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規範供應鏈金融,銀保監會22條新規全解析'

"

“承興爆雷事件”持續發酵,已有十幾家金融機構捲入,涉及資金或百億;閩興醫藥的一筆應收賬款令投資該底層資產的金融機構“踩雷”,此前風生水起的供應鏈金融,一時間,真實性及風控問題被拷問,也引發監管和行業思考這一金融創新方式應該如何規避風險。

7月16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機構人士處獲得一份《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該文近日已由銀保監會下發至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外資銀行,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銀行業協會、保險業協會,要求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加強監管供應鏈金融。

對於最為關注的供應鏈金融真實性問題,監管提出具體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成立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部門(中心),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集中統一管理,統籌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在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方面,要加強業務集中管理、合理配置供應鏈融資額度、實施差別化信貸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銀保合作。

到底都有哪些風險?

近兩年,供應鏈金融業務呈現爆發態勢,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湧入,讓這一金融創新方式在企業融資中廣泛應用。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創新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差別在於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資信能力來緩解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

"

“承興爆雷事件”持續發酵,已有十幾家金融機構捲入,涉及資金或百億;閩興醫藥的一筆應收賬款令投資該底層資產的金融機構“踩雷”,此前風生水起的供應鏈金融,一時間,真實性及風控問題被拷問,也引發監管和行業思考這一金融創新方式應該如何規避風險。

7月16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機構人士處獲得一份《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該文近日已由銀保監會下發至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外資銀行,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銀行業協會、保險業協會,要求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加強監管供應鏈金融。

對於最為關注的供應鏈金融真實性問題,監管提出具體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成立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部門(中心),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集中統一管理,統籌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在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方面,要加強業務集中管理、合理配置供應鏈融資額度、實施差別化信貸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銀保合作。

到底都有哪些風險?

近兩年,供應鏈金融業務呈現爆發態勢,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湧入,讓這一金融創新方式在企業融資中廣泛應用。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創新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差別在於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資信能力來緩解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

重磅丨規範供應鏈金融,銀保監會22條新規全解析

(資料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不過,金融機構對於供應鏈金融鏈條上核心企業有效風控意識的缺乏,成為供應鏈金融爆雷的原因之一。此外,由於供應鏈金融受宏觀經濟影響比較明顯,融資需求方如果抗風險能力差,經營情況容易出現惡化,影響還款能力,從而將風險傳導,出現系統性風險。

“好的核心企業,其實也不願意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擔保,甚至對銀行的融資所需的相關資料也積極性不高,不願配合。遇到問題的核心企業,為了自身結算等需要,甚至會提供一些虛假的交易資料。”一位地方農商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供應鏈金融業務在真實性方面的確較難把握。

“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核心在於,以對於核心企業的風險把控替代對於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個體的風險把控。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遭遇核心企業的兜底能力不足、關聯交易或虛假交易等問題。”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對記者表示。

記者還了解到,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關聯企業製造關聯交易實現核心企業的變相融資、上下游企業製造虛假應收賬款以從放貸主體獲得融資等,都是供應鏈金融在關聯交易和虛假交易方面潛藏的風險點。

“關聯交易由於關聯關係可能無法從股權上看出,而具有隱蔽性,需要通過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密切監督和核對,才有可能發現,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能夠降低這種監督成本。”陳文稱。

"

“承興爆雷事件”持續發酵,已有十幾家金融機構捲入,涉及資金或百億;閩興醫藥的一筆應收賬款令投資該底層資產的金融機構“踩雷”,此前風生水起的供應鏈金融,一時間,真實性及風控問題被拷問,也引發監管和行業思考這一金融創新方式應該如何規避風險。

7月16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機構人士處獲得一份《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該文近日已由銀保監會下發至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外資銀行,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銀行業協會、保險業協會,要求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加強監管供應鏈金融。

對於最為關注的供應鏈金融真實性問題,監管提出具體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成立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部門(中心),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集中統一管理,統籌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在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方面,要加強業務集中管理、合理配置供應鏈融資額度、實施差別化信貸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銀保合作。

到底都有哪些風險?

近兩年,供應鏈金融業務呈現爆發態勢,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湧入,讓這一金融創新方式在企業融資中廣泛應用。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創新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差別在於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資信能力來緩解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

重磅丨規範供應鏈金融,銀保監會22條新規全解析

(資料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不過,金融機構對於供應鏈金融鏈條上核心企業有效風控意識的缺乏,成為供應鏈金融爆雷的原因之一。此外,由於供應鏈金融受宏觀經濟影響比較明顯,融資需求方如果抗風險能力差,經營情況容易出現惡化,影響還款能力,從而將風險傳導,出現系統性風險。

“好的核心企業,其實也不願意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擔保,甚至對銀行的融資所需的相關資料也積極性不高,不願配合。遇到問題的核心企業,為了自身結算等需要,甚至會提供一些虛假的交易資料。”一位地方農商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供應鏈金融業務在真實性方面的確較難把握。

“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核心在於,以對於核心企業的風險把控替代對於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個體的風險把控。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遭遇核心企業的兜底能力不足、關聯交易或虛假交易等問題。”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對記者表示。

