚子上塗抹薄荷等揮發物可促進腸子排氣,或給予通便灌腸,有時也會有效。

8)讓寶寶喝些母乳,親密接觸也有助於安撫寶寶。若是仍無法改善,或連續幾個晚上都會發作,就必須找醫生做詳細檢查。

9)亢奮的寶寶在安靜的環境下會平靜一些,因此要保持房間的安靜,儘量避免客人的打擾,說話要輕一點,照顧寶寶時的動作要慢一點。注意:需要牢記的問題就是,想通過搖晃孩子來止住哭鬧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如何防治新生兒腸絞痛

1)可以改善餵食技巧,每次餵奶後要注意輕拍排氣,並給予新生兒穩定的情緒環境,這些都可以減少發作的頻率。

2)若嘗試了各種方法均無效的話,可以改喂低過敏的新生兒奶粉,有時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3)在診斷新生兒腸絞痛前,必須先排除他的哭鬧是否有什麼明顯的病理原因,如腸胃道其他病態性的疾病,如胃食道逆流、幽門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等。如果確定沒有任何病理性因素存在,那麼家長們就需耐心對待自己的小寶寶,度過三個月的"陣痛期"。

其他注意事項

1,便觀察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若還未解小便者,應喂些溫開水,並用溫熱水洗臀部,促進其排尿。正常新生兒大多數在生後12小時以內開始排大便,新生兒出生1-2天內大便一般是黑綠色的,以後逐漸變黃、變軟、有粘性,大便性質比較粘稠,呈墨綠色,稱為“胎糞”,在生後2-3日內陸續排出。

2,哺乳和餵養

母乳餵養:母乳,是媽媽送給新生兒最珍貴的禮物。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後母乳餵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儘量讓新生兒吮吸乳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利於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後傷口的癒合。

人工餵養:人工餵養是當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餵哺新生兒時,可選用新生兒配方奶粉。人工餵養需要適量而定,否則不利於嬰兒發育。

混合餵養:混合餵養是在確定母乳不足的情況下,以配方奶來補充餵養新生兒,使新生兒吃飽,維持他的正常生長髮育。混合餵養雖然不如母乳餵養好,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媽媽的乳房按時受到新生兒吸吮的刺激,從而維持乳汁的正常分泌,新生兒每天能吃到2-3次母乳,對新生兒的健康仍然有很多好處。

3,新生兒打嗝

〔1〕.喂完奶後可以先豎抱寶寶,空心掌輕輕拍打其背部,或輕揉寶寶腹部,幫助排氣。

〔2〕.將寶寶抱起,用一隻手的食指尖在寶寶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搔癢,一般至寶寶發出哭聲,打嗝就會自然消失。

〔3〕.當寶寶打嗝頻繁不止時,先將寶寶抱起來,輕輕地拍幾下背,喂幾口溫水,或吃幾口奶,即可制止打嗝。

〔4〕.用你的食指指肚推寶寶後枕下方後髮際至第七頸椎凸出,直推10~20下即可立即止嗝。

〔5〕.將寶寶抱起來,刺激寶寶足底,使其啼哭,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

〔6〕. 在寶寶打嗝時,可用玩具或輕柔的音樂來轉移,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以減少打嗝的頻率。

4,最後強調:不要搖晃嬰兒!

很多家長抱著孩子不斷抖動,哭得越凶,抖的越厲害,直到孩子睡去,家長認為孩子是喜歡這個抖動的過程,實際上孩子是被抖暈過去了。

嬰幼兒在一歲半前是腦發育高峰,而且出生後額葉未完全發育,腦組織的發育慢於顱骨的發育,因此顱內空腔較大,劇烈的活動頭部會導致“搖撥浪鼓效應”,而最常見的是硬膜下積液,嚴重可治腦部損傷。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請各位家長不要再搖晃寶寶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