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5+17”個風險點,睿創微納為何還有致命的3大隱患?

技術 投資 iPhone 中信證券 全球財說 2019-04-24


除了“5+17”個風險點,睿創微納為何還有致命的3大隱患?

科創板雖然還未“芝麻開門”,但在門外念著“祕訣”,準備登堂入室的企業,不在少數。

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創微納”)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唸叨自己多麼有優勢之外,睿創微納在招股說明書中,還按規定提示了自身所面臨的5個風險。

比公司本身更不留情面的是,作為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則提示了睿創微納共5大條17個風險。

這些林林總總的風險,感興趣的諸君,可以去翻翻。《全球財說》也仔細研讀了公司招股說明書和發行保薦書,除了上述風險,發現睿創微納更存在著募擴項目必要性存疑、怎樣保證投研競爭力和研發核心是否穩定三個隱患。如果不排除這三個隱患,即使其註冊成功,完成上市,未來依然是隱患險於明火,投資人需要時時提防潛在火災的威脅。

產品滯銷仍募資大力擴產 有何必要性?

睿創微納2009年成立,2016年6月變更為股份制公司,其產品在軍品上主要應用於夜視觀瞄、精確制導光電載荷以及軍車輛輔助駕駛系統等,在民用中則主要是應用於安防監控、汽車輔助駕駛、戶外運動、消費電子、工業測溫、森林防火、醫療檢測設備等領域。今年3月,公司向科創板遞交上市材料,擬在科創板註冊發行上市。

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中,將有2.5億元用於原有產品線的技術改造和擴建,另有8千萬元用於建設研究院,未來將形成新增年產36萬隻探測器及7000套整機系統的生產規模。

聽上去不錯,但募投項目達產後,原產品線產銷率劇烈波動是第一個隱患。

這次產能擴張距離上一次擴建剛剛兩年。在2016年股改之後,睿創微納原生產線已經做過一次產能擴大,從而帶動產量增加,但產品尚未全產全銷,以探測器為主的產品產銷率波動較高。因此,募集資金再建新產品線的必要性存疑。

具體來看,擴大產能後,2016年~2018年(以下稱近三年)公司產品銷量並未同步放大。

探測器是睿創微納收入最主要來源,近三年佔主營收入比例均高達40%~50%,2018年產能增加接近一倍;機芯產品佔主營收入近三成,2018年產能增加近7倍;整機產能增加近10倍。

不妨用產銷率情況來檢測一下產能擴張是否激進。

睿創微納主要產品產銷情況

除了“5+17”個風險點,睿創微納為何還有致命的3大隱患?

資料來源:睿創微納招股說明書

由此可知,在2017年時,睿創微納生產的探測器半數產品沒有形成直接銷售。到了2018年,仍與全產全銷有不小距離。

相比來看,機芯在2017年產銷兩旺,不僅把當年產量銷售一空,還減了庫存。但2018年產能增加,開足馬力增加產量6倍,銷量顯然未跟上前兩項指標的步伐,實際直接銷售才增加了兩倍。要知道,機芯可是公司單價最高的產品,2018年產銷率不到50%,可謂滯銷嚴重。按流行語說,“步子太大了,有點扯淡了。”

另外一塊業務整機生產也是如此,2017年銷量尚可時,2018年產量擴張激進,但銷量顯然無法跟上前兩項指標的步伐,產銷率只有76%。

對於產銷率劇烈波動的原因,睿創微納解釋稱:“主要是軍品客戶對產品的交付時間及質量要求高,而公司探測器、機芯的生產週期較長。”

按照現有產能對比,募投項目達產後,探測器將從8萬隻增加到44萬隻,再擴5倍有餘。如何保證這些新增產品銷售能力,將是個大問題。既然原來產品產銷率波動劇烈,募集資金再建新產品線的必要性何在呢?

拿投資人的血汗錢去擴建不能全產全銷的產品線,將來的收益如何,顯然是個存疑的大問題。對投資者而言,產銷率波動必然會帶來年度利潤情況波動,未來給股票估值也會困擾極大。

除了上述隱患,上了科創板理應重點體現科創屬性,但睿創微納研發實力是第二個隱患。

研發佔比持續下降 競爭力何在?

芯片行業有個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蘋果iPhone誕生後打了雞血般的更新換代,這都是依靠持續創新保持領先地位活生生的例子,其背後是大量的研發投入。

一位投資科技企業的PE人士告訴《全球財說》,看科技企業後勁,一定要看其後續研發投入,如果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這家企業很難保證未來的競爭力。

睿創微納近三年研發費用佔各年度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9.78%、17.18%及16.94%,明顯呈現逐年下滑的軌跡。與此同時,公司原有產品已是成熟產品,已經在快速降價。

睿創微納產品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除了“5+17”個風險點,睿創微納為何還有致命的3大隱患?

資料來源:睿創微納招股說明書

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睿創微納的探測器近三年降價39%,機芯降價27%,整機降價18%。

睿創微納解釋稱,“隨著對主要客戶的持續供貨以及產品技術日趨成熟和生本降低,公司在訂單量增長的同時逐漸降低成熟型號產品售價,因此平均單價下降。”

很顯然,如果優秀運動員隨年齡增加逐漸退役,再不培養新的運動員,球隊肯定無法保證未來的好成績。

睿創微納就是這樣的局面。公司的產品進入了成熟期之後,研發佔比持續下降,如果不能研發出新的產品持續更新,競爭力無疑會走下坡路,未來的競爭力在何處?是不是公司終於熬到了可能上市這一天,未來還顧不上考慮,管它走不走下坡路。

研發過多依靠實控人 風險知多少?

從專利數量來說,睿創微納與高德紅外有一拼。但公司的技術核心人員,也就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馬宏,在規模擴大或上市後,很可能研發精力會受到很大影響,招股說明書並未披露公司應對預案。

發行後,馬宏持股比例將只有15.57%,資本市場“野蠻人敲門”的壓力陡增。

兩三年前萬科遭遇寶萬之爭,其後,標準普爾、穆迪先後下調萬科的評級展望為“負面”,近兩年萬科的淨利潤增長率顯著落後於同行。

如果有資本威脅睿創微納的實控權,馬宏作為正在成長期的睿創微納的投研核心,其對於研發的專注度勢必會下降。

並且,本次上市前突擊入股的股東,也很可能給馬宏和公司帶來壓力和困擾。

2018年12月13日,深創投、國投創合、南靖互興和濰坊高精尖增資入股,關注新聞的投資人都知道,就在這一天的一週前,高層宣佈要在上海開闢科創板。

有關睿創微納的報道普遍認為,這些機構突擊入股,僅僅是想借道公司登陸科創板,上市後套現走人,對公司發展沒有實質支撐。他們將來陸續減持套現時,必將影響到公司股價波動。這些困擾,未來馬宏和公司怎麼應對?不管怎麼應對,都會分散馬宏的研發精力。

馬宏是睿創微納的研發核心,分散了他的研發精力,就是降低了公司研發實力、研發競爭力,進而威脅到了公司的發展後勁。

只有昔日輝煌,明日前景存疑,帶著隱患前行的公司,資本市場的投資人如何去緊密跟隨呢?

《全球財說》就以上種種問題向睿創微納探尋答案或解決預案,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任何迴應。當然,對於公司來說,也許這都不是問題。因為,如果僅僅把上市當做一次融資和變現的機會,那麼,只在意今日,不面對未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