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緊急馳援 記者親歷災後臨海——古城救援記'

"

浙江在線8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翁浩浩 金晨 李攀)千年台州府城被洪水圍困!受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臨海古城內澇嚴重。

災情當前見真情。各地公安、消防、民間救援隊來了!駐浙解放軍、武警、民兵預備役部隊來了!全省救援力量緊急馳援臨海。8月11日,記者來到臨海老城區,瞭解這場驚心動魄的古城救援故事。

“臨海,你要的衝鋒舟來了”

“利奇馬”肆虐,截至8月11日9時,臨海過程面雨量396.1毫米,括蒼山829.5毫米,為全省最大雨量點,風雨持續影響72小時。8月10日,上游鄰縣發生洪水,又恰逢天文高潮位,臨海境內河道水位急速上升,10日下午,洪水衝進靈江畔的台州府城牆內,導致老城區積水達1.5米左右,城內居住的大批居民告急。

台州府城牆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餘年,是中國現存最早採用磚石全面包砌技術的古城牆,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古城告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協調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馳援臨海。全省各地68家共897人的社會救援力量也相繼到達臨海開展救援。

“臨海,你要的衝鋒舟來了!”10日傍晚起,一條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不脛而走:臨海緊急徵用衝鋒舟。消息一出,多方響應。

記者從臨海市防汛防旱指揮部瞭解到,全省各地社會救援力量出動的衝鋒舟達229艘,各地支援的衝鋒舟數量更無法統計。

不僅衝鋒舟,橡皮艇、水陸兩棲船等救援工具都成為洪水中使臨海群眾轉危為安的“神器”。據介紹,軍地雙方的救援團隊採取網格化包乾方式,全面排查受災地區,幫助古城內被困群眾3196人安全轉移。

11日中午時分,記者在位於臨海市區的救援隊集結點看到了義烏救援協會西貝虎小分隊隊員龍明波,他裸露的皮膚被晒得通紅,看上去有些疲憊。一問才知道,他和隊員一上午已經出動3次,一次背出一位八旬老人,一次轉移了10餘名被困群眾,還有一次去大洋街道某小區送物資。

“府前街有個孩子被困!”沒過幾分鐘,龍明波的手機鈴聲又響起。走!他查好導航路線,叫上隊友駕著水陸兩棲船出發,記者緊跟其後。15分鐘後抵達現場,搜尋了一圈卻沒發現緊急情況。“可能已經被其他人救下了,人沒事最重要。”龍明波飛馳而歸。

“今天,我們都是臨海人”

“天氣熱,喝瓶藿香正氣水!”在大洋街道綠化路學院路口,志願者們早已支起攤,遞上藥品和食物。“五湖四海的救援隊來支援我們,臨海人更要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情!”綠化村黨支部書記畢如輝告訴記者,起初,村裡人籌集了1萬元建起了應急物資免費發放點。後來附近居民看到了,自發參與的越來越多,共有五六十人。

古城內轉移的受災群眾都被就近安置到了安全可靠的建築內和崇和門廣場、回浦實驗小學兩個集中安置點。下午2時多,城區通往崇和門廣場的主幹道還被大水覆蓋,普通車輛無法通行,記者上了一輛臨時運送救援人員的土方工程車,在車廂內,記者認識了餘姚戰狼戶外公益救援隊隊員方錳強。他和隊友11日凌晨1時許到達臨海,立即投入救援,轉移群眾、清除路障,整整一個通宵沒閤眼,依然精神飽滿。“前幾年我們餘姚受災時,臨海的救援隊趕過來的。這次他們有難,我們必須幫。今天,我們都是臨海人!”方錳強笑著說。

隨後,記者來到崇和門廣場,這裡已基本恢復正常,並設置了一個應急物資供應點。領取物品的居民自覺排起了長隊,現場次序井然。

現場的路橋慈善義工杜雪紅介紹,這次他們運送的應急物資包括牙膏、洗髮水、洗衣粉、肥皂、紙巾、麵包、八寶粥等。“這裡的物品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的,大家積極性非常高。”杜雪紅說。在35℃高溫下站了大半天,她雙頰紅撲撲的,體力有些透支。“只要臨海百姓有需要,我就守在這裡。”她說。

“挺過來,剩下的都不是事”

緩慢蹚水近半小時,記者來到了紫陽街。紫陽街有“臨海市第一古街”之稱。可就在24小時前,這條古街經歷了“一劫”:10日下午3時,靈江水位快速上漲,江水倒灌古城受淹,水深達2.5米左右,紫陽街也無法倖免。

下午5時多的紫陽街,大部分路面已看不到洪水,但是泥濘不堪。經營戶們都在忙碌,有的掃地,有的整飭門板,有的清洗家當。經營戶韓升芳在這裡開店7年,說起前兩天的經歷,她仍心有餘悸。“大水一下子就漫進來了,很快到我胸口,東西都來不及搶救。”韓升芳說,全家人已經連續兩晚沒睡覺,“好在今天凌晨起,水開始退了”。她說,完全恢復經營大概需要3天,“不過大風大雨都挺過來了,剩下的都不是事。”

記者瞭解到,截至11日晚10時,靈江水位已降至4.43米,紫陽街等老城區的洪水已基本退去。

深夜的臨海街頭,時而能看到應急車輛疾馳而過。明天,當太陽再次升起時,古城又將開始新的一天。

臨海,加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