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右配殿情景

同床異夢的兩個女人

還是那句話,如果萬曆皇帝真的陰魂不散,看見後殿裡的情形,鼻子都得氣歪了。躺在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沒有一個是他真正喜歡的,相反,她們都是這位皇帝厭惡的對象。孝端皇后姓王,是萬曆皇帝的正宮,張居正當首輔時,兩人就在皇太后的安排下大婚了。對於母親介紹給她的皇后,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兩人結婚好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讓皇太后非常著急。生不出男孩,到底是皇帝的問題呢,還是皇后的問題呢?

終於,在萬曆九年左右,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皇太后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宮女王氏,經常嘔吐,肚子也越來越大,好像是懷孕了。偌大的紫禁城裡,能夠讓慈寧宮女子身懷六甲的男人,還真沒幾個。老實交代,到底怎麼回事!盤問過後才知道,幾個月前,自己的寶貝兒子見到王氏,突然慾火焚身,把小姑娘給臨幸了,皇帝做完事,拍拍屁股就走,連個信物都沒留,只剩王宮女一臉懵逼地傻在那裡。沒想到,這卻是苦難的開始。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右配殿情景

同床異夢的兩個女人

還是那句話,如果萬曆皇帝真的陰魂不散,看見後殿裡的情形,鼻子都得氣歪了。躺在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沒有一個是他真正喜歡的,相反,她們都是這位皇帝厭惡的對象。孝端皇后姓王,是萬曆皇帝的正宮,張居正當首輔時,兩人就在皇太后的安排下大婚了。對於母親介紹給她的皇后,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兩人結婚好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讓皇太后非常著急。生不出男孩,到底是皇帝的問題呢,還是皇后的問題呢?

終於,在萬曆九年左右,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皇太后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宮女王氏,經常嘔吐,肚子也越來越大,好像是懷孕了。偌大的紫禁城裡,能夠讓慈寧宮女子身懷六甲的男人,還真沒幾個。老實交代,到底怎麼回事!盤問過後才知道,幾個月前,自己的寶貝兒子見到王氏,突然慾火焚身,把小姑娘給臨幸了,皇帝做完事,拍拍屁股就走,連個信物都沒留,只剩王宮女一臉懵逼地傻在那裡。沒想到,這卻是苦難的開始。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後殿情景

手下宮女懷上了小孩,皇太后高興壞了,之前總擔心皇帝不行,現在放心了,是皇后有問題,老朱家不會絕後的。兒子都要當父皇了,得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呀。沒想到萬曆皇帝死不認賬,朕絕對沒幹過!那個小孩絕對不是我的!皇太后很生氣!當初臨幸人家的時候,怎麼不說話了!於是命令太監把《起居注》拿出來,上面記載了皇帝每天的言行。這回抵賴不了了,只好承認。既然懷了孩子,那就是為皇家立了大功,王氏不能再當奴才了,老人家就讓皇帝封她為恭妃,算是有了名分。萬曆十年八月,王恭妃順利分娩,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對於這兩位女人,萬曆皇帝是真的很冷淡。一個是包辦婚姻嫁過來的,完全看不對眼;另一個是宮女出身,地位低下,配不上他這個九五之尊,而且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只有一時興起。萬曆真正喜歡的是鄭貴妃,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視之為人生知己。沒過幾年,鄭貴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皇帝愛屋及烏,想立為太子,卻遭到了外廷、後宮的雙重反對。大臣們認為,按照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后沒有兒子,皇帝便沒有嫡子,所以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也贊成這種說法,一來符合相關規定,二來她當年也是宮女出身,現在王恭妃也是宮女,還是自己的手下,同命相憐,怎麼樣也得幫一把。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右配殿情景

同床異夢的兩個女人

還是那句話,如果萬曆皇帝真的陰魂不散,看見後殿裡的情形,鼻子都得氣歪了。躺在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沒有一個是他真正喜歡的,相反,她們都是這位皇帝厭惡的對象。孝端皇后姓王,是萬曆皇帝的正宮,張居正當首輔時,兩人就在皇太后的安排下大婚了。對於母親介紹給她的皇后,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兩人結婚好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讓皇太后非常著急。生不出男孩,到底是皇帝的問題呢,還是皇后的問題呢?

