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技術 超級跑車 二手車 空調 小馬私家車 2019-09-08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1200轉就達到峰值扭矩,並在一段轉速區間內保持,所以讓很多人都會感受到它的給力,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可能得在4000-5000轉區間內的某個轉速才能達到峰值扭矩,過了這個轉速,扭矩也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給人“更有勁兒”的印象,而自然吸氣則是更加線性、駕駛感受更加平順,二者的優勢不可兼得,但也並不絕對選擇渦輪增壓不代表跟坐馬車一樣的顛簸,選擇自然吸氣也不代表它就是個林黛玉,還是看廠家的技術如果去平衡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1200轉就達到峰值扭矩,並在一段轉速區間內保持,所以讓很多人都會感受到它的給力,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可能得在4000-5000轉區間內的某個轉速才能達到峰值扭矩,過了這個轉速,扭矩也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給人“更有勁兒”的印象,而自然吸氣則是更加線性、駕駛感受更加平順,二者的優勢不可兼得,但也並不絕對選擇渦輪增壓不代表跟坐馬車一樣的顛簸,選擇自然吸氣也不代表它就是個林黛玉,還是看廠家的技術如果去平衡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總結一下,選車時要不要看最大功率?沒啥必要。選車時要不要看峰值扭矩?可以看,但得連著“峰值扭矩轉速”、“整備質量”等數值一塊兒看,如果你沒這個耐性,或者實在聽不明白,那就去試駕,自己體驗一下這車開著勁兒夠不夠,能不能滿足你,拉它出去遛遛就啥都清楚了。

畢竟就算一臺車“動力肉”,大多數汽車媒體也會礙於圈子的利益關係避而不談或是避重就輕。

工信部綜合油耗


“工信部綜合油耗”是從2010年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的,買車必看工信部油耗,畢竟油耗=真金白銀的用車成本。

但是,工信部綜合油耗的參考價值有多大,你想過嗎?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1200轉就達到峰值扭矩,並在一段轉速區間內保持,所以讓很多人都會感受到它的給力,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可能得在4000-5000轉區間內的某個轉速才能達到峰值扭矩,過了這個轉速,扭矩也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給人“更有勁兒”的印象,而自然吸氣則是更加線性、駕駛感受更加平順,二者的優勢不可兼得,但也並不絕對選擇渦輪增壓不代表跟坐馬車一樣的顛簸,選擇自然吸氣也不代表它就是個林黛玉,還是看廠家的技術如果去平衡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總結一下,選車時要不要看最大功率?沒啥必要。選車時要不要看峰值扭矩?可以看,但得連著“峰值扭矩轉速”、“整備質量”等數值一塊兒看,如果你沒這個耐性,或者實在聽不明白,那就去試駕,自己體驗一下這車開著勁兒夠不夠,能不能滿足你,拉它出去遛遛就啥都清楚了。

畢竟就算一臺車“動力肉”,大多數汽車媒體也會礙於圈子的利益關係避而不談或是避重就輕。

工信部綜合油耗


“工信部綜合油耗”是從2010年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的,買車必看工信部油耗,畢竟油耗=真金白銀的用車成本。

但是,工信部綜合油耗的參考價值有多大,你想過嗎?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個值是怎麼測出來的?並不是在開放道路,也不是封閉道路,而是在一個封閉空間內的模擬機上測出的,測量時室內溫度得在20-30°C間,過程中關閉所有車載電器,比如調頻、空調。通過在機器上的4次城市模擬+1次郊區模擬,所得出的結果就是工信部綜合油耗。

完全不考慮咱們平時開車時遇到的風阻、地面情況、使用習慣和複雜路況,脫離現實。這也就是為什麼實際油耗至少要比工信部綜合油耗高出2-3個油,每輛車的偏差值也不同,所以這個數值就不必看了。真想知道油耗,去相應車型的車主論壇裡找找參考,還來得實際一點。

國五or國六?

自從國六政策出臺,各大車企便爭先恐後地推出國六車型,而這也讓第一次買車的消費者陷入糾結:“這臺車我很喜歡,但是它是國五,是不是再等等?”。

其實如果這臺國五因為國六的出臺,而有比較大的優惠幅度,那麼還是比較值得選購的,不用擔心開不久就得“上交給國家”,根據當初國三國四在國五出臺後的“命運”,國三車型也沒有被強制報廢,只要年審合格還是能夠上路,更何況是現在大量的國五車型?

