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37調查咄咄逼人 一家中企卻接連勝訴:中國反制有招?

美國 法律 平衡車 奧康 財經雜壇 財經雜壇 2017-09-07

文/財經雜壇(微信公眾號caijingzt)

美國337調查咄咄逼人 一家中企卻接連勝訴:中國反制有招?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337調查,終於有家中國企業勇敢地站出來說:不。

近日,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於美國337條款調查中獲得“沒有侵犯原告專利權”的裁決。前不久,這家公司在另一起“337調查”中也獲得勝訴。至此,騎客在半個月內連贏兩次。曾經關係到整個平衡車產業發展的專利訴訟和中國企業的被動局面也由此出現了轉機。

平衡車又叫體感車、思維車、攝位車等。市場上主要有獨輪和雙輪兩類。其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穩定”的基本原理上。自2014年平衡車進入市場後,許多公司紛紛跟進。截至2015年底,約有1000多家公司在銷售平衡車,市場估值達數十億美元。

但接踵而至的是各種的專利爭端。截至2015年底,已有數項與平衡車相關的訴訟被立案,2016年,則有更多的訴訟被立案。兩年間,美國聯邦地區法院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立案數十起,涉及數十家公司,均以扭扭車(即平衡車)為調查對象。其中大多數公司是被告,而幾乎每一個原告在另一起案件中也是被告。

騎客智能自從2015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一炮而紅,登上會展全球時尚產品排行榜後,訂單供不應求,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海外。海外的“水太深”,接下來就遭遇了亞馬遜下架、海外專利糾紛等一系列事件,出現高開低走的態勢,甚至整個中國的平衡車產業也隨之陷入困境。

此次涉案的專利是騎客智能於2014年才剛剛獲得的授權,其有效期至少還有18年。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真的向所有或部分涉案的中國公司頒佈有限排除令,甚至是對所有可能侵權的企業頒佈普遍排除令,這對中國公司、特別是在專利上基本沒有反抗能力的國內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將是沉重打擊。

美國337調查咄咄逼人 一家中企卻接連勝訴:中國反制有招?

值得一提的是,在銳哲發起的“337調查”中,絕大部分被訴對象都選擇了放棄市場或者不應訴,最終聘請律師積極應訴的中國企業,只有阿里巴巴和杭州騎客。

從結果看,積極應訴的最終都被判“不構成侵權”。在應訴的美國企業中,8家應訴公司中有7家被判“不構成侵權”,由此看出國內企業主動放棄市場或拒絕應訴並非上策。

事實上,中國是美國337調查的重災區。美國商務部公開資料顯示,近三年上半年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針對中國的調查佔美國發起的全部“337”調查的比重由2015年的29.4%,到2016年的40.6%,再到今年的48.1%。這說明,美國的“337”調查正在加大對中國商品的調查力度。

顯然,337調查是美國排擠競爭對手的慣用手法。337調查最早得名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已歷經多次修訂。該條款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註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製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337調查不僅監督國際貿易,也管控美國國內的州際貿易,因此執法對象不僅是外國企業,也涉及美國本土企業。例如去年初,蘋果也曾位列被調查名單中。

ITC在啟動該項調查後,必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並儘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內作出裁決。如果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第337條款,ITC將發佈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這意味著涉案產品將徹底喪失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

面對咄咄逼人337調查,中國方面有無反制的辦法呢?再或者說,中國也炮製一個類似337調查的規定,讓美國人也掂量掂量?

美國337調查咄咄逼人 一家中企卻接連勝訴:中國反制有招?

答案或許有點遺憾。一方面中國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自主創新力度,不要讓西方國家肆意尋找藉口;另一方面儘快從法理上根除跨國公司的超國民待遇,對美國企業也要動用知識產權法律、反壟斷法和審查制度,為中國企業在國外獲得公平待遇創造條件。

但這些是非常困難的。以反壟斷法律為例,從1890年《謝爾曼反托拉斯法》頒佈算起,美國反壟斷的立法和實踐已超過了110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並且,美國的反壟斷法由三部法律組成,除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還有1914年頒佈的《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而中國僅有的一部《反壟斷法》在2008年8月才開始施行,反壟斷部門經驗自然非常少。

相對應人才缺乏也是一大難點。知識產權的執法隊伍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專業性要求高,不僅要懂法律、經濟、國際貿易,還要十分了解牽涉的細分行業。對於這個新的遊戲規則的維護和執行,中國還任重道遠。

企業維權意識也是難點。因為這種訴訟需要牽扯大量人力和物力,動輒就是上百萬美元或歐元。即便打贏了官司這筆訴訟費也不會賠付,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企業選擇沉默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2012年中國民營鞋企奧康集團打贏了跨度6年的歐盟反傾銷案,但與該集團一起訴訟的中國企業寥寥無幾。

美國337調查咄咄逼人 一家中企卻接連勝訴:中國反制有招?

幸好,總有一些企業能夠站出來,敢於面對歐美貿易制裁,敢於用事實說話,在國際貿易爭端中清晰且有理有據地發出中國聲音。他們是好榜樣。

(嗨,如果覺得不錯,請關注、轉發、點贊、打賞,任選。【財經雜壇】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