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海外投資的正確姿勢

金融 投資 美股 基金 財新網 2017-05-17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婷)在國內,海外投資早已不是富人的專利,普通人也同樣有了此類需求。無論是為子女留學,移民養老,抑或只是單純想讓資產更多元化,需求多種多樣。但大部分人對究竟該如何進行海外投資知之甚少,兌換了外幣後只能放在銀行裡拿微薄的利息。

事實上,與國內尚不成熟的風險定價體系相比,海外金融市場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收益與風險匹配”的機制。由於上一輪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的輪番量化寬鬆,無風險利率被壓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水平。換句話說,想要不承擔風險,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在0.1%-1%不等。如果願意鎖定五到八年甚至更長的期限,私募股權市場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0%以上。但是既想要流動性,又不願承擔風險,同時還期望一個遠高於無風險利率的收益,這在海外投資中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既然海外市場沒有方便快捷的“餘額寶”,也沒有收益不錯的銀行理財,股票市場波動較大,房地產還要考慮高昂的稅費,那麼個人究竟該如何打理海外資產呢?

筆者認為,向優秀的海外機構投資者學習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思路。以美國捐贈基金的代表——耶魯大學基金為例,利用自上而下多樣化的資產配置,和自下而上精選資產管理人,耶魯大學基金在最近的30年內獲得了14%的年均收益率,比同類捐贈基金高出5個百分點。此外,各國的主權基金也都採取了類似的投資策略。例如挪威的政府養老基金GPFG,將資產配置在股票、債券和房地產等多品種上,成立18年來年均收益率5.7%,亦是不錯的成績。

也許有人會說,像捐贈基金和養老基金這樣的專業機構,可以配備專門的團隊去參與每一類的資產投資,這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事實上,在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海外金融產品中,就有這樣一類可以很方便地實現讓專業人士幫助管理各類資產的目的,那就是海外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也就是國內所說的公募基金。

國人對海外的公募基金知之甚少,對投向海外的基金印象,大多還停留在當年折戟於金融危機的QDII基金。其實現代的海外公募基金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時至如今已經形成了成熟而龐大的產品體系。截至2016年底,僅美國的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就超過17萬億美元,幾乎與美國GDP持平。在雲鋒金融的基金數據庫裡,收錄了近萬支海外的公募基金產品。這其中,股票基金的投資標的可分為發達市場或新興市場,亦或是某個單獨國家,以及細分的環球或美國行業基金;債券基金可分為投資級債券、高收益債券、通貨膨脹保值債券等不同類型,讓投資者在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都可以配置合適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而當國內的商品基金還處於投資商品相關股票的階段時,海外的商品基金會直接持有相關商品的期貨合約,因此和商品價格的走勢有著更好的擬合度。

當然,有經驗的投資者更喜歡親自參與市場,從投資優秀公司或擇時配置資產中體驗到征服市場的成就感。這並沒有問題,從過去這些年的經驗來看,選中一些好的標的,譬如科技和消費的龍頭公司,確實可以獲得較好的超額收益。但對於一般人,尤其是更需要專注於本職工作的大眾階層來說,將需要長期保值增值的海外資金交給專業人士打理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近幾年另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是買主動型基金不如買指數基金,就連巴菲特也在多個場合推薦這一理財方式。但轉載他話語的媒體有意無意忽略的是,巴老的推薦,和他在2008年與Protégé Partners設下的“十年賭局”,都是針對美國股市的標普500指數。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已經是相對有效的市場。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和其同事所做的研究發現,長期以來超過99%的基金走勢與市場的關聯度極強,在扣除管理費用後,只有大概3%的主動投資基金有能力創造高於被動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因此在巴老的“十年賭局”只剩下一年時,他的指數基金可以以7.1%的年回報率遙遙領先於對手挑選的對衝基金組合,後者的年回報率只有2.2%。

但這一結論在美國股票市場之外的資產類別上未必適用。首先,不是每一類資產都有指數基金可供選擇。譬如針對某個特定主題的配置型基金,或是專注於某個細分領域的固定收益產品,如可轉債市場。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對於參與者不夠多、產品屬性複雜,導致有效性不足的資產類別,主動管理型的公募基金仍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以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為例,美國最大的REITS ETF Vanguard REIT ETF Fund(代碼:VNQ),截至2017年5月13日的近五年年均回報率為6.8%。看起來還不錯是嗎?但在雲鋒金融基金數據庫的100餘支REITS基金中,有超過一半的產品可以戰勝它,所有同類基金的平均回報率更達到7.8%。這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房地產是一個投資標的差異很大的資產領域,如果基金管理人擁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和鑑定眼光,是有可能長期跑贏市場的。同理的還有針對新興市場的股票型基金,有國內的專業機構統計了2007年至2016年十年間,持有中國的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和持有滬深300指數基金的表現差異,前者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9.9%,而後者只有5.0%。這同樣是市場不夠有效所致。

但知道了海外公募基金是好的投資途徑還不夠,投資者仍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去投。第一,要選擇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海外市場的老牌基金公司都已經經歷了數個經濟週期的洗禮,形成了各自鮮明的投資特色。例如說起橋水基金(Bridgewater),自然會想起全天候對衝基金,而景順投資(Invesco),就以量化模型選股見長。同時,這些公司的投研人才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團隊平均共事年份動輒以數十年計。據彭博統計,美國600多位共同基金經理的平均年齡是55歲,他們對市場的理解也絕非一日之寒。而如何從這些基金管理公司中優中選優,就必須要做好盡職調查,以及在投資後的投後管理。這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接受由專業的基金平臺給出的建議是大勢所趨。

第二,要重視分散投資和資產配置的概念。有研究顯示,一隻基金確實能夠在一段時間內超過市場表現,但是很難在十年以上都持續跑贏市場。這是可以理解的——同一只基金可能換了經理,而同一個經理,基金規模變大後獲取超額收益也會變得更難。除此之外,不同的基金也適合於不同的歷史階段。即便是在金融危機中大舉做空次貸類產品,豪取幾十億美元利潤的保爾森旗下基金,在2011年也因為踩中個股“黑天鵝”,當年虧損達到53.58%,成為全球業績倒數第一的對衝基金。因此,樹立正確的資產配置理念,在專業機構指導下篩選出最合適自己的一籃子基金,並定期檢視進行調整,才是個人進行海外投資的正確姿勢。■

作者為雲鋒金融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