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暴露一些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平臺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之下,發展質量能否跟上發展速度成了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製假售價、消費欺詐、不正當競爭以及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等事件頻頻“爆雷”,讓人們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充滿期待的同時又不免產生憂慮。

由於平臺經濟是新興起的經濟形式,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些許空白,在政策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來規範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司徒正襟認為,平臺發展本身是一個驗證盈利模式的過程。平臺的產品設計與初期產品定位是否相一致,平臺的產品銷售是否與目標用戶相一致,平臺的產品安全是否與現階段法律法規相一致,平臺的產品生產是否有相應行業准入機制並落實到監管層面,都是目前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很多商業行為主體因為權責不明確的行政兜底,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投資人的損失,變成了政府兜底事件,正是由於相應法律缺失以及缺乏對於平臺方的違法懲罰機制導致的。”司徒正襟補充說。

在司徒正襟看來,之前出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各種“爆雷”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與相關行業監管不嚴格有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意味著行業的風險性極高,相應企業風控不足,也導致資金被挪用,高管卷錢跑路現象頻出;其次,網絡平臺用戶准入不嚴。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資訊的獲取是相對的,需要做到傳播的分級。另一方面,相關平臺的應用權限過高,經常非必要的盜取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數據的販賣。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急需互聯網相關產品平臺對於個人信息犯罪的立法;第三,平臺惡意補貼擾亂市場。某些互聯網平臺通過前期的市場補貼獲取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數據,謀求市場融資獲得資本市場上的收益。甚至一些企業一直通過資本融資補貼消費者,或者通過政策研究謀求國家重點發展行業補貼,嚴重的甚至會擾亂相關市場。

由於互聯網平臺經濟與傳統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互聯網的範圍過於寬泛,信息流量大,不確定性強,因此在治理和監管上也不能採取和處理傳統產業一樣的方式,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對此,司徒正襟給出了一些建議。司徒正襟指出,在相應平臺的監督和規範方面,需要首先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挑選出相應合格產品以及相應企業。不搞地域扶持性的簡單概念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次注重商業環境的法治基礎,對於任何平臺發展和平臺的監督不益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通過完善立法,強化法治建設,不要讓行政過多幹預經濟行為個體。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暴露一些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平臺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之下,發展質量能否跟上發展速度成了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製假售價、消費欺詐、不正當競爭以及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等事件頻頻“爆雷”,讓人們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充滿期待的同時又不免產生憂慮。

由於平臺經濟是新興起的經濟形式,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些許空白,在政策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來規範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司徒正襟認為,平臺發展本身是一個驗證盈利模式的過程。平臺的產品設計與初期產品定位是否相一致,平臺的產品銷售是否與目標用戶相一致,平臺的產品安全是否與現階段法律法規相一致,平臺的產品生產是否有相應行業准入機制並落實到監管層面,都是目前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很多商業行為主體因為權責不明確的行政兜底,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投資人的損失,變成了政府兜底事件,正是由於相應法律缺失以及缺乏對於平臺方的違法懲罰機制導致的。”司徒正襟補充說。

在司徒正襟看來,之前出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各種“爆雷”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與相關行業監管不嚴格有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意味著行業的風險性極高,相應企業風控不足,也導致資金被挪用,高管卷錢跑路現象頻出;其次,網絡平臺用戶准入不嚴。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資訊的獲取是相對的,需要做到傳播的分級。另一方面,相關平臺的應用權限過高,經常非必要的盜取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數據的販賣。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急需互聯網相關產品平臺對於個人信息犯罪的立法;第三,平臺惡意補貼擾亂市場。某些互聯網平臺通過前期的市場補貼獲取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數據,謀求市場融資獲得資本市場上的收益。甚至一些企業一直通過資本融資補貼消費者,或者通過政策研究謀求國家重點發展行業補貼,嚴重的甚至會擾亂相關市場。

