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李政道 屠呦呦 楊振寧 朱棣文 知識分子 2017-05-19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9位華人諾獎得主的中國媽媽

既有文盲也有留美博士

但這種差異並未妨礙其孩子日後成功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這一百多年來,累計有楊振寧、屠呦呦等9位華人傑出科學家獲獎。這9位華人科學家的母親,雖然後來有的赴美留學並定居美國,但她們無一例外均出生並在中國長大。不過,她們受教育程度卻十分懸殊:有的大字不識一個,有的是留美博士。但這種差異並未妨礙其孩子日後成功。

崔琦母親不識字;楊振寧母親讀過私塾;高錕母親出自書香門第;李政道、李遠哲的母親均畢業於女子中學;錢永健母親畢業於協和醫學院;丁肇中母親從美回國後在高校任教授;朱棣文母親是留美博士;屠呦呦母親姚仲千的信息未有資料披露。母親文化方面的差異,在他們父親身上則相對較小,9位中的6位,父親或留美或在國內上過大學。

家庭和睦,寬容,互相尊重,是9位華人諾獎得主相同的成長環境。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楊振寧傳》作者楊建鄴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走向未來最初和最關鍵的一步。”

“做科學研究,缺乏堅韌很難成功。”楊建鄴以楊振寧為例分析,中國傳統女性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認為,楊母抗戰時通過縫縫補補這種小事,支撐起一個家,這對後來楊振寧學術研究上,不忽視研究小問題亦有影響。

▼▼▼

楊振寧

四歲起母親教我認了三千多字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上過私塾)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楊振寧與母親羅孟華

楊振寧母親羅孟華,文化程度不高,但對他的影響仍很大。他說,明顯的影響,如學術知識來自父親;不明顯的影響,如精神氣質則來自母親。

楊振寧10個月大時,父親楊武之赴美留學。此後5年,他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羅孟華肩負起教育兒子重任。

“四歲時候,母親開始教我認方塊字,一共教了三千多字。現在,我所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兩倍。”楊振寧回憶道。

楊振寧曾表示,抗戰時全家能夠在苦日子中撐下來,“與我母親的操勞跟堅強的意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60歲,楊振寧在其第一本《論文選集》扉頁上,寫下“獻給母親”四個漢字。70歲生日做報告,談及母親時,他禁不住掩面而泣。

▼▼▼

李政道

“三糊塗”忘了母親打的洗腳水

(1957年與楊振寧同獲諾獎,母親畢業於上海啟明女子中學)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李政道一家

李政道祖籍蘇州。父親李駿康畢業於金陵大學,母親張敏璋畢業於上海啟明女子中學。這在當時是少見的現代知識分子家庭。

酷愛讀書的李政道,只要一看書,其他事就拋到了九霄雲外。因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也被稱為“三糊塗”。

一次,母親為他打好洗腳水,沉浸在書中的李政道,把洗腳這事忘了。以至於二哥去催促時,他看到盆裡有水,卻不知道要洗腳。

▼▼▼

丁肇中

母親不在乎我考試得多少分

(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曾留學美國)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丁肇中(右二)與母親王雋英

丁肇中生於書香之家,童年在戰亂中度過,12歲跟家人去了臺灣,1956年赴美留學。

母親王雋英是位兒童教育學教授,不鼓勵孩子考100分。她曾告訴丁肇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就能得到支持和讚賞。

丁肇中後來在寫給母親的母校煙臺二中的信中說:“對我影響最深者是我的母親,考試中無論我得到怎樣的成績,她都能諒解與接受。”

▼▼▼

李遠哲

仔細的母親每天都記賬

(1986年獲諾貝爾獎化學獎,母親畢業於女子高中)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李遠哲與母親蔡配

李遠哲的母親蔡配畢業於女子高中,後在小學教書,8個子女有4位是博士,成為臺灣新竹武昌街上有名的“博士之家”。

當李遠哲獲諾獎後,常有人詢問蔡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她總說:“都是讓他們自由發展啦。”