終於,在萬曆九年左右,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皇太后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宮女王氏,經常嘔吐,肚子也越來越大,好像是懷孕了。偌大的紫禁城裡,能夠讓慈寧宮女子身懷六甲的男人,還真沒幾個。老實交代,到底怎麼回事!盤問過後才知道,幾個月前,自己的寶貝兒子見到王氏,突然慾火焚身,把小姑娘給臨幸了,皇帝做完事,拍拍屁股就走,連個信物都沒留,只剩王宮女一臉懵逼地傻在那裡。沒想到,這卻是苦難的開始。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後殿情景

手下宮女懷上了小孩,皇太后高興壞了,之前總擔心皇帝不行,現在放心了,是皇后有問題,老朱家不會絕後的。兒子都要當父皇了,得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呀。沒想到萬曆皇帝死不認賬,朕絕對沒幹過!那個小孩絕對不是我的!皇太后很生氣!當初臨幸人家的時候,怎麼不說話了!於是命令太監把《起居注》拿出來,上面記載了皇帝每天的言行。這回抵賴不了了,只好承認。既然懷了孩子,那就是為皇家立了大功,王氏不能再當奴才了,老人家就讓皇帝封她為恭妃,算是有了名分。萬曆十年八月,王恭妃順利分娩,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對於這兩位女人,萬曆皇帝是真的很冷淡。一個是包辦婚姻嫁過來的,完全看不對眼;另一個是宮女出身,地位低下,配不上他這個九五之尊,而且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只有一時興起。萬曆真正喜歡的是鄭貴妃,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視之為人生知己。沒過幾年,鄭貴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皇帝愛屋及烏,想立為太子,卻遭到了外廷、後宮的雙重反對。大臣們認為,按照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后沒有兒子,皇帝便沒有嫡子,所以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也贊成這種說法,一來符合相關規定,二來她當年也是宮女出身,現在王恭妃也是宮女,還是自己的手下,同命相憐,怎麼樣也得幫一把。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墓主屍體下方的消災延壽幣

圍繞國本,君臣雙方陷入了冷戰。萬曆皇帝既惱火,又愧疚,堂堂大明天子,連太子人選都決定不了,皇帝當的很沒意思;再看看愛妃,多方哀求,楚楚可憐,為此愁眉不展,身為丈夫,卻不能解決她的煩惱,算什麼男人。皇帝乾脆就拖,你們讓我立太子,我就不立,等哪天皇后病逝了,讓鄭貴妃頂上去,她當正宮了,兒子不就是嫡子了,再立朱常洵,合情合理。大臣們知道這是皇帝的緩兵之計,不願多等一天,頻頻上奏;皇太后也不願意等,質問皇帝不立長子的原因,萬曆沒有考慮清楚,說漏了嘴,嫌棄朱常洛是宮女的兒子。

皇太后聞訊勃然大怒,你也是宮人的兒子呀!皇帝瞧不起宮女,說宮女的小孩不配當皇帝。可你的母親當年也是宮女,你也是宮女的小孩,否定了朱常洛和王恭妃,同時也把自己給否定了。萬曆皇帝嚇得伏地不起。萬曆二十九年,皇帝招架不住外廷、後宮的混合雙打,宣佈立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這個決定,對於萬曆皇帝本人來說,真是心如刀絞。多年努力,毀於一旦。

萬曆三十九年,朱常洛的母親氣絕身亡。她是個苦命的女人,一輩子不受皇帝寵愛,平時也見不到兒子,整日以淚洗面,沒有人身自由,把眼睛都給哭瞎了。對於王氏不受寵的原因,外界議論紛紛,更有甚至懷疑,當年她被萬曆皇帝臨幸時,年齡已經很大了,面對這位老女人,年輕氣盛的萬曆實在是接受不了。可是孝靖皇后的棺槨旁,出土了壙志,上面清晰記載王氏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出生,萬曆六年二月初二日入宮,和皇帝邂逅時,她十六歲,萬曆十九歲,二八之年,窈窕美麗,考古發現徹底打破了流傳已久的謠言。而且該壙志抬頭稱呼王氏為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不是皇后,說明萬曆三十九年初葬時,文官寫下了這篇壙志,後來萬曆皇帝也死了,朝廷就把她的棺材挖出來,追封為皇后,改葬定陵,壙志也一併帶進玄宮。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右配殿情景

同床異夢的兩個女人

還是那句話,如果萬曆皇帝真的陰魂不散,看見後殿裡的情形,鼻子都得氣歪了。躺在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沒有一個是他真正喜歡的,相反,她們都是這位皇帝厭惡的對象。孝端皇后姓王,是萬曆皇帝的正宮,張居正當首輔時,兩人就在皇太后的安排下大婚了。對於母親介紹給她的皇后,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兩人結婚好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讓皇太后非常著急。生不出男孩,到底是皇帝的問題呢,還是皇后的問題呢?

