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四月八,苗族的狂歡節,貴州最重要的民俗!

苗族 貴州 民俗 貴陽 歷史 時尚 聖誕老人 黔票風雲 2019-05-30

關於“四月 八" 的由來, 有一個主要的傳說:

很早以前,苗族的一個部落住在“格羅格桑” (即貴陽市一帶),部落中有一位名叫古波養六的老人,勤勞勇敢,而且有智慧。他和兒孫們在澤溪壩(現貴陽小宅吉一帶) 開荒闢草, 在螺螄山下種地耕田。 由於他們辛苦勞動, 莊稼越種越好, 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那時, 這個地方林木茂盛, 野獸很多, 夜裡時常出沒糟塌莊稼。 一天, 吉波養六守護莊稼時射死了一條母豬龍。 他知道, 龍心是個寶, 放在水中, 天就下雨雪; 放在幹處, 天就放晴。 他取出了龍心, 把它收藏起來。 果然, 依靠著神奇的龍心,莊稼長得更好了。一個連一個的大豐收。樂壞了古波養六和部落中的人們。這件事終於傳到了河都務人的耳裡。 河都務是居住在格羅格桑東方的一個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就派人化妝成商人來 到格羅格桑。 “生意人” 在賣東西給古波養六的女兒時,用假龍心換走了真龍心。隨後又帶領人馬來侵佔嘉西壩(現在貴陽市噴水池一帶)。 殘酷的戰爭開始了, 古波養六和他的女婿祝德弄、 西南寨的魯勤妹 (女) 及鄉親們拼死抵抗。 三天三夜的激戰中, 古波養六與祝德弄死在嘉西壩, 魯勒妹死在黑羊井。 這一天, 正是農曆四月八。

逐漸消失的四月八,苗族的狂歡節,貴州最重要的民俗!

不大的貴陽城,最具代表性也最中心的有兩個地方,大十字跟噴水池。據說,噴水池原來叫銅雀臺。但關於銅像臺,民間卻有另一種說法:原銅像臺(今噴水池)一帶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稱為“黑羊大箐”。名叫古魯悲讚的酋長於宋代時率苗族先民到此開墾,死後肄於此。 古魯悲讚的繼承者賽陸玉玖酋 長, 繼續統治附近各部落, 功勞頗大, 死後

也葬於此。苗族後人為紀念前人,於每年四月初八前來銅像臺一帶祭奠。每當此日,貴陽的苗族同胞不管男女老幼, 不論遠近,不顧風雨, 都要帶著糯米飯來銅像臺一帶掃墓。 後逐漸由紀念性活動變為娛樂性活動。 每年這天,貴陽銅像臺 ( 噴水池) , 載歌載舞。這種民間說法或許和史料上記載的銅像修建的緣由是兩件不同的事件, 在民間,特別在苗族同胞的傳統裡, “銅像臺” 的傳說對他們又是另外的意義。 雖然這兩種說法千差萬別, 但“銅像臺” 的建立便是為著紀念, 是對為民造福 的前人的緬懷。 可能正是為著這種相似的紀念, 才讓兩個不同的人物重疊在一個“銅像臺” 背後, 讓兩種不同的說法成為兩個民族共同的紀念

“銅像臺” 於1954年拆除, 在此建了由噴泉、 水池,花池組成的街心花園。 噴泉為主體,故更名“噴水池”,從此取代了“銅像臺”舊名。“銅像臺”也從此進入了歷史, 進入了文字 記載。 我們不知道 “銅像臺”, 而流傳在民間的傳說卻因 世代口口相傳,讓我們記住了每年的“噴水池的四月八".

逐漸消失的四月八,苗族的狂歡節,貴州最重要的民俗!

現在再提這個節日, 就像翻看老黃曆, 早就被時代的洪水衝遠了。 歷史的噴水池雖然被不斷改建不斷翻新的成群的高樓推進了文字裡, 但如今的噴水池仍然 延續著歷史的風貌, 那便是這裡依然是貴陽城最繁華最熱鬧最商業的地段。要問起現在的小孩, 知道噴水池嗎, 小孩都能清楚地知道 那裡有肯德基、 德克士、 必勝客 ,金寶貝問年輕人, 他們可以數出許多噴水池好玩的時尚的地方來, 國貿, 智誠百貨、南國花錦·有國際名牌, 有時尚西餐廳·....再問他們, 知道 “四月八” 是什麼節日嗎?小孩都傻了眼,沒聽說過,但他們知道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愚人節·現在的節日比我們小時候的節多多了, 但有些節日卻正在消失。 也許, 節日也是在流行著的,時尚著的。

要說節日, 不論東西方的, 傳統的現代的, 每個節日的由來都是有背景有源頭的,只有在這個背景下,節日才不顯得蒼白,節日就好比一個民族整個歷史鏈條上的鏈珠, 是有淵緣的, 說到底, 每個不一樣的節日裡都是為著某種紀念。 如西方的聖誕節, 便是在一個大的宗教背景下的節日, 關於聖誕老人的由來, 聖誕樹的由來, 都是有其歷史面目的, 並不僅僅是書裡的童話故事, 雖然現在的聖誕節已經過得快成了狂歡節,但信徒與普通人在這個節日裡一定有本質上的不一樣的心境。我們可以把每個節日都當作狂歡節,但這狂歡的背後卻應該是有著其情感的基石的。所以,不論時代如何全球化,有些民族的,傳統的文化,包括節日,卻應該是要永遠流傳的,不該被遺忘的。

逐漸消失的四月八,苗族的狂歡節,貴州最重要的民俗!

逐漸消失的四月八,苗族的狂歡節,貴州最重要的民俗!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瞭解更多文化演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