李遠哲言及父母時說:“我從沒見我父親懶散過,他一輩子都很努力工作。母親是非常仔細的人,從她結婚到現在,每天買的東西都記賬,所有賬目清清楚楚。”

▼▼▼

朱棣文

客廳弄得亂七八糟母親從不說我

(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系留美博士)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朱棣文與母親李靜貞(右一)

朱棣文是第二代華裔,祖籍江蘇太倉,父母均繫留美博士,外公李書田曾任天津大學校長。

幼時的朱棣文活潑好動。其母親李靜貞回憶:“他沒有一刻閒著的時候,很淘氣,家裡的沙發,他爬上爬下。”

朱棣文談及母親時曾說:“我一直感激母親,困惑的時候我至少可以跟她溝通。小時候我常常把客廳堆得亂七八糟。她從來不說‘你得把那些垃圾扔掉’。”

不會說中文的朱棣文,卻燒得好中國菜。這是他早年在廚房跟母親學的。每逢全家團聚,他會親自下廚,做上一桌豐盛菜餚。

▼▼▼

崔琦

不識字的母親堅持要我上學

(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不識字)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崔琦與母親

獲諾獎後的記者會上,崔琦憶童年時含淚說:“小時候在鄉下耕田、割草、放牛,能從中學畢業已算幸運,但是母親有遠見,自己不識字,卻堅持要我上學。”

崔琦曾在接受楊瀾採訪時說:“其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如果我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家裡有一個兒子,也許他們不至於餓死吧。”

沒文化的母親說服同樣不識字的父親,讓崔琦去香港上學。臨走前,崔琦問,什麼時候能回來呢?母親指著田裡的麥子說,明年麥子熟的時候,就回來幫家裡割麥。沒想到,他12歲和父母的告別,竟成永別。

▼▼▼

錢永健

母親給了我寬鬆的家庭氛圍

(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母親早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錢永健陪同母親李懿穎

錢永健獲諾獎後說:“每個人都從父母那裡遺傳點什麼,我大概繼承的就是當科學家的基因。”

錢家一家兩代三院士:錢永健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和哥哥錢永佑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而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從小對化學感興趣,得益於寬鬆的家庭科學教育氛圍。少年時代,他就在家裡的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

▼▼▼

高錕

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度過童年

(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出自書香門第)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高錕(左二)與母親金靜芳(左一)

高錕父母“都受過高深教育”。高錕回憶,母親金靜芳出自書香門第,秀外慧中,中秋重陽家族聚會時,她會與高家人一起作詩應景。

高錕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後來因為避戰輾轉游學香港、歐洲,跨文化的學習從被迫成了習慣。他說:“回顧過去,我得承認我實在幸運。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度過童年,喜歡做什麼便做什麼,我的探索精神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

▼▼▼

屠呦呦

在母親的照料下度過童年

(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母親出自儒商世家)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屠呦呦11歲時與媽媽姚仲千的合影

屠呦呦母親姚仲千的學歷信息暫不可考,但是根據《鄞縣姚氏宗譜》記載,鄞縣姚氏系儒商世家,一直重視族人受科舉教育;屠呦呦的外公姚傳駒,曾於東北三省淪陷前任中國銀行行長,民國財政司司長等職。

此外,由於父親屠濂規曾經在上海太平洋輪船公司工作,少時的屠呦呦是跟著母親住在外婆家的,由此可以猜想母親對屠呦呦的深遠影響。

我們從何而來?

每當想起這個問題,

就覺得母親節充滿了意義。

▼▼▼點擊鏈接,聽科學家解答“我們從何而來”~

http://wx21df74ead4dca012.h5.xiaoe-tech.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zLCJyZXNvdXJjZV90eXBlIjoiIiwicmVzb3VyY2VfaWQiOiIiLCJwcm9kdWN0X2lkIjoicF81ODgwNmE5OWJiNjFlXzJLTWkyQ1dwIiwiYXBwX2lkIjoiYXBwNnVNT3EzdTQxMzI2In0

本文授權轉載自《長江日報》,內容有增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