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毅:金融科技重構資管行業生態和監管體系次序

金融 鄧智毅 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6-22
鄧智毅:金融科技重構資管行業生態和監管體系次序

金融科技和大資管是近期的兩個高頻詞。

銀監會信託部主任鄧智毅在“2017年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就金融科技對資管行業表達了四個觀點:

金融科技的技術形態發展越來越高,業界認為金融科技發展到今天經歷三個階段:金融IT、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3.0階段。科技3.0階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一併發力。

鄧智毅認為。我國目前在從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發展的過程中。資管行業最關心的是智能投顧,背後的技術是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術。一旦進入到深入的強化加深度學習,產生重要的標誌性的東西是機器的意識,這會使智能投顧產生重要影響。

在他看來,金融科技對資管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廣,足以重構資管行業的生態鏈。一方面,降低信息不對稱,增加透明性,提高信用違約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行業壁壘,非金融機構依靠場景優勢跨界進入資管行業。改變資源配置效率,資管機構藉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更直接獲取客戶群體的偏好。

同時,金融科技也使潛在的風險增加。從機構層面,首先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其次增加信息科技的操作風險,目前已經有部分第三方的科技合作機構因為系統缺陷導致數據洩露。另外門檻降低引入更多高風險客戶群體,金融科技沒有經過完整週期的檢驗,歷史數據不完備,很可能造成金融風險的低估和錯誤定價。

從系統層面,增加了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和金融體系的複雜性,也加深了金融業科技企業和市場基礎設施運營企業之間的融合,這使得部分科技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缺陷,可能會導致風險在整個體系之間傳導。

另外,金融科技的發展很可能強化“羊群效應”和市場共振,增強市場波動和順週期性。以資管行業的智能投顧為例,金融機構運用智能化系統提供服務同時,如果採用相似的風險指標和交易策略,可能導致市場的同買同賣,同頻共振,從而造成市場波動。

鄧智毅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對監管形成影響。具體看有三點:

一是監管能否快速更新知識結構,有效監管。據瞭解,德勤近日發報告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監管費用增長492%,歐美地區大型銀行上交的罰款增加了45倍。數字說明監管佔有的資源越來越大,也出現監管科技這個新的形態。

二是增加風險監測和管控難度。

三是當金融科技發展到高度形態,監管體系和次序發生根本變化,從傳統遊戲規則透明、體系和次序穩定的形式發生轉變。代碼即規則,代碼即法律,雖然內置到機器的智能合約在發生問題時可以自我糾錯,但當系統代碼發生錯誤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問題。

(編輯:李伊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