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天之驕子”,結果10年損失80億,還有機會逆轉嗎?

摩托車 中國嘉陵 本田 人力資源 上海中和正道 2017-05-13

它曾經被稱為“摩托車之王”,象徵著身份和地位,是當時每個男人們心中的“夢中情人”,它就是嘉陵摩托車。

曾經的“天之驕子”,結果10年損失80億,還有機會逆轉嗎?

嘉陵摩托車是中國改革開放造出的第一輛摩托車。在那個技術上“一窮二白”的年代,嘉陵靠著自己的摸索竟然奇蹟般的創造出了摩托車,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嘉陵摩托車不但在國內賣的火熱,在國外同樣受歡迎,曾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巔峰時期品牌價值達到80億。就是這樣的一個大企業,經營不到20年的光景,卻出現資不抵債的狀況,甚至面臨著退市的風險。

歷史回顧

許多人不知道,嘉陵原本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國企”,背景是非常“硬”的。

小時候歷史課本上所學的清朝時期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就是嘉陵的“母公司”,在抗日戰爭時期,江南製造總局旗下的上海龍華鎮創辦龍華製造分局,一路躲避戰火到了重慶嘉陵江畔。

曾經的“天之驕子”,結果10年損失80億,還有機會逆轉嗎?

1949年後,嘉陵主要的業務就是生產獵槍子彈等軍工用品,一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的到來,嘉陵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開始轉型。摩托車就是嘉陵轉型的結果。

當時中國的老百姓都沒有見過摩托車,更別說創造摩托車了。所以說只能去國外“拜師學藝”,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南斯拉夫,結果被對方嘲笑說:“中國不是隻會騎自行車嗎?”

後來又去日本考察,結果也是沒有拜到師,無奈,只能想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嘉陵購買了3輛本田PA50車型。回來把它們一輛輛拆開研究,“比葫蘆畫瓢”式的造訪。

1979年,第一輛嘉陵摩托車終於“出爐”,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就連日本本田公司也對此大為吃驚: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中國人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

日本本田公司懷著好奇心開始和嘉陵公司打交道,一來二往,兩家企業竟然開始了合作。1981年,嘉陵廠和本田簽署技術合作合同,由此嘉陵有了真正的“師傅”。

曾經的“天之驕子”,結果10年損失80億,還有機會逆轉嗎?

有了行家本田的加入,嘉陵摩托車製造性能更加完善。升級版的嘉陵摩托車一個接著一個的產出,銷量在中國市場領先第一長達14年。

1995年可能是嘉陵公司最懷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是嘉陵摩托車鼎盛時期,年銷售額達46.53億元,銷售110.85萬輛,在中國摩托車行業銷量創歷史新高度。

曾經的“天之驕子”,結果10年損失80億,還有機會逆轉嗎?

資金上的充足,讓嘉陵公司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在生產摩托車的同時,還在中國各個地方開辦了不少摩托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甚至還在重慶、南海等地涉足房地產和酒店行業。

蛋糕越做越大,在大家對嘉陵產業正羨慕的時候,嘉陵的商業帝國卻轟然倒塌,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從2006年以來,嘉陵企業每年虧損都已司空見慣,據有關數據統計,嘉陵企業在2010年淨虧損2.75億元,2011年淨虧損2.53億元。由於連年虧損,2016年5月31日,嘉陵企業做出了最後的掙扎,與地產公司龍光基業三方簽署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欲賣殼給龍光基業。

曾經的“天之驕子”,結果10年損失80億,還有機會逆轉嗎?

然而,中國嘉陵的重組計劃被證監會一紙文件打亂。2016年6月1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相關問題與解答》,明確募集配套資金不能用於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其用途也不包括收購其他企業的股權。

為保證重組順利進行,中國嘉陵緊急對原重組方案進行調整,並表示放棄控股龍光地產。8月9日晚間,中國嘉陵宣佈終止重組,原因是標的資產自身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和監管政策發生變化。資產重組計劃宣告失敗,嘉陵企業面臨退市的風險。

2016年度公司虧損約3億元至3.6億元,資不抵債,退市的風險越來越大,誰也想不到曾經在摩托行業“雄霸天下”的嘉陵能夠落到如此地步。

中國嘉陵在近期的年度報告中曾多次總結不斷出現虧損的原因: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對摩托車的衝擊力非常大,同時,小汽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的大量出現,讓摩托車市場大大縮減,再加上大部分大中城市實施禁、限摩政策,導致摩托車市場更加蕭條。

嘉陵企業總結的失敗原因不無道理,但還未涉及危機根源。上海中和正道懂事局主席周德文為其失敗原因分析見解為:

嘉陵企業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老牌摩托車企業之一,之所以敗得如此慘烈,實為惋惜,但這也正是當今中國民營製造業所面臨的集體通病。

早在1995年嘉陵企業就已經埋下了“危機隱患”,企業沒有從戰略的眼光長遠的考慮市場,一味沉浸在自己的帝國之中,產品一直在原有的模式中轉圈,自身產品的創新沒有跟上市場發展的浪潮,必然會被市場和同行業擠兌和淘汰。只有不斷的完善、創新自身產品,強化產品的時代潮流和科技水平,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和能力,企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然而大多數企業在鼎盛時期,在擁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盲目的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了,試圖打造更綜合性的企業帝國,其結果卻很容易讓脫離專長的企業迷失在市場的擴張行為之中,從而導致大量資金流失,終鑄成危機根源。在品牌建設上,嘉陵更是將原有的一手好牌打的極爛。

如夢初醒後的嘉陵企業本想通過企業債務重組和產業資源整合來“脫胎換骨”換取新生,結果卻仍以失敗而終,其實在中和正道專家團隊眼中這一點到毫不意外。

中和正道主席周德文剖析:“企業的債務重組和產業整合是一個很浩大的工程,迄今而言我們企業從事研究中國民營經濟三十年間,為500多家企業提供幫助,才得以獲取總結出一些心得,企業的債務重組不僅僅需要專業的人力資源,豐富的物資資源和強大的財力保障,還需要運用合理、合法、合情的科學手段,在豐富的經驗依託下,適時適事的靈活處置,要有整體性的全局戰略和階段性的化解目標。只有通過專業的行為方能化解企業危機,是企業擺脫困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