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 養生 溫暖冬至 腹瀉 處暑 天天養生匯 2019-08-10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一、立秋後,不能馬上滋補“貼秋膘”

立秋過後,許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但是,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脾的運化功能仍比較弱。此時若開始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陽受損。因為立秋時節尚屬於長夏,長夏由脾當令,脾喜清淡而惡油膩重濁。等長夏結束了,溼熱退去了,再可考慮適當吃些肉食。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一、立秋後,不能馬上滋補“貼秋膘”

立秋過後,許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但是,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脾的運化功能仍比較弱。此時若開始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陽受損。因為立秋時節尚屬於長夏,長夏由脾當令,脾喜清淡而惡油膩重濁。等長夏結束了,溼熱退去了,再可考慮適當吃些肉食。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二、立秋後,當重視養脾

立秋時節,要高度預防腹瀉。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急性腹瀉。入秋後,人體的脾陽偏弱,運化功能下降,飲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脾陽下陷而腹瀉。因此,立秋時節一定忌食生冷,少食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過油膩、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吃大魚大肉、海鮮和火鍋,這樣都有益於養脾。

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溫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燉熟、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飲食當以清淡為主。必要時,亦可吃些蔥薑蒜等辛溫食物,有助於溫運脾陽。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一、立秋後,不能馬上滋補“貼秋膘”

立秋過後,許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但是,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脾的運化功能仍比較弱。此時若開始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陽受損。因為立秋時節尚屬於長夏,長夏由脾當令,脾喜清淡而惡油膩重濁。等長夏結束了,溼熱退去了,再可考慮適當吃些肉食。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二、立秋後,當重視養脾

立秋時節,要高度預防腹瀉。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急性腹瀉。入秋後,人體的脾陽偏弱,運化功能下降,飲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脾陽下陷而腹瀉。因此,立秋時節一定忌食生冷,少食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過油膩、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吃大魚大肉、海鮮和火鍋,這樣都有益於養脾。

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溫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燉熟、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飲食當以清淡為主。必要時,亦可吃些蔥薑蒜等辛溫食物,有助於溫運脾陽。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三、立秋後,依然要防暑

秋季可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氣候各有特點,因此養生的原則與方法也不盡相同。立秋至處暑屬於初秋,此時溼熱流連,還需要防暑除溼。俗語說“熱在三伏”,而第三伏都在立秋之後。雖然立秋,但仍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到了處暑,仍能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天氣炎熱,兼有陰雨綿綿,溼氣較重,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由於暑熱未完全退去,仍要預防中暑。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一、立秋後,不能馬上滋補“貼秋膘”

立秋過後,許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但是,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脾的運化功能仍比較弱。此時若開始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陽受損。因為立秋時節尚屬於長夏,長夏由脾當令,脾喜清淡而惡油膩重濁。等長夏結束了,溼熱退去了,再可考慮適當吃些肉食。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二、立秋後,當重視養脾

立秋時節,要高度預防腹瀉。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急性腹瀉。入秋後,人體的脾陽偏弱,運化功能下降,飲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脾陽下陷而腹瀉。因此,立秋時節一定忌食生冷,少食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過油膩、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吃大魚大肉、海鮮和火鍋,這樣都有益於養脾。

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溫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燉熟、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飲食當以清淡為主。必要時,亦可吃些蔥薑蒜等辛溫食物,有助於溫運脾陽。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三、立秋後,依然要防暑

秋季可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氣候各有特點,因此養生的原則與方法也不盡相同。立秋至處暑屬於初秋,此時溼熱流連,還需要防暑除溼。俗語說“熱在三伏”,而第三伏都在立秋之後。雖然立秋,但仍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到了處暑,仍能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天氣炎熱,兼有陰雨綿綿,溼氣較重,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由於暑熱未完全退去,仍要預防中暑。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四、立秋後,防寒自足下生

我國北方,比如黃河流域,立秋後三伏天仍未結束,但白天雖然炎熱,早晚已經開始感覺涼爽。當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特別是防寒自足下生,尤其重要。立秋後白天仍會炎熱,不少人誤以為此時仍是炎熱的夏季,卻不知此時冷熱更迭,燥風秋雨頻襲,早晚溫差變大。若不注意養生,就容易感受寒涼邪氣。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一、立秋後,不能馬上滋補“貼秋膘”

立秋過後,許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但是,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脾的運化功能仍比較弱。此時若開始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陽受損。因為立秋時節尚屬於長夏,長夏由脾當令,脾喜清淡而惡油膩重濁。等長夏結束了,溼熱退去了,再可考慮適當吃些肉食。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二、立秋後,當重視養脾