終於,在萬曆九年左右,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皇太后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宮女王氏,經常嘔吐,肚子也越來越大,好像是懷孕了。偌大的紫禁城裡,能夠讓慈寧宮女子身懷六甲的男人,還真沒幾個。老實交代,到底怎麼回事!盤問過後才知道,幾個月前,自己的寶貝兒子見到王氏,突然慾火焚身,把小姑娘給臨幸了,皇帝做完事,拍拍屁股就走,連個信物都沒留,只剩王宮女一臉懵逼地傻在那裡。沒想到,這卻是苦難的開始。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後殿情景

手下宮女懷上了小孩,皇太后高興壞了,之前總擔心皇帝不行,現在放心了,是皇后有問題,老朱家不會絕後的。兒子都要當父皇了,得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呀。沒想到萬曆皇帝死不認賬,朕絕對沒幹過!那個小孩絕對不是我的!皇太后很生氣!當初臨幸人家的時候,怎麼不說話了!於是命令太監把《起居注》拿出來,上面記載了皇帝每天的言行。這回抵賴不了了,只好承認。既然懷了孩子,那就是為皇家立了大功,王氏不能再當奴才了,老人家就讓皇帝封她為恭妃,算是有了名分。萬曆十年八月,王恭妃順利分娩,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對於這兩位女人,萬曆皇帝是真的很冷淡。一個是包辦婚姻嫁過來的,完全看不對眼;另一個是宮女出身,地位低下,配不上他這個九五之尊,而且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只有一時興起。萬曆真正喜歡的是鄭貴妃,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視之為人生知己。沒過幾年,鄭貴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皇帝愛屋及烏,想立為太子,卻遭到了外廷、後宮的雙重反對。大臣們認為,按照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后沒有兒子,皇帝便沒有嫡子,所以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也贊成這種說法,一來符合相關規定,二來她當年也是宮女出身,現在王恭妃也是宮女,還是自己的手下,同命相憐,怎麼樣也得幫一把。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墓主屍體下方的消災延壽幣

圍繞國本,君臣雙方陷入了冷戰。萬曆皇帝既惱火,又愧疚,堂堂大明天子,連太子人選都決定不了,皇帝當的很沒意思;再看看愛妃,多方哀求,楚楚可憐,為此愁眉不展,身為丈夫,卻不能解決她的煩惱,算什麼男人。皇帝乾脆就拖,你們讓我立太子,我就不立,等哪天皇后病逝了,讓鄭貴妃頂上去,她當正宮了,兒子不就是嫡子了,再立朱常洵,合情合理。大臣們知道這是皇帝的緩兵之計,不願多等一天,頻頻上奏;皇太后也不願意等,質問皇帝不立長子的原因,萬曆沒有考慮清楚,說漏了嘴,嫌棄朱常洛是宮女的兒子。

皇太后聞訊勃然大怒,你也是宮人的兒子呀!皇帝瞧不起宮女,說宮女的小孩不配當皇帝。可你的母親當年也是宮女,你也是宮女的小孩,否定了朱常洛和王恭妃,同時也把自己給否定了。萬曆皇帝嚇得伏地不起。萬曆二十九年,皇帝招架不住外廷、後宮的混合雙打,宣佈立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這個決定,對於萬曆皇帝本人來說,真是心如刀絞。多年努力,毀於一旦。

萬曆三十九年,朱常洛的母親氣絕身亡。她是個苦命的女人,一輩子不受皇帝寵愛,平時也見不到兒子,整日以淚洗面,沒有人身自由,把眼睛都給哭瞎了。對於王氏不受寵的原因,外界議論紛紛,更有甚至懷疑,當年她被萬曆皇帝臨幸時,年齡已經很大了,面對這位老女人,年輕氣盛的萬曆實在是接受不了。可是孝靖皇后的棺槨旁,出土了壙志,上面清晰記載王氏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出生,萬曆六年二月初二日入宮,和皇帝邂逅時,她十六歲,萬曆十九歲,二八之年,窈窕美麗,考古發現徹底打破了流傳已久的謠言。而且該壙志抬頭稱呼王氏為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不是皇后,說明萬曆三十九年初葬時,文官寫下了這篇壙志,後來萬曆皇帝也死了,朝廷就把她的棺材挖出來,追封為皇后,改葬定陵,壙志也一併帶進玄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王氏壙志

萬曆四十八年,王皇后也撒手人寰了,如果她為皇家生下了兒子,或者她早死二十年,朝廷裡的局勢完全不一樣。萬曆皇帝當然希望她早點過世,或者把她廢掉,好讓鄭貴妃上位,可王皇后身體特別好,平時又孝順太后,與婆婆搞好關係。對於太子問題,她從不發表個人意見,是個聰明、穩重的女人。皇后又長久,又謹慎,萬曆就算想廢掉她,也找不出什麼理由。幾個月後,萬曆皇帝也駕崩了,享年五十八歲,臨終前,要求冊立鄭貴妃為皇后,等她死了,也要陪葬定陵。

