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延伸|平安壹賬通葉望春: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供應鏈延伸|平安壹賬通葉望春: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壹企鏈平臺通過重新定義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的內涵,將七成多銀行原先無法覆蓋的客戶納入供應鏈的整體信用體系,有效推動數以萬計的地區性、地方性大型優質企業、骨幹企業成為銀行服務上下游的核心企業,推動了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整體升級。作者 | 葉望春 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5期,原題為《平安金融壹賬通壹企鏈平臺實踐》

在我國,中小企業數量佔全部市場主體比重超過90%。近年來,政府一直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融資發展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與龐大的需求相比,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仍有較大缺口。據工信部調查,33.0%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微型企業融資得不到滿足。即便獲得融資,其成本也顯著高於大型企業。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障礙,而這又進一步阻礙了中國供應鏈創新、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與實施。

2018年,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了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平臺運用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鏈接核心企業與多級上下游、物流倉儲、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區塊鏈多級信用穿透、重新定義核心企業、下游融資全流程智能風控、對接境內外貿易平臺和構建跨地區服務聯盟。通過科技支持“兩小一大”,幫助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有效賦能中小銀行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

壹企鏈平臺帶來的五大變革

變革一:運用區塊鏈技術,破解信用多級穿透難題,以先進區塊鏈技術變革上游融資。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以往只服務到一級供應商,其數量不足全供應鏈企業總數的三成,特別是大量二、三級至多級中小供應商由於規模小、與核心企業的跨級交易關係無法驗證而難以得到融資。針對以上痛點,壹企鏈運用區塊鏈+電子憑證技術,連通供應鏈各參與方,構築真實交易背景鏈條,將核心企業強信用層層傳導至供應鏈的末端,從而將七成多銀行原先無法覆蓋的客戶有效納入供應鏈的整體信用體系。

以某企業為例,過去僅能鏈接一級供應商300餘家,而通過對接壹企鏈平臺,核心企業採用電子憑證支付應付賬款,作為一級供應商的上游企業可以將電子憑證自由切分進行支付,核心企業的強信用可流轉至二級、三級乃至多級供應商,極大改善供應鏈大量長尾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從實踐來看,其覆蓋客戶已達數千家,解決各級供應商流動資金缺口達25%以上,有力支持了產業集群的中小微供應商健康發展。

變革二:重新定義核心企業,更多優質大企業成為供應鏈核心,助力供應鏈模式變革。

傳統模式下,銀行僅將特大核心企業視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如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准入的全國核心企業僅有1500餘家,年營業額均在百億以上;而眾多經營業績好、產業鏈層級多的大型企業尚未被視為核心企業進行開發。這主要是因為相較於信用評級高、行業影響力大、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特大型企業,眾多大型企業及其鏈屬企業分佈較為分散,當地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缺乏足夠手段來驗證上下游企業的貿易真實性,融資風險高,因此銀行僅將大型企業自身作為貸款主體服務,但無法支持其產業鏈上下游融資。

壹企鏈平臺運用領先的區塊鏈零知識認證、可授權加密技術,在保護客戶隱私性的同時,將原本難以驗證的大量線下交易線上化,並引入物流、倉儲、工商、稅務等眾多數據源實現交叉認證,極大解決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等瓶頸。有了這一科技保障,供應鏈各方的信息可記錄、交易可追溯、信用可傳導,通過重新定義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的內涵,構建起全體系的貿易互信網絡,有效推動數以萬計的地區性、地方性大型優質企業、骨幹企業成為銀行服務上下游的核心企業,推動了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整體升級。

變革三:採用智能“五控”技術,破解下游融資難題,助推核心企業營收升級。

傳統模式下,由於下游貿易企業的資質審核難、交易認證難、資金管控難、商品控貨難、單據驗真難的五大痛點,銀行往往將重心放在依託核心企業付款信用、風險較低的上游融資業務,國內下游經銷商融資業務佔比不到10%。如某經銷商向處於強勢地位的核心賣方進行採購,需支付高比例的預付款,而經銷商因規模小、融資難、資金缺乏無法大量採購從而擴大銷售。通過壹企鏈平臺,該經銷商真實穩定的貿易流、資金流、單據流和貨物流得到了多方驗證和閉環操作,有效提升銀行風險管控,獲得了合作銀行的資金支持。

