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鉤綁內側好,還是綁外側好?老釣友是這樣解說的,你認同嗎?

鯽魚 體育 對世界說聲早安 對世界說聲早安 2017-10-22

有人認為,子線切線跑魚的原因是把子線綁在了鉤的外側,這其實是一個誤會。

子線切線跑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是子線的強度不夠,或者是提竿的方式錯誤,或者是將子線綁在了鉤的內側,當然與竿的軟硬也有關係。

子線綁鉤時,如果用力拉緊容易拉傷子線留下後患,子線太細或者質量太差的話,這時不管你子線綁在鉤的哪一側,釣到大魚後也容易切線跑魚。另一方面,提竿方式也很重要,比如那次在連續拉了七八條350克的鯽魚的過程中,曾4次切斷子線跑魚。起初懷疑是子線不夠粗,把0.4號子線換成0.8號,照樣切線。

最後終於找到原因,提竿方式有問題。因為過分激動就狠勁提竿,使得提竿的力度很大,速度也快,才造成多次切線跑魚現象。後面控制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了。

魚鉤綁內側好,還是綁外側好?老釣友是這樣解說的,你認同嗎?

  • 綁鉤子線在鉤的外側到底是不是切線跑魚的原因呢?

  • 大部分釣友都認為這是正確的,這也是許多老釣魚人總結起來的經驗,還需要懷疑嗎?而且生產廠家在一些魚鉤的內側製作線槽是為什麼呢?不就是把子線綁鉤內側嗎?

為了驗證這一說法,做一個實驗看看。

把4號胴突千又鉤掛在一根尼龍線雙處,拉緊子線和雙的尼龍線。出現了兩個現象:1、子線在內側時貼近鉤柄;子線在外側時遠離鉤柄。4號千又鉤鉤柄外傾,子線與鉤柄的最大距離是1毫米。如果鉤柄不外傾,這個距離還要大一些。2、尼龍線和鉤底的接觸點不同,這裡的接觸點指的是魚中鉤以後的承受力。子線在鉤的外側時接觸點更靠近鉤尖,且與鉤尖的距離是8毫米。而在線在鉤的內側時接觸點離開鉤尖稍遠一點,且與鉤尖的距離是9毫米。

  • 綁鉤子線在鉤的外側到底是不是切線跑魚的原因呢?

  • 大部分釣友都認為這是正確的,這也是許多老釣魚人總結起來的經驗,還需要懷疑嗎?而且生產廠家在一些魚鉤的內側製作線槽是為什麼呢?不就是把子線綁鉤內側嗎?

為了驗證這一說法,做一個實驗看看。

把4號胴突千又鉤掛在一根尼龍線雙處,拉緊子線和雙的尼龍線。出現了兩個現象:1、子線在內側時貼近鉤柄;子線在外側時遠離鉤柄。4號千又鉤鉤柄外傾,子線與鉤柄的最大距離是1毫米。如果鉤柄不外傾,這個距離還要大一些。2、尼龍線和鉤底的接觸點不同,這裡的接觸點指的是魚中鉤以後的承受力。子線在鉤的外側時接觸點更靠近鉤尖,且與鉤尖的距離是8毫米。而在線在鉤的內側時接觸點離開鉤尖稍遠一點,且與鉤尖的距離是9毫米。

魚鉤綁內側好,還是綁外側好?老釣友是這樣解說的,你認同嗎?

這兩個現象到底能說明什麼呢?

  • 1、說明子線在鉤的外側時是遠離鉤柄的,不容易受到磨損,不管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拉動子線和雙尼龍線時子線都是遠離鉤柄的,沒有理由說明子線在鉤的外側會造成切線跑魚。

  • 2、說明子線在鉤的外側更容易刺魚,刺魚時鉤尖是受力點,這個點越靠近中魚後的受力點刺魚才更有力。

為證明這一點,再做一個實驗試試。用兩顆4號胴突千又鉤,然後把子線分別幫在鉤的內側和外側。把兩顆鉤並排由下向上輕輕刺入廣柑皮,然後把兩根子線繞在手指上,稍用力向上提拉。多次實驗後,兩顆鉤刺穿過柑皮後露出的鉤尖長度不相同,而鉤尖露出多的都是子線幫在鉤外側的那顆鉤。

魚鉤綁內側好,還是綁外側好?老釣友是這樣解說的,你認同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