挫骨揚灰的大明天子

群臣根本沒有把皇帝遺囑當回事,太荒謬了,你人都死了,還立什麼皇后,莫名其妙;多年的太子之爭,使人們對鄭貴妃很有看法,把皇帝迷成這個樣子,八成是隻狐狸精吧。十年後,鄭貴妃在孤獨與失落中走向生命的盡頭,崇禎皇帝沒有把爺爺的玄宮重新打開,把鄭貴妃送進去。你只是一個貴妃,不是皇后;還把崇禎的父親、奶奶折騰的那麼慘,怎麼可能允許你入葬定陵呢?萬曆皇帝只好與他不愛的兩個女人長相廝守,帝王也有帝王的悲哀,做鬼都不痛快。

提及郭沫若,他在網上的評價並不高,五十年代發掘定陵,使部分珍貴文物灰飛煙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主動發掘帝王陵,也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相違背,甚至還有人一口咬定考古就是合法盜墓。拋開負面評價,定陵考古也為明代歷史、萬曆皇帝個人的研究提供了一手資料,通過觀察萬曆皇帝的骨骼,發現他的雙腿長度不一,說明生前患有足疾;他的牙齒磨損程度十分輕微,還有好幾個齲齒,說明天天錦衣玉食,用過的食物都是精加工的。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右配殿情景

同床異夢的兩個女人

還是那句話,如果萬曆皇帝真的陰魂不散,看見後殿裡的情形,鼻子都得氣歪了。躺在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沒有一個是他真正喜歡的,相反,她們都是這位皇帝厭惡的對象。孝端皇后姓王,是萬曆皇帝的正宮,張居正當首輔時,兩人就在皇太后的安排下大婚了。對於母親介紹給她的皇后,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兩人結婚好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讓皇太后非常著急。生不出男孩,到底是皇帝的問題呢,還是皇后的問題呢?

終於,在萬曆九年左右,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皇太后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宮女王氏,經常嘔吐,肚子也越來越大,好像是懷孕了。偌大的紫禁城裡,能夠讓慈寧宮女子身懷六甲的男人,還真沒幾個。老實交代,到底怎麼回事!盤問過後才知道,幾個月前,自己的寶貝兒子見到王氏,突然慾火焚身,把小姑娘給臨幸了,皇帝做完事,拍拍屁股就走,連個信物都沒留,只剩王宮女一臉懵逼地傻在那裡。沒想到,這卻是苦難的開始。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後殿情景

手下宮女懷上了小孩,皇太后高興壞了,之前總擔心皇帝不行,現在放心了,是皇后有問題,老朱家不會絕後的。兒子都要當父皇了,得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呀。沒想到萬曆皇帝死不認賬,朕絕對沒幹過!那個小孩絕對不是我的!皇太后很生氣!當初臨幸人家的時候,怎麼不說話了!於是命令太監把《起居注》拿出來,上面記載了皇帝每天的言行。這回抵賴不了了,只好承認。既然懷了孩子,那就是為皇家立了大功,王氏不能再當奴才了,老人家就讓皇帝封她為恭妃,算是有了名分。萬曆十年八月,王恭妃順利分娩,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對於這兩位女人,萬曆皇帝是真的很冷淡。一個是包辦婚姻嫁過來的,完全看不對眼;另一個是宮女出身,地位低下,配不上他這個九五之尊,而且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只有一時興起。萬曆真正喜歡的是鄭貴妃,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視之為人生知己。沒過幾年,鄭貴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皇帝愛屋及烏,想立為太子,卻遭到了外廷、後宮的雙重反對。大臣們認為,按照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后沒有兒子,皇帝便沒有嫡子,所以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也贊成這種說法,一來符合相關規定,二來她當年也是宮女出身,現在王恭妃也是宮女,還是自己的手下,同命相憐,怎麼樣也得幫一把。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墓主屍體下方的消災延壽幣

圍繞國本,君臣雙方陷入了冷戰。萬曆皇帝既惱火,又愧疚,堂堂大明天子,連太子人選都決定不了,皇帝當的很沒意思;再看看愛妃,多方哀求,楚楚可憐,為此愁眉不展,身為丈夫,卻不能解決她的煩惱,算什麼男人。皇帝乾脆就拖,你們讓我立太子,我就不立,等哪天皇后病逝了,讓鄭貴妃頂上去,她當正宮了,兒子不就是嫡子了,再立朱常洵,合情合理。大臣們知道這是皇帝的緩兵之計,不願多等一天,頻頻上奏;皇太后也不願意等,質問皇帝不立長子的原因,萬曆沒有考慮清楚,說漏了嘴,嫌棄朱常洛是宮女的兒子。

皇太后聞訊勃然大怒,你也是宮人的兒子呀!皇帝瞧不起宮女,說宮女的小孩不配當皇帝。可你的母親當年也是宮女,你也是宮女的小孩,否定了朱常洛和王恭妃,同時也把自己給否定了。萬曆皇帝嚇得伏地不起。萬曆二十九年,皇帝招架不住外廷、後宮的混合雙打,宣佈立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這個決定,對於萬曆皇帝本人來說,真是心如刀絞。多年努力,毀於一旦。