由於互聯網平臺經濟與傳統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互聯網的範圍過於寬泛,信息流量大,不確定性強,因此在治理和監管上也不能採取和處理傳統產業一樣的方式,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對此,司徒正襟給出了一些建議。司徒正襟指出,在相應平臺的監督和規範方面,需要首先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挑選出相應合格產品以及相應企業。不搞地域扶持性的簡單概念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次注重商業環境的法治基礎,對於任何平臺發展和平臺的監督不益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通過完善立法,強化法治建設,不要讓行政過多幹預經濟行為個體。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暴露一些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平臺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之下,發展質量能否跟上發展速度成了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製假售價、消費欺詐、不正當競爭以及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等事件頻頻“爆雷”,讓人們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充滿期待的同時又不免產生憂慮。

由於平臺經濟是新興起的經濟形式,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些許空白,在政策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來規範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司徒正襟認為,平臺發展本身是一個驗證盈利模式的過程。平臺的產品設計與初期產品定位是否相一致,平臺的產品銷售是否與目標用戶相一致,平臺的產品安全是否與現階段法律法規相一致,平臺的產品生產是否有相應行業准入機制並落實到監管層面,都是目前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很多商業行為主體因為權責不明確的行政兜底,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投資人的損失,變成了政府兜底事件,正是由於相應法律缺失以及缺乏對於平臺方的違法懲罰機制導致的。”司徒正襟補充說。

在司徒正襟看來,之前出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各種“爆雷”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與相關行業監管不嚴格有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意味著行業的風險性極高,相應企業風控不足,也導致資金被挪用,高管卷錢跑路現象頻出;其次,網絡平臺用戶准入不嚴。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資訊的獲取是相對的,需要做到傳播的分級。另一方面,相關平臺的應用權限過高,經常非必要的盜取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數據的販賣。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急需互聯網相關產品平臺對於個人信息犯罪的立法;第三,平臺惡意補貼擾亂市場。某些互聯網平臺通過前期的市場補貼獲取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數據,謀求市場融資獲得資本市場上的收益。甚至一些企業一直通過資本融資補貼消費者,或者通過政策研究謀求國家重點發展行業補貼,嚴重的甚至會擾亂相關市場。

由於互聯網平臺經濟與傳統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互聯網的範圍過於寬泛,信息流量大,不確定性強,因此在治理和監管上也不能採取和處理傳統產業一樣的方式,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對此,司徒正襟給出了一些建議。司徒正襟指出,在相應平臺的監督和規範方面,需要首先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挑選出相應合格產品以及相應企業。不搞地域扶持性的簡單概念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次注重商業環境的法治基礎,對於任何平臺發展和平臺的監督不益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通過完善立法,強化法治建設,不要讓行政過多幹預經濟行為個體。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暴露一些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平臺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之下,發展質量能否跟上發展速度成了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製假售價、消費欺詐、不正當競爭以及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等事件頻頻“爆雷”,讓人們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充滿期待的同時又不免產生憂慮。

由於平臺經濟是新興起的經濟形式,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些許空白,在政策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來規範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司徒正襟認為,平臺發展本身是一個驗證盈利模式的過程。平臺的產品設計與初期產品定位是否相一致,平臺的產品銷售是否與目標用戶相一致,平臺的產品安全是否與現階段法律法規相一致,平臺的產品生產是否有相應行業准入機制並落實到監管層面,都是目前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很多商業行為主體因為權責不明確的行政兜底,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投資人的損失,變成了政府兜底事件,正是由於相應法律缺失以及缺乏對於平臺方的違法懲罰機制導致的。”司徒正襟補充說。

在司徒正襟看來,之前出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各種“爆雷”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與相關行業監管不嚴格有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意味著行業的風險性極高,相應企業風控不足,也導致資金被挪用,高管卷錢跑路現象頻出;其次,網絡平臺用戶准入不嚴。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資訊的獲取是相對的,需要做到傳播的分級。另一方面,相關平臺的應用權限過高,經常非必要的盜取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數據的販賣。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急需互聯網相關產品平臺對於個人信息犯罪的立法;第三,平臺惡意補貼擾亂市場。某些互聯網平臺通過前期的市場補貼獲取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數據,謀求市場融資獲得資本市場上的收益。甚至一些企業一直通過資本融資補貼消費者,或者通過政策研究謀求國家重點發展行業補貼,嚴重的甚至會擾亂相關市場。