總體來看,壹企鏈平臺主要通過五個維度協助銀行實時、全面、動態管控風險。一是控機構:智能驗證體系通過大數據、雲計算自動對借款主體進行實時化、無感式、全方位企業身份驗證、黑灰名單排查及智能信用評級,篩選出資質優秀、信用良好的優質客戶。二是控交易:智能交易體系通過區塊鏈技術高效鏈接交易各方,驗證基礎交易信息、避免虛假交易。三是控資金:智能賬戶體系覆蓋供應鏈全鏈條,實時理清客戶賬戶關聯信息,並通過智能清分體系自動、快速監控資金在全鏈條各交易方之間的流轉,確保資金閉環、三流同步,解決資金管控難題。四是控貨物:智能感知體系引入先進物聯網技術,可監控貨物在倉儲及物流機構的進出和庫存變化,並遠程實時預警,避免貨物脫控風險。五是控單據:智能文件體系可自動驗證交易單據,如訂單、發票、運單、倉單等文件在各交易方之間的傳輸,確保線上線下交易一致性,並通過多維數據源核對防範欺詐和造假。通過業內領先的“五控”技術,全流程監控並匹配貨物、單據、資金流向,賦能銀行高效管控風險,破解下游融資難題,從而有效釋放真實採購需求、助力核心企業營收升級。

變革四:對接國內國際平臺,突破跨境貿易難題,變革創新全球供應鏈金融服務。

有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全球化佈局和產業鏈延伸,當前全球貿易的中小企業客戶佔比超過五成,已成為跨境貿易的重要力量。由於跨境貿易面臨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國家風險等多重挑戰,傳統國際貿易以信用證為結算工具,成本高、流程長、單據繁,廣大中小企業需承擔2%〜3%的信用證交易成本、收款週期通常3〜6個月、手工處理大量紙質單據。在跨境賒銷採購成為主流的今天,國內專業開展跨境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銀行僅有十餘家,廣大中小銀行都沒有開展相關業務。

壹企鏈平臺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連接海外和國內貿易平臺,鏈接海外大型核心企業及國際銀行、國內海量出口中小企業及相關中小銀行,多維交叉驗證數據,確保跨境多方交易關係及數據真實可信。同時,通過配備專業團隊,壹企鏈全流程覆蓋方案設計、諮詢及實施,助力跨境訂單融資、雙保理等複雜交易結構,惠及廣大境內外銀行和千萬級小微企業。

變革五:構建銀行貿易融資聯盟,破解跨地區融資難題,推動中小銀行聯動合作、服務升級。

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單一銀行圍繞單一核心企業提供服務,一方面受地域限制,中小銀行難以服務異地的供應鏈集群客戶;另一方面對於跨銀行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由於銀行擔心其重複融資、多頭借貸,往往壓低其融資額度,使企業需求難以充分滿足。

壹企鏈平臺依託區塊鏈底層搭建起跨銀行的貿易融資網絡,通過跨地區貿易真實性驗證、避免跨銀行多頭借貸風險,有助於進一步滿足企業的真實融資需求。同時,壹企鏈正探索構建多銀行、多核心、多上下游集群的矩陣式業務模式,通過提升跨供應鏈的信息透明度解決跨地區融資難題,同時下沉業務助力廣大偏遠地區,以惠及更多客戶群體。例如,某浙江地方性銀行主要做本地企業授信業務,但由於地域限制優質客戶稀少,業務規模有限、經營效益不高。憑藉壹企鏈平臺線上化的企業身份認證、智能風控等功能,該銀行充分發揮金融業務能力,通過服務核心企業的區域外優質上下游,穩健提升了資產規模、提升了資產收益。