萬曆三十九年,朱常洛的母親氣絕身亡。她是個苦命的女人,一輩子不受皇帝寵愛,平時也見不到兒子,整日以淚洗面,沒有人身自由,把眼睛都給哭瞎了。對於王氏不受寵的原因,外界議論紛紛,更有甚至懷疑,當年她被萬曆皇帝臨幸時,年齡已經很大了,面對這位老女人,年輕氣盛的萬曆實在是接受不了。可是孝靖皇后的棺槨旁,出土了壙志,上面清晰記載王氏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出生,萬曆六年二月初二日入宮,和皇帝邂逅時,她十六歲,萬曆十九歲,二八之年,窈窕美麗,考古發現徹底打破了流傳已久的謠言。而且該壙志抬頭稱呼王氏為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不是皇后,說明萬曆三十九年初葬時,文官寫下了這篇壙志,後來萬曆皇帝也死了,朝廷就把她的棺材挖出來,追封為皇后,改葬定陵,壙志也一併帶進玄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王氏壙志

萬曆四十八年,王皇后也撒手人寰了,如果她為皇家生下了兒子,或者她早死二十年,朝廷裡的局勢完全不一樣。萬曆皇帝當然希望她早點過世,或者把她廢掉,好讓鄭貴妃上位,可王皇后身體特別好,平時又孝順太后,與婆婆搞好關係。對於太子問題,她從不發表個人意見,是個聰明、穩重的女人。皇后又長久,又謹慎,萬曆就算想廢掉她,也找不出什麼理由。幾個月後,萬曆皇帝也駕崩了,享年五十八歲,臨終前,要求冊立鄭貴妃為皇后,等她死了,也要陪葬定陵。

挫骨揚灰的大明天子

群臣根本沒有把皇帝遺囑當回事,太荒謬了,你人都死了,還立什麼皇后,莫名其妙;多年的太子之爭,使人們對鄭貴妃很有看法,把皇帝迷成這個樣子,八成是隻狐狸精吧。十年後,鄭貴妃在孤獨與失落中走向生命的盡頭,崇禎皇帝沒有把爺爺的玄宮重新打開,把鄭貴妃送進去。你只是一個貴妃,不是皇后;還把崇禎的父親、奶奶折騰的那麼慘,怎麼可能允許你入葬定陵呢?萬曆皇帝只好與他不愛的兩個女人長相廝守,帝王也有帝王的悲哀,做鬼都不痛快。

提及郭沫若,他在網上的評價並不高,五十年代發掘定陵,使部分珍貴文物灰飛煙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主動發掘帝王陵,也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相違背,甚至還有人一口咬定考古就是合法盜墓。拋開負面評價,定陵考古也為明代歷史、萬曆皇帝個人的研究提供了一手資料,通過觀察萬曆皇帝的骨骼,發現他的雙腿長度不一,說明生前患有足疾;他的牙齒磨損程度十分輕微,還有好幾個齲齒,說明天天錦衣玉食,用過的食物都是精加工的。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石五供

可惜,隨著60年代那場大火,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都挫骨揚灰了。後殿棺床上,那幾巨碩大的紅色棺槨,無一例外都是複製品,真品早已被拋棄,下落不明。當年修建定陵時,工地曾挖出若干巨石,有些少壯派官員藉機彈劾首輔,認為是不祥之兆,皇帝不信邪,沒有采納。如今再看,簡直一語成讖。

今年是2019年,四百年前,就是萬曆四十七年。遙遠的東北方,薩爾滸山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楊鎬率領的四路明軍,三路潰敗,一路潰逃,敲響了明王朝的喪鐘。次年,萬曆皇帝奔赴黃泉,僅僅二十四年後,李自成的軍隊突破居庸關,來到了天壽山腳下的十三陵大肆破壞,定陵部分地面建築,就是被大順軍燒燬的。參觀定陵,可以看到一些殿宇空空如也,只剩下地基,周圍的講解牌上寫著:毀於明末農民起義。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在絕望中自殺殉國,人們便把矛頭指向了萬曆,認為明朝滅亡,非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一個嚴肅的問題:印度的疾病與醫療發展史

歷史課沒告訴你的:孝文帝遷都前,發生了什麼?

江浙滬曾經的老大揚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北京德勝門城樓下,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裡出發,前往八達嶺長城,或者明十三陵景區。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葬身之所,雖然有十三座,但絕大多數沒有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主要是兩座,一座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還有一座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是十三陵第一座陵寢,規模龐大,有著開山鼻祖的地位。定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50年代後期,吳晗、郭沫若等人打開了定陵地宮,使塵封三百多年的皇堂重見天日。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德勝門城樓

墓道口在哪裡?

