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頭遊記

文 漂哥

最新知道樂清有埭頭村這麼個地名應該是20年前,從樂清本土作家楊堅先生的《吾鄉吾土》中所得知。因路程偏遠且無友人提及,故從未去過。近幾年,因經常往返於嶺底途經淡溪水庫段路牌上有“翁卷紀念館”所生前往之念。

吾居於北白象鎮,故往嶺底時常會選擇從白石中雁往城北黃檀洞 入綠色2號線前往,一為車流小不路阻,再者此條路線風景特別怡然,時碧波一池,時梯田疊起,時有飛瀑遙掛,時雲山霧繞,山路曲曲折折。甑峰、靈山春時遠山如黛,秋時紅葉飛舞。最是適合週末出行解泛之處。另外此條路路況尚好,非常適合徒步、騎行等戶外運動。下到山谷便到樂清坤坊火車站附近,由於路牌標註較多所以一般不會走錯道。或因他山之水或因古韻文風亦或兩者皆有,此條路線沿途農家樂與果園甚多。堪稱樂清後花園。

途將先抵樂清史上唯一的狀元郎王十朋紀念館。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生於溫州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其人其事楊堅先生在《吾鄉吾土》中也有詳述。後知吾鄉前人明代潘璜在任樂清縣令時曾為其籌築過祠堂。

過丁嶴村再行幾分鐘過一遂洞便是淡溪水庫,碧水波光、從林深谷幽處豁然開朗起來。隨路牌標識轉入一小道,遠遠更看到路牌"楓樹林”應為村名。但一走近才明白為什麼好多地方因景而擷名了,整片整片的楓樹如同北方的白楊,挺拔、偉岸。林間三五民居墜著幾個紅燈籠,霎時進入了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境。雖然時節不對,但此時的景緻別有一番風情。

天露谷與楓樹林毗鄰因時間關係吾並未進入,只是下車遠眺,一簇簇礪石如鋒刃般疊起如同人工擺放,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在陽光的反襯下曾淺赫色的山體可毗美《阿凡達》中的場景。

峽谷式道路的特性更是兩面青山相對夾沿溪而起,說是溪其實就是峽谷底部,雨季成溪旱季礫石裸露於灌木叢中。偶有一潭清水處,便會有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身影,游泳,燒烤,空曠處還可篝火宿營。

自淡溪水庫側道進入約十分鐘便到埭頭,埭頭村先民遷居擇村時應也是尋那依山畔水之處而立。村莊狹而窄面水依山十分便於生活。“翁卷紀念館”即在村頭左立有一巨型石壁,右有參天古樹,紀念館舊址是宋代翁姓祠堂,歷經歲月滄桑,原貌已蕩然無存,據說有一方題著“聯桂流芳”恭賀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不巧,吾來時新建的紀念館正在施工中吃了個閉門羹,館已成,但廊橋等輔助建築尚末完工,自然就沒辦法進一步探訪翁老先生之生平。甚至連“聯桂流芳”四字牌匾也未見著,甚是遺憾了,權當是有意讓吾擇日再來之意吧翁卷紀念館比較簡樸,很符合翁卷做為一個布衣詩人的身份。紀念館周邊的風景優美,也很符合翁卷詩歌的風格。據說新址是在原先的祠堂邊,由返鄉企業家翁友壽捐資建造。

翁卷(?—?),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為浙江省溫州樂清市柳市鎮,方鬥巖村)人,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為“永嘉四靈”,其中翁卷最年長。 由於一生僅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未果,所以一生都為布衣。或許是因其布衣一生翁卷的生卒時間,有關資料均無記載,康熙《溫州府志》記載:“翁卷,一字靈舒,樂清柳川人。

翁卷考功名只參加了一次就放棄了,所以,他一生為了生存,也為了詩歌遊走四方,在溫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過。翁卷在江西撫州也住過一段時間。趙汝的《南宋群賢小集》中,有一首詩《翁靈舒客臨川經從訪之不遇聞過村居》。詩人翁卷隱居在一個深山村裡,在那裡搭了三四間小茅屋,種了些高粱和樹木,安心自閒地寫詩。六十歲左右去世。

翁卷的詩最早只讀過其一首《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頗有清新淡遠的意趣 翁卷寫的山水田園詩,雖無謝靈運、王維流傳廣得世人所識,但其只有寥寥數筆,卻有傳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詩歌,可以繪成畫軸的,如同中國傳統的山水之畫,不僅有寫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據現有資料上述,現在埭頭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燒香叩頭。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頭。埭頭翁卷的後裔們說,已找到翁卷的墓,說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對面山腳。但那僅是一堆隆起的黃土,上面長滿了青草。由於沒有找到墓碑,所以無法斷定這是翁卷之墓。

說完埭頭,不得不提是幾十年前樂清與永嘉的“黑市”嶺窟黑市。數年前吾曾前往楠溪江垂釣因準備不足,漁具沒帶全無法在闊深水區施釣,即而沿山取道往樂清虹橋時就曾經過永嘉太平嶺和樂清的小張家界之稱的巖上唱。(此道為浙江省十大戶外驛道之一,備受驢友推崇)。

那時的樂清巖上唱,與永嘉嶺窟這兩個自然村竟成為“深山鬧市”。這裡的天然屏障與特殊的“兩不管”地理方位,造就了集市交易地,來自樂清與永嘉的商販帶著私鹽、魚蝦、大米、木材、雞鴨、豬肉,番薯絲來嶺窟交易謀生,商販達數千人、趕集的時候多達萬人以上。攤牌九,掛花會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其中樂清商販走的嶺窟古道,就是從埭頭村起步的。這是一條紅楓古道,從埭頭村沿古道西行翻越一個山坳抵達“黑市”。這條帶著時代印記的古道上的故事,深深印在上一代人的腦海印記裡。古村新貌,處於山旮旯裡的宋代古村,雖然在上個世紀那個特殊的五六十年代,因為上面的“嶺窟黑市”而繁榮一時,終因地理交通,特別是整村移民的原因,使這裡日漸消寂。恰恰也是這份消寂卻成了現在城市人的蜃樓。正如翁卷的《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此情此景又令多少人神往。

暮色下,一翹牆首,一盞燈光,從樹枝竹葉下探出,那位寫盡田園山水的老者依然在寫頌著他的家鄉。


翁卷紀念館背景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翁卷紀念館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在建中的翁卷紀念館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翁卷紀念館門口拱橋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遠端為天露谷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楓樹林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網絡圖片(小張家界)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網絡圖片(小張家界)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網絡圖片(小張家界)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網絡圖片(小張家界)


樂清“黑市”埭頭村遊記


轉載於美篇樂清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