有效助力供應鏈產業價值提升

第一,提升中小企業獲取融資能力。

一是增信降本。通過智能認證、區塊鏈互信網絡,將以往難以企及的核心企業信用傳導至中小企業,推動這些企業進入銀行的服務範疇,大幅降低融資門檻,解決長尾客戶的融資需求及利率成本。二是便捷融資。運用壹企鏈平臺的移動APP系統,中小企業客戶可以在線授信申請、在線簽約、申請貸款、發票核驗等,最快幾分鐘即可獲得貸款,大幅提升銀行服務響應效率,從而化解融資慢難題。三是提額增效。通過實時掌握供應鏈上下游的業務變化,推動金融資源向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中小企業更多貸款支持,解決融資額度小、制約小企業發展難題。

第二,提升中小銀行金融服務能力。

一是通過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一站式的科技服務能力,快速構建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能力。一般情況下,金融機構研發一套完整的供應鏈系統需耗時12〜18個月,花費達數百萬級。壹企鏈通過搭建模塊化、開放式、多接口的雲平臺,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僅需10〜15天即可上線,且初期費用大幅降低。二是利用智能風控技術,全方位把控風險。壹企鏈平臺擁有的智能風控系統,通過控機構、控交易、控資金、控物流、控單據,幫助中小銀行實現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全覆蓋的風險把控,極大降低風險。三是重新定義核心企業,實現批量獲客。壹企鏈將核心企業的定義從過去國內僅數百家的超大型企業擴展至地方龍頭、行業領軍等上萬家大企業,不僅有助中小銀行優化授信結構,而且通過拓展大型企業及其上下游,使中小銀行客戶規模得到了快速提升。

第三,提升核心企業產業集群競爭力。

一是支持產業集群發展。通過使更多大型企業進入銀行的核心企業行列,更好地支持地方多產業集群發展。二是優化財務能力。壹企鏈的風控技術能夠大幅提升核心企業的財務健康度和資金週轉率,使其上下游、尤其是下游供應商能夠獲得更多金融資源,為核心企業銷售收入實現了15%〜25%的增長。三是提升管理能力。壹企鏈可將原先傳統供應鏈線下分散的信息及數據聚集到線上平臺,將核心企業原先可見的鏈屬企業從100〜200家多級拓展至500〜1000餘家,藉助大數據技術更好的實現經營分析診斷、異常經營判斷與智能風險預警。■

點擊以下文章標題,瞭解更多專家解讀

☟☟☟☟☟☟

熱點重讀

1

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文/ 潘光偉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

2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地方創新與實踐

文/ 歐永生 山東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

3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文/楊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經典案例

4

打造領先的陽光智慧供應鏈

文/ 葛海蛟 中國光大銀行行長

5

新一代全產業鏈金融解決方案

文/ 金磐石 中國建設銀行信息總監

6

科技賦能新供應鏈金融探索

文/ 屈 霆 中國民生銀行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

7

創新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

文/ 王鵬虎 中信銀行審計部副總經理

8

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文/ 黃 濤 上海銀行副行長

9

綜合供應鏈金融的新實踐

文/ 竇榮興 中原銀行董事長

供應鏈延伸

10

探索技術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文/ 金曉龍 浙江網商銀行行長

11

線上動產質押融資平臺實踐

文/ 黃金老 江蘇蘇寧銀行董事長

12

深耕產融結合“智慧供應鏈金融”

文/ 朱 韜 上海華瑞銀行行長

13

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文/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14

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文/ 葉望春 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15

值得借鑑的國際供應鏈金融創新

文/ 楊 望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趙璐菁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原創聲明:本號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別說明,皆為原創或作者授權發表。

