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就連國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沒能“逃脫魔爪”……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就連國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沒能“逃脫魔爪”……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隨後,微博官方發佈社區公告,經過調查,此類內容來源於某輸入法APP。

該APP能夠預製數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於使用者複製後發佈。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

強烈譴責該APP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指出“鍋”不該只是輸入法的,“無腦跟風”使用不當措辭的粉絲也難辭其咎。

啥是腦殘粉?

腦殘粉是指,那些對於名人或不同品牌極度痴迷、瘋狂追求以至於失去理智的人群,該群體會對任何不利於他們所追求的名人或者品牌的言論進行猛烈地攻擊,甚至傷及無辜。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腦殘粉的表現:

2007年,28歲的楊麗娟迷上劉德華後輟學回家專業追星13年,父母為了幫女兒圓夢,傾家蕩產,導致最後父親跳海自殺;

2016年,某粉絲謊稱自己是MIC男團成員趙某女朋友,潛入趙某家裡赤身裸體躺在其家中浴缸裡泡澡;

更有甚者,2017年,某粉絲執意要在420雅安地震當天為鹿晗慶生,因過激言行引發網友不滿後,至其宣揚要與EXO共存亡,並在社交平臺附上“割腕照”!

心理學對這一現象做了很好的詮釋:由於在現實中的缺失,使人最終沉溺於“迷幻”,形成強迫或過激行為,不願歸於真實。“迷幻”滿足了現實中所缺乏的快樂,讓人不願拆穿、面對,進而以某種“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著迴避。

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這些不理性行為,來獲取心理上的性快感,來滿足內心的妄想症!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就連國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沒能“逃脫魔爪”……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隨後,微博官方發佈社區公告,經過調查,此類內容來源於某輸入法APP。

該APP能夠預製數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於使用者複製後發佈。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

強烈譴責該APP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指出“鍋”不該只是輸入法的,“無腦跟風”使用不當措辭的粉絲也難辭其咎。

啥是腦殘粉?

腦殘粉是指,那些對於名人或不同品牌極度痴迷、瘋狂追求以至於失去理智的人群,該群體會對任何不利於他們所追求的名人或者品牌的言論進行猛烈地攻擊,甚至傷及無辜。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腦殘粉的表現:

2007年,28歲的楊麗娟迷上劉德華後輟學回家專業追星13年,父母為了幫女兒圓夢,傾家蕩產,導致最後父親跳海自殺;

2016年,某粉絲謊稱自己是MIC男團成員趙某女朋友,潛入趙某家裡赤身裸體躺在其家中浴缸裡泡澡;

更有甚者,2017年,某粉絲執意要在420雅安地震當天為鹿晗慶生,因過激言行引發網友不滿後,至其宣揚要與EXO共存亡,並在社交平臺附上“割腕照”!

心理學對這一現象做了很好的詮釋:由於在現實中的缺失,使人最終沉溺於“迷幻”,形成強迫或過激行為,不願歸於真實。“迷幻”滿足了現實中所缺乏的快樂,讓人不願拆穿、面對,進而以某種“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著迴避。

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這些不理性行為,來獲取心理上的性快感,來滿足內心的妄想症!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那麼,腦殘粉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心理學上來講,瘋狂追星的本質是,通過從虛擬世界的關係與聯結中產生的快感,來彌補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快樂。

彌補哪方面缺失的快樂呢?

1,自我認同的缺失

什麼是自我認同缺失?

指的是無法根據自我意識,自我內心以及外部評價,客觀、理性的給出“我是誰”的答案,也是“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不一致性關係的體現

由於缺乏現實生活中穩定的自我形象與意義建構,明星地吸引、假想的虛擬親密的快樂,讓他們在這種所謂的“巔峰體驗”中迷失了自我,繼而將追星視為生活追求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試圖不斷超越,從而刷新這種“快樂”地體驗。

有研究者指出,對明星的依戀是一種對“自我內心空虛寂寞冷的撫慰”,追星者往往對自我有著更低的評價與低自尊。

而偶像身上的魅力與特質恰好滿足了追星者對自身“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性的期許,他們以明星的人生為標榜,一步步的迷失在自己意淫中。

但可悲的是,當前他們愛豆的顏值和魅力,都是現代商業社會包裝營銷的結果,而這種理想化的標準是我們普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達不到的(甚至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明星們一旦失去了像MCN這種商業化機構的扶持,他們也無法達到自己所投射岀的高度)。