由於互聯網平臺經濟與傳統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互聯網的範圍過於寬泛,信息流量大,不確定性強,因此在治理和監管上也不能採取和處理傳統產業一樣的方式,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對此,司徒正襟給出了一些建議。司徒正襟指出,在相應平臺的監督和規範方面,需要首先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挑選出相應合格產品以及相應企業。不搞地域扶持性的簡單概念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次注重商業環境的法治基礎,對於任何平臺發展和平臺的監督不益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通過完善立法,強化法治建設,不要讓行政過多幹預經濟行為個體。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訂閱:cien_offical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暴露一些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平臺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之下,發展質量能否跟上發展速度成了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製假售價、消費欺詐、不正當競爭以及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等事件頻頻“爆雷”,讓人們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充滿期待的同時又不免產生憂慮。

由於平臺經濟是新興起的經濟形式,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些許空白,在政策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來規範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司徒正襟認為,平臺發展本身是一個驗證盈利模式的過程。平臺的產品設計與初期產品定位是否相一致,平臺的產品銷售是否與目標用戶相一致,平臺的產品安全是否與現階段法律法規相一致,平臺的產品生產是否有相應行業准入機制並落實到監管層面,都是目前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很多商業行為主體因為權責不明確的行政兜底,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投資人的損失,變成了政府兜底事件,正是由於相應法律缺失以及缺乏對於平臺方的違法懲罰機制導致的。”司徒正襟補充說。

在司徒正襟看來,之前出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各種“爆雷”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與相關行業監管不嚴格有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意味著行業的風險性極高,相應企業風控不足,也導致資金被挪用,高管卷錢跑路現象頻出;其次,網絡平臺用戶准入不嚴。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資訊的獲取是相對的,需要做到傳播的分級。另一方面,相關平臺的應用權限過高,經常非必要的盜取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數據的販賣。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急需互聯網相關產品平臺對於個人信息犯罪的立法;第三,平臺惡意補貼擾亂市場。某些互聯網平臺通過前期的市場補貼獲取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數據,謀求市場融資獲得資本市場上的收益。甚至一些企業一直通過資本融資補貼消費者,或者通過政策研究謀求國家重點發展行業補貼,嚴重的甚至會擾亂相關市場。

由於互聯網平臺經濟與傳統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互聯網的範圍過於寬泛,信息流量大,不確定性強,因此在治理和監管上也不能採取和處理傳統產業一樣的方式,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對此,司徒正襟給出了一些建議。司徒正襟指出,在相應平臺的監督和規範方面,需要首先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挑選出相應合格產品以及相應企業。不搞地域扶持性的簡單概念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次注重商業環境的法治基礎,對於任何平臺發展和平臺的監督不益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通過完善立法,強化法治建設,不要讓行政過多幹預經濟行為個體。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訂閱:cien_offical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本報見習記者 劉昭報道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蓬勃興起,要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支持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會議還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

1

優勢相對突出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迅速興起,並且在發展中不斷顯現自己相對於傳統產業的優勢。

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傳統經濟作為線下經濟的一部分,始終具有地理上空間上的侷限性,從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寡頭市場。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使得人和人之間的連接無限大,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降低,或者通過專業化的形式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在經濟生產和社會生產中,平臺的產生是有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的。”

司徒正襟認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首先,平臺經濟的產生打破了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得商品的交易成本變得無限縮小,商品的集約化採購和運輸成為了一種可能;然後,通過平臺的建立,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有效。相應市場成為自由競爭市場或多方寡頭市場,這樣市場產品單價就會降低,有利於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環境的發展。規模化的產品生產和產品採購,極大降低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社會效率極大提高。

