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斌:將預警機電磁利用率提升50% | 愛國情 奮鬥者


唐曉斌:將預警機電磁利用率提升50% | 愛國情 奮鬥者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在公眾視野裡,唐曉斌這個名字和她任職的、偏居北京西五環外的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一樣低調。而在電子信息系統領域,“電磁”這個標籤讓唐曉斌大名鼎鼎。她是我國電磁環境效應領域當之無愧的學術帶頭人,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唐曉斌:將預警機電磁利用率提升50% | 愛國情 奮鬥者


電磁無處不在。在作戰空間裡,電磁是傳遞作戰單元之間信息的介質,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掌握了制電磁權,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國家的需要成就了唐曉斌一生的事業和追求。

近40年的科研生涯中,唐曉斌不斷“升級打怪”,見證並推動了我國電子信息系統中電磁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從解決電磁兼容問題到創新性提出以使能和消能為核心的電磁環境系統設計理論,引領相關技術由“被動兼容”向“主動適應”跨越。

漂亮的履歷背後,是唐曉斌跨過的一個個“越來越難”的檻兒。

她遭遇的第一個難題是解決一架直升機上的電磁兼容問題。

大學畢業後在通信基站做了幾年的天線設計後,唐曉斌被調去電子36所,開始通信對抗系統技術研究。“當我將之前做天線的方法用到直升機上時,發現可利用的空間非常小,那怎麼辦?只能設計拱形天線,也就是將天線與機翼等設計成一個整體。這樣帶來一個問題,天線輻射能力增強的同時也干擾了機上其他設備,這就是電磁兼容問題。”唐曉斌說。

這也是當時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大家通用的方法是按照被幹擾對象逐項排除。但這種方法耗時長、效率低。

“在給某型號直升機研發機載干擾系統時,原計劃8月份裝機,10月份完成試飛,所以我帶的衣服都是夏天的。”唐曉斌回憶,但事實上,她直到第二年三月份才完成任務回家。

“一開機沒有任何一樣設備能正常工作,我當時就傻眼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一項項排查。”唐曉斌說,雖然大家都能理解這項工作的難度,但她還是承受著“我的工作不夠好耽誤了進度”的巨大壓力。

不服輸的唐曉斌開始思索從根源尋找新解決方法:能不能通過計算,預先設計好各系統的電磁範圍?

“在隨後一個出口巴基斯坦的直升機載干擾系統中,我就按照我的思路,通過求解麥克斯韋方程組,預判多大強度會產生什麼激勵,會對其他設備帶來什麼影響,幸運的是,按照計算結果設計的電磁系統非常順利。” 唐曉斌說。

唐曉斌:將預警機電磁利用率提升50% | 愛國情 奮鬥者


這個難題的解決讓她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電磁兼容領域專家。

更難的任務等著她。1999年,她接到來自“預警機之父”王小謨團隊的一紙調函。

預警機,被稱為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空中帥府”,集情報探測、指揮控制、通信導航、電子對抗、信息傳輸於一體,是對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巨大挑戰。風景秀麗的北京西山腳下,唐曉斌和來自全國各領域的頂尖專家投入戰鬥。

“過去機載系統基本都是單一功能系統,但預警機最大特點是它要求多功能,之前摸索出的解決電磁兼容的問題又不靈了。我意識到,要解決的不單單是電磁兼容,而是要通盤考慮整個空間的電磁環境效應。”唐曉斌說。

結合在電磁領域探索多年的深刻體會,唐曉斌拋棄了此前解決電磁兼容問題時的慣性思維,巧妙地將系統裡的各種電磁能量劃分為增強系統某能力的“使能”能量和消減系統某能力的“消能”能量兩種效應,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以協同控制為重點、精確預測為基礎、測試評估為驗證手段,高效利用電磁資源的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該方法使我國系列預警機的電磁資源利用率比美國主流預警機提升50%。

唐曉斌沒有停歇。她依然極少參加社會活動,專注科研。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關鍵是奪取“制電磁權”。面對“第五維戰場”日漸激烈的角逐,唐曉斌的目標是不斷提高電磁資源利用率。

“我很幸運,能進入國家急需的重要技術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唐曉斌感慨,希望現在年輕的科研人員一定要設定目標,堅持下去,不斷學習和創新,“不要怕遇到困難,如果不需要你來解決問題,你也就沒有價值了。”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