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23年!“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逃犯落網

荊門 考古 戰國時期 文物 楚天都市報 2017-05-15

23年前,荊門沙洋縣一起盜墓案舉世震驚,被稱作中國第一古屍案。涉案24人中,有3人按當時刑法被判處極刑,另有20人也受嚴懲,唯一的主要嫌疑人李宜海潛逃。今年3月,沙洋警方藉助人臉識別新科技,認出了23年後的李宜海,並在海南省將其抓獲。

追捕23年!“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逃犯落網

落網後的李宜海

涉案24人中,有3人按當時刑法被判處極刑,另有20人也受嚴懲,但主要嫌疑人之一李宜海潛逃,如同人間蒸發。

今年3月,沙洋警方藉助人臉識別新科技,認出了23年後的李宜海,並在海南省將其抓獲。

本月12日,押解李宜海的小車回到沙洋。看著已認不出的家鄉街道,李百感交集:“23年沒再回來過,我隱姓埋名努力想忘記當初,但你們警察終究沒有忘記。”

曾震驚世界的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名逃犯落網。

23年前,戰國古屍被盜

荊門沙洋縣紀山鎮地處漢江西部,南端與楚國古郢都紀南毗鄰。轄區有楚莊王墓、妃子墓等一批顯赫的戰國時期王墓群,多達300餘座,無封土堆的平地墓葬更是無以數計。

追捕23年!“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逃犯落網

當年盜墓挖開的洞口

早在1994年春節前後,紀山古墓群的“郭家崗一號墓”被盜,舉世震驚。

據查實,該墓中的文物被盜墓賊洗劫一空,盜賊利慾薰心之下,竟對一具完整且皮膚仍有彈性的戰國女屍實施扯頭髮、套繩子行、丟棄等毀壞行為。歷時39天后公安民警將這具被轉移藏匿的古屍找到,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一行26位考古專家作出鑑定結論:該古屍屬戰國時期保存下來的一具女性屍體,屍長1.62米,距今已有2400餘年。雖在出土過程中歷經磨難,多部位受損,但仍然奇蹟般地沒有腐爛,而且肌膚仍保持彈性,四肢能彎曲。

當年的鑑定結論稱,“這是迄今我國所發現外形、皮膚、骨骼均保存完整的最早一具古屍,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除古屍外,墓葬中還有《道德經》等珍貴文物遭破壞,警方追回20餘件。此案成為當時震驚世界的“中國第一古屍案”,經媒體報道後外國文物專家也紛紛詢問。

沙洋警方查明涉案犯罪嫌疑人24名,抓獲14人後有9人投案自首。其中一名嫌犯李宜海畏罪潛逃,與親人朋友切斷一切聯繫,如同人間蒸發。

進古墓第一個破棺扯屍發

現年48歲的李宜海,是沙洋紀山鎮磚橋村村民。

當年大案審查中,多名同案犯交代,第一個開棺見屍、扯掉女屍部分頭髮的就是李宜海,他們看著千年不腐的古屍,判斷嘴巴里含有什麼寶物,就用手指在張開的嘴巴里亂剜亂摳,確沒找到他們所企盼的寶貝。

追捕23年!“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逃犯落網

當年盜墓所用的工具

這之後,他們就用麻繩鎖住古屍脖頸,從5米多深的地下胡亂地扯到地面,拖過坎坷泥濘的田埂溝窪和荊棘雜草,推進了離“一號”墓30多米遠的另一個被盜掘的墓洞,又填上厚厚的一層黃土,企圖瞞天過海。

有文物專家曾捶胸頓足描述:安睡地下2400餘年的“老祖宗”卻被盜賊如此糟踐。

今日談及該案時,沙洋縣公安局紀委書記、時任紀山派出所所長王海林記憶猶新。他說,當時在公安部指揮下,沙洋縣局刑偵大隊和紀山派出所成立專案組,民警化裝成文物販子多處明察暗訪,歷經艱難才將大案告破,“按照當時的國家刑法處罰,有3名主犯被判處死刑並執行。我們專案組被公安部榮記集體一等功”。

王海林說,唯一潛逃的主犯李宜海未能歸案,但沙洋縣公安局從未放棄搜尋抓捕。

人臉識別科技認出盜墓賊

李宜海是否還活著?如活著他到底躲藏在何處?

23年來,對李的搜尋追捕一直放在沙洋公安心頭。一年又一年地將他納入緝捕名單,找村民、找其親人展開調查,卻始終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終於,被納入新的刑偵科技——人像識別技術,為警方尋找李宜海打開了路徑。辦案民警用嫌疑人僅有的一張證件照,在茫茫人海中進行比對,海量的比對結果一度讓人洩氣:時隔23年,這張當年的黑白像照還能認出嗎?