每一個牛逼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就拿鹿晗的經歷來說,2008年18歲的鹿晗孤身奔赴韓國,利用一年時間學習韓語,遂考入首爾藝術大學實用音樂藝術系,之後被SM公司星探發掘,才走上了如今的成名之路。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就連國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沒能“逃脫魔爪”……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隨後,微博官方發佈社區公告,經過調查,此類內容來源於某輸入法APP。

該APP能夠預製數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於使用者複製後發佈。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

強烈譴責該APP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指出“鍋”不該只是輸入法的,“無腦跟風”使用不當措辭的粉絲也難辭其咎。

啥是腦殘粉?

腦殘粉是指,那些對於名人或不同品牌極度痴迷、瘋狂追求以至於失去理智的人群,該群體會對任何不利於他們所追求的名人或者品牌的言論進行猛烈地攻擊,甚至傷及無辜。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腦殘粉的表現:

2007年,28歲的楊麗娟迷上劉德華後輟學回家專業追星13年,父母為了幫女兒圓夢,傾家蕩產,導致最後父親跳海自殺;

2016年,某粉絲謊稱自己是MIC男團成員趙某女朋友,潛入趙某家裡赤身裸體躺在其家中浴缸裡泡澡;

更有甚者,2017年,某粉絲執意要在420雅安地震當天為鹿晗慶生,因過激言行引發網友不滿後,至其宣揚要與EXO共存亡,並在社交平臺附上“割腕照”!

心理學對這一現象做了很好的詮釋:由於在現實中的缺失,使人最終沉溺於“迷幻”,形成強迫或過激行為,不願歸於真實。“迷幻”滿足了現實中所缺乏的快樂,讓人不願拆穿、面對,進而以某種“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著迴避。

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這些不理性行為,來獲取心理上的性快感,來滿足內心的妄想症!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那麼,腦殘粉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心理學上來講,瘋狂追星的本質是,通過從虛擬世界的關係與聯結中產生的快感,來彌補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快樂。

彌補哪方面缺失的快樂呢?

1,自我認同的缺失

什麼是自我認同缺失?

指的是無法根據自我意識,自我內心以及外部評價,客觀、理性的給出“我是誰”的答案,也是“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不一致性關係的體現

由於缺乏現實生活中穩定的自我形象與意義建構,明星地吸引、假想的虛擬親密的快樂,讓他們在這種所謂的“巔峰體驗”中迷失了自我,繼而將追星視為生活追求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試圖不斷超越,從而刷新這種“快樂”地體驗。

有研究者指出,對明星的依戀是一種對“自我內心空虛寂寞冷的撫慰”,追星者往往對自我有著更低的評價與低自尊。

而偶像身上的魅力與特質恰好滿足了追星者對自身“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性的期許,他們以明星的人生為標榜,一步步的迷失在自己意淫中。

但可悲的是,當前他們愛豆的顏值和魅力,都是現代商業社會包裝營銷的結果,而這種理想化的標準是我們普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達不到的(甚至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明星們一旦失去了像MCN這種商業化機構的扶持,他們也無法達到自己所投射岀的高度)。

每一個牛逼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就拿鹿晗的經歷來說,2008年18歲的鹿晗孤身奔赴韓國,利用一年時間學習韓語,遂考入首爾藝術大學實用音樂藝術系,之後被SM公司星探發掘,才走上了如今的成名之路。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2,親密關係的缺失

從弗洛伊德理論方面分析:腦殘粉將心理快樂的能量——“力比多”投注到了一位虛擬客體(即明星)之上。

也就是說:他們時刻處於親密關係會被破敗與結束的恐懼之中,從而可能將“虛擬的親密關係”(即與偶像間的虛擬聯結)作為現實戀愛關係的“備胎”存在,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穩固的港灣,他們認為,這層關係不會離開,是永遠安全的。

對於現實生活中親密關係的缺乏和期許,促使他們將目光投射與依戀於“偶像”。

特別是當代社會,女性對於穩定情感關係的期許,以及浪漫主義思潮下,自由戀愛是女性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這都使得在這個時代下,女性更容易追星,並形成與偶像的“虛擬親密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當她們心中的愛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戀愛或者結婚了,她們內心就會隨即崩潰的原因!