說來也是緣分,吳晗等人最初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可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令他們舉步維艱,那就是墓道口的位置。明朝皇帝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陵寢被打開,可沒有墓道口,又怎麼發掘長陵?於是,考古隊員決定換一個試試,就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獻陵,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壽宮,他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和父皇比,陵寢規模明顯小了一圈,尋找他的墓道口,應該容易些吧?誰能想,還是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又把發掘對象轉移到了定陵。在十三陵中,定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都算“大塊頭”,祖孫兩人,在位時間都超過四十年,對於陵寢的營建非常重視。為了選擇心滿意足的萬年吉地,明神宗特意往昌平跑了好幾趟,有時以祭祖的名義,順便挑選自己的葬身之所,有時直截了當,連祖先也不祭了,朕就是專門給自己挑墳地的!這座陵寢修造了五年之久,耗資八百萬兩,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

陵寢使用的磚頭,是山東臨清專門燒造的,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官府強迫來往船隻義務搬磚,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定陵的石頭,是北京房山專門採集的,寒冬臘月,每隔一里地,就要打一口井,把水灑在地面上,結成冰,否則幾噸幾十噸的石材根本挪不動。那些大木,是從雲貴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砍伐的,每年必須等到山洪暴發,將大木衝到長江裡,再順流而下,經運河北上,抵達工地,有俗語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一千個木工進山伐木,活下來的只有五百人,野獸、毒蛇、疾病、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使木工一批又一批地倒下。為了獲取這些建築材料,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墓室肯定就在寶城背後的封土裡,關鍵是,這麼大的土堆,墓道口在哪?說來也巧,當時寶城上,有幾塊城磚突然塌陷,露出一個圓形、直徑半米的大洞,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附近藏有通往玄宮的道路。為什麼這幾塊城磚會塌陷呢?因為它是後來砌上去的,與原有的城磚銜接的不緊密,隨著時光流逝,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城磚挺不住了,終於掉了下來。原先的城磚什麼時候砌上去的?當然是建造陵寢的時候;那後來的呢?自然是皇帝下葬後,封堵通道時砌上的。定陵落成時,萬曆皇帝才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不可能馬上就要入土為安了吧。等到三十年後,他的靈柩從紫禁城浩浩蕩蕩地抬過來,放置在棺床上,待一切就緒,封堵隧道口,就得在老磚頭上添加新磚頭。

總算見到了希望,考古專家立即組織民工,在缺口相對的封土處進行挖掘,其中又找到了兩個關鍵線索,在一塊小石條上,好像刻有什麼字跡,認真識別,寫著“隧道門”三個字,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爺在告訴人們,前往地宮的道路。另一個線索更加重磅,也是塊石頭,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明白白,把金剛牆具體的位置揭示出來。許多民工都很納悶,天底下會有這等好事?皇陵呀!把玄宮入口告訴你,方便後人挖掘?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暗藏著什麼陰謀?也許,它是萬曆皇帝故意放在這兒,擾亂髮掘者的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信息都是真的,地宮的確就在石頭所說的位置。這就有點詭異了,如此巨大的風險,朝廷竟然不知?兩塊石頭到底是給誰指路?答案是工部的官員。萬曆皇帝修陵的時間太早了,從二十三歲修到二十八歲,完工了,就要把地宮的入口封住,等皇后、皇帝歸天了,再打開。問題是,沒有人可以預測皇帝那一天會一命嗚呼,若干年後,工部大大小小官員鐵定都換人了,繼任者找不到入口,那邊良辰吉日又到了,急需下葬,朝廷怪罪下來,擔待不起呀!為了方便後人,當時的工部官員就小心翼翼地做了記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些文字不僅為工部指明瞭方向,也方便了三百年後的考古人員。萬曆皇帝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長嘆一聲,再把當時工部的官員千刀萬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指路石

地宮有什麼?

找到了金剛牆,一切都好說了,牆的背後,就是地宮。萬曆皇帝的長眠之所,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後殿、左配殿、右配殿。六十多年前,考古人員打開石門,發現地上有許多木板,上面還有車輛壓過的痕跡。這是為了保護地上的“金磚”,雖然叫“金磚”,實際上不是用金子做的,但質量比較好,製作成本也比較高,裝載棺木的車那麼重,肯定會把金磚壓壞,所以保護保護。

現在去定陵地宮,感覺裡面的東西並不多,出土文物基本上都放在博物館,或者庫房裡了。在玄宮中殿,擺放著三個寶座,分別屬於三位墓主人。中間那個最大的,當然就是萬曆皇帝的,上面雕刻龍的圖案。另外兩個,一個是孝靖皇后的,一個是孝端皇后的。每一個寶座前,都擺放著六件物品,一個香爐,兩對燭臺,兩對琉璃瓶,還有一個大大的龍缸。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孝靖皇后寶座及龍缸

