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金融觀察:警惕金融BigTech贏家通吃

林曉

網絡信息技術的高度繁榮和發展,徹底顛覆了當代人的生活,這個領域裡,幾乎所有的人都享受到了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和效率。但是在商業領域,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網絡巨頭攻城略地,在帶來商業繁榮和滾滾紅利的同事,許多中小商家默默的倒閉了。

過去幾年攜程和美團等通過各種補貼手段增加流量,形成網絡效應後贏者通吃,利用壟斷優勢肆意提高佣金,侵佔商家和消費者利益,其實成為最近幾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金融領域利用網絡效應,贏者通吃,損害小商家和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其實已經特別明顯。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撰文分析金融領域BigTech贏者通吃的問題,金融領域也存在補貼消費者的現象。補貼主要是“燒錢”,拿來搶流量,佔市場份額,把對手都打下去以後,就可以提價。其實,過去幾年,在保險銷售、支付還是網貸領域都出現這樣的現象。

網絡效應贏者通吃的模式在實業領域中已經危害甚大,由於金融業是槓桿行業,壟斷模式一旦形成,危害會成倍放大,需要提早警惕。

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裡由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優勢和消費場景優勢孕育的金融科技巨頭已經出現,比如螞蟻金服旗下包括了支付、銀行、保險代理、消費信貸、資產管理、徵信、證券承銷保薦和經紀業務等等逼近全業務的金融控股集團,去年6月9日,螞蟻金服宣佈完成新一輪140億美元的融資後,估值高達1500億美元,估值萬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

而騰訊的金融業務有財富管理、小微貸款及保險等領域,並在牌照爭奪大戰中拿下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保險、銀行、券商、保險代理、基金銷售、個人徵信等全業務。有券商認為騰訊金融的估值可以達到1200億-1440億美金。其他由於電商或者其他移動互聯網應用,利用巨大流量和自身固有的消費場景而涉足金融領域的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的模式也已經有比較好的輪廓,比如京東、蘇寧、攜程、美團、小米、滴滴等等。

這些機構在金融領域擴張的同時,的確提高了金融效率,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一些不足,部分業務甚至對傳統銀行形成了較大的壓力,促使他們去變革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尤其是在小微信貸以及消費金融領域的探索是彌足珍貴的。

但是,這些金融科技巨頭們很明顯的一個特徵是平臺,傳統的經濟理論是講供需平衡,平臺經濟的特點是,當用戶效用隨著其他用戶的加入而增加時,網絡效應就會凸顯。這也可能產生出壟斷型企業,因為所有的用戶都加入其中,形成“贏者通吃”。一旦形成壟斷效應,就可以自主定價,而供需平衡效應便消失了。

比如,在第三方移動支付領域,目前就存在支付寶和財付通寡頭壟斷局面,當然由於監管,目前尚未形成贏者通吃,但是小商家交給支付公司的費用已經威脅到他們的盈利,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壟斷優勢。

過去幾年,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都在發力征信業務,在金融集團中,如果徵信不能獨立,還是金融集團的一個業務部門的話,這樣就會加劇壟斷導致的不公平,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因為徵信屬於金融的基礎設施,對於資產和項目的風險進行專業的盡調和判斷,成為其他金融機構交易定價的基礎,而作為金融控股集團,其他的資業務系統也屬於市場中參與交易的一員,這就難免導致競爭的不公平,形成既當裁判員又下場踢球的局面。

因此,筆者認為有些涉及公共基礎設施的金融業務牌照不能審批給金融控股集團,比如徵信和清算體系的建設,就不能交由金融控股公司去做,當然獨立的第三方是可以的。金融作為強監管部門,政府應該做好效率和公平的兼顧,對於BigTech可能造成的社會不公平應提早警惕,其中,牌照審批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冉學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