比如,自從鹿晗和關曉彤這對CP的戀情公佈之後,朋友圈就淪陷了......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就連國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沒能“逃脫魔爪”……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隨後,微博官方發佈社區公告,經過調查,此類內容來源於某輸入法APP。

該APP能夠預製數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於使用者複製後發佈。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

強烈譴責該APP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指出“鍋”不該只是輸入法的,“無腦跟風”使用不當措辭的粉絲也難辭其咎。

啥是腦殘粉?

腦殘粉是指,那些對於名人或不同品牌極度痴迷、瘋狂追求以至於失去理智的人群,該群體會對任何不利於他們所追求的名人或者品牌的言論進行猛烈地攻擊,甚至傷及無辜。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腦殘粉的表現:

2007年,28歲的楊麗娟迷上劉德華後輟學回家專業追星13年,父母為了幫女兒圓夢,傾家蕩產,導致最後父親跳海自殺;

2016年,某粉絲謊稱自己是MIC男團成員趙某女朋友,潛入趙某家裡赤身裸體躺在其家中浴缸裡泡澡;

更有甚者,2017年,某粉絲執意要在420雅安地震當天為鹿晗慶生,因過激言行引發網友不滿後,至其宣揚要與EXO共存亡,並在社交平臺附上“割腕照”!

心理學對這一現象做了很好的詮釋:由於在現實中的缺失,使人最終沉溺於“迷幻”,形成強迫或過激行為,不願歸於真實。“迷幻”滿足了現實中所缺乏的快樂,讓人不願拆穿、面對,進而以某種“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著迴避。

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這些不理性行為,來獲取心理上的性快感,來滿足內心的妄想症!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那麼,腦殘粉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心理學上來講,瘋狂追星的本質是,通過從虛擬世界的關係與聯結中產生的快感,來彌補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快樂。

彌補哪方面缺失的快樂呢?

1,自我認同的缺失

什麼是自我認同缺失?

指的是無法根據自我意識,自我內心以及外部評價,客觀、理性的給出“我是誰”的答案,也是“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不一致性關係的體現

由於缺乏現實生活中穩定的自我形象與意義建構,明星地吸引、假想的虛擬親密的快樂,讓他們在這種所謂的“巔峰體驗”中迷失了自我,繼而將追星視為生活追求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試圖不斷超越,從而刷新這種“快樂”地體驗。

有研究者指出,對明星的依戀是一種對“自我內心空虛寂寞冷的撫慰”,追星者往往對自我有著更低的評價與低自尊。

而偶像身上的魅力與特質恰好滿足了追星者對自身“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性的期許,他們以明星的人生為標榜,一步步的迷失在自己意淫中。

但可悲的是,當前他們愛豆的顏值和魅力,都是現代商業社會包裝營銷的結果,而這種理想化的標準是我們普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達不到的(甚至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明星們一旦失去了像MCN這種商業化機構的扶持,他們也無法達到自己所投射岀的高度)。

每一個牛逼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就拿鹿晗的經歷來說,2008年18歲的鹿晗孤身奔赴韓國,利用一年時間學習韓語,遂考入首爾藝術大學實用音樂藝術系,之後被SM公司星探發掘,才走上了如今的成名之路。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2,親密關係的缺失

從弗洛伊德理論方面分析:腦殘粉將心理快樂的能量——“力比多”投注到了一位虛擬客體(即明星)之上。

也就是說:他們時刻處於親密關係會被破敗與結束的恐懼之中,從而可能將“虛擬的親密關係”(即與偶像間的虛擬聯結)作為現實戀愛關係的“備胎”存在,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穩固的港灣,他們認為,這層關係不會離開,是永遠安全的。

對於現實生活中親密關係的缺乏和期許,促使他們將目光投射與依戀於“偶像”。

特別是當代社會,女性對於穩定情感關係的期許,以及浪漫主義思潮下,自由戀愛是女性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這都使得在這個時代下,女性更容易追星,並形成與偶像的“虛擬親密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當她們心中的愛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戀愛或者結婚了,她們內心就會隨即崩潰的原因!