說到底國六的出臺是國家對車企排放標準的進一步收緊和規範,而不是為了制約消費者用車的。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1200轉就達到峰值扭矩,並在一段轉速區間內保持,所以讓很多人都會感受到它的給力,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可能得在4000-5000轉區間內的某個轉速才能達到峰值扭矩,過了這個轉速,扭矩也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給人“更有勁兒”的印象,而自然吸氣則是更加線性、駕駛感受更加平順,二者的優勢不可兼得,但也並不絕對選擇渦輪增壓不代表跟坐馬車一樣的顛簸,選擇自然吸氣也不代表它就是個林黛玉,還是看廠家的技術如果去平衡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總結一下,選車時要不要看最大功率?沒啥必要。選車時要不要看峰值扭矩?可以看,但得連著“峰值扭矩轉速”、“整備質量”等數值一塊兒看,如果你沒這個耐性,或者實在聽不明白,那就去試駕,自己體驗一下這車開著勁兒夠不夠,能不能滿足你,拉它出去遛遛就啥都清楚了。

畢竟就算一臺車“動力肉”,大多數汽車媒體也會礙於圈子的利益關係避而不談或是避重就輕。

工信部綜合油耗


“工信部綜合油耗”是從2010年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的,買車必看工信部油耗,畢竟油耗=真金白銀的用車成本。

但是,工信部綜合油耗的參考價值有多大,你想過嗎?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個值是怎麼測出來的?並不是在開放道路,也不是封閉道路,而是在一個封閉空間內的模擬機上測出的,測量時室內溫度得在20-30°C間,過程中關閉所有車載電器,比如調頻、空調。通過在機器上的4次城市模擬+1次郊區模擬,所得出的結果就是工信部綜合油耗。

完全不考慮咱們平時開車時遇到的風阻、地面情況、使用習慣和複雜路況,脫離現實。這也就是為什麼實際油耗至少要比工信部綜合油耗高出2-3個油,每輛車的偏差值也不同,所以這個數值就不必看了。真想知道油耗,去相應車型的車主論壇裡找找參考,還來得實際一點。

國五or國六?

自從國六政策出臺,各大車企便爭先恐後地推出國六車型,而這也讓第一次買車的消費者陷入糾結:“這臺車我很喜歡,但是它是國五,是不是再等等?”。

其實如果這臺國五因為國六的出臺,而有比較大的優惠幅度,那麼還是比較值得選購的,不用擔心開不久就得“上交給國家”,根據當初國三國四在國五出臺後的“命運”,國三車型也沒有被強制報廢,只要年審合格還是能夠上路,更何況是現在大量的國五車型?

說到底國六的出臺是國家對車企排放標準的進一步收緊和規範,而不是為了制約消費者用車的。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至於很多人被忽悠說二手車保值率的問題,你先想想你會在短時間內就轉手這輛車嗎?如果不會,那麼之後影響到保值率的因素不光是排放標準一項,還更多關係到車況,更何況如果以較大的優惠力度購入,不如把錢就省在最開始,畢竟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當然,如果沒有較大優惠,同時又有國五、國六兩個選擇,那麼自然入手國六。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1200轉就達到峰值扭矩,並在一段轉速區間內保持,所以讓很多人都會感受到它的給力,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可能得在4000-5000轉區間內的某個轉速才能達到峰值扭矩,過了這個轉速,扭矩也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給人“更有勁兒”的印象,而自然吸氣則是更加線性、駕駛感受更加平順,二者的優勢不可兼得,但也並不絕對選擇渦輪增壓不代表跟坐馬車一樣的顛簸,選擇自然吸氣也不代表它就是個林黛玉,還是看廠家的技術如果去平衡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總結一下,選車時要不要看最大功率?沒啥必要。選車時要不要看峰值扭矩?可以看,但得連著“峰值扭矩轉速”、“整備質量”等數值一塊兒看,如果你沒這個耐性,或者實在聽不明白,那就去試駕,自己體驗一下這車開著勁兒夠不夠,能不能滿足你,拉它出去遛遛就啥都清楚了。

畢竟就算一臺車“動力肉”,大多數汽車媒體也會礙於圈子的利益關係避而不談或是避重就輕。

工信部綜合油耗


“工信部綜合油耗”是從2010年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的,買車必看工信部油耗,畢竟油耗=真金白銀的用車成本。