追捕23年!“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逃犯落網

當年李宜海被通緝的照片

今年3月初,沙洋縣公安局接荊門市局下發的線索:1994年上網的逃犯李宜海,與荊州市公安縣名叫“馮傑”的照片相似度高達97%。

會不會就是當年的李宜海?沙洋縣公安局立即抽調刑偵大隊、紀山派出所民警組成專班,一面負責提取李的父母DNA,以備作DNA比對,一邊加緊對公安縣“馮傑”進行調查。調查發現,李宜海與馮的面部特徵的確相似,且身份信息顯示二人都是1968年出生。

再經外圍偵查和分析研判,專班基本確定為同一人。“馮傑”近十年來一直生活在海南,縣局刑偵教導員馬駿、紀山派出所教導員羅青松受命前往海南實施抓捕。

看父母照片後他說想抽菸

往海南實施抓捕的馬駿警官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在海南搜尋李宜海的蹤跡並不容易。

馬駿說,海南“馮傑”的身份其實很隱祕,從未在公開場合下登記使用。但信息顯示,這個馮傑住在文昌市某地,經當地警方協助,他們查到一輛福特轎車的違單處理記錄中有馮傑的名字。該車登記車主是會文鎮一名女子,31歲。

再查該車行駛途中攝像記錄時,經常是一名男子駕車,仔細辯別男子臉像,與馮傑相似。本月上旬,他們到達女子所在的會文鎮,並經當地邊防派出所武警確認,這一對夫妻住在會山鎮煙墩村。

10日,先由當地2名武警以常規走訪名義進到這對夫妻家中,確認男主人正在家中時,馬駿、羅青松二人迅速進去。

“李宜海!”馬駿猛然對著男子大聲叫道。男子臉色一變,但隨即鎮定下來,用一口海南話說“你們認錯人了”

“沒錯,我們是湖北沙洋的警察,來接你回家的。”馬駿言畢,男子依然矢口否認盜墓作案。

一旁的羅青松掏出兩張照片,交給男子辯認後緩緩說:“這是你的父母,我們這次還帶來了他們的DNA,你看要不要對你驗血比對……”

“……不需要……能給一根菸抽嗎?”男子終於低下了頭,嘴裡喃喃道,“想不到20多年了,還在找我”。

落網後自稱最對不起妻兒

歸案後李宜海承認,23年前夥同其他盜墓賊竄至紀山鎮郭店村3組一有封土堆的古墓葬,進行盜掘後將墓室裡一具女屍破壞,同時盜得大量珍貴文物。

他不停地重複一句話:“人走錯一步,一輩子就這樣完了。”

當年案發時,26歲的李宜海是一名包工頭,也能掙錢,但經不住倒賣文物價值的誘惑,也沒有很強的法律意識,“以為挖幾座村裡的古墓也算不得大事”。

案發後同夥相繼被警方抓獲,他先是藏在相鄰的荊州市公安縣,並認識了當地離異女子馬某,利用人口普查機會與其結婚並補辦新的身份,改名換姓叫“馮傑”,這以後的三四年裡,得知有3名同夥被處死刑,他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罪行之重,如坐鍼氈。1998年,他終於找到機會與馬某分手,逃到海南,在那裡從事魚蝦養殖、販賣星月佛珠等生意。

2009年,李宜海又結識了海南一名當地女子,開始共同生活卻始終未再辦理結婚證。共同生活8年之久,直到今年3月11日,他才同意女子生下了一個兒子。

“我一直有意讓自己忘掉過去,告訴自己好日子就要來了,但就在這時警察找上了門,聽到鄉音的那一刻,我整個人都懵了,一步走錯,一輩子也逃不脫。”

李宜海告訴警察,自己很對不住年輕的妻子和出生不到兩月的兒子。

據辦案民警稱,當年這起“中國第一古屍案”偵破後,曾有國家文物老專家得知古墓遭破壞、部分珍貴文物被毀壞,多次哭得昏死過去。因於此,按照那個時代的國家刑法規定,這夥盜墓賊都受到嚴懲,甚至有的被判處死刑。

落網後的李宜海,說是當時也聽到這類傳聞,內心很恐懼。他問警察,當年的這些專家不知是不是還都健在,“他們還是肯定不會放過我的”。

記者得知,國家刑法對盜竊破壞文物罪行處罰作修改,廢除了死刑規定。至於李宜海落網後如何量刑定罪,最終將由國家司法機關依法裁定。目前,李已被刑拘,其案件仍在深入審理中。

追捕23年!“中國第一古屍案”最後一逃犯落網

距今2400年的女屍現存放在荊門市博物館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明泉 通訊員韓紅芝 蘇克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