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儘管,漢能的私有化方案仍然受到質疑,但它折射出性格複雜的方案操盤者的另一面。


/ 嚴凱 師雨菲


儘管會議投票結果將直接關乎漢能私有化的成敗,但該公司創始人李河君並未出席五天前在漢能總部舉行的兩場重量級會議——法院會議和股東特別大會。

這是漢能私有化進程中必須邁過的兩道坎。倘若投票結果未達預期,這個籌劃多時的資本局或將面臨難產。

在焦急地等待了213天后,這位飽受爭議的“薄膜之王”終於在5月18日這天迎來了勝利。

懷揣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心情,漢能薄膜(00566.HK)的大多數獨立股東在電腦前按下了贊同鍵。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獨立股東則在漢能總部現場投下了贊成票。

這是一場結果註定的投票。在等待了四年之久後,漢能拋出的這項私有化方案,成為這些股東們的現實選擇。

事實上,在經歷四年前的“5·20”惡意做空事件後,李河君或許有更好的選擇。他可以效仿尚德創始人施正榮,在公司陷入危局時套現離場;他也可以放棄漢能薄膜,另起爐灶。

但在各界的口誅筆伐中,這位薄膜光伏大佬的觸底反彈能力令人驚奇。儘管漢能的私有化方案仍然受到質疑,但它折射出性格複雜的方案操盤者的另一面。

如今,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歷練”後,李河君攜著私有化這個新的資本局重回舞臺。

關鍵一役

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5月18日上午,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區東側的一個入口戒備森嚴,五個身著制服的安保,以及掛著工牌的漢能員工嚴陣以待。

從早上8點多開始,數百位身份特殊的客人陸續來此,他們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來到漢能總部A棟大樓前。

兩個事先搭建好的白色帳篷分成兩個通道:港股通和非港股通。他們的身份信息將再次被驗證,然後踩著紅地毯,被笑臉相迎的工作人員迎入大樓內。

這些來到現場的特殊客人均為漢能薄膜的獨立股東,他們是來參加當天上午10:00舉行的法院會議,以及隨後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股東的投票,將關乎漢能私有化的成敗。

當天的陰雨天氣和漢能員工整裝肅穆的神情讓這兩場即將召開的大會的氛圍變得嚴肅。不過,現場真實的情形又比想象中更加風平浪靜。

儘管大會現場的情形外界不得而知,但這是一場幾乎可以預見到結果的投票——這些遠道而來的股東,沒有理由冒著手中股票變得一文不值的風險,投下反對票。

5月19日晚間,漢能薄膜公佈的投票結果證實了這個猜測。在“法院會議”和“股東特別大會”上投下贊成票數的比例分別高達95.1%和97.25%。

漢能提出私有化最早是在2018年10月23日。當時,漢能在其官網上公佈了其私有化決議,決定對持有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

在公告中,漢能解釋稱,漢能薄膜此前“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決定進行私有化。

在此之前,李河君依然抱著復牌的期望。

但復牌大計被監管層的一紙新政澆滅。按照這項新政,漢能薄膜必須在7月31日前成功復牌,否則香港資本市場最新引入的定時除牌機制將讓股東手中的股票變成廢紙。

對漢能而言,此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與時間賽跑,努力完成復牌;另一條是,開闢一條新的賽道,回A。

在經過審慎的權衡後,李河君選擇了後者。漢能提供的私有化解決方案,也因此成為這些股東在四年等待中唯一的解套機會。

在公佈私有化意向後,李河君曾在一次專訪中稱,漢能選擇在此時進行私有化回A,“機會特別好”,“正當其時”。

2月26日,這項頗具開創性的私有化方案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

漢能薄膜的大股東為漢能移動能源。而此次承載私有化重任的是一家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特殊目的公司(SPV)。