立秋時節,要高度預防腹瀉。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急性腹瀉。入秋後,人體的脾陽偏弱,運化功能下降,飲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脾陽下陷而腹瀉。因此,立秋時節一定忌食生冷,少食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過油膩、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吃大魚大肉、海鮮和火鍋,這樣都有益於養脾。

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溫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燉熟、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飲食當以清淡為主。必要時,亦可吃些蔥薑蒜等辛溫食物,有助於溫運脾陽。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三、立秋後,依然要防暑

秋季可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氣候各有特點,因此養生的原則與方法也不盡相同。立秋至處暑屬於初秋,此時溼熱流連,還需要防暑除溼。俗語說“熱在三伏”,而第三伏都在立秋之後。雖然立秋,但仍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到了處暑,仍能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天氣炎熱,兼有陰雨綿綿,溼氣較重,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由於暑熱未完全退去,仍要預防中暑。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四、立秋後,防寒自足下生

我國北方,比如黃河流域,立秋後三伏天仍未結束,但白天雖然炎熱,早晚已經開始感覺涼爽。當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特別是防寒自足下生,尤其重要。立秋後白天仍會炎熱,不少人誤以為此時仍是炎熱的夏季,卻不知此時冷熱更迭,燥風秋雨頻襲,早晚溫差變大。若不注意養生,就容易感受寒涼邪氣。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五、立秋後,當多食粥

米粥被人們稱為是“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自古就被認為是養生佳品。米粥的好處很多,一則,味道鮮美、潤喉易食;二則,易於消化,兼可調節胃口,增進食慾;三則,能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四則,大米性微涼,能清體內的虛火,兼助解暑。

個人認為,米粥不僅是適合養老的食物,還是我們每個人的養生佳品。米粥清淡,最合於脾陽不振,運化功能下降的人。立秋之後,溼熱較重,脾陽難運,胃口不開,喝熱米粥最為合適。

"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立秋開始,暑熱將去,天氣由悶熱轉為涼爽。人於悶熱則不喜,於涼爽則舒適,經歷了夏日的悶熱難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節氣。故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所以,立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是要非常注意。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一、立秋後,不能馬上滋補“貼秋膘”

立秋過後,許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但是,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脾的運化功能仍比較弱。此時若開始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陽受損。因為立秋時節尚屬於長夏,長夏由脾當令,脾喜清淡而惡油膩重濁。等長夏結束了,溼熱退去了,再可考慮適當吃些肉食。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二、立秋後,當重視養脾

立秋時節,要高度預防腹瀉。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急性腹瀉。入秋後,人體的脾陽偏弱,運化功能下降,飲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脾陽下陷而腹瀉。因此,立秋時節一定忌食生冷,少食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過油膩、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吃大魚大肉、海鮮和火鍋,這樣都有益於養脾。

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溫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燉熟、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飲食當以清淡為主。必要時,亦可吃些蔥薑蒜等辛溫食物,有助於溫運脾陽。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三、立秋後,依然要防暑

秋季可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氣候各有特點,因此養生的原則與方法也不盡相同。立秋至處暑屬於初秋,此時溼熱流連,還需要防暑除溼。俗語說“熱在三伏”,而第三伏都在立秋之後。雖然立秋,但仍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到了處暑,仍能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天氣炎熱,兼有陰雨綿綿,溼氣較重,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由於暑熱未完全退去,仍要預防中暑。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四、立秋後,防寒自足下生

我國北方,比如黃河流域,立秋後三伏天仍未結束,但白天雖然炎熱,早晚已經開始感覺涼爽。當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特別是防寒自足下生,尤其重要。立秋後白天仍會炎熱,不少人誤以為此時仍是炎熱的夏季,卻不知此時冷熱更迭,燥風秋雨頻襲,早晚溫差變大。若不注意養生,就容易感受寒涼邪氣。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五、立秋後,當多食粥

米粥被人們稱為是“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自古就被認為是養生佳品。米粥的好處很多,一則,味道鮮美、潤喉易食;二則,易於消化,兼可調節胃口,增進食慾;三則,能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四則,大米性微涼,能清體內的虛火,兼助解暑。

個人認為,米粥不僅是適合養老的食物,還是我們每個人的養生佳品。米粥清淡,最合於脾陽不振,運化功能下降的人。立秋之後,溼熱較重,脾陽難運,胃口不開,喝熱米粥最為合適。

立秋後,這5條養生法則要牢記,防止“秋老虎”的餘威,以免傷人

今天是立秋時節,不知道你還有啥要提醒觀眾朋友的,來發表一下說說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