比如,自從鹿晗和關曉彤這對CP的戀情公佈之後,朋友圈就淪陷了......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像這樣“愛”到深處的腦殘粉,往往已經表現出邊緣型病態,比如常常會有“我感覺和偶像之間的聯繫無法言傳”、“如果我足夠幸運能見偶像一面,即使偶像讓我幹違法的事,我都很可能去做”、“為了拯救偶像,我寧願獻出生命”等等之類的想法。

在迷茫、空虛、焦慮與力比多等多重壓力下,腦殘粉就這樣誕生了。

研究發現,“過度”的追星行為對於認知能力、價值觀,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都有諸多影響。“關係妄想者”語言能力及記憶能力更弱。

她們更傾向於具有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絕對主義的價值觀,而她們的現實主義、理性主義、相對主義的價值觀得分較低;

因此,腦殘粉們往往更容易被人貼上“愚蠢”、“不負責任”、“順從”等負性標籤,從而在社會生活中受到不應該有的傷害。

關鍵問題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正面臨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建構的重要期,十分容易被偶像吸引,而來源於偶像的信息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自我形象的形成;

同時,青少年也正處於慢慢脫離父母依戀,逐漸轉向友人及異性依戀建構的轉變時期,追星所伴隨的“虛擬親密關係”也將會影響他們未來與朋友和異性親密關係的形成。

3招教你狠狠撕掉“愚蠢”等負性標籤

1,5why分析法,跳出自動化思維

豐田公司有一套經典的5why分析法,其實就是通過對問題反覆進行追問,來打破固有的思維,找到起背後真正的根源。

  • 定義問題
  • 澄清問題
  • 分析問題
  • 查找誘因要點
  • 把握問題的傾向

比如,像前文提到的,如果你知道了那些明星光鮮的背後,都是商業社會包裝的結果,其本質和正常人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離開了這些包裝,他們和普通人基本一樣,你還會盲目地痴迷於追星嗎?概率應該會降低。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在下意識地做出決策之前,不妨先退一步,先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審視:

  • 我出現了什麼想法?

這個輸入法安利給我的文案涉及國恥條約了,我真的能用在追星表白上嗎?

  • 我出現這個想法的動機是否妥當?

如果我盲跟風,會不會受到大眾的譴責?這種以國恥作梗的表白,會不會是對祖國的一種侮辱?

  • 既然不妥當,我為什麼有轉發慾望

因為其他愛豆的粉絲都發了,如果我不發會不會顯得我是個假粉?

  • 這是一種什麼心理?追星就非得用這種新式嗎?有沒有更好的形式?

也許是虛榮心作祟吧,肯定有其他形式吧,比如,努力提升自己,也許將來就能見到我的愛豆了,不是有那句話說的好嗎?只要混的足夠好,未來的老公在高考!

  • 結論呢?

不發!

說實話,真的是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一些作為,別說讓我說這些話,就是打完上面的字我的尷尬症都要犯了!

當然,上面這個例子可能不夠準確,但重點不在於找到答案,而在於發問和懷疑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自己的思維重新進行審視,你會發現深藏在自己心底的偏見,你會發現,許多表面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其實都有著複雜的原因。

你會慢慢發現,你走得比別人更遠,看到的事物也更深入。

這就是深度思考。

真理永遠不在某一個地點,真理是在路上。

"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相比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就差殺人了!

記得之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腦殘粉》,該片由素有“印度梁朝偉”之稱的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主演,並且一人飾演兩個角色。

講述了瘋狂的粉絲與天王巨星因愛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網吧老闆高瑞夫,從小便是巨星阿利安的腦殘粉,為了能夠親眼見到偶像,高瑞夫跋山涉水來到孟買,並把對自己的偶像出言不遜的某位明星痛打一頓,以此作為送給偶像的生日禮物,沒成想阿利安並不買賬,他對高瑞夫的行為十分生氣,並報了警。

誰知此舉導致了不可預見的後果,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由愛轉恨、粉轉黑的瘋狂報復計劃隨即展開。

這部電影一改往日印度電影在觀眾腦海中留下的“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專注於講好一個故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7,但其實足夠與大眾所一致好評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都屬於及格線以上的作品,超越了之前一些飽受詬病的國產爛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比於電影,現實中的腦殘粉做的事情往往更加不可思議。

《國恥都敢用來追星?!》,昨日,被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震撼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7月11日爆出,各路粉絲以《南京條約》為梗來表白自己的愛豆,看過文章不明覺厲,隨便截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除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中大多數恥辱條約或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事件,也都被以同樣的句式來編排自己與偶像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就連國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沒能“逃脫魔爪”……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隨後,微博官方發佈社區公告,經過調查,此類內容來源於某輸入法APP。

該APP能夠預製數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於使用者複製後發佈。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

強烈譴責該APP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指出“鍋”不該只是輸入法的,“無腦跟風”使用不當措辭的粉絲也難辭其咎。

啥是腦殘粉?