香爐、燭臺是祭祀用的,龍缸裡面裝滿了油,頂上還有燃燒過的燈芯,背後蘊藏著萬曆皇帝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長明燈”,當年下葬,把帝后棺槨安放完畢,有關人員點燃燈芯,希望上面的火焰永不熄滅。然而,當玄宮石門封閉後,這裡就成了密室,等氧氣燒完,長明燈怎麼可能不滅呢?因此,等三百年後重見天日,龍缸裡的油還剩了好多好多。還有一個細節引人注意,龍缸上的落款是“大明嘉靖年間”,萬曆在位四十八年,竟然造不出一口龍缸,用的還是爺爺那個時代的,說明龍缸的燒造難度的確很大。

左右配殿各有一座棺床,上面還有一處金井。金井是用來“接地氣”的,使墓主人靈魂不散。奇怪的是,棺床上並沒有棺木,令考古人員感到詫異。莫非,這是一座空墓?萬曆皇帝葬在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因為還有一座墓室沒有打開,那就是後殿。在地宮的最深處,後殿棺床上,擺放著三口棺材,中間最大的一個是萬曆皇帝的,用金絲楠木做成,怎麼就知道是萬曆的呢?除了看大小,棺蓋上的字跡也明確指出,這是“大行皇帝梓宮”,兩側的棺材裝的是他的大小老婆,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棺槨周圍,還有二十九個箱子、盒子,裡面存放著瓷器、首飾等各種隨葬品,多達上千件。可以說定陵最有考古價值的,就屬存放棺材的後殿了。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右配殿情景

同床異夢的兩個女人

還是那句話,如果萬曆皇帝真的陰魂不散,看見後殿裡的情形,鼻子都得氣歪了。躺在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沒有一個是他真正喜歡的,相反,她們都是這位皇帝厭惡的對象。孝端皇后姓王,是萬曆皇帝的正宮,張居正當首輔時,兩人就在皇太后的安排下大婚了。對於母親介紹給她的皇后,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兩人結婚好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讓皇太后非常著急。生不出男孩,到底是皇帝的問題呢,還是皇后的問題呢?

終於,在萬曆九年左右,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皇太后突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宮女王氏,經常嘔吐,肚子也越來越大,好像是懷孕了。偌大的紫禁城裡,能夠讓慈寧宮女子身懷六甲的男人,還真沒幾個。老實交代,到底怎麼回事!盤問過後才知道,幾個月前,自己的寶貝兒子見到王氏,突然慾火焚身,把小姑娘給臨幸了,皇帝做完事,拍拍屁股就走,連個信物都沒留,只剩王宮女一臉懵逼地傻在那裡。沒想到,這卻是苦難的開始。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後殿情景

手下宮女懷上了小孩,皇太后高興壞了,之前總擔心皇帝不行,現在放心了,是皇后有問題,老朱家不會絕後的。兒子都要當父皇了,得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呀。沒想到萬曆皇帝死不認賬,朕絕對沒幹過!那個小孩絕對不是我的!皇太后很生氣!當初臨幸人家的時候,怎麼不說話了!於是命令太監把《起居注》拿出來,上面記載了皇帝每天的言行。這回抵賴不了了,只好承認。既然懷了孩子,那就是為皇家立了大功,王氏不能再當奴才了,老人家就讓皇帝封她為恭妃,算是有了名分。萬曆十年八月,王恭妃順利分娩,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對於這兩位女人,萬曆皇帝是真的很冷淡。一個是包辦婚姻嫁過來的,完全看不對眼;另一個是宮女出身,地位低下,配不上他這個九五之尊,而且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只有一時興起。萬曆真正喜歡的是鄭貴妃,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視之為人生知己。沒過幾年,鄭貴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皇帝愛屋及烏,想立為太子,卻遭到了外廷、後宮的雙重反對。大臣們認為,按照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后沒有兒子,皇帝便沒有嫡子,所以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也贊成這種說法,一來符合相關規定,二來她當年也是宮女出身,現在王恭妃也是宮女,還是自己的手下,同命相憐,怎麼樣也得幫一把。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墓主屍體下方的消災延壽幣

圍繞國本,君臣雙方陷入了冷戰。萬曆皇帝既惱火,又愧疚,堂堂大明天子,連太子人選都決定不了,皇帝當的很沒意思;再看看愛妃,多方哀求,楚楚可憐,為此愁眉不展,身為丈夫,卻不能解決她的煩惱,算什麼男人。皇帝乾脆就拖,你們讓我立太子,我就不立,等哪天皇后病逝了,讓鄭貴妃頂上去,她當正宮了,兒子不就是嫡子了,再立朱常洵,合情合理。大臣們知道這是皇帝的緩兵之計,不願多等一天,頻頻上奏;皇太后也不願意等,質問皇帝不立長子的原因,萬曆沒有考慮清楚,說漏了嘴,嫌棄朱常洛是宮女的兒子。