但是,工信部綜合油耗的參考價值有多大,你想過嗎?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個值是怎麼測出來的?並不是在開放道路,也不是封閉道路,而是在一個封閉空間內的模擬機上測出的,測量時室內溫度得在20-30°C間,過程中關閉所有車載電器,比如調頻、空調。通過在機器上的4次城市模擬+1次郊區模擬,所得出的結果就是工信部綜合油耗。

完全不考慮咱們平時開車時遇到的風阻、地面情況、使用習慣和複雜路況,脫離現實。這也就是為什麼實際油耗至少要比工信部綜合油耗高出2-3個油,每輛車的偏差值也不同,所以這個數值就不必看了。真想知道油耗,去相應車型的車主論壇裡找找參考,還來得實際一點。

國五or國六?

自從國六政策出臺,各大車企便爭先恐後地推出國六車型,而這也讓第一次買車的消費者陷入糾結:“這臺車我很喜歡,但是它是國五,是不是再等等?”。

其實如果這臺國五因為國六的出臺,而有比較大的優惠幅度,那麼還是比較值得選購的,不用擔心開不久就得“上交給國家”,根據當初國三國四在國五出臺後的“命運”,國三車型也沒有被強制報廢,只要年審合格還是能夠上路,更何況是現在大量的國五車型?

說到底國六的出臺是國家對車企排放標準的進一步收緊和規範,而不是為了制約消費者用車的。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至於很多人被忽悠說二手車保值率的問題,你先想想你會在短時間內就轉手這輛車嗎?如果不會,那麼之後影響到保值率的因素不光是排放標準一項,還更多關係到車況,更何況如果以較大的優惠力度購入,不如把錢就省在最開始,畢竟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當然,如果沒有較大優惠,同時又有國五、國六兩個選擇,那麼自然入手國六。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真皮座椅必須有?輪胎越大越氣派?


真皮座椅已經“蟬聯”了太多年國內消費者口中的“豪華感配置第一名”了,大家也真是時候轉變一下思路了。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你哪怕買一臺30、40萬的車,它號稱的真皮也很少是真的頭層牛皮,大多數人是被銷售忽悠的。

其次,就算它是如假包換的真皮,也有異味大、冬冷夏暖的特點,夏天坐進去燙屁股,冬天坐進去透心涼,除非還伴隨著座椅通風和加熱功能,否則就得熬上20分鐘,才能開始享受你當初選的真皮座椅給你帶來的這個身份、這份榮耀……


"

第一次買車的人總是對於某些配置、參數過於糾結,直到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後,有了自己的用車經驗和習慣後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些“強迫症”壓根兒就不必要,而有些配置也真心用不上!今天,本馬力就帶大家繞開這些坑,讓你們買第一臺車時省省力。

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

很多人都會通過一輛車的功率、馬力和扭矩數值來“腦補”這輛車的動力性能(當然,如果你買的是超跑or開的是賽道的話,我絕對認同這三個數值對於你選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絕大多數人挑的都是一臺買菜車or通勤車,最大功率(馬力)和峰值扭矩這塊真不必糾結……

你要知道“最大功率”這四個字代表了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功率越高,這輛車的極速就越高,那麼靈魂拷問來了:你會一直以極速駕駛你的車嗎?

再來,“峰值扭矩”代表了啥?我們時常會在一些車評中看到“這車動力肉”的形容,這就跟這車的扭矩有關,簡單來說,扭矩越大,車的“力氣”就越大,起步、爬坡或者提速時的表現也就越好。