根據百慕大公司法第99條提議的“計劃安排”,漢能移動能源作為要約人提出的私有化方案,必須獲得獨立股東通過。

上述計劃安排指的是每股漢能薄膜獨立股東的股份將被兌換為一股SPV股份。

最終目標是為漢能薄膜的業務納入在內地上市的公司鋪路。將來該公司納入在A股上市的企業後,獨立股東將通過SPV股份持有中國A股上市公司股份。

接下來,百慕大法院將於6月4日就有關計劃進行法院聆訊,結果將會在6月5日公佈。漢能薄膜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預計於6月11日撤銷。


新資本局

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漢能薄膜股東期待的解套日還需等待。

根據漢能公佈的工作安排計劃,作為要約人,漢能移動能源已聘請中國顧問就A股市場上市展開盡職審查,有關上市重組步驟預計將於計劃完成後六個月內完成。

隨後,該公司將聘請專業人員,包括券商保薦人、法律團隊、財務團隊及其他人員,按中國上市法規進行迴歸A股上市工作。

李河君當下面臨的局勢源於四年前那起著名的被做空事件。

2015年5月20日,漢能的香港上市公司薄膜發電的股價在半小時內從7港元跌到3.91港元,跌幅高達47%。

從此,這家當時如日中天的薄膜光伏公司前後被四次做空。這次暴跌讓漢能薄膜的市值蒸發1440億港元,李河君的身價也因此蒸發上千億。

福布斯曾披露兩支做空漢能的美國對衝基金,分別是辯證資本(Dialectic Capital)和伍德資本(Lakewood Capital),它們的理由是漢能薄膜的財務和商業模式問題。

這次做空事件讓李河君大傷元氣。在口誅筆伐中,漢能也收到過無數死刑判決書。

多年後,李河君回憶稱,漢能薄膜停牌當天晚上,他還去了河北演講,題目是“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此後數年,李河君將自己藏在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區內。在為數不多的場合,他曾公開反思漢能此前“步子邁得太大”、“大企業病嚴重”。

他甚至感謝做空者,讓漢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長。不過,這位自信十足的造夢者依然相信,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漢能的前途依舊光明。

如今,轉戰移動能源的漢能面臨的是一片新的藍海。

根據全球知名諮詢機構埃森哲做出的全球市場預測報告統計,到2020年,全球薄膜太陽能可開發市場規模為114萬億元,中國市場將超過20萬億元。

第三方調研機構CMRC中研世紀預估稱,到2022年,全球範圍內,發電屋頂、發電幕牆、整車發電車頂的可開發市場容量,高達4217.5吉瓦,市場總額44.54萬億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場容量分別為398.12吉瓦和4.05萬億元。

中國市場方面,這三個市場的可開發市場容量為1100.18吉瓦,市場總額11.88萬億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場容量分別為112.2吉瓦和1.19萬億元。

這些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數據或許足以支撐李河君重新崛起的野心。在這個萬億級市場中,坐擁數項核心技術的漢能似乎鮮有強大的競爭對手。

漢能最新靚麗的財報數據也印證了移動能源的巨大魔力。

2018年,漢能實現收入212.5億港元,同比增長2.46倍;淨利潤達到51.93億港元,同比增幅18.9倍。

在接受《財約你》採訪時,李河君說:“我覺得漢能就是這樣的(指數型組織),一個企業什麼時候有爆發性增長,我覺得不是30%到50%的增長,要三倍到五倍的增長,才是爆發式增長。”

他對漢能的爆發式增長的重新定義,源自於一本名叫《指數型組織》的書。

該書作者為奇點大學創始執行理事薩利姆·伊斯梅爾。他在書中歸納了指數型組織的11個強大屬性,並提出了建立指數型組織的12個關鍵步驟。

通過自己創建的一套“指數商”測試題,伊斯梅爾還測量出了指數型組織世界100強。在這份名單中,有小米、海爾、阿里巴巴,以及Uber、Airbnb等公司。

在李河君眼中,漢能要想成為能夠比肩阿里的指數型組織,或許還差回A這一步。◆

漢能私有化始末:李河君的新資本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