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美國回到中國,華人科學家迴流預示了中國科技勢必崛起

美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是擁有強大的且眾多的高科技人才,而對待科技人才豐厚待遇也成了重大獲利點。而中國在改革開放期間因為貧窮,流失了一大批科學家,這才使得國家的科研能力目前與美國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這個人的回國預示了中國科技勢必崛起!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2008年,美國著名的馬里蘭州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向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美藉華人施一公頒發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助。當時,從事細胞研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療的研究上開展了一條新的研究路線。他的實驗室佔據了整個大樓的一整層,並獲得每年二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但讓美國人震驚的是,加入美國國藉、在美國居住18年之久的施一公,宣佈放棄在美國擁有的一切,返回中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他回絕了千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職務,轉而回國任職北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現在,他已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


他從美國回到中國,華人科學家迴流預示了中國科技勢必崛起


施一公曾說:“中國的科技和教育體制、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學,都與美國一流大學有相當的差距,中國正在為此而努力。我會發自內心地為清華、為中國科技和教育體制的進一步發展付出更多。”

施一公回國之初,他給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信中寫道:“我回到清華,對普林斯頓大學的貢獻會比身在普林斯頓大得多。我希望將來能進行更多的學生交流活動,使普林斯頓、耶魯、哈佛等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機會到清華來、到中國來,因為這三所大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美國未來的領導者,我希望美國這些優秀的人才在年輕的時候能在中國待上一段時間,真正瞭解中國。”

甚至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華為本科生開設一門思想政治課,用他在國外曲折而真實的經歷,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近年,許多像施一公同樣著名的海外華人科學家開始迴流中國。他們的迴流帶著一個艱鉅的任務:重組中國的科研文化,改變用人為親和碌碌無為的現象,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礙。


他從美國回到中國,華人科學家迴流預示了中國科技勢必崛起

這些也跟國家近年來不斷的加強學術的地位有關,勢必用充裕的財政資源來填充科研所需要的條件。更和這些擁有中國夢,而毅然放棄國外優異的條件,只為偉大的祖國復興而行動的科學家們有關。正是他們肩負起了中國科技發展的使命!在2012年中國軍工科技迅猛發展的程度令五角大樓感到無比震撼,這正是他們赫赫的軍功章。而近年來,更是大大的跟西方縮小了差距,位於科技強國前列!要知道,從貧窮大國到如今傲人的成績真的不容易,也值得我們驕傲!

他從美國回到中國,華人科學家迴流預示了中國科技勢必崛起


美國之所以如此強大,靠的是領先的科技技術。美國優越的科技氛圍、條件、以及對科學家地位的尊重、這些是大量國外科學家湧入美國的先決條件。而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科技上真正漸漸拉小這些差距,真是有了像施一公這樣的人才,不惜放棄自我的無限前途和個人夢想,而只為在世界的任何舞臺都看到五星紅旗在飄揚!這些默默付出心血的科技人才,像屠呦呦、李四光、周培源、施一公、等等,相對於明星藝人,這些人更值得獲得認同的地位和掌聲!

我們為這些因為中國夢而放棄優越條件的科學家一個由衷的鞠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