記者還了解到,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關聯企業製造關聯交易實現核心企業的變相融資、上下游企業製造虛假應收賬款以從放貸主體獲得融資等,都是供應鏈金融在關聯交易和虛假交易方面潛藏的風險點。

“關聯交易由於關聯關係可能無法從股權上看出,而具有隱蔽性,需要通過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密切監督和核對,才有可能發現,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能夠降低這種監督成本。”陳文稱。

重磅丨規範供應鏈金融,銀保監會22條新規全解析

(資料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陳文表示,早前上市公司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資產被視為優質資產,大多能夠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之後,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以供應鏈金融的形式進行表外融資,真實負債遠遠超過安全水平,兜底能力容易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影響,給金融機構帶來各種風險。

這意味著,在供應鏈金融的整個鏈條中,風控是貫穿始終至關重要的內容。對此,在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方面,《意見》提出了加強總體風險管控、核心企業風險管理、加強真實性審查、加強合規管理、加強信息科技系統建設等五方面要求。

具體而言,在加強總體風險管控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面向供應鏈金融全鏈條的風險控制體系,根據供應鏈金融業務特點,提高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在加強核心企業風險管控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核心企業經營狀況、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交易情況的監控,分析供應鏈歷史交易記錄,加強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第三方數據等信息的跟蹤管理。銀行保險機構應明確核心企業准入標準和名單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對核心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前景的研判,及時開展風險預警、核査與處置。

在加強真實性審查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應對交易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盡職審核與專業判斷。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視頻、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在加強合規管理方面,銀行保險機構應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合規管理,切實按照迴歸本源、專注主業的要求,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創新,禁止借金融創新之名違法違規展業或變相開辦未經許可的業務。不得借供應鏈金融之名搭建提供撮合和報價等中介服務的多邊資產交易平臺。

在加強信息科技系統建設方面,銀行保險機構應加強信息科技系統建設,鼓勵開發供應鏈金融專項信息科技系統,加強運維管理,保障數據安全,藉助系統提升風控技術和能力。

首提四項原則

“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比較好的概念,沿著產業鏈上下游做金融服務是銀行展業的很好方式。最大的好處在於,針對核心企業拓展上下游客戶,原來憑藉小企業的資信是很難貸款的,(供應鏈金融)變成一個項目融資,從基於小微企業主體轉化為對項目真實性的評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調研中瞭解到,供應鏈金融已被廣泛應用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並且取得了顯著成績。

例如,台州銀保監分局指導銀行機構成立行業專營部門與團隊,鼓勵銀行機構運用互聯網、區塊鏈和信息通訊技術,開發供應鏈金融管理系統,整合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幫助小微企業在線融資,與核心企業共同成長髮展。

不可否認,如果項目真實且核心企業償付能力充足,供應鏈金融的確能夠降低金融機構開拓小微業務的信貸風險和項目開發成本,有利於解決普惠金融中金融機構商業可持續和借款人成本可負擔的平衡難題。

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主業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鏈條企業;要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同時,堅持交易信息可得,確保直接獲取第一手的原始交易信息和數據;堅持全面管控風險,既要關注核心企業的風險變化,也要監測上下游鏈條企業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方面,《意見》還明確提出了五方面要求:一是,加強業務集中管理。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成立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部門(中心),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集中統一管理,統籌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專業人才隊伍。

二是,合理配置供應鏈融資額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合理核定供應鏈核心企業、上下游鏈條企業的授信額度,基於供應鏈上下游交易情況,對不同主體分別實施額度管理,滿足供應鏈有效融資需求。其中,對於由核心企業承擔最終償付責任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應全額納入核心企業授信進行統一管理,並遵守大額風險暴露的相關監管要求。

三是,實施差別化信貸管理。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在線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信貸管理辦法,通過在線審核交易單據確保交易真實性,通過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機構的信息共享,依託工商、稅務、司法、徵信等數據,採取在線信息分折與線下抽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貸款“三查”工作。

四是,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銀行保險機構應健全供應鏈金融業務激勵約束及容錯糾錯機制,科學設置考核指標體系。對於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貸款,應落實好不良貸款容忍度、盡職免責等政策。

五是,推動銀保合作。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機構加強溝通協商,在客戶拓展、系統開發、信息共享、業務培訓、欠款追償等多個環節開展合作。協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共同防範騙貸騙賠風險。

規範創新模式

雖然供應鏈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但監管部門仍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規範的前提下進行探索和創新,《意見》體現出旨在規範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的監管意圖。

例如,規範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充分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金融服務向上遊供應前端和下游消費終端延伸,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應根據產業鏈特點和各交易環節融資需求,量身定製供應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再比如,依託核心企業,鼓助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合作,推動核心企業為上下游鏈條企業增信或向銀行提供有效信息,實現全產業鏈協同健康發展;鼓勵創新發展在線業務,鼓助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信息交互充分、風險管控有效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生物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核心企業等合作搭建服務上下游鏈條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完善風控技術和模型,創新發展在線金融產品和服務, 實施在線審批和放款,更好滿足企業觸資需求。

“期待未來制度上的不斷完善。現在也在強調技術手段、更好的模式,也涉及到動產質押、倉單監控的問題,這些對傳統銀行都是比較大的挑戰。”曾剛稱。(第一財經實習記者李曉萌對本文亦有貢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