腦殘粉是指,那些對於名人或不同品牌極度痴迷、瘋狂追求以至於失去理智的人群,該群體會對任何不利於他們所追求的名人或者品牌的言論進行猛烈地攻擊,甚至傷及無辜。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腦殘粉的表現:

2007年,28歲的楊麗娟迷上劉德華後輟學回家專業追星13年,父母為了幫女兒圓夢,傾家蕩產,導致最後父親跳海自殺;

2016年,某粉絲謊稱自己是MIC男團成員趙某女朋友,潛入趙某家裡赤身裸體躺在其家中浴缸裡泡澡;

更有甚者,2017年,某粉絲執意要在420雅安地震當天為鹿晗慶生,因過激言行引發網友不滿後,至其宣揚要與EXO共存亡,並在社交平臺附上“割腕照”!

心理學對這一現象做了很好的詮釋:由於在現實中的缺失,使人最終沉溺於“迷幻”,形成強迫或過激行為,不願歸於真實。“迷幻”滿足了現實中所缺乏的快樂,讓人不願拆穿、面對,進而以某種“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著迴避。

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這些不理性行為,來獲取心理上的性快感,來滿足內心的妄想症!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那麼,腦殘粉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心理學上來講,瘋狂追星的本質是,通過從虛擬世界的關係與聯結中產生的快感,來彌補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快樂。

彌補哪方面缺失的快樂呢?

1,自我認同的缺失

什麼是自我認同缺失?

指的是無法根據自我意識,自我內心以及外部評價,客觀、理性的給出“我是誰”的答案,也是“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不一致性關係的體現

由於缺乏現實生活中穩定的自我形象與意義建構,明星地吸引、假想的虛擬親密的快樂,讓他們在這種所謂的“巔峰體驗”中迷失了自我,繼而將追星視為生活追求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試圖不斷超越,從而刷新這種“快樂”地體驗。

有研究者指出,對明星的依戀是一種對“自我內心空虛寂寞冷的撫慰”,追星者往往對自我有著更低的評價與低自尊。

而偶像身上的魅力與特質恰好滿足了追星者對自身“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性的期許,他們以明星的人生為標榜,一步步的迷失在自己意淫中。

但可悲的是,當前他們愛豆的顏值和魅力,都是現代商業社會包裝營銷的結果,而這種理想化的標準是我們普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達不到的(甚至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明星們一旦失去了像MCN這種商業化機構的扶持,他們也無法達到自己所投射岀的高度)。

每一個牛逼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就拿鹿晗的經歷來說,2008年18歲的鹿晗孤身奔赴韓國,利用一年時間學習韓語,遂考入首爾藝術大學實用音樂藝術系,之後被SM公司星探發掘,才走上了如今的成名之路。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2,親密關係的缺失

從弗洛伊德理論方面分析:腦殘粉將心理快樂的能量——“力比多”投注到了一位虛擬客體(即明星)之上。

也就是說:他們時刻處於親密關係會被破敗與結束的恐懼之中,從而可能將“虛擬的親密關係”(即與偶像間的虛擬聯結)作為現實戀愛關係的“備胎”存在,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穩固的港灣,他們認為,這層關係不會離開,是永遠安全的。

對於現實生活中親密關係的缺乏和期許,促使他們將目光投射與依戀於“偶像”。

特別是當代社會,女性對於穩定情感關係的期許,以及浪漫主義思潮下,自由戀愛是女性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這都使得在這個時代下,女性更容易追星,並形成與偶像的“虛擬親密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當她們心中的愛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戀愛或者結婚了,她們內心就會隨即崩潰的原因!