“平臺的商業模式及管理現代化。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物流等配套系統的建立使得新的經濟生態形成。商業不僅侷限於單一行業和單一地域。跨行業跨地域,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可能,專業化管理和更高水平的服務激發市場競爭,能夠淘汰劣質產品。”司徒正襟補充道。

“第一,平臺經濟能有效地把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創造高質量的價值交換;第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與影響。平臺經濟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傳統產業發展轉型提速。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數字化,為平臺經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也為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保證。”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2

促進經濟發展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平臺經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線上產生的效益,它和線下經濟活動也是分不開的,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司徒正襟指出,互聯網平臺的設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模式。每一個平臺通過自身商業行為的搭建都能有效形成一個行業閉環或產業閉環。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各專業人才的行業整合。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管理、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的相應整合,實現平臺的產品服務和產品生產及產品優化的過程,進而促進產品銷售。

“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是多種方面的,如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提高,帶動了區域和縣域產業的盤活。成批量大規模定點的物品採購,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單價,使社會總福利提高。外賣平臺的搭建,將傳統白領從簡單體力勞動解脫出來,增加了單位時間的勞動產出率,也提高了就業水平。”司徒正襟說。

司徒正襟還說:“網絡約車平臺出現,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一直在損耗的私家車,出現了降低固定資產可折舊的方式,彌補了出租車數量的不足,又獲得了經濟收益。互聯網平臺本身的搭建也需要有一定的辦公場地和專業人員的配置,本身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進而拉動了消費。”

另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平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或信用不足的問題,挖掘信息的交互價值,對於激發消費潛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志丹表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促進互聯網平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技術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服務,從而推動經濟、消費和就業的發展壯大。信息方面,平臺經濟共享信息、資產、服務資源,促進行業間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傳統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競爭過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並促進了協同創新。

3

完善監管體系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暴露一些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很多平臺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之下,發展質量能否跟上發展速度成了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互聯網平臺出現的製假售價、消費欺詐、不正當競爭以及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等事件頻頻“爆雷”,讓人們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充滿期待的同時又不免產生憂慮。

由於平臺經濟是新興起的經濟形式,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些許空白,在政策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來規範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司徒正襟認為,平臺發展本身是一個驗證盈利模式的過程。平臺的產品設計與初期產品定位是否相一致,平臺的產品銷售是否與目標用戶相一致,平臺的產品安全是否與現階段法律法規相一致,平臺的產品生產是否有相應行業准入機制並落實到監管層面,都是目前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很多商業行為主體因為權責不明確的行政兜底,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投資人的損失,變成了政府兜底事件,正是由於相應法律缺失以及缺乏對於平臺方的違法懲罰機制導致的。”司徒正襟補充說。

在司徒正襟看來,之前出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各種“爆雷”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與相關行業監管不嚴格有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意味著行業的風險性極高,相應企業風控不足,也導致資金被挪用,高管卷錢跑路現象頻出;其次,網絡平臺用戶准入不嚴。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資訊的獲取是相對的,需要做到傳播的分級。另一方面,相關平臺的應用權限過高,經常非必要的盜取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數據的販賣。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急需互聯網相關產品平臺對於個人信息犯罪的立法;第三,平臺惡意補貼擾亂市場。某些互聯網平臺通過前期的市場補貼獲取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數據,謀求市場融資獲得資本市場上的收益。甚至一些企業一直通過資本融資補貼消費者,或者通過政策研究謀求國家重點發展行業補貼,嚴重的甚至會擾亂相關市場。

由於互聯網平臺經濟與傳統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互聯網的範圍過於寬泛,信息流量大,不確定性強,因此在治理和監管上也不能採取和處理傳統產業一樣的方式,需要有針對性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對此,司徒正襟給出了一些建議。司徒正襟指出,在相應平臺的監督和規範方面,需要首先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挑選出相應合格產品以及相應企業。不搞地域扶持性的簡單概念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次注重商業環境的法治基礎,對於任何平臺發展和平臺的監督不益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通過完善立法,強化法治建設,不要讓行政過多幹預經濟行為個體。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訂閱:cien_offical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產業觀察 | 完善監管 力保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