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我死了,公司才能上市”,揭祕千億級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

美國 石油 奧巴馬 政治 創業邦 2017-06-05

“除非我死了,公司才能上市”,揭祕千億級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

2017年3月7日,在胡潤百富榜單中,美國科氏工業集團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科氏第二代查爾斯·科赫與大衛·科赫,以2980億美元的財富總值,再度登臨榜單第八的位置。這是自2013年來,他們連續四年問鼎榜單前十。

科氏工業成立於1918年,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型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身為公司掌門人的查爾斯·科赫曾發誓:“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

不上市是科氏工業兩代掌門人的“企業宗旨”。到現在,這個家族企業早已滲透了原油開採、煉化、貿易、管道運輸、道路瀝青等諸多工業領域,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貿易商、北美最大液化石油氣加工集團、美國第六大電力供應商、世界最大的道路瀝青生產供應商……

但科氏工業最吸人眼球的卻不是這些殊榮,而是:

  • 同老乾媽、華為,娃哈哈一樣,是一家宣稱永不上市的企業;

  • 公司已有99年曆史,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百年企業;

  • 曾幾度惹毛奧巴馬,但奧巴馬對他們卻束手無策。

投進1美元,收穫2200美元

1918年,18歲的弗雷德在大學期間與同學創辦了原油裂解公司,其後又與朋友組建了木河煉油公司,構成了科氏的前身。但時運不濟,在此期間,弗雷德遭遇二戰,股東發生內訌,而收購的煉油廠不到3年就轟然倒閉。

“除非我死了,公司才能上市”,揭祕千億級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

科氏工業創始人弗雷德·科赫

身為公司的創始人,弗雷德咬牙前行,即便公司只剩他一個人,他依舊沒有放棄,最終以連續收購的方式建立起了以石油和化工為核心的工業帝國,積累了大量的資本。

但命運弄人,上世紀50年代,弗雷德患上了心臟病,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也導致公司業績開始驟降,只能達到收支平衡。

而當時,剛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查爾斯,不得不接管父親的大部分工作。弗雷德只對兒子提了一個要求:“你可以按你的方式管理,但不能將公司賣掉。”

1967年,弗雷德·科赫去世。查爾斯成為公司總裁。為了紀念父親,他將公司改名為科氏工業集團。

“除非我死了,公司才能上市”,揭祕千億級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

科氏工業

查爾斯繼承了父親的商業才能,做事雷厲風行。接管公司初期,他意識到公司缺乏長遠的發展計劃,但他始終記得弗雷德的一句話:我希望你的第一筆生意賠錢,否則你會高估自己。

因此,從執掌科氏工業以來,查爾斯一路步步為營,只有在制定好最完美的退路之後,他才會與對方建立合作關係。為了讓核心業務具有更嚴密的商業邏輯性,也讓風險更加可控,他又開展了石油運輸、加工、貿易、化工、金融等業務,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最終核算,形成工業生態核心業務的保護傘。

與此同時,他沿用了父親的套路,進行了一系列收購。1999年6月科氏工業進入中國,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改性瀝青和乳化瀝青生產商。2006年,科氏的總銷售額為1060億美元,超過了財富500強企業中的絕大多數。

有人在當時算了筆賬:如果在1968年,在科氏投進1美元,40年後,就能收穫2200美元。

“除非我死了,公司才能上市”,揭祕千億級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

2012年,查爾斯登上《福布斯》封面

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

2005年,科氏工業收購了佐治亞-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購,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私企收購上市公司的事件,它轟動了商界,也讓科氏打敗了曾連續29年位居全球最大私有化企業。

“除非我死了,公司才能上市”,揭祕千億級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

而這也引來了一個問題:作為私企龍頭的科氏工業,到底該不該上市?

據《福布斯》雜誌報道:自1960年至2015年,科氏工業集團的資產增長了5000倍。有人預估,如果科氏工業上市,市值將超越麥當勞,輕鬆進入世界前40強。然而,查爾斯對上市毫無興趣,他對媒體說:“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

這種定論,並非是查爾斯的一時意氣,而是他謀定而後動的判斷:企業上市後,資金、話語權很多時候都由不得你,難免有的暗懷鬼胎。如果有人將上市當成盈利的目的,而非發展公司的手段,那麼鐘聲敲響那刻,或許就只能成為公司最後的輝煌。

政界雖未呼風喚雨

卻是奧巴馬最痛恨的大佬

除了在商業上呼風喚雨,在政壇,科氏兄弟也佔有一席之地。他們將大筆資金投入共和黨的選舉中,從進入商業戰場起,查爾斯和大衛就致力於營造一個“個人自由、小政府、自由和平”的商業環境。

1979年,查爾斯勸說大衛競選公職,兄弟二人主張廢除聯邦調查局、能源部,終止社會保障和個人所得稅,政府只需保留一個職能——保護公民個人權利。科氏兄弟為此花費了近200萬美元,結果卻十分慘淡,最終贏得的選票還不到1%。

直接參與政治失敗,兄弟倆決定間接 “干政”。

他們斥資幫助成立美國第一個奉行自由主義主張的智庫——卡託研究所,並投入了大量資金。

從1998年到2008年,科氏兄弟至少向研究所投入了1.5億美元。2008年,奧巴馬曾發表演說,表示必須對全球變暖採取措施。研究所的學者立馬跳出來反對。研究所也一度成為兄弟倆對抗奧巴馬的主要“武器”。

同時,科赫兄弟還向近40個政治和政策組織提供經濟資助,與他們聯合起來對抗奧巴馬政府,甚至在2012年準備將獲得連任的奧巴馬趕下臺。

2016年,美國大選前夕,兩兄弟又花費8.89億美元的“戰爭基金”對抗奧巴馬。

寫在最後:

儘管在政界沒有像商界那麼輝煌,但縱觀科氏工業,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多值得企業家學習的地方:

企業必須“身陷困難”,才能成長。如果一家企業始終順風順水,它上生的空間不會太大,遇到問題也無法有效解決。只有咬牙走過了風雨,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晴天。

交易必須有長遠的表現。上市公司成倍增長的營收數據不代表好的表現,因為數據背後的波動無法估測,它只能蒙惑投資者的雙眼。有錢要揣在兜裡,事情要靜下心來做,而不是口沫橫飛地說。

企業必須要有賺錢的技能。技術和產品,始終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花錢打廣告找投資,不如花錢開發技術做產品;要是沒有技術,那就花錢去收購企業、去學習技術。


文章來源:《科氏兄弟,不上市的石油大王》、《奧巴馬最痛恨的富豪:坐擁2980億美元,99年未上市!》、《這些企業大鱷為什麼不上市?》、《揭祕科氏工業集團: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如何煉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