轉載務請註明出處:轉自微信公眾號“當代金融家(bankershr)”。

"供應鏈延伸|平安壹賬通葉望春: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壹企鏈平臺通過重新定義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的內涵,將七成多銀行原先無法覆蓋的客戶納入供應鏈的整體信用體系,有效推動數以萬計的地區性、地方性大型優質企業、骨幹企業成為銀行服務上下游的核心企業,推動了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整體升級。作者 | 葉望春 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來源 | 《當代金融家》雜誌2019年第5期,原題為《平安金融壹賬通壹企鏈平臺實踐》

在我國,中小企業數量佔全部市場主體比重超過90%。近年來,政府一直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融資發展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與龐大的需求相比,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仍有較大缺口。據工信部調查,33.0%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微型企業融資得不到滿足。即便獲得融資,其成本也顯著高於大型企業。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障礙,而這又進一步阻礙了中國供應鏈創新、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與實施。

2018年,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了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平臺運用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鏈接核心企業與多級上下游、物流倉儲、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區塊鏈多級信用穿透、重新定義核心企業、下游融資全流程智能風控、對接境內外貿易平臺和構建跨地區服務聯盟。通過科技支持“兩小一大”,幫助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有效賦能中小銀行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

壹企鏈平臺帶來的五大變革

變革一:運用區塊鏈技術,破解信用多級穿透難題,以先進區塊鏈技術變革上游融資。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以往只服務到一級供應商,其數量不足全供應鏈企業總數的三成,特別是大量二、三級至多級中小供應商由於規模小、與核心企業的跨級交易關係無法驗證而難以得到融資。針對以上痛點,壹企鏈運用區塊鏈+電子憑證技術,連通供應鏈各參與方,構築真實交易背景鏈條,將核心企業強信用層層傳導至供應鏈的末端,從而將七成多銀行原先無法覆蓋的客戶有效納入供應鏈的整體信用體系。

以某企業為例,過去僅能鏈接一級供應商300餘家,而通過對接壹企鏈平臺,核心企業採用電子憑證支付應付賬款,作為一級供應商的上游企業可以將電子憑證自由切分進行支付,核心企業的強信用可流轉至二級、三級乃至多級供應商,極大改善供應鏈大量長尾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從實踐來看,其覆蓋客戶已達數千家,解決各級供應商流動資金缺口達25%以上,有力支持了產業集群的中小微供應商健康發展。

變革二:重新定義核心企業,更多優質大企業成為供應鏈核心,助力供應鏈模式變革。

傳統模式下,銀行僅將特大核心企業視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如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准入的全國核心企業僅有1500餘家,年營業額均在百億以上;而眾多經營業績好、產業鏈層級多的大型企業尚未被視為核心企業進行開發。這主要是因為相較於信用評級高、行業影響力大、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特大型企業,眾多大型企業及其鏈屬企業分佈較為分散,當地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缺乏足夠手段來驗證上下游企業的貿易真實性,融資風險高,因此銀行僅將大型企業自身作為貸款主體服務,但無法支持其產業鏈上下游融資。

壹企鏈平臺運用領先的區塊鏈零知識認證、可授權加密技術,在保護客戶隱私性的同時,將原本難以驗證的大量線下交易線上化,並引入物流、倉儲、工商、稅務等眾多數據源實現交叉認證,極大解決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等瓶頸。有了這一科技保障,供應鏈各方的信息可記錄、交易可追溯、信用可傳導,通過重新定義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的內涵,構建起全體系的貿易互信網絡,有效推動數以萬計的地區性、地方性大型優質企業、骨幹企業成為銀行服務上下游的核心企業,推動了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整體升級。

變革三:採用智能“五控”技術,破解下游融資難題,助推核心企業營收升級。

傳統模式下,由於下游貿易企業的資質審核難、交易認證難、資金管控難、商品控貨難、單據驗真難的五大痛點,銀行往往將重心放在依託核心企業付款信用、風險較低的上游融資業務,國內下游經銷商融資業務佔比不到10%。如某經銷商向處於強勢地位的核心賣方進行採購,需支付高比例的預付款,而經銷商因規模小、融資難、資金缺乏無法大量採購從而擴大銷售。通過壹企鏈平臺,該經銷商真實穩定的貿易流、資金流、單據流和貨物流得到了多方驗證和閉環操作,有效提升銀行風險管控,獲得了合作銀行的資金支持。