但是!這並不是光看峰值扭矩一個數值就能下定論的,還得看一個叫做“最大扭矩轉速”的數值,一般車型都在3000-4000轉左右達到峰值扭矩,而低轉速高扭矩才是評判一臺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量化值之一。但是again!這還沒完!車的整備質量也得考慮進去,因為即便是再壯的馬,你讓它去拖個集裝箱,它也得懵。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裡我再給大家補充個知識點,為啥有些人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帶勁兒”,有些人強調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駕駛樂趣”和“線性加速”?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1.4L自然吸氣發動機上“疊加”了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的作用就是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相當於“煽風點火”,隨之而來就是功率和扭矩的提升了,所以1.4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相當於1.6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你這會兒再琢磨一下後者的名字,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叫它“自然吸氣”了,就是在“自然”氣壓下,讓發動機氣缸自然地“吸”進用於燃燒的空“氣”。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說句俗的,也就是自然的胸和後天的胸的差別,前者摸起來自然、有樂趣,後者……就是比較大對吧……但是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能讓後天的胸也接近自然手感的樂趣。就相當於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減少遲滯和介入時的“狂躁”。今天就不作展開了,我們再回到扭矩角度來說。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1200轉就達到峰值扭矩,並在一段轉速區間內保持,所以讓很多人都會感受到它的給力,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可能得在4000-5000轉區間內的某個轉速才能達到峰值扭矩,過了這個轉速,扭矩也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給人“更有勁兒”的印象,而自然吸氣則是更加線性、駕駛感受更加平順,二者的優勢不可兼得,但也並不絕對選擇渦輪增壓不代表跟坐馬車一樣的顛簸,選擇自然吸氣也不代表它就是個林黛玉,還是看廠家的技術如果去平衡他們各自的優缺點。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總結一下,選車時要不要看最大功率?沒啥必要。選車時要不要看峰值扭矩?可以看,但得連著“峰值扭矩轉速”、“整備質量”等數值一塊兒看,如果你沒這個耐性,或者實在聽不明白,那就去試駕,自己體驗一下這車開著勁兒夠不夠,能不能滿足你,拉它出去遛遛就啥都清楚了。

畢竟就算一臺車“動力肉”,大多數汽車媒體也會礙於圈子的利益關係避而不談或是避重就輕。

工信部綜合油耗


“工信部綜合油耗”是從2010年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的,買車必看工信部油耗,畢竟油耗=真金白銀的用車成本。

但是,工信部綜合油耗的參考價值有多大,你想過嗎?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這個值是怎麼測出來的?並不是在開放道路,也不是封閉道路,而是在一個封閉空間內的模擬機上測出的,測量時室內溫度得在20-30°C間,過程中關閉所有車載電器,比如調頻、空調。通過在機器上的4次城市模擬+1次郊區模擬,所得出的結果就是工信部綜合油耗。

完全不考慮咱們平時開車時遇到的風阻、地面情況、使用習慣和複雜路況,脫離現實。這也就是為什麼實際油耗至少要比工信部綜合油耗高出2-3個油,每輛車的偏差值也不同,所以這個數值就不必看了。真想知道油耗,去相應車型的車主論壇裡找找參考,還來得實際一點。

國五or國六?

自從國六政策出臺,各大車企便爭先恐後地推出國六車型,而這也讓第一次買車的消費者陷入糾結:“這臺車我很喜歡,但是它是國五,是不是再等等?”。

其實如果這臺國五因為國六的出臺,而有比較大的優惠幅度,那麼還是比較值得選購的,不用擔心開不久就得“上交給國家”,根據當初國三國四在國五出臺後的“命運”,國三車型也沒有被強制報廢,只要年審合格還是能夠上路,更何況是現在大量的國五車型?

說到底國六的出臺是國家對車企排放標準的進一步收緊和規範,而不是為了制約消費者用車的。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至於很多人被忽悠說二手車保值率的問題,你先想想你會在短時間內就轉手這輛車嗎?如果不會,那麼之後影響到保值率的因素不光是排放標準一項,還更多關係到車況,更何況如果以較大的優惠力度購入,不如把錢就省在最開始,畢竟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當然,如果沒有較大優惠,同時又有國五、國六兩個選擇,那麼自然入手國六。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真皮座椅必須有?輪胎越大越氣派?


真皮座椅已經“蟬聯”了太多年國內消費者口中的“豪華感配置第一名”了,大家也真是時候轉變一下思路了。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你哪怕買一臺30、40萬的車,它號稱的真皮也很少是真的頭層牛皮,大多數人是被銷售忽悠的。

其次,就算它是如假包換的真皮,也有異味大、冬冷夏暖的特點,夏天坐進去燙屁股,冬天坐進去透心涼,除非還伴隨著座椅通風和加熱功能,否則就得熬上20分鐘,才能開始享受你當初選的真皮座椅給你帶來的這個身份、這份榮耀……


第一次買車?別總糾結這些東西



綜上,真皮座椅還真不如PU皮或織物座椅。

這些配置是方便,那些配置是雞肋!


胎壓監測、上坡輔助、自動駐車、無鑰匙進入和啟動、遠程啟動等配置對日常駕駛非常方便,值得擁有!

GPS導航、發動機啟停、方向盤換擋和座椅&方向盤記憶非常雞肋,屬於“負擔”配置。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