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網擬於今年引入“教練看臺指導計劃”,費德勒強烈反對:這會加劇不公平

關於教練能否在比賽中進行場外指導的話題,始終是網壇頗具爭議的焦點。從德約科維奇的前教練貝克爾到納達爾的叔叔託尼,再到小威廉姆斯的教練莫拉託格魯,都曾因為在看臺上打出不同尋常的手勢而引發一輪又一輪的討論。教練究竟能否光明正大地在大型賽事中進行指導?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消息,美網計劃在今年的比賽中引入“教練看臺指導計劃”,即球員可以在每分之間向位於看臺的教練詢問建議,不限次數。大滿貫委員會在今年法網期間已做出了相關探討,但仍未做出最終決定。不過此提議一曝光,立刻引來了新一輪的爭論。

倘若教練能夠做出有價值的指導,還能保證比賽的高質量,那麼場外指導無可厚非,沃茲尼亞奇、史蒂芬斯等球員都站在了支持的這一邊。去年美網上由小威引發的場外指導事件無疑是導火索,其教練莫拉託格魯便坦言,所有運動員都會接受場外指導,只不過鮮有主裁會對此進行處罰,何不直接“放開”規則、規避爭議呢?其實早在2009年,WTA就允許在巡迴賽中申請教練進入球場內做指導,此後這一規定也經歷了不少修葺,但遲遲未能被ATP巡迴賽與大滿貫正賽所接納。近年來也有一些賽事嘗試著引入場外指導,去年的ATP新生力量總決賽就允許球員與教練通過耳機進行交流,而在國際網球聯合會(ITF)的一些青少年比賽中,也已經實驗性地引入了場外指導。

還有一種支持的觀點認為,教練與球員之間的對話通過電視轉播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將成為網球賽場新的吸睛點。譬如李娜曾在比賽中將其丈夫兼教練姜山叫入場內,並用武漢話“擠兌”他的影像,至今都還會被反覆翻出。正如美國“大炮”羅迪克所言:“誰不想聽聽教練是如何剖析對手,甚至看看教練與球員怎樣爭得面紅耳赤?”

可對於必須“獨自上場”的網球選手來說,頻繁接受教練的指導或許會滋生惰性。ITF主席候選人戴維·邁利近日指出,青少年比賽中完全不應該引進教練場外指導,這樣不利於青少年鍛鍊獨立性與韌性。在前英國“一哥”蒂姆·亨曼看來:“網球與其他運動不同,就在於球員進行的是一對一對抗,想要成為鬥士,就必須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還稱自己與30位網壇名宿進行了溝通,無一人支持“教練看臺指導計劃”。按照計劃顯示,球員能在每分之間獲得不限次數的指導,而這或許會導致網球手與教練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像高爾夫運動中的球員與球童。

依靠教練的力量進行比賽,從另一層面來看,可能會加深不公平。正在德國參加哈雷公開賽的費德勒,就明確反對“教練看臺指導計劃”,費天王甚至是完全站在了“自己的對面”來否定這一計劃,“我認為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教練團隊,我也確實能夠從指導中獲利。但對於其他甚至可能沒有教練的運動員來說,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公平的行為。”孰是孰非暫無定論,關於教練場外指導的話題顯然不會馬上終結。但如果這一計劃能在美網正賽得以施行,被其他大滿貫賽事採納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本報見習記者 佔悅編輯:佔悅責任編輯:沈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