總體來看,壹企鏈平臺主要通過五個維度協助銀行實時、全面、動態管控風險。一是控機構:智能驗證體系通過大數據、雲計算自動對借款主體進行實時化、無感式、全方位企業身份驗證、黑灰名單排查及智能信用評級,篩選出資質優秀、信用良好的優質客戶。二是控交易:智能交易體系通過區塊鏈技術高效鏈接交易各方,驗證基礎交易信息、避免虛假交易。三是控資金:智能賬戶體系覆蓋供應鏈全鏈條,實時理清客戶賬戶關聯信息,並通過智能清分體系自動、快速監控資金在全鏈條各交易方之間的流轉,確保資金閉環、三流同步,解決資金管控難題。四是控貨物:智能感知體系引入先進物聯網技術,可監控貨物在倉儲及物流機構的進出和庫存變化,並遠程實時預警,避免貨物脫控風險。五是控單據:智能文件體系可自動驗證交易單據,如訂單、發票、運單、倉單等文件在各交易方之間的傳輸,確保線上線下交易一致性,並通過多維數據源核對防範欺詐和造假。通過業內領先的“五控”技術,全流程監控並匹配貨物、單據、資金流向,賦能銀行高效管控風險,破解下游融資難題,從而有效釋放真實採購需求、助力核心企業營收升級。

變革四:對接國內國際平臺,突破跨境貿易難題,變革創新全球供應鏈金融服務。

有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全球化佈局和產業鏈延伸,當前全球貿易的中小企業客戶佔比超過五成,已成為跨境貿易的重要力量。由於跨境貿易面臨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國家風險等多重挑戰,傳統國際貿易以信用證為結算工具,成本高、流程長、單據繁,廣大中小企業需承擔2%〜3%的信用證交易成本、收款週期通常3〜6個月、手工處理大量紙質單據。在跨境賒銷採購成為主流的今天,國內專業開展跨境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銀行僅有十餘家,廣大中小銀行都沒有開展相關業務。

壹企鏈平臺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連接海外和國內貿易平臺,鏈接海外大型核心企業及國際銀行、國內海量出口中小企業及相關中小銀行,多維交叉驗證數據,確保跨境多方交易關係及數據真實可信。同時,通過配備專業團隊,壹企鏈全流程覆蓋方案設計、諮詢及實施,助力跨境訂單融資、雙保理等複雜交易結構,惠及廣大境內外銀行和千萬級小微企業。

變革五:構建銀行貿易融資聯盟,破解跨地區融資難題,推動中小銀行聯動合作、服務升級。

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單一銀行圍繞單一核心企業提供服務,一方面受地域限制,中小銀行難以服務異地的供應鏈集群客戶;另一方面對於跨銀行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由於銀行擔心其重複融資、多頭借貸,往往壓低其融資額度,使企業需求難以充分滿足。

壹企鏈平臺依託區塊鏈底層搭建起跨銀行的貿易融資網絡,通過跨地區貿易真實性驗證、避免跨銀行多頭借貸風險,有助於進一步滿足企業的真實融資需求。同時,壹企鏈正探索構建多銀行、多核心、多上下游集群的矩陣式業務模式,通過提升跨供應鏈的信息透明度解決跨地區融資難題,同時下沉業務助力廣大偏遠地區,以惠及更多客戶群體。例如,某浙江地方性銀行主要做本地企業授信業務,但由於地域限制優質客戶稀少,業務規模有限、經營效益不高。憑藉壹企鏈平臺線上化的企業身份認證、智能風控等功能,該銀行充分發揮金融業務能力,通過服務核心企業的區域外優質上下游,穩健提升了資產規模、提升了資產收益。

