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起來提金毓黻這個人,因為我們很多研究鄉土歷史的時候都會想起來一個人

就是史壇名家--金毓黻大師。奉天通志的作者!

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金石學家、文獻學家、考古學家、東北史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金毓黻先生。金先生是我們遼寧燈塔人,他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東北的文化建設事業。他是東北有史以來唯一一位可與關內學者比肩的國學大師,他是遼寧乃至全東北人的驕傲,是我們最不應忘記的傑出人物。然而據我所知,在遼寧沒有任何團體或是組織來紀念他這個日子。

遼陽才子史壇名家——金毓黻大師

金毓黻大師, 金毓黻,遼陽人。清光緒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公元1887年7月19日)生於遼陽縣(今燈塔市單莊子鄉)後八家子村,1962年8月3日因病逝世於北京,終年七十五歲。金毓黻的大半生正值亂世之秋,屢屢易職居無所定。但他為人聰慧勤勉,矢志不移。在從教的同時,或在從政之隙,始終堅持專治史學。他積學成才,不愧為遼陽才子,不輟筆耕著述盈車,終為史壇名家。

1907年,畢業於遼陽啟化學堂,後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

1913年入北京大學文科;

1930年,任遼寧省政府祕書長、東北大學史地教授;

1931年,任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1943年,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

1946年,回東北,視察東北文物;

1947年,任國史館纂修、瀋陽博物館籌委會主任;

1949年,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

1952年起,任中科院歷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有《渤海國志長編》、《東北通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等著作,編有《遼海叢書》、《奉天通志》、《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等。其中《中國史學史》為國內史學史研究發端之作,不在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之下。而《渤海國志長編》更為補史之難得之作。

遼陽才子史壇名家——金毓黻大師

1913年進入北京大學文科學習。l916年畢業回東北,在省立奉天第一學堂任教。1920年,金毓黻到瀋陽文科專門學校任教,同時兼任奉天省議會祕書。其後,任黑龍江省教育廳科長和長春電燈廠廠長等職。l927年,編撰出版《遼東文獻徵略》。這本書雖屬札記,但筆錄翔實,考據精闢,是研究東北史的第一部著作。1929年起任東北政務委員會機要處主任祕書,遼寧省政府祕書長、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九一八”事變後,被日本人囚禁,曾誘以高官厚祿,均予拒絕,集中精力於東北地方史料的蒐集整理工作,先後編輯出版《渤海國志長編》二十卷,補遺一卷;《遼海叢書》十集,《文溯閣四庫全書原本提要》三十二冊,《奉天通志》一百冊,《宣統政紀》十三卷。l936年7月以去日本考察為由,逃往南京,先後任中央大學教授、東北大學教授。撰寫編印了《東北通史》上編、《中國史學史》、《東北要覽》等叢書。抗戰勝利後,編成《宋遼金史綱要》。

l947年4月回到瀋陽,任瀋陽博物館籌委會主任,兼東北大學歷史系教授。1949年,轉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工作,兼任教授。1952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歷史所任研究員。在此期間,先後編輯《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太平天國史料》、《五千年來中朝友好關係》等。l962年逝世。除上述著作外,還留下了一部從舊中國到新中國巨大轉折的真實紀錄——《靜晤室日記》,共169卷,現存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經整理,於1993年出版。

金毓紱老先生自幼仰慕曾國藩曾文正公之為人,從事日記,自少至老,日無間斷。金先生所撰《靜晤室日記》記錄時間為1920年3月6日至1960年4月23日,歷時40年,計分169卷,裝訂成17函、170冊,共約500餘萬字。

“靜晤室”三字的含義,金老先生在日記中解釋道:“靜晤者,期以靜中有所悟也。”用這種靜中有悟、靜中求樂、主靜戒動的思想來自勉,以求達到摒絕外誘、潛心學問的境界。這與《曾國藩家書》中“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有著相同的修養。

《靜晤室日記》依照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晚晴四大日記之一)體例,以讀書治學札記為主,間記生活瑣事,舉凡四十年之生活經歷、時事政治、讀書筆記、治學心得、文物蒐集、考古遊記、遺聞軼事、詩文唱和等皆載入其中。既可作為日記,又可作為全集來閱讀;合之為一部書,分之可成為幾部書。可於此一書中輯出學術年譜、讀書札記、考古遊記、金石書畫經眼錄、詩文集、東北地方掌故和遼海人物錄等多種專書。不僅如此,《日記》中還收錄了大量的古史珍籍,以及許多已發、未發的論文、著作、講話、書札等等,許多史實不見於正式載籍,也鮮為局外人所知,史料價值甚高,彌足珍貴。

想當年,金毓黻先生不管是在政界,還是教育界和學界都是聲名卓著的人物。在政界,他曾先後任遼寧省政府祕書長兼教育廳廳長、安徽省政府委員兼祕書長、國民政府行政院參議、監察院監察委員、教育部輔導委員會委員、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東北區代表、瀋陽博物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國史館北平辦事處主任;在學術教育界,曾任教育部編審、東北大學教授、東北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央大學教授、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員。在學術研究中,他以畢生精力投入到東北地方史的研究中,並創造了舉世無雙的斐然成就。《東北文獻徵略》《奉天通志》《遼海叢書》《渤海國志長編》《東北通史》《宋遼金史》《靜晤室日記》,他一生留給後人總計1400餘萬字的著述,體大思精,包羅宏富,堪稱一座碩大的學術豐碑,是中國史學界治東北史最有成就的大師級人物。誠如時人吳廷燮所評:“中夏言東北故實者莫之或先。”又如於右任所譽:“遼東文人之冠。”

1931年1月金毓黻先生髮表在《東北叢鐫》第7期上,最早在瀋陽發現並確認為遼瓷的圖片。因此事,後人譽金先生為“遼瓷之父”。

遼陽才子史壇名家——金毓黻大師

金先生勇於追求奉獻的生命態度和嚴謹務實的治學精神,對於當下的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一生的道路和如何踐行豎立了很好的標杆。奮力奔跑,不枉此生。我們愛好歷史的朋友應該重視金毓黻大師,深入研究其學術與他思想做人品格。做出些許微薄的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