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澧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總人口 96萬人。澧縣先後被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和產棉大縣。2015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一、歷史沿革

1、隋開皇九年(589年)析石門縣置澧陽縣,治所在澧陽縣東南太和南村,即今縣城東南7千米邢市村;為澧州治。唐大曆十四年(779年)遷治所至今縣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州、縣治所寄寓陶家市山砦,尋復舊。元屬澧州路,路、縣同治。至正十六年(1356年)移治新城,即今津市市新洲鎮。明洪武初遷回故治,屬澧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為州,澧陽縣省入,屬常德府;三十年屬嶽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澧州直隸州,屬湖南布政使司。

2、1913年廢州,改稱澧縣,治今址。1914年屬武陵道,1916年屬湘江道,1922年直屬省。1949年屬常澧專區。1950年屬常德專區,析置縣級津市市。1952年撤銷津市市入澧縣,縣人民政府遷駐津市鎮。1953年復置津市市。1954年縣人民政府遷返縣城。1963年復撤津市市入澧縣。1968年屬常德地區。1979年再置津市市。1988年屬常德市。

二、地名來歷

澧縣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 《太平寰宇記》澧州:“州在澧水之北,故取為名。”

三、風景名勝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1、彭山景區。由1000畝溼地、2000畝水域、3000畝山林自然地貌建成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目前主要分為原鄉夢體驗區、生態氧吧體驗區、遊樂體驗區、親水體驗區、民俗文化體驗區和禪修文化體驗區,集吃住、觀光、遊樂、體驗、購物等功能於一體。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2、城頭山旅遊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澧縣縣城西北10公里的城頭山鎮。包括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澧陽平原史前遺址博物館、城頭山農業大觀園和城頭山風情小鎮四大部分。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3、涔槐國家溼地公園。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門水庫、王家廠水庫庫塘溼地為主體,以自然河流、庫塘、河心洲灘、洪泛平原溼地、沼澤和環湖森林組成的庫塘-河流複合型溼地生態系統。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4、王家廠水庫。位於澧縣西北部,景區依託的王家廠水庫常年水面5萬畝,總庫容2.78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魚、航運、旅遊,以及多種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5、澧州文廟。位於澧縣澧陽鎮古城西路,始建於宋代,明初遷建於今址,現存建築系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四年(1844)重建,佔地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00多平方米。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6、澧州古城牆。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澧州古城之城牆。是湖南保護較好的一座明、清磚石結構古城牆,2013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省澧縣,隋朝置縣,因澧水得名,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7、花瓦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寶塔寺塔、花瓦塔,花瓦寺塔保持了北宋早期的建塔工藝型態,保存亦較完整,反映了我國南方造塔技術,是一處重要的宋早期佛塔實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