有效助力供應鏈產業價值提升

第一,提升中小企業獲取融資能力。

一是增信降本。通過智能認證、區塊鏈互信網絡,將以往難以企及的核心企業信用傳導至中小企業,推動這些企業進入銀行的服務範疇,大幅降低融資門檻,解決長尾客戶的融資需求及利率成本。二是便捷融資。運用壹企鏈平臺的移動APP系統,中小企業客戶可以在線授信申請、在線簽約、申請貸款、發票核驗等,最快幾分鐘即可獲得貸款,大幅提升銀行服務響應效率,從而化解融資慢難題。三是提額增效。通過實時掌握供應鏈上下游的業務變化,推動金融資源向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中小企業更多貸款支持,解決融資額度小、制約小企業發展難題。

第二,提升中小銀行金融服務能力。

一是通過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一站式的科技服務能力,快速構建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能力。一般情況下,金融機構研發一套完整的供應鏈系統需耗時12〜18個月,花費達數百萬級。壹企鏈通過搭建模塊化、開放式、多接口的雲平臺,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僅需10〜15天即可上線,且初期費用大幅降低。二是利用智能風控技術,全方位把控風險。壹企鏈平臺擁有的智能風控系統,通過控機構、控交易、控資金、控物流、控單據,幫助中小銀行實現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全覆蓋的風險把控,極大降低風險。三是重新定義核心企業,實現批量獲客。壹企鏈將核心企業的定義從過去國內僅數百家的超大型企業擴展至地方龍頭、行業領軍等上萬家大企業,不僅有助中小銀行優化授信結構,而且通過拓展大型企業及其上下游,使中小銀行客戶規模得到了快速提升。

第三,提升核心企業產業集群競爭力。

一是支持產業集群發展。通過使更多大型企業進入銀行的核心企業行列,更好地支持地方多產業集群發展。二是優化財務能力。壹企鏈的風控技術能夠大幅提升核心企業的財務健康度和資金週轉率,使其上下游、尤其是下游供應商能夠獲得更多金融資源,為核心企業銷售收入實現了15%〜25%的增長。三是提升管理能力。壹企鏈可將原先傳統供應鏈線下分散的信息及數據聚集到線上平臺,將核心企業原先可見的鏈屬企業從100〜200家多級拓展至500〜1000餘家,藉助大數據技術更好的實現經營分析診斷、異常經營判斷與智能風險預警。■

點擊以下文章標題,瞭解更多專家解讀

☟☟☟☟☟☟

熱點重讀

1

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文/ 潘光偉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

2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地方創新與實踐

文/ 歐永生 山東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

3

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文/楊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經典案例

4

打造領先的陽光智慧供應鏈

文/ 葛海蛟 中國光大銀行行長

5

新一代全產業鏈金融解決方案

文/ 金磐石 中國建設銀行信息總監

6

科技賦能新供應鏈金融探索

文/ 屈 霆 中國民生銀行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

7

創新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

文/ 王鵬虎 中信銀行審計部副總經理

8

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文/ 黃 濤 上海銀行副行長

9

綜合供應鏈金融的新實踐

文/ 竇榮興 中原銀行董事長

供應鏈延伸

10

探索技術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文/ 金曉龍 浙江網商銀行行長

11

線上動產質押融資平臺實踐

文/ 黃金老 江蘇蘇寧銀行董事長

12

深耕產融結合“智慧供應鏈金融”

文/ 朱 韜 上海華瑞銀行行長

13

打造“柔性信息科技戰略”

文/ 張其廣 吉林億聯銀行行長

14

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文/ 葉望春 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15

值得借鑑的國際供應鏈金融創新

文/ 楊 望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趙璐菁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原創聲明:本號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別說明,皆為原創或作者授權發表。

轉載務請註明出處:轉自微信公眾號“當代金融家(bankershr)”。

供應鏈延伸|平安壹賬通葉望春:壹企鏈或可升級供應鏈金融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