比如,自從鹿晗和關曉彤這對CP的戀情公佈之後,朋友圈就淪陷了......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像這樣“愛”到深處的腦殘粉,往往已經表現出邊緣型病態,比如常常會有“我感覺和偶像之間的聯繫無法言傳”、“如果我足夠幸運能見偶像一面,即使偶像讓我幹違法的事,我都很可能去做”、“為了拯救偶像,我寧願獻出生命”等等之類的想法。

在迷茫、空虛、焦慮與力比多等多重壓力下,腦殘粉就這樣誕生了。

研究發現,“過度”的追星行為對於認知能力、價值觀,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都有諸多影響。“關係妄想者”語言能力及記憶能力更弱。

她們更傾向於具有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絕對主義的價值觀,而她們的現實主義、理性主義、相對主義的價值觀得分較低;

因此,腦殘粉們往往更容易被人貼上“愚蠢”、“不負責任”、“順從”等負性標籤,從而在社會生活中受到不應該有的傷害。

關鍵問題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正面臨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建構的重要期,十分容易被偶像吸引,而來源於偶像的信息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自我形象的形成;

同時,青少年也正處於慢慢脫離父母依戀,逐漸轉向友人及異性依戀建構的轉變時期,追星所伴隨的“虛擬親密關係”也將會影響他們未來與朋友和異性親密關係的形成。

3招教你狠狠撕掉“愚蠢”等負性標籤

1,5why分析法,跳出自動化思維

豐田公司有一套經典的5why分析法,其實就是通過對問題反覆進行追問,來打破固有的思維,找到起背後真正的根源。

  • 定義問題
  • 澄清問題
  • 分析問題
  • 查找誘因要點
  • 把握問題的傾向

比如,像前文提到的,如果你知道了那些明星光鮮的背後,都是商業社會包裝的結果,其本質和正常人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離開了這些包裝,他們和普通人基本一樣,你還會盲目地痴迷於追星嗎?概率應該會降低。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在下意識地做出決策之前,不妨先退一步,先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審視:

  • 我出現了什麼想法?

這個輸入法安利給我的文案涉及國恥條約了,我真的能用在追星表白上嗎?

  • 我出現這個想法的動機是否妥當?

如果我盲跟風,會不會受到大眾的譴責?這種以國恥作梗的表白,會不會是對祖國的一種侮辱?

  • 既然不妥當,我為什麼有轉發慾望

因為其他愛豆的粉絲都發了,如果我不發會不會顯得我是個假粉?

  • 這是一種什麼心理?追星就非得用這種新式嗎?有沒有更好的形式?

也許是虛榮心作祟吧,肯定有其他形式吧,比如,努力提升自己,也許將來就能見到我的愛豆了,不是有那句話說的好嗎?只要混的足夠好,未來的老公在高考!

  • 結論呢?

不發!

說實話,真的是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一些作為,別說讓我說這些話,就是打完上面的字我的尷尬症都要犯了!

當然,上面這個例子可能不夠準確,但重點不在於找到答案,而在於發問和懷疑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自己的思維重新進行審視,你會發現深藏在自己心底的偏見,你會發現,許多表面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其實都有著複雜的原因。

你會慢慢發現,你走得比別人更遠,看到的事物也更深入。

這就是深度思考。

真理永遠不在某一個地點,真理是在路上。

人民日報點名國恥追星,網友:腦殘是種病,得治

2,拒絕低幼語言的刺激、拒絕搶奪注意力的產品,拒絕一切商業化的洗腦

什麼是低幼語言,所有網絡流行語都是,諸如厲害了老鐵,666、社會社會等等這些都是。

為什麼?因為,語言塑造思維!

蔡康永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

“15歲覺得讀書痛苦,放棄學習,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看海,當他面朝大海情不自禁地發出: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感慨的候,而你卻只能來一句,臥槽,真美,那樣的情景,真的會非常的尷尬!

日常課餘生活中,儘量撥出一定的時間,看深度的、優秀的書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而不是除了八卦,就是追星,不要讓自己成為愉悅感的奴隸。

不動腦子,能帶來短期的愉悅和輕鬆,但長期來看,它只能導向空虛和無聊。

3. 為自己設定有意義的目標

找到一件有長期收益的事情,並從中獲得幸福感 —— 這是一件你需要在30歲前做到的事。

很多人問我:你不看劇,不看電影,不看綜藝,不聚會,不玩遊戲,你平時究竟都幹些什麼?

我說:學習啊。

他們問:不會覺得無聊嗎?

每每獲得一個新知識,每每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所帶來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怎麼會感到無聊呢?

所以,請找到一件能夠帶給你長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把它安排進每天的日程中。

不需要追求物質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為領域專家,它的意義,是幫助你對抗慵常、平凡、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讓你保持頭腦的清醒。

這就足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