皇太后聞訊勃然大怒,你也是宮人的兒子呀!皇帝瞧不起宮女,說宮女的小孩不配當皇帝。可你的母親當年也是宮女,你也是宮女的小孩,否定了朱常洛和王恭妃,同時也把自己給否定了。萬曆皇帝嚇得伏地不起。萬曆二十九年,皇帝招架不住外廷、後宮的混合雙打,宣佈立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這個決定,對於萬曆皇帝本人來說,真是心如刀絞。多年努力,毀於一旦。

萬曆三十九年,朱常洛的母親氣絕身亡。她是個苦命的女人,一輩子不受皇帝寵愛,平時也見不到兒子,整日以淚洗面,沒有人身自由,把眼睛都給哭瞎了。對於王氏不受寵的原因,外界議論紛紛,更有甚至懷疑,當年她被萬曆皇帝臨幸時,年齡已經很大了,面對這位老女人,年輕氣盛的萬曆實在是接受不了。可是孝靖皇后的棺槨旁,出土了壙志,上面清晰記載王氏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出生,萬曆六年二月初二日入宮,和皇帝邂逅時,她十六歲,萬曆十九歲,二八之年,窈窕美麗,考古發現徹底打破了流傳已久的謠言。而且該壙志抬頭稱呼王氏為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不是皇后,說明萬曆三十九年初葬時,文官寫下了這篇壙志,後來萬曆皇帝也死了,朝廷就把她的棺材挖出來,追封為皇后,改葬定陵,壙志也一併帶進玄宮。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王氏壙志

萬曆四十八年,王皇后也撒手人寰了,如果她為皇家生下了兒子,或者她早死二十年,朝廷裡的局勢完全不一樣。萬曆皇帝當然希望她早點過世,或者把她廢掉,好讓鄭貴妃上位,可王皇后身體特別好,平時又孝順太后,與婆婆搞好關係。對於太子問題,她從不發表個人意見,是個聰明、穩重的女人。皇后又長久,又謹慎,萬曆就算想廢掉她,也找不出什麼理由。幾個月後,萬曆皇帝也駕崩了,享年五十八歲,臨終前,要求冊立鄭貴妃為皇后,等她死了,也要陪葬定陵。

挫骨揚灰的大明天子

群臣根本沒有把皇帝遺囑當回事,太荒謬了,你人都死了,還立什麼皇后,莫名其妙;多年的太子之爭,使人們對鄭貴妃很有看法,把皇帝迷成這個樣子,八成是隻狐狸精吧。十年後,鄭貴妃在孤獨與失落中走向生命的盡頭,崇禎皇帝沒有把爺爺的玄宮重新打開,把鄭貴妃送進去。你只是一個貴妃,不是皇后;還把崇禎的父親、奶奶折騰的那麼慘,怎麼可能允許你入葬定陵呢?萬曆皇帝只好與他不愛的兩個女人長相廝守,帝王也有帝王的悲哀,做鬼都不痛快。

提及郭沫若,他在網上的評價並不高,五十年代發掘定陵,使部分珍貴文物灰飛煙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主動發掘帝王陵,也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相違背,甚至還有人一口咬定考古就是合法盜墓。拋開負面評價,定陵考古也為明代歷史、萬曆皇帝個人的研究提供了一手資料,通過觀察萬曆皇帝的骨骼,發現他的雙腿長度不一,說明生前患有足疾;他的牙齒磨損程度十分輕微,還有好幾個齲齒,說明天天錦衣玉食,用過的食物都是精加工的。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石五供

可惜,隨著60年代那場大火,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都挫骨揚灰了。後殿棺床上,那幾巨碩大的紅色棺槨,無一例外都是複製品,真品早已被拋棄,下落不明。當年修建定陵時,工地曾挖出若干巨石,有些少壯派官員藉機彈劾首輔,認為是不祥之兆,皇帝不信邪,沒有采納。如今再看,簡直一語成讖。

今年是2019年,四百年前,就是萬曆四十七年。遙遠的東北方,薩爾滸山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楊鎬率領的四路明軍,三路潰敗,一路潰逃,敲響了明王朝的喪鐘。次年,萬曆皇帝奔赴黃泉,僅僅二十四年後,李自成的軍隊突破居庸關,來到了天壽山腳下的十三陵大肆破壞,定陵部分地面建築,就是被大順軍燒燬的。參觀定陵,可以看到一些殿宇空空如也,只剩下地基,周圍的講解牌上寫著:毀於明末農民起義。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在絕望中自殺殉國,人們便把矛頭指向了萬曆,認為明朝滅亡,非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一個嚴肅的問題:印度的疾病與醫療發展史

歷史課沒告訴你的:孝文帝遷都前,發生了什麼?

江浙滬曾經的老大揚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萬曆皇帝的陵寢是怎樣挖開的?裡面埋葬著哪些祕密?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